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阴中求阳"是在补阳药中佐以滋阴药,目的是补阴生阳,适用于阳损及阴。"阳中求阴"是在补阴药中,佐以温阳药,适用于阴损及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治疗不寐证的引阳入阴类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为临床治疗不寐选方用药提供更多选择。方法 以中医资源网中药数据库为资料来源,以与“不寐”相关的中医术语为检索词,并通过界定引阳入阴的内涵,确定分类标准,筛选出各类引阳入阴类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具有引阳入阴作用的单味药46味、药对4对。结论 引阳入阴类药物针对不寐阳不入阴的核心病机,是治疗不寐的重要药物。  相似文献   

3.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新义青海省大通县人民医院(810100)牛生红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治则以来,注家各抒己见,看法各异,使后学者莫衷一是。隋·杨上善和唐·王冰认为,阳病、阴病指病在阳经和阴经,从病位上对经文作了注释。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从"阳有余阴不足”论及"阳不足阴无余”论的着眼点及立言之由的不同,辨析了二者的区别在于朱氏的"阳有余”,概偏指病理的妄动之相火,而相火损耗阴精,故云"阴不足”;张氏的"阳不足”指人体的真阳易于损耗,而阴阳互根,故曰"阴无余”."阳有余”之"阳”亦有指"生阳之气”的生理成分,但其内涵小于真阳.丹溪与景岳二说可并存,景岳之说补充了丹溪学说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从“阳有余阴不足”论及“阳不足阴无余”论的着眼点及立言之由的不同,辨析了二者的区别在于:朱氏的“阳有余”,概偏指病理的妄动之相米,而相米损耗阴精,故云“阴不足”;张氏的“阳不足”指人体的真阳易于损耗,而阴阳互根,故曰“阴无余”。“阳有余”之“阳”变有指“生阳之气”的生理成分,但其内涵小于真阳。丹溪与景岳二说可并存,景岳之说补充了丹溪学说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肿瘤内伏而潜藏,其性属阴;浸润和转移,其性属阳。在阴阳隔绝的前提下,阴寒内积固而不散,阳邪外扩而逐渐传遍,同时阳气不能制约阴形,产生痰结、湿聚、瘀血等有形实邪。治疗肿瘤应依其阴阳属性,配伍"体阴而用阳"之药,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等清热解毒、攻毒散结之药,清在外之热毒,开阳气之通路。同时,运用半夏秫米汤,以半夏宣通阴阳,引阳入阴,发挥阳气气化作用。诸药相合,破阴通阳,引阳入阴,才可内化寒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科技与网络的发展不断加速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失眠成为现代人难以摆脱的困扰.溯古追今,中医论治失眠观点独特,收效甚佳.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后世医家精炼为"阳不入阴",并以此作为失眠(中医称不寐)的总病机.人体阴阳任意一方偏盛偏衰,阴阳失衡,均可导致"阳不入阴",成为不寐的发病基础.阴阳失衡,大体可归纳为阳偏盛、阴偏盛、阳偏衰、阴偏衰4个方面.针灸辨治不寐,贵在引阳入阴,调和阴阳,使之恢复平衡,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值得深入探索及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第7条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发于阳”和“发于阴”历代注家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看法:第一,辨外感病阴证阳证的总纲;第二,发于阳是发于太阳,发于阴是发于少阴;第三,发于阳是发于阳经,发于阴是发于阴经;第四,发于阳是风伤卫阳,发于阴是寒伤荣阴。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第七条说 :“病有发热恶寒者 ,发于阳也 ;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发于阳 ,七日愈 ;发于阴 ,六日愈 ,以阳数七 ,阴数六故也。”关于“病发于阳病发于阴” ,历代注家有不同的看法 ,大致有如下几种意见。1 认为发于阳是发生阳径 ,发于阴是发于阴径  如钱潢说 :“发于阳者 ,病入阳径而发也 ;发于阴者 ,邪入阴径而发也 ,即《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阳胜则身热 ,阴胜则身寒’ ,阴阳更胜之变也。”2 认为发于阳是发于太阳 ,发于阴是发于少阴  如张隐庵说 :“此言太阳少阴之标阳标阴为病也 ,以寒邪而病太阳之标阳 ,故发热恶寒而发于太…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月周律中精阴、精阳的盛衰规律及相关妇科疾病的诊治思路.从易学理论中寻根溯源,提出女性生殖生理中的精阴、精阳概念,对其物质基础、脏腑调控以及周期康复作用进行论述,结合妇科临床问题深入分析,认识月经周期节律即生殖生理的变化规律,针对现代疾病谱拓展诊治思路,以便中医理论在妇科临床上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的阴阳可分为抽象阴阳与具体阴阳。具体阴阳可以测量,具有确定性和可判定性。中医的肾阴、肾阳等的虚实具有"可观测性",并不意味着人体内存在某种可以在实验仪器下检测到的"阳物质"或者"阴物质"。事物的属性可分为两类,数值大者为阳的属性可称为阳属性,数值大者为阴的属性可称为阴属性。阳虚指的是阳属性值的偏小状态,阳实指的是阳属性值的偏大状态;阴虚指的是阴属性值的偏小状态,阴实指的是阴属性值的偏大状态。一般地,设事物A具有n个相对独立的属性,因为每个属性有3种状态(阴、中、阳),则事物A的阴阳虚实状态有3n种,其中有且只有一种状态是正常态。阴阳虚实的程度可以用绝对偏移量或相对偏移量来表示,具体又可以分为4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Access 2003软件为基础,建立了包括古今的补肾阳方剂数据库,结果发现古今"阴中求阳"配伍所选择的补阴药,以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出现频率最高.结论 是"阴中求阳"配伍所选的补阴药的规律是以药性平和或微温,兼有补肾益精功效的补阴药为主,且现代临床应用"阴中求阳"配伍的比例明显高于古代.  相似文献   

