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优势和切入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西医治疗心衰已取得可喜的进展,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中医药治疗可能在以下几方面存在一定优势:(1)整体思维,平衡脏腑阴阳;(2)因人制宜,注重个体差异;(3)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4)增强体质,预防心衰复发;(5)减少药毒,降低患者死亡;(6)讲究配伍,化解西药困惑。中医药对心衰的治疗有较明显的优势,如何体现中医药的优势,我们认为需从以下两方面作为中医药治疗心衰的切入点:(1)分期论治,多手段改善预后;(2)早期介入,解决心衰合并症。  相似文献   

2.
综述目前国内对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用机制的研究报道,涵盖了以下各个病理环节:(1)调节机体免疫力(包括控制细胞因子、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2)调节氧化一抗氧化系统平衡;(3)调节激素水平;(4)降低肺动脉压及血流动力学;(5)改善呼吸肌功能;(6)调节机体消化功能及改善营养状况;(7)抗气道高分泌;(8)改善气道重塑等。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研究深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高脂血症(HLP)的中医药防治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作用机制在以下几方面:(1)调节血脂异常;(2)降低血脂、血液黏稠度;(3)降脂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4)明显降低炎性因子;(5)调脂、抗氧自由基及抗心肌缺血作用。HLP的中医药治则:(1)益气健脾,利湿化浊法;(2)疏肝理气,活血通脉法;(3)补益肝肾,宣清降浊法,中医药治疗HLP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效果.方法:顽固性心衰患者114例,73例接受常规心衰药物及CBP治疗(CBP组),41例接受常规心衰药物治疗(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心功能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CBP组治疗后血钠、血钾、血肌酐、尿素氮、B型脑钠肽水平均较常规组明显改善(P〈0.01);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24 h尿量的改善效果也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CBP组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治疗期间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与单独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相比,CBP能显著改善顽固性心衰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增强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1.1研究对象 分为心衰组和对照组:(1)心衰组:55例患者,诊断符合以下条件:①纽约心功能分级:Ⅱ-Ⅳ级;②左室射血分数(LVEF)〈40%;③无其他严重的合并疾病。(2)对照组:25例健康人,性别、年龄与心衰组匹配。  相似文献   

6.
姚丽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8):134-134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末期表现,死亡率高,治疗棘手。中医对心衰的研究工作已广泛开展,从心衰的病因、病机、治疗以及实验室检测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充分发挥出中医药的优势,可望在心衰的治疗方面产生具有现代医学与中医药特色相结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调节酸性体质应用中医药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1)理论优势;(2)天然中药的应用。在酸性体质基础上,着重从中药两类主要组成成分及其作用两方面来探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原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老年人早期心力衰竭(以下称心衰)的疗效。方法:90例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病情稳定无明显心衰症状和体征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服卡维地洛),对照组(服安慰剂),经治疗1 a,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需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静息心率、血压、心脏功能等方面在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早期心衰可增加心脏射分数,明显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1)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服药时间4个月(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1次/d,逐渐增加至95mg,1次/d,服药时间4个月。结果:对心衰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改善临床情况和左室功能,心率反应性增快者明显减少,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改善心功能作用肯定,安全可靠,价格适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PGE1)对慢性心衰患者(CHF,简称心衰)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心衰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CHF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GE1)20μg/d,共14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左室功能的改变。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浆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FF),心输出量(CO)明显改善(P〈0.05),B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有效辅助治疗慢性心衰,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药专家创立心力神合剂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功能Ⅲ-Ⅳ级,中医辨证属心气(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慢性心衰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力神合剂。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5%,而对照组分别为76.7%、75%,两组比较,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力神合剂能更有效地改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复方真武冲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真武冲剂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CHF患者(NYHAⅡ~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所用药物成分同对照组,药物剂量为对照组剂量的1/2~2/3,并加服复方真武冲剂。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的中医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和生活质量积分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真武冲剂对CHF患者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7年10月,我院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中医综合治疗组(A组)和西药治疗组(B组),每组各40例,A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大黄胶囊,同时中药保留灌肠;B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予包醛氧淀粉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两组间疗效。