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我国著名中医张海峰教授之子张经生主任在临床上对坏疽、癫痫、乙肝等疾病通过正确的中医辨证施治取得相当不错的治疗效果。本篇所介绍的3例疾病均是经西医治疗后疗效欠佳,后经中医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本例坏疽采用的治法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佐以益气排脓生肌,方药以四妙勇安汤加减。本例癫痫是因脑胶质瘤术后水肿并发癫痫,治法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开窍定痫,方药以温胆汤加味。乙肝是目前比较难治的一种疾病,本例乙肝经辨证施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和中为法,方药以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2.
韩岩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0):89-89
目的:以三仁汤加减辨证施治疗效观察。方法:辨证属湿浊内阻、湿重于热。治则:宣上、畅中、渗下相结合,调理三焦。方药:三仁汤加减。结果:三仁汤加减治疗内科杂症疗效准确,安全可靠。结论:三仁汤加减可以广泛用来治疗内科杂症。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是一种病机错综复杂、病情极易反复、临床难以治愈的疾病,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综观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慢乙肝已经成为世界流行的免疫性疾病。近几年来,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在慢乙肝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主要的有关临床报道综述如下。1 辨证分型治疗 辨证分型治疗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完整性,可以充分发挥中医优势,既抓主证又抓兼证,使临床遣方用药更具针对性。朱氏[1]将80例慢乙肝患者临床辨证分为肝郁脾虚、脾胃气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4型加以论治,并根据西医辨病加入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确有针对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肌炎系罕见难治之病,以严重肌无力,病肌自发性痛和压痛为主症,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或变态反应有关。辨证相当于“痿证”。本例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失效后,经中医辨证施治而愈。  相似文献   

5.
崔树君 《中外医疗》2009,28(3):115-115
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在肛肠科临床较之其它疾病少见,单一治法效果每每不佳。近年来,曾对15例肛直官能症患者采取中医准辨证施治、电针疗法、穴位注射综合治疗,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几种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分型及治疗效果.方法:急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炎、急性喉炎经中医辨证施治,西医辅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3种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用清咽解毒汤加减治疗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合理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满意,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最大特色之一。它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综合应用于临床,是指导临床实践的普遍原则,也是诊断治疗的根本方法。辨证施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就是辨证施治的简略说明。辨  相似文献   

8.
辨证治疗氯氮平所致多涎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氯氮平所致多涎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由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出现的多涎症3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根据分型结果进行为期4周的中药治疗。结果:30例病人中,脾胃虚寒型15例,脾胃湿热型12例,脾气虚型3例,分别采用理中汤、泻黄散、四君子汤等方药治疗,总有效率为86.66%。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氯氮平所致多涎症有较佳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治疗效果。方法:对42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常规西医护肝治疗。结果:中医辨证治疗乙肝疗效较单纯服用护肝片治疗效果好,各项检验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结论:中医辨证论治不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在生化指标上如HBsAg转阴、e抗原转阴及HBV-DNA抑制等方面也有明显作用,这说明中医辨证施治对乙肝的治疗是从根本上治疗乙肝。  相似文献   

10.
乙型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 )是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感染性肝脏炎症。祖国医学中虽无此病名记载 ,但乙肝临床症状及体征、治则、方药却散见于中医典籍之中。由于乙肝临床表现不典型 ,个体差异较大 ,有时仅凭四诊合参难以发现 ,这给中医辨证带来了一定困难 ,西医虽然检测手段先进 ,诊断准确率高 ,但治疗效果欠佳 ,且费用昂贵 ,令患者难以承受。陕西名医王志新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乙肝 ,临床疗效显著 ,现浅析如下。1 乙肝的辨证施治王师在充分运用中医四诊合参的基础上 ,合理吸纳西医对乙肝的研究成果 ,大胆借鉴西医诊疗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评价肝气郁滞型胁痛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以及干预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为临床研究,按照统一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将130例确诊为肝气郁滞型胁痛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70例,给予柴胡舒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柴胡舒肝丸治疗。分析肝气郁滞型胁部疼痛中医辨证分型的特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纽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麦一吉疼痛问卷简袁(SF-MP0)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SF-MPQ评分治疗组优于时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加减能够针对肝气郁滞型胁痛患者出现的相应症状给予对症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临床上值得借鉴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江苏启东社区居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对江苏启东的当地社区居民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筛查,建立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队列及HBsAg阴性的对照队列,结合B超、血液检查等进行诊断,将调查对象分为非乙肝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5组。利用制定好的中医证候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基本证候和复合证候的判定。结果:共调查5908例对象,其中HbsAg阳性对象4618例,HbsAg阴性对象1147例,143例未检测血液指标的对象被排除。调查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与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证候分布特点上有明显差异: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证候主要以气虚、气滞、血瘀、湿热为主,涉及脏腑主要为肝脾。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证候分布类似,且证候严重程度逐渐增加,兼夹证候逐渐增多。肝癌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证候分布情况略有差异,主要以血瘀证、实热证为主。结论:江苏启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其主要病机在于气结血瘀,又有正气不足的因素参与,尤其以脾虚为多见,形成虚实夹杂之证。  相似文献   

