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近30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主题检索及关键词检索方法检索1978—2010年在国内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的糖周辨证治疗及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证候要素分析研究糖周的证候特点。结果:符合入选要求文献22篇。入选病例1912例,涉及10个证候,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阴虚、痰浊、热蕴、阳虚、气滞、寒凝、血虚,其中气虚、血瘀、阴虚、痰浊、热蕴、阳虚6个证候要素检出率大于10%。南方、北方患者主要证候要素分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近30年糖周证候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阴虚、痰浊、热蕴、阳虚、气滞、寒凝、血虚,表现了其本虚标实的病机。  相似文献   

2.
2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候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方法 采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病例(症状表现),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的数据库.最后采用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证候可分为毒瘀神络、气阴两虚,毒瘀神络、气阳两虚和毒瘀神络、阴阳两虚三类.结论 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目前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出现的证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中医证候要素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采集4个研究单位诊治的929例DR患者的四诊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事先未经经验辨证的四诊指标提取证候要素。结果:得到23个公因子(即证候要素),经合并后,初步诠释为阴虚、气虚、血瘀、阳虚、痰、血虚、精亏、气滞、湿、热(火)10种病性类证候要素,其中阴虚、气虚、血瘀、阳虚位居前4位,为DR的多见证候要素,此与中医关于DR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一致。结论:因子分析是确定DR常见证候要素的有效方法,本文提取的证候要素,可作为DR辨证论治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社区人群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发病因素调查。方法对T2DM并发DPN患者189例,使用中医证候量表分析DPN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发病因素。结果(1)单证出现频率依次为气虚证102例(53.96%)、阴虚证89例(47.08%)、血瘀证69例(36.5%)、痰湿证49例(25.92%)、血虚证44例(23.28%)、火热证40例(21.16%)、阳虚证21例(11.11%);(2)轻度气虚证出现频率为60%,中度阴虚证、血瘀证和阳虚证出现频率分别为46.66%、44.44%、9%,重度阴虚证、血瘀证出现频率分别为55.88%、58.82%;(3)轻度单证出现率最高51.05%,中度、重度复合证出现频率分别为93.55%和100%;(4)证候组合形态有26种,轻度中气虚证出现率8例(17.02%),中度中气阴两虚出现率17例(18.27%),重度阴阳两虚血瘀证出现率10例(20.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年龄以及多伦多量表得分高是阴阳两虚夹痰瘀证的危险因素。结论气虚证、阴虚证是发病率最高的中医证候,随着DPN病变程度的进展,中医证型从气阴两虚证往阴阳两虚夹痰瘀证转变,且患病病程、年龄以及多伦多评分高低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进而为有效的指导临床论治,提升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200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该病的分型标准,按照统计学方法,探讨该病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本病证型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型>阴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肝肾亏虚型,病机演变过程:随着糖尿病的发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按照气(阴)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阳虚血瘀→肝肾亏虚血瘀的规律而演变.结论:阴亏是发生DPN的关键;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阳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血瘀贯穿DPN的始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血瘀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血瘀证类型分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等3种类型,每组30例患者,比较3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C 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阴虚血瘀证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气虚血瘀组、阳虚血瘀组(P <0.05)。3组患者发病的 BMI、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虚血瘀证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较高,其他指标在不同血瘀证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已发表的中医诊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文献的整理,总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论之规律。方法:收集1990~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文献,统计证型出现的频度,总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候。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32个,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气虚血瘀、痰瘀互结、脾肾阳虚为常见证型,占54.36%。病位主要在肾、肝、脾居多,占96.79%。虚证病机占59.61%。结论:文献分析所总结出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见证型,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对本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新疆维吾尔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型研究,探索其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方法采取描述性方法,进行横断面研究,采集了222例维吾尔族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舌苔、脉象、中医证候等,填写调查表。结果入选新疆维吾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22例,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医证型是脾虚痰瘀型,其次为气阴两虚型,肝肾亏虚型最少。结论新疆维吾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脾虚痰瘀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 of diabetes patients,LEA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因发病率高且波及全身大血管及微血管系统,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突出,最终导致糖尿病足坏疽而致残,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及致命的终点事件的发生[1]。本研究利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医证候调查表》对LEAD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中医证候进行归纳分析,试图寻找LEAD的证候分型,为LEAD的诊治体系规范化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中医证候特征、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基于"十一五"临床数据采集平台,对DN中医证候进行多中心、分层、横断面调查。结果 DN症状以神疲乏力、咽干口渴、面足浮肿、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等多见;气虚证、血瘀证3期构成比均在60%以上,阴虚构成比呈下降趋势,而阳虚呈现上升趋势,Ⅳ、Ⅴ期普遍存在湿浊证,Ⅴ期血虚证构成比为80%;证素组合多达几十种,组合规律表现为随病程发展由少及多、由简单及复杂趋势。结论 DN证候具有虚实夹杂、证素组合等多维复杂性特点,但其证候分布及演变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将13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睾酮(T)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分为高雄组、非高雄组及肥型、瘦型、正常型;根据中医四诊分类,将PCOS患者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肝郁血瘀证、脾虚痰湿证、肝经湿热证、痰瘀互结证七大证.观察不同的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规律.结果 132例PCOS患者中,肾虚肝郁证45.5%,肾虚血瘀证11.3%,肾虚痰阻证1.5%,肝郁血瘀证16.7%,脾虚痰湿证0.8%,肝经湿热证9.1%,痰瘀互结证15.1%;肥型18.9%,瘦型18.9%,正常型62.2%.BMI从低到高的证型依次为肾虚肝郁证、肝郁血瘀证、肝经湿热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T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肥型、正常型、瘦型.不同中医证型、体型、雄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虚肝郁证临床较为多见,PCOS病理因素主要与虚、郁、瘀、痰相关.肝郁者的BMI偏低,形态多瘦,而痰湿者的BMI较高,形体多肥.瘦型PCOS患者T水平较肥型高.不同中医证型分类与T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2.
