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于本院ICU治疗的93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分析感染原因并给予积极护理干预,观察对比各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93例患者中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其他原因并发肺部感染率分别为43.0%、25.8%、23.7%和7.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侵入性操作是导致ICU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加强病房管理等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ICU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ICU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比较差异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总结相关护理工作心得体会.方法 回顾性选择黄石市爱康医院2015—2019年ICU收治的诊断为院内感染的危重患者215例作为感染组,另选入住ICU且未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7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ICU住院和侵入性操作情况,并对院内感染患者感染途径和病原菌分布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观察组平均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静脉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胃管插管时间、尿管插管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215例院内感染患者,平均感染1.83例次,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平均感染菌株2.0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结论 ICU院内感染与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有关,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护理人员应该加强防控措施,做好基础及专科护理工作,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背心式高频振动排痰与机械振动排痰对神经外科ICU老年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的对比。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笔者医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的96例患有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对患者采用背心式高频振动排痰仪帮助患者排痰,对照组对患者采用机械振动排痰仪帮助患者排痰。这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4%,观察组总有效率80%,P<0.05,表示临床治疗所得数据有差异,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相较于采用机械振动排痰的方法,使用背心式高频振动排痰仪对神经外科ICU老年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生发生率(4.34%)明显低于对照组(21.74%),(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脑血管意外院内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并与337例脑血管意外未出现肺部感染患者资料对比,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60岁以上,吸烟史,气管切开,合并并发症,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比例与未感染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培养实验显示革兰阳性菌占33.3%,革兰阴性菌占54.2%,真菌占12.5%.结论?年龄高、气道侵入性操作、合并并发症、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有吸烟史等均是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生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应积极预防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对ICU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3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各项临床指标等,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经预防性护理干预后住院时间以及感染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干预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特点,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老年患者805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鉴定感染组患者病原菌种类。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呼吸机使用情况、气管切开情况、血管内插管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将上述临床资料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回归模型预测价值进行检测。结果 805例ICU老年患者中,有108例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3.42%;有93例(86.11%)患者的细菌培养为阳性,共分离出10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为62.86%,革兰阳性菌占30.48%,真菌占6.67%。多元Logsitic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2.119,P=0.003)、有糖尿病史(OR=2.187,P=0.001)、气管切开(OR=2.459,P0.001)、联合使用抗菌药物≥2种(OR=1.588,P=0.049)、住院时间≥20 d(OR=2.719,P0.001)均为影响老年ICU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的表达式为P=1/[1+e~(-(-0.434+0.751×(年龄)+0.783×(糖尿病史)+0.900×(气管切开)+0.462×(联合使用抗生素≥2种)+1.000×)~((住院时间)))],Hosmer-Lemeshowχ~2=11.366,P=0.182;ROC曲线结果显示,模型预测肺部感染的AUC为0.740,95%CI为0.688~0.792。结论 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率较高,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真菌较少;多因素Logsitic回归模型对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临床可通过对ICU老年患者上述危险因素重点监测并加以干预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使用肺部感染控制窗进行气道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意识障碍使用呼吸机治疗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结合生化检查指标等,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拔除气管导管或改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试验组气道管理上则主要依据肺部感染控制窗对是否继续实施有创呼吸机治疗作出客观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时间、再插管率、救治成功率及两组拔管时简化肺部感染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简化肺部感染评分标准中体温、白细胞计数、分泌物、气体交换指数及X线胸片情况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再插管比例低于对照组(χ~2=5.600,P=0.018),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11.815,P0.001),试验组使用有创呼吸机治疗时间及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意识障碍使用呼吸机治疗后合并肺部感染者,通过肺部感染控制窗评定脱机标准,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部症状,缩短有创呼吸机治疗时间,降低再插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吕鹏 《智慧健康》2023,(10):135-139
目的 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防治策略。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泗洪医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肺部感染情况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观察组4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结合患者一般资料、治疗信息等归纳总结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痰培养检查,分析病原菌。结果 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年龄超过60岁患者占比、昏迷时间超过1周患者占比、气管切开患者占比、留置胃管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昏迷时间、气管切开、留置胃管为独立影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另外,分析观察组病原菌结果后显示,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问题,临床应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做好针对性防治工作,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1.
