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MR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1月于黑龙江省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及单纯MRI扫描,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及单纯MRI扫描的诊断结果及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病灶检出数目和病灶位置等情况。结果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检出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3例,检出率为94.64%(53/56),单纯MRI成像检查超急性期脑梗死37例,检出率为66.07%(3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检查出梗死灶82例,单纯MRI成像检查出梗死灶54例,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相较于单纯MRI成像检出的梗死灶更多。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相较于单纯MRI成像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检出率更高、更容易发现梗死病灶。该方法检查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MR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同组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次行多层螺旋CT扫描、MRI扫描,比较二者对肝癌病灶定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MRI正确诊断率为93.1%,CT正确诊断率为77.6%,MRI诊断的正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肝癌病灶诊断的准确性优于多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多层螺旋CT和MRI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2016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9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多层螺旋CT和MRI磁共振检查,整理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影像学特征等。结果多层螺旋常规平扫的诊断符合率为72.83%,MRI常规平扫的诊断符合率70.65%,两种方法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常规平扫+增强扫描,MRI诊断符合率为96.74%,多层螺旋CT为88.04%,两种方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的影像学特点基本相似,主要为脑室脑池异常,脑梗塞、脑积水、脑膜钙化等。结论 CT和MRI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应用价值均较高,平扫联合增强扫描有助于更清楚的观察病变情况,提高病变检出率,且MRI检出病变范围多于CT,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螺旋CT和MRI在临床中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螺旋CT和磁共振的影像资料,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分级统计两种检查的检出率以及分级检出情况,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情况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结果螺旋CT检出40例,检出率80%,MRI检查检出48例,检出率96%,MRI检查的检出率高于螺旋CT检查;MRI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Ⅰ级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在0级、Ⅱ级、Ⅲ级、Ⅳ级的诊断,螺旋CT检查和MRI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MRI相对于螺旋CT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临床可以首先考虑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讨论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影像诊断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胃肠道外间质瘤患者共计31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且经过临床病理实验室检查确诊,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与多层螺旋CT检查,术后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经术后病理证实,31例患者胃肠道外间质瘤共计32处(1例患者存在两处病灶),9处位于盆腔、6处位于左肾上腺区、8例位于腹膜后、9例位于腹腔,MRI检查病灶检出31处,检出率为96.88%,7处位于盆腔、5处位于左肾上腺区、9例位于腹膜后、10例位于腹腔,30处诊断为胃肠道外间质瘤,比例为93.75%,1处诊断为恶性肿瘤,无误诊病例;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共检出29处病灶,检出率为90.63%,9处位于盆腔、6处位于左肾上腺区、6处位于腹膜后、9处位于腹腔,25处诊断为胃肠道外间质瘤,4处仅诊出为恶性肿瘤,3处误诊,误诊率为9.34%,MRI检出率高于CT。结论 MRI检查可以较为准确筛查出胃肠道外间质瘤,CT检查在肿瘤定位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主要分析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MRI)用于原发性胃癌病灶诊断效果及检出率情况。方法:选取的研究样本来自到本院接受诊治的胃癌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100例,将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检查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50例采取MRI检查方式的观察组及50例采取螺旋CT检查方式的对照组,之后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胃癌阳性检出率及病灶检出数量。结果:完成检测后,对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可知,经MRI检查的胃内检出率、胃外检出率与螺旋CT检查方式相比较均较高(P<0.05);对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病灶数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螺旋CT检查方式相比较,经MRI检查的胃内检出病灶数量、胃外检出病灶数量及总检出病灶数量均更高(P<0.05)。结论:螺旋CT及MRI对胃癌病灶均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MRI检出率更高,且可以检出更多的病灶数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探讨DR以及多层螺旋CT检测肋骨骨折的准确性。方法:取我院收治的103例肋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胸部DR和CT检测资料,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03例肋骨骨折患者中,共计284处骨折,其中多层螺旋CT检出骨折数共265处,DR平片检出骨折数共190处,多层螺旋CT检出率更高于DR平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扫描二维、三维重建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以及临床价值,可用于对DR平片检测固有缺陷加以弥补,以减少漏诊率,从而更好地支持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荣满民 《现代养生》2014,(10):99-99
目的:分析和研究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疑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6例,给予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将其检出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多层螺旋CT检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相比,灵敏率为93.2%;准确性为97.6%;特异性为97.2%。结论:将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检查中,其具有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创、检出率高等优点,临床可将其做为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普通X线和CT检查在鼻骨骨折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88例疑诊鼻骨骨折患者临床诊疗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普通X线检查以及CT检查,观察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鼻骨骨折检出情况.结果: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88例疑诊鼻骨骨折患者由76例患者确诊,其中普通X线检出43例,CT检查检出74例,其中普通X线检查敏感度为,CT检查敏感度为,各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鼻骨骨折患者医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合CT检查结果,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剂量64排螺旋CT应用于早期肺癌中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76例符合肺癌高危人群标准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DR正位胸片与CT扫描检查。