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比评价吻合器痔固定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吻合器痔固定术组(吻合器组)和外剥内扎术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注射止痛药次数、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总的症状改善满意度分别为93%(吻合器组)和83%(对照组)。在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注射止痛药次数、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吻合器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吻合器痔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痛苦小、并发症少、创面愈合快、患者满意度高的治疗痔出血和脱垂的新技术,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国荣 《现代医院》2006,6(9):20-21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切除术(PPH)治疗老年重度混合痔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14例Ⅲ-Ⅳ期以内痔为主的高龄环状混合痔患者应用PPH和Milligan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种术式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全面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过程顺利,然而与Milligan手术方式相比,PPH手术方式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后肛周疼痛(P〈0.01);同时在术后肛门狭窄率、痔核脱出率及感觉性大便失禁率等方面,Milligan组发生率分别为13.2%、15.1%和32.1%,而PPH组分别为0%、3.3%和18.0%,PPH组疗效优于Milligan组(P〈0、05)。结论 PPH治疗老年重度混合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吻合器痔固定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6月至2007年1月治疗的83例重度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8min;住院时间平均为3d。术后79例患者脱出痔完全回缩,4例回缩不完全。术后并发症有肛门部疼痛、术后出血、下腹部及肛门不适、尿潴留。结论该手术安全、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吻合器痔固定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6月至2007年1月治疗的83例重度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8min;住院时间平均为3d。术后79例患者脱出痔完全回缩,4例回缩不完全。术后并发症有肛门部疼痛、术后出血、下腹部及肛门不适、尿潴留。结论该手术安全、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重度痔疮患者治疗中予以外剥内扎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疗效对比.方法 研究对象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92例重度痔疮患者进行研究,将手术方法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均分为常规组(予以外剥内扎术)与实验组(予以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各46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钟瑜  曾令斌 《医疗装备》2022,(24):19-22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联合痔切除术与传统开放式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长沙南雅医院收治的70例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外剥内扎术治疗,试验组采用PPH结合痔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术后不同时点肛门出血次数、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发症发生率、肛门肿胀程度及每日排便次数。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3 d肛门出血次数均少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后3个月肛门肿胀程度评分与每日排便次数均少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术后3 d、术后3个月肛门肿胀程度评分与每日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Ⅲ、Ⅳ度内痔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7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PH术式(PPH组,42例)和MMH术式(MMH组,38例),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及术后3年的疗效。结果 PPH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MMH组(p<0.05),而两组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PPH组术后24 h的疼痛情况显著优于MMH组(p=0.033),而在远期并发症和复发方面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PPH组在总的排便异常(p=0.020)和细便(p=0.023)方面优于MMH组,而在其余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Ⅲ、Ⅳ度内痔的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PPH术疼痛轻微、恢复快,且远期的排便功能优于MMH术。  相似文献   

8.
1998年Longo等[1 ] 报道通过直肠下段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行切除治疗重度痔的新方法 ,即吻合器痔上直肠黏膜环切术(theprocedureforprolapseandhemorrhoids ,PPH) ,取得满意疗效并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2~ 5] 。在我国 ,一些医院也相继开展[6~ 8] 。我院自 2 0 0 2 -0 3~ 2 0 0 2 -12开始应用这一技术治疗Ⅲ期、Ⅳ期内痔 3 1例 ,并与同期采用的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Ⅲ期、Ⅳ期内痔 3 2例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PPH组 :3 1例。其中男 17例 ,女 14例 ;年龄18~ 79岁 ,平均 5 1 3岁。Ⅲ期内痔 2 3例 ,Ⅳ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试验组采用PPH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PH治疗混合痔患者,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痔病认识的进一步深入,痔病的治疗方法也发生改变.痔是人体正常的解剖结构,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即痔病,治疗原则主要是恢复肛垫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进年来,对良性外科疾患的治疗均趋于采用微造方法.吻合器术(PPH)的应用与这一趋势相符合,吻合器痔切除术是用特制的吻合器,通过对直肠下端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环形切除,是治疗"Ⅲ-Ⅳ"痔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使用肺功能检查评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时发生气胸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0月~2006年10月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肺外周孤立性病变住院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了肺功能检查,测试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同时记录了患者年龄、病灶直径、穿刺针经过肺组织深度,分析发生气胸患者与未发生气胸患者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65例患者中共发生气胸11例(16.9%).