13.
浅谈肺阳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而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以助心之行血。一般认为肺脏上述的功能均以肺气统之,鲜有归及“肺阳”者。综观近代出版的各种中医书籍,包括中医院校的教材,很少有关“肺阳”的论述,客观上似乎否定了肺阳的存在。为澄清“肺气”与“肺阳”之别,探析如下:1 阴阳对立统一,当有肺阳 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学说,认为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具有阴和阳两种不同属性。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面单独存在,“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整理了纳甲法中的“阴交阳”、“阳交阴”配穴法,便于开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奇经八脉交会穴时选配.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脏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合并睡眠障碍使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昼夜节律紊乱也是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昼夜节律紊乱可引起睡眠问题,且对慢性肾脏病产生危害。因此,恢复昼夜节律的稳定,已逐步成为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睡眠障碍的重点。当前临床从时间生物学节律治疗用药较为局限,所以基于昼夜节律性制定的诊疗方法对于预防及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睡眠障碍具有重要意义。从阴阳解释昼夜节律已成为中医研究的热点。该文通过探索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病机与“阳不入阴”理论的相似性,结合昼夜节律探讨从“阳不入阴”论治慢性肾脏病合并睡眠障碍并详述临床应用研究,创新性的提出“阴阳调律法”,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昼夜节律紊乱引起的慢性肾脏病合并睡眠障碍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临床辨证施治的角度,结合中医古代文献,对“阴躁”这一病名的来源,概念,闰理,证候表现,辨治方药等作了初步探讨,阴躁,即阴证发躁,常见阴虚阴盛,阴盛格阳2种证型,治疗有单纯温补散寒与温补同时反佐寒凉的不同,由于临床对烦躁这一主症多从阳热立论,故把“阴躁”作为一个病名单立加以强调,对提高中医药疑难病的辨治能力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内经》中脏气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讨论了《内经》中脏气的概念及相关问题。认为各脏气是一身之气中各具相对特异性结构和功能的一类精微物质 ,是一身之气在各脏腑的分布 ,以其运动不息而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 ,而本身非指脏腑功能 ;脏气的化生本原是脏腑之精 ,并与自然界的清气相合而成 ;脏气分为脏阴与脏阳 ,脏阴与脏阳都是脏气的一部分 ,而非指脏腑之精与脏腑之气 ;气阴两虚应归属于阴虚的范畴 ;脏腑气化是通过脏气的运动以推动脏腑功能以及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和相互转化 ,是生命的特征 ;气化脏腑说是对脏腑的哲学性假设 ,无益于中医学藏象理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一、学术渊源 丹溪在《格致余论》自序中写道:“震亨三十岁……有志于医,遂取《素问》读之,三年似有所得,……至四十岁复取而读之……;遂朝夕钻研”。可见,他对《内经》的刻苦研究是有得于心的。他的主要学术思想——“阳有余,阴不足”论及“相火论”均是在《内经》重视阳气,强调阴平阳秘及病因病机上突出火热为病的思想上发展起来的。《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秘之固……故阳强不能秘,阴气乃绝”,  相似文献   

19.
浅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书中提出“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内经》提出的这种顺应四时、调神养生的原则 ,对今日养生保健颇有指导意义。1 《内经》“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含义阴阳学说是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有了阴阳的概念。《周易·系辞下》说 :“子曰 :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 ,阳物也 ,坤 ,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又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内经》认为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间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20.
阳缩症     
阳缩是以突然起病,阴茎内缩件小腹拘急,疼痛剧烈为特征的一种男科病,发病以青壮年为多。古人多将阳缩阴缩并称,由于妇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也可发生外阴及乳房内缩,故以“阳缩”为名以资区别。《灵枢·经筋》云:“足厥阴之筋……上循阴股,绕于阳器,伤于寒则阴缩入。”近代秦伯未认为:“阴茎或阴囊收缩,在寒证和热证均能出现。临床是以寒证较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