统计两组检出肺癌结节例数及不同大小结节数检出情况,记录两组肺癌检出例数。结果 CT检出肺癌结节率21.05%,明显高于DR检出率7.89%,P0.05;CT在不同大小结节诊断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CT检出肺癌率9.21%,明显高于DR检出率1.32%,P0.05。结论应用低剂量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肺癌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对小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能力,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应首选低剂量多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才用呢多层螺旋CT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经过手术取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73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总结其诊断率。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度为90.41%。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用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存在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和核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采取本院2013年5月份至2014年8月份之间本院收治的64例肝脏囊性占位患者,对这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螺旋CT和核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的诊出率为100%,在40例采用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中,检查出炎性病变的有26例,检出炎性病变率为65%;而在24例采用CT检查的患者中,检出炎性病变的只有8例,炎症性病变检出率为33.3%,就炎症性病变的检查效率来看,核磁共振检出炎症性病变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螺旋CT检查,两者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和核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出率,然而就炎症性病变的诊断,核磁共振的诊出率要高于螺旋CT,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效果和准确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就诊26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全部患者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分别对患者进行螺旋CT和MRI诊断,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法检出率、诊断价值和诊断结果.结果:肿瘤直径1~3和<1cm时,MRI检出率高于CT检出率(P<0.05);肿瘤直径>3cm时,两种诊断方法具有相同检出率(P>0.05);MRI诊断价值高于螺旋CT诊断(P<0.05);MRI诊断结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MRI诊断,诊断价值高,可提高诊断检出率,对原发性肝癌边界、大小和范围具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普通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疑似颅底骨折患者50例,全部患者分别给予多层螺旋CT和普通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的诊断检出率88.0%(44/50)显著高于普通CT的诊断检出率56.0%(28/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颅底骨折进行诊断时,和普通CT检查诊断相比,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的检出率更高,能让颅底骨折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有效提高,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ECG)与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以及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结果。结果:ECG检查74例阳性,检出阳性率为61.67%;CTA检查74例阳性,检出阳性率为89例,检出阳性率为74.17%,两组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具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而采取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则可进一步提高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增强螺旋CT检查对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152例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患者均行非增强螺旋CT检查(结合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和B超检查,其中65例还行X线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 CT明确诊断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146例,疑诊6例;B超诊断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32例;X线诊断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21例.结论 结合轴位图像和后处理技术,非增强螺旋CT检查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MRI与CT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效果并比较检出率。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7月收治的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MRI组和CT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并比较检出率。结果:MRI组的检出率明显比CT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检出的病灶数量及病灶大小均优于CT组(P<0.05),且MRI组检查消耗时间高于CT组,而发病-确诊时间低于CT组(P<0.05)。结论:MRI与CT检查均可有效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疾病,虽然MRI检查所耗检查时间更长,但病灶检出率更高,比CT检查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螺旋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进行研究,分别给予患者螺旋CT检查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MRI的准确率明显较螺旋CT高,其关节结构与骨质异常检出率与螺旋CT比较,P<0.05.结论 :螺旋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均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MRI诊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8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以及同期进行常规体检的58例个体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本次实验参与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测,对于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冠心病检出情况.结果: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8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经后期诊疗确诊共有165例患有冠心病,心电图检出135例患者ST-T改变.常规体检的58例有9例心电图检ST-T改变,其检出7例,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心病患者检出率为98.2%、准确率位94.5%,明显高于心电图检测检出率以及准确率,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心电图ST-T段改变能对冠心病临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冠心病临床确诊不能单纯依靠心电图,医师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等相关信息,从而减低心电图冠心病诊断误诊、漏诊等情况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图像重建技术对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3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经KUB、IVP、B超及16层螺旋CT平扫加多平面重建技术的检查,分析16层螺旋CT平扫加图像多平面重建技术对结石检出率的优势。结果 30例中B超检出12例,检出率40%。KUB检出7例,可疑3例,检出率23.3%。IVP检出14例,检出率46.7%。16层螺旋CT平扫和MPR重建检出30例,检出率100%。结论 16层螺旋CT扫描和MPR对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患者是一种既简便、快速、安全,又检出结石率高的检查方法,而且能同时显示结石的大小、形态、位置及继发的改变,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