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高大学生卫生健康知识、增进自我保护意识,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我国很多医学院校尚未开始相关课程。文章从辽宁中医药大学低年级学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对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渴望程度,以及本校《大学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在医学院低年级学生中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为医学院校普及健康教育课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非医学院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大学生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疾病的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而传统教学过分依赖说教式的课堂讲授,对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来说,教学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对于普及健康教育知识非常不利。为此,我们进行了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等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以便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师范类、理工类和医学院三种类型院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调查.结果:师范类及理工类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安全性行为知识、态度、行为指导的需求程度较高,与医学院校大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类院校大学生均对同伴教育接受程度较高,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理工类和师范类大学生及医学院校低年级学生进行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并且同伴教育是大学生广为接受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通过在大学开设《急诊医学》选修课,探讨对提高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急救知识的影响.②方法 采用写心得体会、问卷调查和急救技能考核,对4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计分,统计学处理用SPSS10进行.③结果 大学生急诊急救基本常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知识平均得分(65.98±14.34)分,选修《急诊医学》者与未选修该课程者得分有明显差异.④结论 在医学院校本科开设《急诊医学》必修课程,能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综合分析、判断思维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和急救知识.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教育模式 ,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 ,全国许多医学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 ,以取代过去开设《医学生物学》,如何将《医学生物学》这门课程渐过渡到《医学细胞生物学》,我们通过一年的实践都有一些尝试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新知识 ,可作为其它院校借鉴 ,为进一步上好这门课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医学院校大学生营养教育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芬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71-72,105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对在校大学生营养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类型,让医学院更加重视对医学生营养教育的培养,为毕业生掌握更多的营养知识做准备。方法设置一项包括12项调查内容的问卷,对9所大学或医学院63个医学专业的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该校营养教育课程的学时数。结果有60个专业反馈调查问卷,反馈率95.24%。医学生平均接受营养教育的时间为16.8个学时(4~32学时),其中38个专业(63.33%)认为需要增加更多的营养教育知识,18个专业(30%)认为需要单独开设营养教育课程,多数表示对大学生需要在医学课程之外开设营养教育辅导。结论随着医学院校对大学生设置的综合课程与基本课程的增加,营养教育在全部课程中的比例下降,尤其是的专门的营养教育学时数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建议医学院增加营养教育课程的比例,并在课外给予一定的实践指导,以使学生能更好地胜任复杂的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7.
由娟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7):275-276
目的探讨综合性大学开设《大学生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公共选修课的授课效果。方法以综合性大学的525名选修该课程的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为对象,由专职教师授课,授课前后进行闭卷考试,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对试卷和问卷进行分析。结果选修该课的大学生自我保健知识成绩由授课前(34.23±4.63)分上升到授课后的(87.21±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授课后健康行为的形成率为35.2%明显高于授课前的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生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教育方法、内容、安排和效果持赞成态度,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在综合性大学中开设《大学生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公共选修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是高校实施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揭示的大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滑的现状,并且结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深刻分析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的主要矛盾,在于目前体育课程开设的课程内容及课程顺序上不能满足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需求。文章依据现实情况对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内容及开课顺序方面提出了...  相似文献   

9.
高等医学院校肩负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安宁疗护教育是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安宁疗护知识普及,加强院校教育,是促进安宁疗护发展的基础[1].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安宁疗护专业人才,本课程团队申请开设了《安宁疗护》课程,并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大学生科研,发挥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优势,系统化、规范化教授《安宁疗...  相似文献   

10.
在了解国内外医学院校健康数据素养课程开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以知识图谱为特色的健康数据素养教育体系,并分别从健康数据的基础知识、知识图谱的基本技术、分析方法及工具、知识图谱的应用、健康数据伦理五方面,为本科生、研究生和医学信息学专业学生构建多层次的健康数据素养教育体系。研究结果对于提升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推动医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医科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医疗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医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医学院校要根据学生特点,明确生命教育的内涵,拓宽生命教育的途径,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地实施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2.
加强医学生入学教育 坚定救死扶伤信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生入学教育是医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第一课,是医学教育的关键一课,是医学生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同时医学生入学教育也是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分析医学生入学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帮助医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这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医学专科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长久以来一直沿用传统式教学,这种方式不能适应目前的学生学习要求。本文针对医学专科院校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分析在医学专科院校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通过对两个班级的跟踪实验得出任务驱动式教学由于传统式教学,最后总结出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能力很重要,医学院校理当培养医学生的就业能力。医学课程设置现状没有很好地培养医学生就业能力。将就业能力植入到医学生实验、见习和实习活动中,植入到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中,优化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凌斌  邓世文  张艳  谭丽  张琴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131-133
1866年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一直沿用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但该体系基础与临床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存在相互脱节等不足。自从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来,在国内外许多医学院校进行课程改革实践。90年代初我国在少数几所医学本科院校改革实践,2012年我校在借鉴国内外教育改革经验的同时结合三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在专科生中实施了以器官系统的课改。经过人们不断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以器官系统课程体系具有很多的优越性,认为它是一种新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发展前景远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比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为进一步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15份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23名首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在课程学时设置方面,非医学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学时占比21.8%(52...  相似文献   

17.
医学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质量认定标准是实施医学MOOC质量监控的参考依据。本文采用数据挖掘、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方法,以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医学课程的评论文本为数据源,挖掘出医学MOOC质量认定标准的一些潜在的指标项;在梳理分析国内外现有的有关MOOC质量评价的研究成果和教育部相关政策基础上,构建了包含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等6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的医学MOOC质量认定标准;采用专家评分、使用AHP法计算,得出质量认定标准的权重系数;最后阐明了高校医学MOOC质量认定的程序。该认定标准可对高校医学类MOOC进行自我评估和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健康心理学》课程对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用应付方式问卷、SCL-90、自我意识开放性问答,比较2003-2004年下半学期选修《健康心理学》的369名大学生教学前后心理健康变化情况。结果教学后SCL-90各因子分均有所降低,且强迫、人际敏感和焦虑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学前后应对方式差异虽未检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教学后合理化因子得分有所增加,求助、自责、幻想和退避因子得分有所降低。教学后,大学生对自我的负性评价更少,更倾向于中性和正性评价,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更加全面平衡。结论《健康心理学》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及自我意识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医学院校学生特点出发 ,对教材、教师及学生进行再认识 ,探索"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要求"两课"教育教学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专业 ,发挥好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