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术后并发症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病因,术后急性疼痛、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尿潴留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依然居高不下。在围手术期应用针刺,不仅可以减轻术前焦虑、缓解术后疼痛,还可以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然而,目前针刺产生以上效应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该文就针刺治疗术后急性疼痛等多种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应用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痔科洗液熏洗坐浴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痔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0例。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观察组术后给予自制中药痔科洗液熏洗,对照组给予1∶5000的高锰酸钾熏洗坐浴,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44%,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痔术后应用痔科洗液熏洗可以缓解患者术后创面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4.
哈晓冬 《中外医疗》2009,32(10):52-52
目的观察内括约肌侧切术对预防及减少嵌顿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环状嵌顿痔志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外剥内扎加部分内括约肌侧切术,对照组采用单纯外剥内扎术,术后3h,24h及第一次排便时作疼痛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对减少术后疼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剥内扎加部分内括约肌佣切术可明显减轻嵌顿痔术后疼痛及相应并发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刺用于肛肠病痔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 将88例肛肠病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患者,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42例患者,给予止痛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VAS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48% vs. 73.81%,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1),也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评分(P <0.01)。观察组术后急性尿潴留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创缘水肿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采取针刺对肛肠病痔术后疼痛进行辩证施治,较西药疗法优势明显,可提高疗效,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降低急性尿潴留、创缘水肿等并发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术后肛门疼痛,是影响痔手术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为减轻术后痛苦,我科于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将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用于痔切除术后镇痛。止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复方盐酸利多卡因组)共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8-  相似文献   

7.
痔病术后常会出现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尿潴留、创面愈合缓慢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基本病机主要为手术创伤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瘀阻.予中药内外合用,结合针灸综合疗法,可有效起到止痛、减轻水肿、利小便、促进创面愈合等效果,能调理脏腑,改善全身状况.  相似文献   

8.
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周皮肤之间相通形成的病理性管道,手术是目前治疗肛瘘的主要手段。由于肛瘘术后创面较大,术后疼痛明显,不仅对创面愈合造成影响,也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如何有效缓解肛瘘术后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恢复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中医药在缓解肛瘘术后创面疼痛、促进创面修复方面疗效显著。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本院痔科消炎止痛合剂缓解肛瘘术后创面疼痛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痔术后肿痛应用熏洗方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400例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及对照组(200例),分别给予方药及温盐水熏洗,观察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水肿消失及愈合时间的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术后疼痛、水肿、创面愈合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本方具有抗菌、抗炎、止血、麻醉等作用,对于痔术后的肛门疼痛、水肿、迟缓愈合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对四肢骨折术后疼痛患者早期实施生命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命力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 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研究组术后2h疼痛评分(4.59±1.01)分、术后6 h(3.22±1.11)分、术后1 d(2.31±1.22)分、术后2 d(1.34±0.58)分、术后3 d(0.51±0.11)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肢体功能恢复93.33%、护理满意度96.67%、并发症发生率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四肢骨折术后疼痛患者早期实施生命力护理,临床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极其常见,被视为"天下第一痛",直接影响到手术质量和术后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局部疼痛的及时解决,对术后换药、术后创口处理、术后紧张等都有积极作用。通过对引起肛肠病术后疼痛的病因病机阐述,对目前中医针灸疗法在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应用进行列举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符合条件的100例在腰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腹针疗法组)和对照组(曲马多注射液组)。在患者要求镇痛治疗时,试验组予以腹针疗法镇痛治疗(取穴水分、关元、气海、气海下三星针、下风湿点、天枢,留针15~30 min),对照组予以曲马多注射液0.1 g肌注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0.5 h、1 h、2 h、3 h分别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肢体活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各时点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在治疗后0.5 h试验组对VAS评分的下降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其他时点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各时点2组患者的肢体活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2组治疗后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的镇痛药物人均用量为(0.013±0.034 1)g,对照组为(0.103±0.017 7)g,试验组的镇痛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具有与曲马多注射液相似的镇痛效果,而起效比曲马多注射液要快,且具有副反应小、安全可靠、价格低廉、易于实施、无痛等优点,是混合痔术后镇痛的又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为临床提供了一项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PPH结合外痔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对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均无复发病例,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出血、肛门坠痛及水肿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在治疗环状混合痔方面,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相比,具有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哑铃状切口加皮桥整形术和传统外剥内扎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环状混合痔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哑铃状切口加皮桥整形术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治愈率、住院天数、术后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结果作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住院天数、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伤口水肿、疼痛、皮赘残留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出血、肛门功能及肛门狭窄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哑铃状切口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能明显缩短住院天数及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远期复发率低,术后肛门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胶圈套扎术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给予胶圈套扎术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外痔切剥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治疗效率均为100.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和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1.26±1.12)、(14.52±4.68)、(6.79±2.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1.29)、(24.83±4.72)、(12.28± 3.7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混合痔患者采用胶圈套扎术与外痔切剥术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用于防止混合痔剥扎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混合痔剥扎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吲哚美辛栓术后纳肛,试验组予以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主要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水肿、肛门坠涨和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1周后的水肿、肛门坠涨和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d、3 d、5 d、7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前一时间点(P0.05);试验组治疗后1 d、3 d、5 d、7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试验组的水肿、肛门坠涨和疼痛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混合痔剥扎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减少止痛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解结针法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妇科慢性盆腔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辨证口服及灌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解结针法治疗,连续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随访,观察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于治疗前及随访时采用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更明显,2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个月随访,2组疼痛评分继续下降,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2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的升高作用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解结针法配合中药口服、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痛,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自动痔疮套扎联合外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5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行自动痔疮套扎联合外切术,对照组行传统手术.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率、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自动痔疮套托联合外切术治疗混合痔具有安全、有效、快速等优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痔疮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痔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中药熏洗,对照组用碘伏温水坐浴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水肿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水肿消退时间和消退情况综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创面疼痛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能有效控制水肿的不良反应,减轻疼痛程度,缩短水肿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20.
PPH吻合器击发位置对内痔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吻合器击发位置对内痔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至2009年的198例内痔患者,随机分成3组,并通过比较3组志愿者PPH吻合器分别在齿状线以上1.5cm、2.5cm、3.0cm三个击发位置所产生的临床效果,对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结果:PPH吻合器击发位置在齿状线以上1.5cm组与2.5cm组、3.0cm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肛周疼痛及吻合口出血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5cm组与3.0cm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PH吻合器击发位置在齿状线以上2.5-3.0cm的临床治疗效果好,同时可减少术后肛周疼痛及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