对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Graves病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概括,指出今后有待加强中药与甲状腺动脉栓塞或乙醇组织内注射、放射性^131 1等法结合治疗Graves病的研究,尤其要重视中西医结合防治复发性Graves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中前人对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辨证分型,归纳总结出目前各家学者的证型,初步证实肺间质纤维化目前研究的证型规律及临床上常见证型,为进一步研究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证型及中医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心力衰竭(下称心衰)高频证候症状间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发现其证型与症状的潜在规律。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方式,筛选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有关心衰医案及验案中出现的所有证型,筛选出6个高频证型,并用频数统计各证型出现的高频主症,关联规则分析证型与症状之间的潜在规律。结果:共纳入医案215例,涉及证型39种,其中心肾阳虚证33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66个,心悸和双下肢水肿关系较密切;气阴两虚证24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77个,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关系密切;阳虚水泛证21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55个,双下肢水肿与胸闷关联度最强;气虚血瘀证20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51个,憋喘、乏力、舌质紫暗关系较密切,乏力、气短、胸闷关联程度较强;心阳虚衰证18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58个,气短、心悸、胸闷关系较密切,气短、双下肢水肿、苔薄白关系较密切;血瘀水停证17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59个,气短、双下肢水肿、舌质紫暗、脉细、脉沉关联较强,联系密切。结论:初步明确了心衰常见的6种证型,并根据关联规则的支持度和置信度确立了这6种证型的主要症状组合,可为临床心衰中医证候诊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长期临床实践,总结了支气管扩张症基本病机为痰瘀毒痹积损,正虚邪实间杂并相互影响。正虚为肺气虚、脾气虚、气阴两虚等,日久不复而又生痰、瘀;邪实为痰热、痰浊、瘀血,日久累积酿毒、痹阻肺气,复伤肺之形气。常见证候为实证类(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类(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六证候,急性加重期则以实证类为主而常兼虚证,缓解期则为正虚邪恋而常兼实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运用益气化痰祛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病探索方法。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证型属于肺脾肾气虚、痰瘀互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51例,采用简单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中药组26例、对照组25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同时还口服益气化痰祛瘀方。2组疗程均为4个月。结果中药组治疗前后对比的肺功能(FEV1)、临床症状改变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分(CAT)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和西药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化痰祛瘀方在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FEV1、症状积分、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优于西药组,并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好,说明益气化痰祛瘀方治疗COPD具有疗效显著、控制病情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腺疾病术后疗效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乳腺增生症患者60例和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手术治疗后中医不同证型的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判断预后情况。结果:术后乳腺增生症肝郁气滞证治愈率最高、气滞血瘀证治愈率最低。乳腺癌预后因子表达中,常见证型的病理分级及肿瘤组织的 ER、PR、p5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 >0.05)。肝郁脾虚证患者肿瘤组织的 Her-2/neu 阳性率及 VEGF 阳性率最低,痰瘀毒热证患者肿瘤组织的 Her-2/neu 阳性率及 VEGF 阳性率最高。乳腺癌肝郁脾虚证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最高,痰瘀毒热证患者总生存率最低。结论:手术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和肝郁脾虚型乳腺癌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影响脂质代谢中医因素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对674名45岁及以上机关干部进行中医证学的临床调查,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综合评估诸中医证候对脂持代谢过程的影响,表明脂质代谢过程受到中医因素的影响,其中肾虚,痰浊,血瘀是中医易感因素组合,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从微观方面阐明脂质代谢紊乱的中医病因病机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