发生气胸患者的FEV,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较未发生气胸患者显著降低,且发生气胸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病灶直径较小、穿刺针经过的肺组织较深.结论 肺功能指标FEV.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的降低显著增加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发生气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部结节病灶、条块病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及检验方法选择.方法:对比分析某医院66例肺部结节病灶、35条块病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资料、病理及手术、随访资料.结果:66例肺部结节病灶穿刺取材成功65例,2例是凝血块,其中腺癌25例,鳞癌19例,小细胞癌4例,转移癌6例,结核球3例,异常细胞2例,腺瘤2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支气管囊肿1例;35例肺部条块病灶穿刺成功35例,取材成功28例.诊断炎性病变9例,肺结核6例,鳞癌5例,脓疡4例,腺癌2例,炎性肉芽肿2例.结论:肺部病变CT引导下穿刺活检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结节病灶准确率为95%,条块病变准确率为78%,条块病变需要多种方法取材并与病菌检查相结合,以提高穿刺活检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结核的介入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患者舒适且利于穿刺的体位仰卧、俯卧或侧卧等,在CT引导下经皮肺结核空洞穿刺,先活检,留标本,后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局部药物高浓度,结合全身联合抗痨治疗,疗效显著.结果 所有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结核空洞介入治疗的患者,不论是初治、复治(耐药),均能达到:(1)临床症状有效率为100%,尤其是初治的18例肺结核空洞患者.(2)痰菌阴转情况:6个月复查对照:介入+全身抗痨治疗痰菌阴转率达81.9%;单纯联合抗痨治疗为33.3%.(3)空洞缩合情况:6月观察:介入+全身抗痨治疗:缩合率达63.6%;单纯联合抗痨治疗为23.8%.结论 经介入治疗加全身联合抗痨结果表明:初治肺结核空洞患者治疗效果最明显.复治空洞患者疗效差于初治结核空洞患者,但通过穿刺抽出空洞内的分泌液及活检组织,做培养及药敏实验,可指导临床抗痨治疗,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是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CT导向肺穿刺活检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病例。活检的要点包括选择最佳层面和进针点,作多点扇状快速抽吸。结果:26例中肺癌19例,肺良性病变4例,不能诊断3例;少量气胸1例,少量咯血2例。结论: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正确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简单实用且比较完全的获取诊断资料的检查方法,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艾滋病合并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6例艾滋病合并肺部病变病例及其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胸闷,4例咳白色泡沫痰,3例高热(>39.5℃).WBC升高2例,降低4例;血沉增快3例;1例癌胚抗原明显升高达52.20 n...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测定与CT征象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肺功能测定和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5例IPF患者的肺功能测定结果和CT征象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于CT检查前后1周内行肺功能测定。观察IPF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和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评价CT征象与肺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35例IPF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用力肺活量(FVC)、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堵(DLCO)等均下降,而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正常或升高,18例重度肺功能损害患者中5例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患者其CT征象亦不相同;肺功能轻度损害5例,均有磨玻璃样密度影;中度损害12例,均有网格影和小叶间隔增厚;重度损害18例,均有蜂窝肺,其中7例表现有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结论IPF患者肺功能的损害程度与CT征象存在相关性。CT扫描能准确反映IPF的病理变化,肺功能测定与CT相结合有助于IPF的诊断和评估其进展、预后以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CT扫描精确定位引导下,获取病变组织标本(病变定性)及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其结果指导后续治疗),部分病例还可即时介入治疗.方法 根据病灶部位并结合患者的舒适程度选仰卧、俯卧及侧卧位,CT局部扫描后,确定穿刺点、穿刺角度及深度,用一次性穿刺活检套管针(16G~20G)穿入病灶内获取病灶组织标本送检.结果 166例患者中,穿刺后明确诊断162例.其中恶性肿瘤95例,结核53例,炎性假瘤2例,结核合并肺癌(鳞癌)3例,球形肺炎3例,坏死性肉芽肿1例,矽肺3例,恶性间皮瘤2例.穿刺活检阳性率为97.5%. 4例活检阴性者,4例活检阴性者,建议再次活检.本组病例并发2例少量气胸,1例大量气胸,速行胸腔闭式引流后好转.术中、后痰中带血3例,均未做特殊处理.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介入治疗术是一项安全、简单、痛苦小值得推广的技术,其特点是“微创”,对疾病的定性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CT引导下肺病变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及并发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29例中,恶性肿瘤21例(72.41%),其中腺癌12例,鳞癌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良性病变6例(20.69%)中,结核球3例,炎性假瘤2例,慢性肺脓肿1例;未能定性2例(6.90%)。并发气胸3例(10.34%),痰中带血2例(6.89%)。诊断准确率为93.10%。结论CT导引下经皮肺病变穿刺活检,准确性高、并发症少、费用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对53例肺部周围性病变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分析诊断正确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53例均获取组织标本,穿刺成功率为100%。49例获取阳性病理结果,阳性率为92.45%。术后并发气胸4例(7.55%),少量痰血3例(5.66%)。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简便、安全、诊断准确性高,提高操作技术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经胸针吸肺活检 (TNAB)引起气胸的危险因素。方法  4 2 4例符合穿刺指征患者予同样的方法行经胸针吸肺活检 ,分析患者年龄、性别 ,穿刺针的直径 ,病灶的直径、深度 ,肺叶位置和患者肺功能与气胸的关系。结果 出现气胸 4 3例 ,发生率 10 .1%。年龄与气胸发生有关 ,气胸组平均年龄高于无气胸组 (P <0 .0 1) ,直径小的病灶增加气胸发生率 (P <0 .0 1) ,位置深的病灶增加气胸发生率 (P <0 .0 1)。气胸组FEV1 %、FEV1 FVC低于无气胸组 (P均 <0 .0 1) ,穿刺针的外径粗细与气胸发生率有关 ,外径粗气胸发生率高 (P =0 .0 397)。结论 年龄、病灶直径和深度、肺功能和穿刺针直径与经胸针吸肺活检并发气胸有关。术前予肺功能检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