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穴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参照胶原酶加肝素脑内尾状核联合注射的方法遣模.WKY大鼠分为6 h、1 d、3 d、7 d对照组.受试SHR大鼠分为模型6 h、1 d、3 d,7 d组:假手术6 h、1 d、3 d、7 d组;电针6 h、1 d、3 d,7 d治疗组.分别在6 h、1 d、3 d、7 d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6h即出现明显的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模型1 d组超微结构病变进一步加重,模型3 d组较1 d模型组脑组织超微结构病变有所改善.模型7 d组超微结构病变与模型6 h组相仿.治疗各组与相应模型组比较,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细胞器肿胀程度减轻,电针7 d组,细胞膜结构完整,大部分细胞器结构完整,个别线粒体还存在肿胀,细胞核双层结构,核仁清晰.部分细胞存在异染色质轻微增多现象.结论:电针水沟穴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损害.这可能是电针水沟穴促进神经功能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电针百会、水沟穴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SOD活性、MDA含量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合并低血压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取穴百会和水沟 ,以连续波刺激。测定前脑部位脑组织匀浆SOD活性、MDA含量及脑组织含水率。结果 :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脑内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电针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 ,SOD活性较模型组高 (均P <0 0 5 )。结论 :电针治疗可减轻脑水肿 ,提高SOD活性 ,下调MDA含量 ,从而对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不同种类的百日咳菌液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 (感脑 )模型的差异 ,以寻找一种新的感脑模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NS) ,粗制百日咳菌液组 (PBR)和精制百日咳菌液组 (PBP)。分别使用粗制百日咳菌液和精制百日咳菌液制作感脑模型后 ,检测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 (EB)含量和钠钾离子含量。结果 :PBR组和PBP组大鼠脑含水量、钠离子含量和EB含量较NS组明显增高 ,钾离子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PBR组全部大鼠左半球脑组织明显蓝染 ;而PBP组仅 6只大鼠脑组织出现蓝染。PBR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明显高于PBP组 (P <0 .0 1)。结论 :粗制百日咳菌液和精制百日咳菌液均可致大鼠感脑模型 ,前者以混合性脑水肿为主 ,后者以细胞内毒性脑水肿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ICH)后高血糖对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三磷酸腺苷(ATP)的影响,探讨ICH后高血糖对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单纯脑出血组(PCH)、ICH后高血糖组,ICH后高血糖组又分为2g/kg(2-GS)和4g/kg(4-GS)注射葡萄糖组。观察各组大鼠术前、术后1h、6h血糖变化;测定各组大鼠术后1、3、7、10、14d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ATP含量变化。结果:与SO组比较,脑出血3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升高,ATP含量降低(P<0.05);与PCH组比较,2-GS组和4-GS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ATP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提示脑出血后高血糖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可能通过加重脑水肿而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ERK介导的AQP4对脑出血后早期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介导的水通道蛋白4(AQP4)的不同表达对早期脑水肿的影响。方法72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出血组、PD98029组、截体溶液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18只。采用大鼠缓慢注射自体血出血模型,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含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检测AQP4的表达,测定预先经尾静脉给予PD98059后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关键蛋白酶ERK1/2磷酸化水平,同时观察PD98059对AQP4和脑水肿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AQP4表达较低;在出血组AQP4表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含量增加;给予PD98059后AQP4的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降低,同时ERK1/2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出血性损伤后AQP4表达上升,脑水肿明显,早期预先给予PD98059可抑制AQP4的表达,降低BBB通透性,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6.
