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 奥地利鼻科学者Messkinger教授将内镜技术引入鼻科领域, 标志鼻外科学进入内镜外科时代。在Heinz Stammburger、David Kennedy、Wolfgang Draf、Peter-John Wormald等教授的推动下, 内镜鼻窦外科(endoscopic sinus surgery)得到快速发展, 涉及范围由鼻腔鼻窦逐渐向颅底区域延伸[1]。1992年, 法国耳鼻咽喉科医师Jankowski首先报道鼻内镜下经蝶行垂体瘤手术, 标志鼻内镜外科开始进入内镜鼻颅底外科时代[2]。此后, 内镜经鼻扩大进路(endoscopic transnasal approach)逐渐成为处理鼻颅底区域病变的主要外科技术之一, 鼻科与神经外科联合组建的颅底外科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3,4]。虽然我国内镜鼻颅底外科起步较晚, 但在学科前辈们的引领下发展迅速, 总体水平已经跻身于国际一流[5,6,7]。本文将回顾内镜鼻颅底外科的发展历程, 总结关键推动因素, 为未来鼻颅底外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借助于先进的影像技术和导航系统,目前的鼻内镜手术技术和设备已能安全、有效地进行颅底区域的精细手术,并显现出较颅外径路、经蝶窦显微手术更大的优势[1~4]。目前,经鼻内镜垂体瘤、脑脊液鼻漏等手术治疗技术已相当成熟,已成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5~12]。随着手术经验的不断积  相似文献   

3.
过去十几年中,鼻内镜外科技术成熟和发展,对经鼻内镜入路的解剖学认识显著提高,结合器械和影像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鼻颅底外科技术的发展和逐渐成熟。经鼻完成颅底和硬脑膜内病灶的暴露和切除,成为近期最具活力的医学进展。鼻内镜手术技术应用领域由延伸(extended)到扩大(expanded),即expanded endoscopic approach(EEA),是一种完全经鼻内镜径路的手术,提供了一种进人整个腹侧颅底的路径。但是,手术后蛛网膜下腔与鼻腔鼻窦之间屏障的重建仍然是个挑战,也是EEA应用和接受度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外科技术为颅底病变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这是因为与其他同类手术相比,其具有显著的优点:①可迅速到达手术区域;②视野好,有助于显露深部解剖结构,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③可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④缩短了手术时间;⑤体现微创手术特征[1]。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鼻内镜颅底外科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鼻科学的今天无疑可以被称作是内镜技术的时代.鼻内镜技术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奥地利的Messerklinger教授提出了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理论基础,建立并阐述了鼻内镜手术的基本步骤和内容,因此鼻内镜手术的基本方法,又被称为Messerklinger技术.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到鼻内镜手术的延伸,以及目前的扩大鼻内镜手术,反映了鼻内镜外科技术从初创、发展成熟到业务拓展的自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于临床实践,韩德民教授[1]在1999年发表的评述性文章<鼻内窥镜外科技术及其延伸>,具体阐述了鼻内镜手术技术的内涵和原则,指出鼻内镜外科技术向头颈肿瘤及颅底外科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是该技术不断成熟的必然.我国在这个领域的临床实践和认识,几乎与国外同步.  相似文献   

