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发生于出血性休克和复杂肝脏外科手术中,例如肝移植,其发生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认识。本文就目前相关研究进展,介绍肝细胞代谢性酸中毒、线粒体损伤、钙超载、大量氧自由基的激活、中性粒细胞活化、Kupffer细胞激活、细胞因子生成、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失衡、热休克蛋白的表达、细胞凋亡等诸多因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肝脏外科手术中,常常行肝门阻断以控制和减少出血。当肝脏恢复血供后不可避免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近年来的研究已逐步探索出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和相关的保护性措施。本文就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作一综述。1 肝脏再灌注损伤发生原理1.1 钙超载与肝细胞损伤细胞内自由钙浓度[Ca2 i]在调节许多细胞机能和激素的活性方面有重要作用。肝细胞依靠膜对Ca2 的低通透性、膜钙泵主动转运、Na /Ca2 交换系统[1]和H /Ca2 交换系统[2],维持胞内外钙的动态平衡。在缺氧、毒素及…  相似文献   

3.
吴晓倩  何丽姗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8):917-919,91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预处理组,后两组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min后再灌注120min。期间全程监测心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实验结束后取心脏做TTC染色及HE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和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脏功能明显下降并发生心肌梗死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在缺血30min,再灌注30、60、120min各时间点,左心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明显增高、心率基本恢复正常。组织学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心肌梗死区面积降低、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明显减轻。结论丹参酮ⅡA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对裸鼠肝脏的保护的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0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0)、缺血后处理组(IPO组,n=10)、阻断剂组(IIPO组n=10).比较各组血清肝脏功能变化(ALT、AST)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组P-Akt及NF-κB P65的蛋白表达:与S组相比,其余3组血清ALT、AST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组织P-Akt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IR组相比,IPO组ALT、AST明显降低(P<0.05),P-Akt明显升高, NF-κB P65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机制可能通过激活PI3K的途径使Akt,表达增加,同时抑制P65蛋白表达来减轻裸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脏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成:(1)下沉对照组,不作肝门阻断。(2)再灌注对照组;进行45min的肝门阻断及60min的再灌注;(3)预处理组:45min的肝门阻断前先进行5min肝脏缺血及5min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7.
<正>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缺血期间的低氧损伤.②灌注期间血管内皮和肝细胞损伤.③继发于内皮细胞损伤的微循环功能障协.内皮素是由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丹参酮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16只。丹参酮组在术前3、2、1 d及术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0 mg/kg);同时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丹参酮组与对照组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缺血2 h及再灌注4 h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并观察大鼠后肢骨骼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再灌注4 h与缺血2h,与对照组比较,血清SOD活性均增多(P〈0.05),而MDA含量均降低(P〈0.05)。丹参酮组大鼠血清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大鼠再灌注4 h与缺血2 h比较,血清SOD活性进一步降低(P〈0.05),MDA含量进一步增多(P〈0.05);而丹参酮组大鼠再灌注4 h与缺血2 h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光镜下观察丹参酮组骨骼肌组织损伤比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丹参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钳闭肝脏左中叶,造成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丹参的保护效果。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肝组织内丙二醛(MDA)和Ca2+含量增加,且缺血时间愈长,改变愈明显,肝脏损害愈严重,恢复愈慢。预先给予丹参能显著减轻上述改变。表明丹参抗氧化及防止细胞内Ca2+超负荷是其保护缺血再灌注肝脏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外科中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微循环障碍、氧自由基过多及细胞凋亡等是引起损伤的重要机制,而研究发现热休克蛋白、一氧化氮、内皮素、血红素氧化酶、某些细胞因子及基因有保护肝脏、降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其保护机制,对研究肝脏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缺血后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 ,将 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缺血再灌注、腺苷处理及缺血后处理 4组 ,分别于缺血 6 0min恢复全面血液再灌前 ,先经门静脉缓慢推注外源性腺苷 ,或先给予反复短暂的预再灌、停灌作缺血后处理 ,观察血清肝酶、透明质酸 (HA)水平及肝组织中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1(ET 1)的含量变化 ,并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 ,缺血后处理组肝酶的漏出、血清HA水平及肝组织MDA、ET 1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而SOD、NO含量则显著升高 (P <0 .0 1) ,同时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亦明显减轻 ,而腺苷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 ,改善肝脏微循环 ,发挥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2.
牛磺酸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嘉  余业勤 《上海医学》1997,20(9):521-524
为观察牛磺酸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建立SD大鼠肝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分成5组,分别于缺血前经外周静脉、门静脉注入牛碘酸及再灌注前经门静脉注入牛磺酸,及假手术组组。结果表明,缺血前给牛磺酸组具有抑制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内酶的漏出,降低肝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化物酶(GSH-PX)、Na、KATP酶及Ca^2+-ATP酶活力,抑  相似文献   