IL-6和TNF-α在大鼠脑水肿发生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α(TNF-α)在脂多糖(LPS)致大鼠脑水肿发生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作用。方法:用LPS诱发大鼠脑水肿发生后,制备脑组织匀浆,以ELISA法测定IL-6含量,放免法测定TNF-α含量。结果:LPS注入后,实验大鼠脑组织中TNF-α、IL-6释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LPS组脑组织含水量与Evans blue(EB)含量,TNF-α与脑组织含水量,IL-6与脑组织含水量,IL-6与EB含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7、0.423、0.473、0.831,P<0.05。结论:IL-6、TNF-α介导脂多糖致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脑组织炎性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电针水沟穴对脑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按时相分为1 d、2 d、3 d、7 d 4个亚组。运用改良型Longa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余手术步骤同模型组。治疗组造模后选取水沟穴进行针刺治疗,其余2组不加干预。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S-ABC法检测VEGF、arresten蛋白表达。结果:治疗组各时间点Longa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两组评分均有降低的趋势(P0.05,P0.01)。治疗组各时间点梗死体积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两组脑梗死体积均呈缩小的趋势(P0.05,P0.01)。治疗组各时间点脑组织VEGF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两组各时相VEGF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多趋势(P0.05,P0.01);治疗组各时间点arresten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两组各时间点arresten表达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呈降低的趋势(P0.05,P0.01)。结论:电针水沟穴可促进大鼠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缩小脑梗死体积,推测其可能与电针通过调控VEGF和arresten的表达而促进MCAO后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时相变化.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组、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用甲基酰胺浸泡法测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干湿重法测脑含水量,光镜下观察HE染色的脑组织结构.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3 h,脑组织EB含量和脑含水量均明显增加,上述两项指标在24 h和72 h时两次达到高峰(P<0.05),96 h后基本恢复正常,光镜下定性观察脑水肿时相变化.结论 血管源性脑水肿在脑缺血/再灌注3 h后形成的脑水肿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脂多糖致感染性脑水肿大鼠脑组织TLR4 mRN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致感染性脑水肿模型大鼠脑组织中TLR4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TLR4在感染性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1月龄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只)颈内动脉注射0.1 mL生理盐水,颈外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B),6 h后断头处死;LPS组(20只)颈内动脉注射100 μg LPS,颈外静脉注射EB,分别于注射6、12、24、48 h后各取5只大鼠断头处死.取脑,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甲酰胺法测定EB含量,RT-PCR 法检测脑组织TLR4 mRNA的表达量.结果:LPS注射后大鼠大脑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细胞肿胀,神经元周隙增宽.对照组无上述水肿表现.LPS注射6 h后大鼠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升高,TLR4 mRNA表达降低;12 h时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升高达峰值,24 h、48 h时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注射LPS 12 h后,脑组织TLR4 mRNA表达量降至最低,24 h和48 h时逐渐恢复.大鼠脑组织EB含量、含水量与TLR4 mRNA表达量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04,-0.535,P均<0.05).结论:TLR4在脑水肿发展过程中可能有特殊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正性调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探讨电针百会、水沟穴对脓毒性脑病大鼠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经盲肠结肠穿孔(CLP)造模成功的脓毒症大鼠,通过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变制作脓毒性脑病模型。随机选取造模组大鼠,分为模型组和电针24 h组、电针72 h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作为对照组。电针24 h组和电针72 h组在造模成功后开始采用电针百会、水沟穴电针治疗,每12 h治疗30 min;其余组不实施电针治疗。分别治疗24 h和72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取大鼠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组织Ngb,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gb、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电针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Ngb免疫阳性表达、Ngb及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24 h组及72 h组Ngb阳性表达、Ngb及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也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百会、水沟穴对脓毒性脑病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组织Ngb表达,从而正性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相关。  相似文献   

11.
脑疏宁对脑外伤大鼠脑水肿及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疏宁对脑外伤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机制.方法 SD大鼠26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8只)、模型组(88只)和脑疏宁组(88只),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分别在6 h,1、3、5 d 4个时间点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EB)含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蛋白的表达,电镜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伤侧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及伤灶周围AQP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01);电镜下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星形胶质细胞足突肿胀.中药治疗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及AQP4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的破坏减少、星形胶质细胞足突肿胀减轻.结论 脑疏宁可改善血脑屏障损伤,减轻创伤后脑水肿.其作用可能与抑制AQP4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减轻星形胶质细胞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元醒脑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H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安宫牛黄胶囊组、复元醒脑汤组,每组20只,并与WKY大鼠假手术组20只对照。模型组、安宫牛黄胶囊组和复元醒脑汤组在收缩压达到21.3kPa基础上以胶原酶加肝素尾状核注射法诱发脑出血,建立高血压性脑出血模型,其中安宫牛黄胶囊组和复元醒脑汤组于造模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灌胃3天。