6.
 颅底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内镜鼻颅底外科技术不断进步,手术领域日益拓展,发展前景令人瞩目。目前限制内镜鼻颅底外科在神经外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神经外科术者鼻颅底内镜学习曲线较长,术后脑脊液漏和颅神经功能损害等手术并发症。因此,加强内镜操作训练,熟悉鼻颅底内镜解剖,重视颅底重建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减少术后脑脊液漏和颅神经功能损害发生率,强调多学科合作治疗颅底肿瘤都是进一步安全有效发展内镜鼻颅底外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新器械和设备的研发,对内镜颅底解剖的深入认识,以及手术技术本身的不断完善是内镜经鼻颅底外科得以飞跃发展的三大基石[1-2].随着内镜颅底外科的发展,内镜视频成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虽然内镜成像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多镜片摄像技术,高清技术.但是和开放以及显微镜下获得的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影像相比,目前的标准内镜系统仍然只能提供缺乏立体感的2D影像.有经验的术者可以通过视觉以及空间线索来判断复杂的颅底解剖结构之间的空间关系.但是2D成像是目前内镜系统无法回避的缺陷[3].国外开始了3D显示技术的开发,以及在颅底外科的相关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本文简述3D显示技术的概况,并总结该技术在颅底外科领域的实验室以及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8.
岩尖斜坡区内镜手术的相关解剖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2年Jankowski成功完成3例内镜经鼻垂体病变手术,被视为内镜颅底外科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该技术最终彻底改变了过去40年中建立的垂体外科技术标准[1-2].由于具有直接利用鼻腔、鼻窦等自然通道作为手术入路,对脑组织、重要血管、神经结构无牵拉,且术中可提供动态、放大、照明良好的图像,无视野肓区等优点,内镜颅底外科被认为是未来颅底外科发展的方向[3-5].在影像导航系统支持下,学者们尝试采用多种扩大经鼻入路[6-8]处理中线颅底及以外区域,其中包括岩尖斜坡区域(以下简称岩斜区)的病变.岩斜区作为颅底核心解剖区域之一,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密布,熟练掌握该区域内镜解剖对处理该区域及整个腹侧颅底病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该区内镜相关解剖及内镜外科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由卫生部批准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二十一期鼻内镜微创外科培训班"将于2014年8月21~25日在北京如期举行[项目编号2014-07-01-171(国),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8分]。主要培训内容:鼻腔鼻窦解剖及影像学,鼻内镜外科手术操作技巧、围手术期处理,鼻内镜在鼻-鼻窦炎以及鼻眼、鼻颅底和鼻腔鼻窦肿瘤方面的应用,鼻内镜微创外科技术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颅底重建是经鼻内镜颅底手术最重要的技术环节之一, 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预后。在过去10年中, 得益于鼻内镜技术、手术设备与器械、内镜颅底解剖学、内镜颅底外科理念等多方面的进步, 内镜颅底重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就鼻颅底外科手术中不同类型颅底缺损的特点、修复重建原则与方法、术后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与总结, 以期加强该领域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对相关理论体系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其在儿童鼻颅底病变的治疗上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鉴于儿童解剖特点及手术的难度,此类手术并不普及。本文对儿童鼻颅底外科的发展现状、相关解剖及鼻内镜鼻颅底手术重建的方法和特点进行阐述,并对儿童鼻颅底病变的诊疗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编辑导读     
本期重点号为鼻颅底外科.包括1篇述评和4篇论著共5篇文章;述评《内镜颅底外科团队:未来颅底疾病治疗的主力军》从内镜颅底手术的适应证、手术设备准备、手术技术的完善、出血的处理、颅底修补方法以及内镜下颅底手术的优势与不足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论著《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对42例前颅底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观察,得出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恶性肿瘤可行,预后较好;肿瘤残留和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颅底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近代鼻科学的发展历程,经鼻内镜颅底手术一直为众多学者所关注。20世纪60年代,Guiot等率先采用经蝶窦进路用内镜检查鞍区;70年代,Bushe和Halves开始建议应用内镜开展脑垂体手术。1990年有学者就鼻颅底外科领域的诸多问题和鼻内镜技术在颅底外科中的应用作了系统地阐述。进入20世纪90年代,鼻内镜外科技术诊疗范围不断扩大。1992年,Jankowski首先报道采用内镜经蝶进路治疗3例垂体瘤。此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鼻内镜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逐渐涉及鼻眼相关外科和鼻颅底外科的各个领域。本研究旨在探讨某三甲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延伸应用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1月~2013年12月病历资料完整的77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及鼻颅底外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77例患者中,鼻眼相关外科患者60例,鼻颅底外科患者17例;(2)鼻眼相关外科诊治疾病种类包括鼻源性眶并发症,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球后占位,球后异物,外伤性视神经病,复杂眶壁骨折;鼻内镜技术在鼻颅底外科拓展应用诊治疾病种类包括垂体瘤,脑脊液鼻漏,前颅底及累及前颅底病变,脊索瘤,颅鼻沟通性肿瘤,颅咽管瘤;(3)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5.58%(12/77),包括术中出血500ml患者6例,其中1例术后高热可疑颅内感染,眶周肿胀5例,眶内出血1例。结论 (1)该院鼻内镜技术的延伸应用涵盖了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的多数病种,但其开展受一定制约;(2)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领域的应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并发症的防治不容忽视;(3)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领域的拓展及推广应用需各相关科室(如麻醉科、眼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及影像学科等)的团队协作,促进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由许庚教授与Adelaide and Flinders大学著名鼻内镜外科专家Wormald教授联合举办的第39期鼻内镜微创外科新进展学习班定于2007年8月24~27日在广州举行。学习班将由许庚、Wormald、史剑波、文卫平、Siow等鼻内镜外科专家担任主讲,授课内容基本涵盖目前国内外鼻内镜技术及鼻科学的最新进展,主要有功能性鼻内镜微创手术的最新进展、额窦和上颌窦手术技巧、儿童鼻窦炎手术问题、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原则,涉及前颅底、中颅底、后颅底和翼腭窝肿瘤的解剖及内镜处理、鼻眼相关微创外科进展等;许庚教授和Wormald教授将进行鼻内镜手术解剖示教…  相似文献   

