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滋阴养血活血法辨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中医学中并无干燥综合征之病名,脉证合参,其大致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燥症(内燥)"范畴,也有称其为"燥痹"。现代中医对燥证的认识较传统中医有所创新,其中认为燥证发病原因以阴津亏虚为本者不在少数。津血同源是中医学对津与血生理关系的高度概括。燥证发病的病理基础是阴津亏虚,津液的亏虚每每导致血液生化乏源,故临床上燥证每多夹杂血虚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瘀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燥综合征(Sjgren syndrome)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症状是口、眼干燥,同时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引起内脏损害.一般可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两类,前者指单纯干燥综合征,不与任何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并存,后者指与某种肯定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并存.目前中医界尚无与干燥综合征完全相对应的病名,多数学者将该病命名为"燥痹"[1],也有学者将其归为"燥证""燥病""燥毒证"等范畴.禀赋不足,阴津亏虚是根本,燥、毒、瘀三者相互作用则是该病的发病关键.因此对燥、毒、瘀相互关系在发病中作用的正确认识贯穿本病辨证论治的始终,治疗上也应当重视解毒清燥、活血化瘀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中医学称其为"燥痹"。结合SS临床特征及临证辨治的体会,认为气虚失运、阴虚内热和血瘀津亏等导致清窍失润、脏腑失养是SS的主要中医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4.
干燥综合征禀赋不足、阴津亏虚是根本,水液输布失调是其重要发病因素,三焦的主要功能是运行水液,故可从三焦予以论治,具体可从上燥治肺、中燥脾胃、下燥肝肾进行论治,在补阴的基础上,通行三焦之气,以达治疗目的。附典型病例3则以佐之。  相似文献   

5.
干燥综合征是临床以口、眼干燥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药治疗优势明显,临床应用广泛,但仍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规范中医证候诊疗共识,限制了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此,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组织全国48家医院的50余名专家形成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共识,临床分为阴虚津亏证、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热(含阴虚热毒)证、燥瘀互结证和燥湿互结证共5个中医证候类型,并对治则和方剂同时进行共识。这一全国性共识的形成和推广,在干燥综合征中医诊疗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医认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正气不足是邪气侵犯和长期留伏体内的前提条件,阴虚津亏、精血不足是燥证本质,燥毒、瘀血是两大重要因素,阴虚津亏、燥毒内胜、气血瘀结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采用辨证论治、专法专方、针灸理疗等多种方法治疗,疗效满意.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作用机理研究;选择相对公认有效的治法及方药深入研究,以期开发高效无毒副作用的纯中药制剂,发挥中医药优势.  相似文献   

7.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自身免疫病,西医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中医学一般认为干燥综合征为五脏阴液不足,无以濡养,络脉不利;或阴不制阳,燥热内生,治疗滋养肝肾、润燥通络,多用甘寒凉润之药为主。朱良春教授认为治疗本病要注意阴阳平衡,干燥综合征虽为阴津亏虚,燥热内生,但应本着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观点,宜加入少许温阳之品,含阳生阴长之意,但忌或少用辛香燥烈之品。尤其是朱老强调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复杂,本虚标实,从其根本着手方是治本之法。文章通过阐述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注意阴阳平衡,注重阴阳互补的理论,本着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观点,应用朱良春教授治疗杂病的经验方"培补肾阳汤",用之治疗肾阴阳两虚的干燥综合征颇有疗效。  相似文献   

8.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病因病机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最终将干燥综合征归属为"燥痹"范畴。燥痹的病因、证候表现均与中医肝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从生理功能来看,肝失疏泄、肝血不足是燥痹的病理基础。从经络循行来看,调畅气血的要务属于肝,肢体百骸的活动均需血液作为基础。从女子与肝的关系来看,"从肝论治"对发病的女性患者有调理先天的作用。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血不足,津液亏虚,血海不充,则口干、眼干、肌肉关节疼痛、月经不调等诸症蜂起。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首载三承气汤,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然同一病证,由于个人体质、时代背景等诸多因素,治疗不尽相同。阳明腑实,每多累及阴津,损伤正气,津亏肠渐燥,肠燥津更亏,迁延日久,虚实夹杂,病难速愈,治当攻补兼施,养阴增液与通腑泻实并用。肠燥津亏虽为一证,然病证浅深不一,立法侧重不同,从而导致用药相异。该文选取五首肠燥津亏所致便秘的代表性承气汤类方进行分析,以期根据病症浅深,辨证施治,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医学在于燥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和水平,推断研究热点、推测学科发展.方法 以“干燥综合征”“燥痹”“燥证”等为主题词,检索2004-2014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献,对所得结果进行筛选分析.结果 共检出647篇有效文献,文献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内容涉及理论探讨、临床研究、动物实验及临床经验与体会研究等;发表在147种期刊上;江苏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及黑龙江省对其研究处于领先地位;21.17%的文献有基金支持.结论 干燥综合征的研究目前正在吸引着中医界更多的关注,但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临床为基础,以文献为借鉴,以多学科为支撑,分析、挖掘中医学对干燥综合征的内涵及外延,从而为中医的发展及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1.
从西医发病原理,中医对汗的认识,中医病机等方面来论述中医辨治糖尿病汗出异常的体会,并介绍云南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多年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将糖尿病汗证临床所见分为肺热津伤、肺卫不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脾胃湿热、阴津亏虚,分别用消渴方、玉屏风散合桂枝龙骨牡蛎汤、生脉散合当归六黄汤、麦味地黄丸合当归六黄汤、金匮肾气丸、三仁汤、增液汤等方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马宗仁 《中外医疗》2008,27(31):94-94
干燥综合征属中医"燥痹"、"虚劳"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肾精亏虚,津枯血燥,筋脉关节失养;病根在肾,标在肺胃.治疗原则应以滋肾柔肝、益气养血、熄风润燥为主.  相似文献   

