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通过探寻并整理中医古籍及专著中对小儿厌食的病名、病因病机、选方用药、其它治疗等方面,追溯本源,阐释演变,总结规律,以便后学者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2.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现代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1):12-13
目的:研究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特定穴的应用规律。方法:收集整理近年来临床文献,用Microsoft Execl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筛选及排序等功能对选用的特定穴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文献共128篇,单纯推拿治疗小儿厌食临床文献多于推拿加其他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文献;在小儿厌食的辨证分型中,排列在前四位的分别是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及肝旺脾虚;共涉及小儿特定穴45个,其中捏脊与脾经应用频率最高;单纯推拿使用特定穴与推拿加其他方法使用特定穴基本一致。结论:推拿治疗小儿厌食基本方可归纳为捏脊、脾经、足三里、内八卦、四横纹、中脘、摩腹、胃经及脾胃俞。 相似文献
3.
4.
5.
6.
小儿厌食是儿科常见病。本文梳理了近5年临床中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文献报道,以期为临床治疗小儿厌食提供思路和经验。按照治疗方法、选择穴位的规律,进行整理分析,单一推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推拿联合针刺、推拿联合中药,是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儿童对小儿推拿的接受度比较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小儿推拿的不良反应。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在临床上效果明确,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申宝山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4):375-375
小儿厌食症临床多见,多因饮食损伤脾胃,胃纳腐熟失职,脾虚运化无权。饮食不节,饥饱无度,喂养不当或不足,缺乏营养或营养偏胜,或过食甘甜、油腻、冷凉之品,损伤脾胃,积滞内停,使体内维生素、蛋白质及各种微量元素相应减少,故可形成小儿厌食症。其他如吃饭时看电视、听广播、边吃边玩等不良进食习惯也能导致小儿厌食症的发生。自1996年以来,笔者自拟小儿厌食方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可靠,兹将资料完整的97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申宝山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7(4):375
小儿厌食症临床多见,多因饮食损伤脾胃,胃纳腐熟失职,脾虚运化无权。饮食不节,饥饱无度,喂养不当或不足,缺乏营养或营养偏胜,或过食甘甜、油腻、冷凉之品,损伤脾胃,积滞内停,使体内维生素、蛋白质及各种微量元素相应减少,故可形成小儿厌食症。其他如吃饭时看电视、听广播、边吃边玩等不良进食习惯也能导致小儿厌食症的发生。自1996年以来,笔者自拟小儿厌食方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可靠,兹将资料完整的97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1.
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回顾及探讨近年来小儿厌食症病因的研究进展,从而对此症病因进行深入了解,为预防小儿厌食提供依据,并借以指导临床,搞好合理喂养,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总结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常用对药——苍术与白术、乌梅与木瓜、青皮与陈皮、焦三仙与鸡内金,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分析其配伍特点及运用心得,展现用药特点,进一步传承发扬其学术思想经验,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医德败坏有咎于医德教育不足,西医院校开设医古文的较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医古文医文兼通,寓医德教育于古文中。以之濡润学习刚性的工具理性的西医学生之灵魂,医学生既受到了医德教育,更学习了传统文化:为医学与人文之间架设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消化内分泌角度探讨儿宝颗粒及不同剂量对小儿厌食症大鼠模型胃肠内P物质(SP)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饮食不当法”将幼龄大鼠喂养成小儿厌食症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探讨不同剂量儿宝颗粒治疗后各组胃肠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SP在胃和肠中的含量变化与差异。结果模型大鼠胃底部以及小肠空肠段肌间神经丛中P物质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用儿宝颗粒治疗后SP含量均比模型组增加(P〈0.05),其中小剂量儿宝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形态学方面,模型组与大剂量组胃肠组织有不同程度结构改变。结论儿宝颗粒可促进SP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加快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调运枢纽"推拿术在小儿厌食症的中医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小儿厌食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捏脊疗法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调运枢纽"推拿术为核心的推拿治疗,包括清补脾胃经、平运内八卦、揉板门、揉腹、平调穴位(中脘、天枢、足三里)、捏脊为主线,结合虚实辨证,隔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格测量评价指标[身高、体质量、头围、胸围、年龄别身高(HT/A)、年龄别体质量(WT/A)等]的变化情况。【结果】(1)试验组有5例患儿中途脱落、退出试验(其中实证3例,虚证2例),对照组有6例患儿中途脱落、退出试验。(2)经2个疗程的护理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为87.04%,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儿的食欲和食量、面色和唇色、饮水情况、烦急情况、小便情况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试验组的WT/A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在改善食欲和食量、面色和唇色、烦急情况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在改善体质量、身高、头围、HT/A等体格测量评价项目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运枢纽"推拿术是一种基于经络腧穴理论及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有效护理手段,用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起效快,临床效果满意,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医古医籍中关于人体寄生虫的记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3):75-78
中医古医籍中关于人体寄生虫的有关形态结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以及治疗用药都有详尽的论述。为防治寄生虫病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料,可供临床医务工作者参考,并对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文献看古代的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有丰富的解剖学知识记载 ,《灵枢》中的《肠胃篇》、《经筋篇》 ,《素问》中的《骨度篇》、《脉度篇》等 ,都是记述解剖学的专章。“解剖”两字最先在《灵枢·经水篇》中出现 ,“若夫八尺之士 ,……其死可解剖视之”。汉朝、宋朝、清朝都有过大规模的解剖活动。公元 16年 ,王莽捕获了一个名叫王孙庆的反对党党徒 ,让太医、尚方和巧屠借他的身体搞清了内脏和血管的来龙去脉。公元 10 4 1年~ 10 4 8年宜州推官吴简解剖广西起义领袖欧希范、蒙干等尸体 ,一民政部工绘成图谱《欧希范五脏图》。宋崇宁年间 (公元 110 2~ 110 6年 ) ,解剖学家杨介根据泗州处死的犯人尸体解剖材料绘成《存真图》。清代医学家王清任(公元 176 8~ 1831年 )。他致力于人体脏腑的研究达 4 2年 ,根据尸体观察及临床心得编写了绘有脏腑图谱的《医林改错》一书 ,于公元 1830年刊行于世 ,其中共有 2 5幅图谱。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开胃膏治疗脾虚食积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10 例脾虚食积型厌食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健胃消食片口服,试验组予健脾开胃膏口服。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临床证候积分及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76.92%,试验组有效率为92.45%,2组患儿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主、次临床证候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体质量在治疗后增加显著,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开胃膏可有效改善脾虚食积型小儿厌食症患儿的临床症状,增加体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运脾消食方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脾消食方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服用运脾消食方(由焦三仙、炒白术、半夏、陈皮、鸡内金、使君子、三棱、胡黄连、佩兰等中药组成),4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对照组49例口服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疗程同治疗组。对治疗前后患儿的主、次要症状进行分级量化并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治疗前后对身高、体重、血清Zn含量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为95.92%,对照组为77.55%,两组比较,运脾消食方组在总有效率、症状、体征、血清Zn含量的变化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组(P〈0.01或P〈0.05)。结论:运脾消食方对改善小儿厌食症的症状、体征疗效显著,并能提高患儿血清Zn含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