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多数化疗药物无选择性,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毒副作用,影响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中药具有扶正祛邪、清热解毒的特性,既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也能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降低化疗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发挥增效减毒作用,故中医药辅助化疗药物抗肿瘤的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甘草素有“十方九草”之说,可解百毒,具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等功效及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1]。甘草活性成分,如甘草素、甘草次酸、异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等,对肝癌、  相似文献   

2.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中草药及其天然活性成分所诱发的不同生物效应将其抗肿瘤作用分为11类进行了详细介绍,展示了中草药用于防癌、抗癌的巨大潜能和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讨论陕西重楼不同提取部位对S180、H22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离体抗肿瘤活性实验,采用MTr法检测重楼不同提取部位对S180、H22肿瘤细胞株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离体实验发现重楼不同提取部位在一定剂量中对小鼠S180、H22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陕西重楼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和乙醇提取部位对S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陕西重楼石油醚提取部位,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和80%乙醇提取部位对H2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疆骆驼蓬种子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从新疆骆驼蓬种子中提取、分离的有效成分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对比有效成分之间抗肿瘤活性大小。方法:采用醇提法及柱层析法得到4种单体化合物,利用熔点测定法及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鉴定结沟;以这4种单体化合物件为受试样品.分别对人胃瘤细胞系BGC823、人大肠癌细胞系LO—VO、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以及小鼠肉瘤细胞系S180进行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以IC50、细胞抑制率为指标,考查抗肿瘤活性大小。结果:经结构鉴定推断4种单体化合物为生物碱,分别为去氢骆驼蓬碱、骆驼蓬碱、鸭嘴花碱及鸭嘴花酮碱;去氢骆驼蓬碱、骆驼蓬碱对上述4种细胞系均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而鸭嘴花碱和鸭嘴花酮碱在最大浓度20μg/ml均未见到对各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去氢骆驼蓬碱、骆驼蓬碱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而鸭嘴花碱和鸭嘴花酮碱无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重楼抗肿瘤活性成分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霞 《包头医学》2008,32(4):196-197
目的:从中药重楼中提取分离皂苷单体,通过体外实验,初步确定其抗肿瘤活性部位. 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癌细胞株A-549,MCF-7,HEP-Ⅱ, Lovo, SMMC-7721及正常Zhang氏肝为筛选瘤株,应用MTT比色法,观察单体成分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和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结果:5种单体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单体B-9对MCF-7,HEP-Ⅱ、A-549的IC50分别为21.09μg/ml、29.65μg/ml. 结论:单体B-9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小,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甘草中的黄酮类成分是广谱抗肿瘤活性成分,已发现异甘草素、异甘草苷、甘草查耳酮A、甘草查耳酮E、甘草素、光甘草定、光甘草素和甘草醇等8个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其中对异甘草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可望将其开发成低毒抗癌药。综述了甘草粗提物、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雪胆根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雪胆(HemsleyasinesisCogn.)为葫芦科雪胆属植物。雪胆属植物的块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民间广泛用于治疗肠炎、菌痢、冠心病、气管炎等多种疾病。70年代对雪胆属植物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富含葫芦素类成分,具有保肝、抗癌作用[1]。我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用中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甘草酸、甘草黄酮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抑杀作用。方法采用kirby—bauer法对55例Hp临床分离株及标准株均分别行甘草酸、甘草黄酮抗Hp药敏实验;实验中甘草酸、甘草黄酮药敏纸片制成50μg、100μg、1mg、10mg四个梯度含量,每株菌药敏实验时均同步设克拉霉素和甘草时照。