13.
在较大的肝脏肿瘤、病变切除或肝脏移植手术时 ,大多数病人存在一段时间的肝脏缺血 ,恢复血供时可加重缺血时造成的损害。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肝脏移植手术后造成肝原发性无功能是肝移植术失败的重要原因(1 ,2 ) 。现就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手术相关因素及细胞的分子机制综述如下。病理生理 肝脏再灌注开始后对肝脏的损伤机制是一个互相作用的结果 ,在再灌注早期 ,内皮细胞肿胀。血管收缩、白细胞嵌顿、血小板聚集引起微循环障碍(3 ) ,细胞膜主动转运障碍、能量供给障碍造成细胞水肿 ,而细胞水肿造成内皮细胞和枯否细胞肿胀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肝脏外科的发展 ,人们采用多种手术方式进行许多在过去曾被认为无法切除的肝脏肿瘤的治疗。在临床上肝移植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多种肝脏疾病。但无论是肝脏损伤、肝脏手术还是肝移值 ,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 ,甚至引起肝脏功能的衰竭而影响疗效。如何提高肝脏的自我保护能力 ,调动其内源性的保护机制 ,目前已成为肝脏外科发展的方向和热点。我国是肝脏肿瘤的高发国之一 ,探明这一保护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所进行的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  相似文献   

15.
<正>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失血性休克、复苏、肝脏切除术、肝移植术等过程中伴随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肝脏功能障碍甚至肝脏功能衰竭的关键因素[1]。肝脏IRI也是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慢性免疫排斥反应的不利因素之一,尤其是边缘供肝对IRI高度敏感,会进一步加重器官短缺。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深入阐明肝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大鼠肝脏的抗损伤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肝部分I/R损伤模型;实验分为6组: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I/R组、I-post1组、I-post2组和I-post3组;测定血清ALT、AST的活性和肝组织MDA、GSH含量以及SOD、GSH-PX、MPO的活性;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和I-post后大鼠的存活率。结果:与I/R组相比,I-post1组和I-post2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活性明显降低(P<0.05),I-post2组更明显;I-post2组肝组织MDA、MPO显著降低,而SOD、GSH-PX和GSH则明显增加(P<0.05);I-post2组大鼠存活率高于I/R组。结论: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有明显的抗损伤作用,其可能与降低活性氧的产生、保护肝脏抗氧化系统和减轻中性粒细胞聚集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肾脏保护性因子Klotho基因和氧化应激对肾功能等的影响,分析其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48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丹参酮A组和B组,采用同种异体左肾移植手术.术后丹参酮A、B组分别用5%和10%丹参酮按5mL/kg灌胃治疗7d,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按5mL/kg体积分别灌服生理盐水.采用RT-PCR法检测肾组织Klotho基因表达,从尾静脉采血测定4组大鼠肾功能:肌酐(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 C)]指标.检测肾组织匀浆中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和血清丙二醛(MDA).结果 丹参酮A组和B组大鼠肾移植术后BUN、Cr、CysC显著降低,肾组织匀浆中MDA降低、SOD提高,Klotho蛋白和lotho-mRNA明显上调,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 <0.05.丹参酮A组和B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丹参酮Ⅱ A在肾移植术后可提高SOD活性、抑制MDA的产生,上调Klotho蛋白和lotho-mRNA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而达到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环孢素A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环孢素A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 2 4只 ,实验组 (A组 )术前 4d用环孢素A10mg/kg/d灌胃 ,对照组 (B组 )和假手术组 (C组 )则用生理盐水 5ml/kg/d灌胃 ,建立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生化分析仪 ,肝组织切片H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测定血浆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T)、乳酸脱氢酶 (LDH)水平 ,肝脏病理改变。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 - 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应用环孢素A的大鼠再灌注 10min后血浆中AST、ALT和LDH的浓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再灌注 60min后AST、ALT和LDH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组织病理损伤减轻 ;肝血窦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 - 1的表达减少。结论 :环孢素A可以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见于肝叶切除、肝移植、低血容量性休克、严重肝外伤、肝静脉血栓形成等。HIRI早期(再灌注后2-h内)主要由代谢障碍和氧化应激引起,中期(2-6h)主要与库普弗细胞激活及炎症介质作用有关,晚期(再灌注后6~8h)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的炎症反应;在HIRI中信号转导作用非常重要,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细胞感受、转导环境刺激及调节代谢生理反应和基因表达的分子途径。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中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SOD在缺血预处理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 ,SOD)在缺血预处理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检测缺血预处理组 (IP组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及对照组 (C组 )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aninetransaminase,ALT) ,门冬氨酸转氨酶 (aspartatetransaminase ,AST)及乳酸脱氢酶 (lactatedehydrogenase ,LDH)水平与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 ,测定其肝脏组织SOD水平的变化并与单纯缺血预处理组 (OIP组 )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IP组的肝脏损害虽较C组重 ,但明显较I/R组轻 ,其 3种血清生化酶均显著低于I/R组 ;OIP组肝组织的SOD水平 (2 14 .95± 2 4 .38)NU/mgprotein均显著高于IP组 (172 .4 3± 15 .2 3)、I/R组 (16 4 .0 3± 30 .0 8)与C组 (16 7.0 3± 2 7.6 0 )NU/mgprotein (P <0 .0 1)。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激活肝组织中的SOD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