结果:A组用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积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B组。A组用药后实验室检测指标改善程度优于B组。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85.0%,B组总有效率为67.5%(χ^2=8.17,P〈0.01),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CKF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时骨骼肌功能受损的病理改变已被广泛关注,但临床该如何评价,用何种药物干预能改善这种病理变化已成为临床医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目的:研究CHF患者骨骼肌功能受损的情况,以CHF西药基础治疗作为对照,观察中药坎离颗粒加载干预对CHF患者骨骼肌功能受损的影响。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所有纳入的病例均为2005年12月~2007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CHF患者,分为西药组(CHF西药基础治疗)和中药加载组(CHF西药基础治疗加坎离颗粒);疗程为12周。主要结局指标:观测治疗前后患者握力、手握次数、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积分、估算心率、末梢血乳酸水平、血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同工酶活性等指标变化。结果:共纳入92例患者,试验中程西药组退出12例,共80例患者进入后续研究,其中中药加载组46例,西药组34例。治疗后,两用药组握力及握次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RPE积分及估算心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中药加载组较西药组变化更明显(P〈0.01)。治疗后CHF患者静息状态下末梢血乳酸水平均有所下降,中药加载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两组运动3min后乳酸水平治疗后有下降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9意义;两组患者LDH1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DH5治疗后均有升高,中药加载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中药坎离颗粒加载治疗能显著减轻CHF患者骨骼肌功能受损,改善骨骼肌能量代谢可能为其药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慢性心衰中的作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不同益气活血中药组方对慢性心衰(MMP-9)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减食等方法造成大鼠慢性心衰动物模型,分成模型组、西药组、益气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和正常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心衰大鼠MMP-9的变化情况。结果:慢性心衰动物模型组大鼠心肌MMP-9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各用药组大鼠心肌组织MMP-9表达明显降低,其中,西药组、益气组、活血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组疗效明显优于益气组、活血组(P〈0.05)。结论:证明益气活血中药组方对心衰的疗效显著,并揭示其可通过作用于心肌组织中MMP-9的表达,抑制或逆转心室重构的过程,从而达到治疗慢性心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扶芳藤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扶芳藤合剂,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和心率变化,记录治疗前后Lee氏心衰计分、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MLHF)。结果:观察组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Lee氏心衰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心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MWT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扶芳藤合剂可以进一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临床疗效及对血β2微球蛋白(S—B:MG)的影响。方法:将68例CHF患者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60mL/日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S—β2MG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上以及S—β2MG水平下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药物。S—β2MG可作为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评价药物治疗反应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入院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NT-proBNP)对远期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检测122例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随访2年,记录发生的心脏事件。结果:(1)共入选慢性心衰患者122例,随访时间平均(279±237)d,发生心脏事件50例,其中死亡17例,心衰失代偿再入院33例,72例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心脏事件组的NT-proBNP[5 059.00(965.80~27 793.00)pg/mL]明显高于非事件组[1 897.50(65.18~12928.00)pg/mL,P<0.01)];(2)NT-proBNP>2 917 ng/L组的死亡14例(21.21%)、再发心衰20例(30.30%),NT-proBNP水平≤2 917ng/L组死亡3例(5.35%)、再发心衰13例(23.21%);Chi-Square检验显示,>2 917 ng/L组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2 917 n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2 917 ng/L组的生存曲线高于NT-proBNP>2 917 ng/L组,而且两条曲线在各时点都没有发生交叉,log-rank检验P=0.001,Chi-Square10.28;(3)根据是否发生心脏事件,做NT-proBNP对预后判定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0.671~0.839)(P=0.000),对心衰患者心脏事件的阳性预测价值为75.5%,阴性预测值为24.5%;(4)COX回归分析表明,血浆NT-proBNP是慢性心衰患者再发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可以用于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心衰后心脏事件再发的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40例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硝酸盐类药物进行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简称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4 w后,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6 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耐量,测量血浆脑钠肽(BNP)评价神经内分泌激活。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NYHA心功能、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EF)、BNP明显改善,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HF,可明显改善CHF患者左室功能,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改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