结果甘草酸50μg、100μg、1mg、10mg组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91±0.438)、(4.064±0.692)、(7.836±0.788)、(10.800±0.892)mm(P〈0.05),有效率依次为5.0%、23.6%、49.0%、69.0%(P〈0.05);甘草黄酮50μg、100μg、1mg、10mg组的平均抑菌圈直接分别为(1.664±0.491)、(4.609±0.723)、(8.736±0.823)、(11.309±0.936)mm(P〈0.05),有效率依次为7.2%、25.4%、53.0%、74.5%(P〈0.05);克拉霉素对照组及甘草10mg组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800±1.098)、(14.464±0.985)mm(P〉0.05),有效率分别为76.3%、78.1%(P〉0.05);甘草酸、甘草黄酮10mg组与克拉霉素对照组、甘草10mg组相比较,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抑菌圈直径相比较,两者与克拉霉素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与甘草10mg组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草酸、甘草黄酮、克拉霉素及甘草药敏纸片对Hp标准对照株均具有一定的抑杀效果。结论甘草酸和甘草黄酮微克量级水平即具有一定的Hp抑杀作用,以各自10mg含量抗Hp效果与克拉霉素抗菌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1997年国内杂志公开发表的中草药活性成分的研究论文,发现研究们重在新化合物的分局与结构签定的居多,而同时报告药理研究结果着较少.研究方法方面,低压、中压、高压液相色谱及反相高压液相色惜已成为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的常用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以草药居多,法定中药较少。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已普遍采用高级光谱,如碳氢相关与氩相关等二维俗及以a一射线衍射等方法、串联质增激光吸质谱和电喷雾质谱已有应用。从寻找新药的动向看仍以寻找抗肿在药的论文为多。现将1997年国内杂志公开发表的中草药抗肿瘤活性成分论文简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真菌(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真核和细胞壁的异养生物,种属很多,已报道的属达1万以上,种超过10万个。除少数低等类型为单细胞外,大多数真菌是由纤细管状菌丝构成的菌丝体。2000年前《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灵芝、茯苓、猪苓、雷丸等抗真菌的药效。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初汪昂的《本草备要》分别记载20多种真菌的药效。现今药用真菌以及以真菌为材料所生产的药剂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从真菌特别是动植物内生真菌(Entophytic fungi)中分离得到了大量活性产物,其中具有抗肿瘤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多糖、蛋白质、萜类、生物碱类和有机酸酯类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乌拉尔甘草水溶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有效控制乌拉尔甘草药材及甘草浸膏的质量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TM) C_(18)(4.6 mm×150 mm,5 μm),以甲醇-0.1%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25℃,检测时间95 min,分析了乌拉尔甘草主产区的12批样品.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通过相似度分析确定18个色谱峰构成了乌拉尔甘草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的特征峰,对其中的4个色谱峰进行了指认.结论 建立的乌拉尔甘草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具有简便、稳定、可靠的优势,为乌拉尔甘草药材有效物质研究及甘草浸膏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甘草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玲  安瑜  王坤  李巍  小池一男  王英华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5):428-429,F0002
目的建立甘草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在400nm波长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甘草苷为对照品,测定甘草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总黄酮含量在8.448-42.24μ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9),平均回收率为97.0%(RSD=2.3%)。结论该方法方便、准确,可用于测定甘草中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甘草和五味子对大鼠丙咪嗪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丙咪嗪为探针药物,采用体内代谢的方法研究甘草和五味子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甘草、五味子、生理盐水(空白对照)、苯巴比妥(阳性对照)组,测定各组CYP450的质量摩尔浓度。并于末次给药次日,进行大鼠右侧颈静脉插管手术。手术后第2天静脉给予丙咪嗪,定点取血,HPLC法测定丙咪嗪体内代谢变化。结果:各中草药组CYP450的水平均被显著诱导,丙咪嗪的体内代谢发生了明显改变。研究显示甘草和五味子对大鼠CYP450有诱导作用,且与剂量及诱导时间有关;被诱导的大鼠丙咪嗪的体内代谢加快,甘草和五味子与丙咪嗪合用时药代动力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应用液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草中共分离出3个三萜皂苷、2个香豆素和8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一个三萜皂苷为新化合物。结论:通过ESI-MS,^1HNMR,^13CNMR,HMQC和HMBC分析,将新三萜皂苷的结构鉴定为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2)-β-D-葡萄糖醛酸]-24-羟基-甘草内酯。  相似文献   

15.