《rrjk》2017,(1)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病原学现状,为预防ICU院内感染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展开ICU医院感染管理目标监测,并建立ICU院内感染日志。且对所有患者的展开下呼吸道和腹腔等部位的体液培养,再对患者展开药敏实验,分析院内的感染情况。结果:121例患者中共有42例患者的发生院内感染,占35.06%。所有感染患者中共有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4例,占57.14%,泌尿系感染次之,为10例,占23.81%,其余感染主要以腹腔感染、血源性感染。通过查阅ICU院内感染日志得到采用适宜的预防措施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室,具有较高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增加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结合院内感染病原学现状调查分析,采取适宜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医学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ICU治疗的92例心脏骤停并成功复苏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院内ICU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院内ICU优化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神经功能情况、并发症及病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停留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占4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7%;病死率为4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9%,两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P<0.05);两组在并发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ICU优化治疗能明显改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的神经功能,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ICU重症肺部感染在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探讨重要辅助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与对照组患者完全相同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中药治疗,痰热清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两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为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8.00%,两组间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白细胞总数、Pa O2、Pa CO2、Sa O2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 O2、Pa CO2、Sa O2分别为(11.34±0.57)、(5.89±0.27)KPa和(97.12±0.93)%,对照组分别为(9.68±0.46)、(4.54±0.21)KPa和(90.47±0.6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两组均无与药物治疗直接关联的不良反应病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CU重症肺部感染,发挥了中药的辅助作用,改善了患者症状、体征,提升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CU重症感染患者致病微生物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患者88例,ICU重症室与普通病房各44例,对该类患者的耐药性、感染类型、院内感染率以及致病微生物种类进行分析。结果:ICU重症室患者呼吸道感染17例(38.64%),肠道感染患者15例(34.09%),败血症感染患者10例(22.73%);普通病房患者呼吸道感染14例(31.82%),肠道感染患者11例(25.00%),败血症感染患者7例(15.91%)。经比较观察ICU重症室患者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临床观察发现需要对ICU重症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细菌感染严重的现象,通过抗真菌治疗来降低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对ICU重症感染患者加强管理,从而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余坚文 《现代医院》2008,8(11):22-24
目的探讨ICU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构成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收入我院ICU的218例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12个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后找出危险囚素,回顾性分析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敏感抗生素类型。结果218例患者中发生院内肺部感染135例,感染率为61.93%;而年龄,长期住院,机械通气,气管切开,呼吸系统疾病史,吸烟,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是其危险囚素。痰培养多为革兰氏阴性菌。结论该研究提示了ICU内医院感染的高发病率,明确ICU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ICU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AIH)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感染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ICU接受治疗的206例AIH患者,根据发生HAP与否将其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应用Logistic的回归分析方式对HAP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再出血率及病死率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理能力的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气管切开以及在ICU的时间等因素都和HAP密切相关。结论:合并有HAP的患者,其在死亡率以及复发率等方面均增高,其中年龄、吸烟以及在ICU的时间等因素均是HAP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气道监测护理干预对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114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7例,予以常规护理作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上进行气道监测的护理干预作研究组,分析两组的预后肺部感染、呼吸机的使用时间、ICU的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情况。结果研究组预后肺部的感染控制总的有效率98.25%,比对照组的82.46%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机时间、ICU时间和治疗费用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气道监测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肺部的感染发生,降低治疗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重症监护室并发了肺部感染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肺部感染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一列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护理有效率为80%,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87.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护理有效率为92.5%,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7.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对于此类病情必须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防止和降低感染,及时控制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7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率4.02%明显低于对照组13.07%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可有效降低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与非MDROs感染患者的构成特点及其在病情、住院费用和转归等方面的差异,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11年入住ICU 535例患者临床资料,将目标监测菌感染62例患者为MDROs感染组,目标监测菌感染以外的其他患者47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ICU内平均住院日、平均总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的差异,并进行分析;采用SSP17.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疾病危重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ROs感染菌主要为泛耐药/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占50.98%;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占66.67%;两组患者ICU平均住院日、人均总费用和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DROs组ICU平均住院日是其3.72倍,人均总住院费用是其2.37倍,病死率是其3.18倍;MDROs感染组>40岁患者占82.26%,其中>6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达45.16%。结论 MDROs感染明显增加了ICU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及病死率,中老年患者感染MDROs的比例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