13.
干燥综合征(SS)是以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在唾液腺和泪腺浸润后导致腺体分泌不足为特征,眼、口腔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还可累及肾、肺、甲状腺和肝等多种器官。SS在我国发病率为0.29%~0.77%,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居自身免疫性疾病第3位,该病发生以40岁以上人群居多,且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8。SS的致病机理至今尚不明确。本病被全国中医痹病委员会明显命名为燥痹。目前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疗效欠佳且副作用多,中医药治疗本病能有效缓解病情且副作用少,有较大优势。现就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目前西医对干燥综合征的病理因素、发病机制尚不明显,中医认为该病病因病机主要由燥、瘀、虚所致,如孙氏等[1]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是燥毒为害,并按来源不同分为外来之燥毒与内生之燥毒,且外来之燥毒与内生之燥毒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使病情更加顽恶固结。马氏[2]认为该病由正虚感邪致燥,阴虚津亏致燥,瘀血致燥,燥盛成毒,瘀毒相互为患是病理关键。张氏[3]认为热毒灼伤胃阴,痰瘀互结是为病机。钱氏等[4]以肺为本,提出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失常引起津液的输布障碍而致诸症...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的气虚津亏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虚津亏,呈现“气虚失津→失津致热→热耗阴津→气阴两虚”的病理发展过程。在采用人参补气生津的基础上配伍固摄、润燥的药物,然后结合辨证联合用药,方为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动物模型、生化机制方面,综述探讨了其与中医阳气亏虚证的相似性,认为抑郁症的中医学本质属阳气亏虚,而阳气亏虚的脏腑病位主要在肝、肾、脾.  相似文献   

16.
心衰的中医病证归属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心衰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现代研究等方面的论述,指出心衰在其急性发病期多属中医学“饮证”范畴;气虚血瘀、阳虚水泛、水血同病与心衰发病密切相关,其中阳虚水泛是其病机关键;心衰证候实质多为本虚标实。并由此提出了温阳利水为治疗心衰大法。  相似文献   

17.
"辛以润之"首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对辛润法,阐发颇多,用辛味药物治疗"燥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通过讨论辛润法的机理,论述了辛润法治疗外燥袭表、津液失布、阳虚津凝、津血内亏之燥证的运用,旨在强调"辛润"法在治疗燥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中医证素的特征,为2型糖尿病病机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及经验。方法病例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院2008年8月-2009年12月糖尿病科、肾病科门诊及病房诊断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例100例,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中医及西医诊断;通过临床调研,运用证素辩证的方法,对2型糖尿病证素的分布及特征进行初步探讨以及中医证实质的探讨。结果 2型糖尿病病性证素分布特征:虚证证素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津亏,水停,其中阴虚、气虚为主,其次为阳虚、血虚、津亏为主。实证证素为湿、燥、热、痰、血瘀及其他(不固、气滞、毒),其中以湿、燥、热、痰邪为多,湿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理产物;2型糖尿病肾病虚证分布特征:以阴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证、阳虚证、阴阳两虚证、血虚证为主。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虚证证素以阴虚为主,实证证素以湿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阿片类镇痛药所致肠燥津亏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因服用阿片类镇痛药所致便秘的肠燥津亏证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加味增液承气汤组)、西药组(乳果糖组)和中西组(加味增液承气汤+乳果糖组),观察2周并随访,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包括便秘症状、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便秘改善情况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均为中药组、中西组优于西药组(P<0.05),中西组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加味增液承气汤口服能显著改善癌痛患者服用阿片类镇痛药所致肠燥津亏型便秘的便秘程度及伴随症状,联用乳果糖则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以津血同源理论探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诊治策略。结合津血同源理论,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指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病机为津血的转化及输布异常,以"燥者润之"为总治则,具体可从宣肺布津畅络、活血化瘀通络、滋阴生津润络、清热润燥和络和养阴补血几个角度辨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