13.
388例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候分布状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评价肺癌患者中医证型的发病情况及分布与演变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及进一步构建适合当代临床的肺癌辨证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制定原发性肺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并开展肺癌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资料采用数据库系统管理,采用辨单证法进行统一辨证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患者388例。从症状体征的分布情况看,肺阴虚是肺癌的主证,脾气虚、肺气虚是肺癌的常见证,瘀阻肺络是肺癌的常见病机,而痰湿亦是肺癌的常见证候;按脏腑辨证统计,其发病率较高的基本证型依次为:肺阴虚证、肺气虚证、脾气虚证、瘀阻肺络证、肺阴虚火旺证。在肺癌的不同分期中肺阴虚始终排于首位,且Ⅳ期的发病率明显低于I期(P〈0.05);而常见证型中不同病理类型的分布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但随着病情逐渐加重,Ⅲ、Ⅳ期患者兼证证型数在增加。结论:临床治疗肺癌应注重健脾补气和滋阴润肺;目前一些辨证标准笼统地命名为气阴两虚、气虚痰湿等,无法以脏腑辨证来分类,也难以客观反映病情变化,因此有待通过进一步的数据挖掘研究提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复合证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对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的200例慢性胃炎患者,以其完整临床资料为研究依据,所有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后采取对症治疗。结果:针对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病情都有所好转,症状明显减轻。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共138例,辨证分型以肝胃气滞型为主,共100例(占72.5%);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共62例,辨证分型以脾胃虚寒和胃阴不足型为主(各占40.3%和32.3%)。结论:临床上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时应审证求因,辨证论治,通过清脾泻热、健脾和中、疏肝理气、养阴益胃、活血化瘀等中医治则治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医案378份,对所选医案中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运用Excel表进行录入,然后用SPSS 16.0 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WeKa 3.6.2怀卡托智能分析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寻找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结果:①共有272份医案纳入研究,共计就诊428次;共得药物173味,出现的总频次为9 623次,常用中药有白芍、柴胡、川芎、当归等27味。②益气活血药、补肾助阳药、祛风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痰通络药及健脾理气和胃药为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配伍药类。③圣愈汤、身痛逐瘀汤、独活寄生汤、苓桂术甘汤等为施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方药。④药物相须配伍,活血化瘀药加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加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加解表药和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加祛风湿和补肾药、解表药加祛风湿药和理气药是其组方配伍的主要规律。⑤施杞教授常用的药对有桃仁与红花、牛膝与羌活、青风藤与络石藤、全蝎与蜈蚣、仙茅与仙灵脾、桂枝与防风、板蓝根与玄参等。结论: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体现益气化瘀补肾的学术思想,数据挖掘结果客观反映了施杞教授临床用药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消渴合并痹证各方面的阐述,论证从补气角度治疗该病证的优势及意义。以阐述消渴合并痹证的临床表现及危害为基础,展开论述该病证的病因病机,从而得出结论,该病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进而论述其基本发病机理为气阴两虚,痰浊瘀血闭阻脉络。引出中医治疗该病证的基本治疗思路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各代医家应用补气药物占临床应用上的比重及各项研究中治疗该病证中补气药物的频次,从而突出补气药物应用于临床上的意义。得出结论应用补气药物治疗消渴合并痹证具有优势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邓沂教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经验。邓沂教授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多为气阴两虚、气机郁阻,辨证论治应抓住“益气养阴,勿使烦劳阳亢,起居不时”的原则,临床治疗以补中益气汤为主,辅以生脉散和桂枝汤加减,立意深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Shannon熵法的慢性心衰证候要素诊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慢性心衰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并结合数据挖掘方法,探讨该病证候要素的诊治规律。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为数据源,以"慢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衰"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功能不全","中医"或"证候"或"证"或"中西医"为检索词,分别进行一次和二次检索,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预处理后,采用Shannon熵非线性复杂系统划分法对中医四诊和常用中药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结果:阳虚、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痰浊为慢性心衰的常见证候要素,补气药、活血药、利水药、化痰药、解表药、温里药为临床主要用药。我们提取出了与证候要素密切相关的症状和中药,通过关联系数值对各症的诊断贡献度进行了量化,各要素下分值较高的症状基本为该证的共性症状,分值较低的症状多为某一类患者或疾病本身的特异表现;同时筛选出各证候要素对应的常用中药,间接反映了该药的临床对证使用情况。结论:本研究采用Shannon熵法探索中医四诊-证候要素-方药诊治规律,为该病证候要素属性的判别和临床辨证候要素的用药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国内中医药治疗乙肝方面的研究重点和趋势,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通过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方式,检索2007—2012年国内中医药治疗乙肝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6年中,国内关于中医药治疗乙肝的研究文献数量呈增长趋势。结论:中药治疗乙肝、中医辨证治疗乙肝的研究是研究热点,中医特色疗法及中医治疗乙肝的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为新兴研究方向,但研究方法需要规范以提高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