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将出现很多心血管病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所以,对于医院来讲,就要想办法提高对于心血管病人的护理和治疗.基于此,本文研究目的:下面就优质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护理进行分析.方法:经过调查研究,某院就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医院接受的心血管病人总计162例,进行研究对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来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和护理之后,两组患者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8%(49/5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4%(42/50),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效果,有利于患者进一步实现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及作用.方法 将我院2010年2月-2012年7月接待的300例心血管内科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了两组:研究组(150例)和参照组(150例),其中给予参照组常规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则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经过一段时间后,统一发放问卷对这300例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回收问卷(回收率百分之百),并对相关结果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护理过程体现出了人性化的服务态度,但是研究组的效果更佳,既提高了病患的生存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形象.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满足了病患的需求,不仅做到了完全尊重病患,同时也为他们的隐私做好了保护.此外,优质护理服务也能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素质与态度,拓宽其知识面及加强其与病患之间的沟通技巧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4月心血管内科开展优质护理后收治的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临床优质护理措施进行改进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舒适度与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所实施的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加强与改进,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舒适感,减少并发症,明显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5.
白超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6):255-255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13年4月-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再给予人性化护理,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消除患者心理的不良情绪,尽最大可能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为患者提供舒适病房,让患者随时处于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等。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之后,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护理效果为有效的有16例、较为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2.00%;对照组25例患者,有效的有10例、较为有效的8例、无效的有7例,总有效率为72.00%,两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人性化服务,有利于增强血管疾病患者战胜病魔的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也提上了医护人员的形象,对其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它从各个方面提升了医院的经济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其成效。方法:以86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并根据患者护理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和治疗组(采用的是优质护理),每组人数分别为42例和4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护理成效。结果:两组患者相比较之下,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10%(37/42)、100%(44/44),并且在治疗有效率上治疗组也要明显的占据优势,分别为80.95%(34/42)、93.18%(41/44),同时在护理技术水平增强、护理服务环境的改善上,治疗组的效果也更优。两组患者在以上几个方面均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治疗,应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以此实现患者满意度、治疗有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对心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基础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基础组行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基础组85.0%(P<0.05).结论:对心...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研究分析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模式,给予研究组患者优质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1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大庆市红岗区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治疗的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34/35);对照组为77.1%(27/3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14.13,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主要对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救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50例,就其对环境、医护态度等方面的要求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心血管内科环境进行优化,有效和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结果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态度以及治疗环境比较满意,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更具信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关工作。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人性化服务有助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强治疗的自信心,有助于医护人员良好形象的树立及其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最终有助于医院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正在不断增长,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导致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这种疾病如不加以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护理工作已成为主要的研究课题。人性化服务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而言,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情绪的障碍和心理问题,使患者可以阳光、乐观的面对疾病,配合治疗,重回健康。人性化护理无论是对于患者的康复还是对于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升都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100例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血管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心血管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整体护理水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心血管内科选取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以优质护理,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分析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HAMA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中采用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作为理想的护理方法广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0名,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服务护理,出院后随访3个月,并发放护理满意调查问卷,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回收率99.4%,总满意率100.0%;对照组回收率94.4%,总满意率89.4%.两组比较回收率、总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中的人性化服务能够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的意识和观念.端正其服务的态度,在掌握沟通技巧的基础上,提高了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率,有效地减少了护患纠纷,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高血压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之间收治的7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优质护理服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和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比护理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提升临床应用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以更好地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更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保证推进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就医环境和患者对医院的评价.方法:将我们医院护理科的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在考虑年龄、性别、工作经验的影响因素条件下,将他们分为培训组和常规组,对培训组进行"风险管理"的风险护理理念教育、风险护理技术技巧教育、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培训等具体的培训内容.在培训技术后,对两组人员日常的心血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匿名调查,调查患者恢复情况以及焦虑情绪,整理结果进行评分、总结.结果:培训组的患者满意度较高,疾病控制效果较好.结论:在心血管内科的日常工作中,实施风险护理的服务理念,开展分层以及分级管理和人文关怀工作,可以促进提升医疗环境治理,降低患者投诉概率,从而提升医疗质量减轻医疗压力[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在心血管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与护患纠纷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