两假手术组脑内注射及灌胃均为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为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动物神经缺损行为体征、脑组织含水量及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SHR模型组与WKY假手术组、SHR假手术组比较,神经缺损行为体征评分升高(P均0.01),脑组织含水量增加(P均0.01),出现病理形态学改变;SHR复元醒脑汤和SHR安宫牛黄胶囊两治疗组与SHR模型组比较,神经缺损行为体征评分降低(P均0.01),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均0.01),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改善;复元醒脑汤组与安宫牛黄胶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复元醒脑汤可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脑出血后高血糖对脑损伤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ICH)后高血糖对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血糖、乳酸(LA)等指标的影响,探讨ICH后高血糖对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将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单纯ICH组、ICH后高血糖组,最后一组又分为2g/kg注糖组和4g/kg注糖组。在相应时点监测血糖,各组大鼠于相应时点迅速处死并取脑,测定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以及乳酸的含量。结果:单纯ICH组术后血糖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高血糖两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乳酸含量明显高于单纯ICH组(P<0.05),以高剂量注糖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提示脑出血后可能存在应激性血糖升高,脑出血后高血糖使乳酸蓄积可能加重脑水肿,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9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异丙酚治疗组.运用液氮冷冻器局部冷冻大鼠左侧顶部脑组织60s制作冷冻伤模型.检测各组大鼠伤后2、6、24h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及MDA含量.结果脑冷冻伤生理盐水治疗组在伤后2、6、24h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及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在伤后6 h及24h,经异丙酚治疗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较生理盐水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P<0.01),经异丙酚治疗的大鼠脑组织EB含量较生理盐水治疗组亦明显下降(P<0.01);伤后各个时间点异丙酚治疗组脑组织MDA含量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治疗组(P<0.05,P<0.01,P<0.01).结论异丙酚可以有效降低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破坏的程度,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和脑水肿程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8只)、脑出血组(ICH组)和脑出血+高压氧治疗组(HBO治疗组)。ICH组和HBO治疗组又分为6h组、24h组、3d组、7d组和14d组,每组8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情况,同时观察高压氧对脑水肿和HIF-1α表达的影响。结果 ICH组和HBO治疗组与sham组比较,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治疗组与ICH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第14天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ICH组和HBO治疗组HIF-1α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治疗组与ICH组大鼠脑组织中HIF-1α表达第14天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组HIF-1α蛋白表达与脑水肿的程度成正相关(P<0.01);HBO治疗组HIF-1α蛋白表达与脑水肿的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HIF-1α在血肿周边脑组织中的表达与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有关,高压氧可抑制HIF-1α蛋白的表达并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白介素10(IL-10)在脂多糖(LPS)致大鼠脑水肿发病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S组)28 只,0.2 ml生理盐水颈内动脉注射;脂多糖组(LPS组)28只,颈内动脉注射LPS 200 μg.于注射后4 h、6 h、12 h、24 h分别测定2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MIP-2、IL-10、伊文思蓝(EB)的含量.结果:LPS组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MIP-2和IL-10的含量显著高于NS组(P<0.05).LPS组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IL-10含量呈正相关(r=0.743,0.467, P<0.05),IL-10含量与MIP-2含量呈正相关(r=0.619,P<0.05).结论:在内毒素致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中,MIP-2、IL-10表达量增高,2者参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4在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内的表达,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s)信号转导通路阻滞剂U0126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缓慢注射自体血出血模型,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含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AQP4的表达.测定预先经尾静脉给予U0126后MAPKs信号通路关键蛋白ERK1/2磷酸化水平,同时观察U0126对脑水肿和AQP4表达的影响.结果 假手术组AQP4表达较低,在出血损伤后表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含量增加,给予U0126后AQP4的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降低,同时ERK1 /2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 出血性损伤后AQP4表达上升,脑水肿明显,预先给予U0126可抑制AQP4的表达,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源性H2S改善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脑水肿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Control组(假手术,n=20)、CPR组(CPR模型对照,n=20)和H2S组(CPR复苏模型上行H2S预处理,n=20).分别在6、12、24和72 h测脑组织H2S含量、含水量及伊文思蓝(EB)含量.在H2S含量和含水量差异最大时间点,检测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PR后脑组织H2S含量、含水量及EB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外源性H2S可以明显升高脑组织H2S含量,减少CPR后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P<0.05.且经H2S干预后,脑组织中含水量与EB含量呈强正相关,P<0.05.CPR后脑组织MMP-2和MMP-9表达明显升高,H2S干预可以降低其表达,P<0.05.结论:外源性H2S可以改善大鼠CPR后脑水肿,可能与H2S抑制MMP-2和MMP-9表达,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自由基氧化损害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ICH模型,观察各组术前及术后各时点血肿周围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含水量及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变化.结果:脑出血组术后各时点SOD活力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而术后各时点MD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脑出血组术后各时点含水量与SOD活力呈负相关,与MDA含量呈正相关.脑出血组术后各时点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与SOD活力呈正相关,与MDA含量呈负相关.结论:脑出血大鼠血肿周边脑组织有明显的氧化损伤,此损伤可能是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和脑损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EP)对脑出血(ICH)模型进行评价,并观察ICH后不同时期脑水肿的形成过程。方法: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制备大鼠脑内囊出血的模型。观察大鼠在手术前及手术后不同时期内神经系统功能、SEP、脑组织形态学及脑组织含水量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实验组(6h、12h、1d、5d)、各波潜伏期延长(P<0.05),脑组织含水量增多(P<0.05);实验组(2d、3d)各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多(P<0.01);实验组(7d)各波潜伏期缩短(P>0.05),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5)。脑组织形态学与神经系统功能呈现相应的改变。结论:SEP是评价脑立体定向术制备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的最客观指标,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SEP的改变与脑水肿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