一个新的二氢黄酮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根茎中分得一个新的二氢黄酮甙,经化学和波谱分析,将其结构鉴定为:甘草素 4′ O [β D (3 O 乙酰基) 呋喃芹糖 (1→2)] β D 吡喃葡萄糖甙(liquiritigenin 4′ O [β D (3 O acetyl) apiofuranosyl (1→2)] β D glucopyranoside)。  相似文献   

16.
一个新的二氢黄酮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根茎中分得一个新的二氢黄酮甙,经化学和波谱分析,将其结构鉴定为:甘草素4′O[βD(3O乙酰基)呋喃芹糖(1→2)]βD吡喃葡萄糖甙(liquiritigenin4′O[βD(3Oacetyl)apiofu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种源对甘草种子生物学特性及播种苗生长的影响,揭示种源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实践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来源甘草种子的千粒质量、含水量、种皮透性、发芽率、发芽势,播种后测定幼苗和一年生苗的生长指标。结果上海庙种源种子的千粒质量大于巴音乌素种源,上海庙种源和巴音乌素种源种子的单粒质量分别为12.3和11.7mg。巴音乌素种源种子种皮的透水性较上海庙种源强,电导率测定值是上海庙种源的2倍。上海庙种源种子的硬实率较高,种子耐贮藏性和种子活力较强。巴音乌素种源未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高于上海庙种源,但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低于上海庙种源。两种源未处理和处理过的种子均以小粒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两种源幼苗生长指标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上海庙种源一年生播种苗的多数生长指标略高于巴音乌素种源,但两种源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种源对甘草种子的物理特性、种皮的透性、种子的发芽特性有一定的影响;种源和种子大小对甘草幼苗的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但对一年生播种苗的生长量及生物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种子吸胀萌发的影响及其抗旱性。方法以甘草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测定种子吸胀速率、发芽率、种苗生长情况、组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SOD酶活性等指标。结果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甘草种子吸胀速率、发芽率、种苗生长、SOD酶活性等指标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组织相对含水量与相对电导率呈下降趋势。结论甘草种子在适当的干旱胁迫下不但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而且可以提高甘草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甘草为研究对象,以遥感技术为基础,探索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方法通过对确定的研究区域进行遥感调查,确定调查的最佳技术方案。结果确定了基于遥感并结合野外抽样的甘草资源调查方法,包括遥感信息源的选择、图象的处理、解译、野外验证等。结论采用中等分辨率的卫星影像ETM(15 m)量测,并计算出甘草分布的面积和蕴藏量,判读精度高于90%,表明该遥感调查方法用于甘草的野生资源调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耐盐性甘草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研究,促进在盐碱滩人工栽培甘草技术的发展。方法诱导乌拉尔甘草G ly cy rrh iza ura lensis无菌苗子叶块和胚轴段在含盐培养基上脱分化均成功。逐步提高盐质量浓度诱导愈伤组织扩增,继之诱生不定芽,芽经扶壮后诱根,得到大量试管苗。结果子叶块和胚轴段在M S BA1.5 m g/L 2.4-D 1.2 m g/L N aC l 100 m g/L中脱分化效果好,愈伤多为淡黄色,稍透明。N aC l质量浓度增至250m g/L后愈伤组织长势很快下降,色暗,有些死亡。愈伤组织经无盐培养继代两轮后,转入M S BA 0.5 m g/L KT1.0 m g/L NAA 1.0 m g/L N aC l 200 m g/L上分化出大量不定芽,说明不定芽的耐盐性是遗传所致。降温(18~22℃)、自然光照、并添加适量的GA3有利于壮芽形成,在诱导生根的83个芽中的55个生根,其中1/2M S IAA1.0 m g/L NAA 1.0 m g/L N aC l 200 m g/L最适宜生根,生根率达66.26%。结论通过对耐盐性甘草愈伤组织的诱导可得到耐盐性甘草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