16.
由卫生部批准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21期鼻内镜微创外科培训班”将于2014年8月21日-8月25日在北京如期举行[项目编号2014—07-01—171(国),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8分]。主要培训内容:鼻腔鼻窦解剖及影像学,鼻内镜外科手术操作技巧、围手术期处理,鼻内镜在鼻-鼻窦炎以及鼻眼、鼻颅底和鼻腔鼻窦肿瘤方面的应用,鼻内镜微创外科技术新进展,鼻-鼻窦炎和变应性鼻炎规范诊治,  相似文献   

17.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耳鼻咽喉科疾病研究所拟定于2006年9月24~27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2006·武汉·国际鼻内镜外科高级研讨班”。届时将邀请国际著名学者、鼻内镜技术创始人之一Stammberger教授和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授课,主要针对有良好鼻内镜手术临床经验的医师,旨在提高鼻内镜手术规范与手术技巧,了解经鼻前颅底、额窦、鼻眼相关外科手术新进展,手术风险的预测与并发症防范,欢迎报名参加(详细内容见第二轮通知)。授课方式:多媒体讲座,鼻内镜手术录像解析,手术演示,圆桌讨论等。…  相似文献   

18.
鼻-颅底部位隐蔽,侵及颅底的头颈肿瘤部位深,解剖关系复杂,常累及重要神经血管,手术涉及多学科领域,操作时间长,创伤大,且并发症较多^[1]。随着CT、MRI等影像学的发展以及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蝶窦及颅底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有了突破性进展。2011年5月我科行经蝶入路颅底肿瘤切除术l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影响导航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应用,鼻内镜下鼻窦、鼻颅底和鼻眼相关等手术取得了进一步发展,鼻内镜手术操作更加精准,安全性更高。本文从影像导航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鼻窦-颅底外科领域的应用历史、适用范围和应用态度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对影像导航技术在鼻窦-颅底外科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鼻内和颅底肿瘤的内镜引导下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 0年代建立的颅底外科主要是研究颅脑与眼、耳鼻咽之间区域病变的学科。该学科的建立给予在这个区域有着深厚解剖学基础的耳鼻咽喉科医师提供新的发展空间。2 0多年来,耳鼻咽喉科医师在鼻内肿瘤、颅底病变治疗中,对开辟手术进路,暴露病变部位及修复颅底屏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 0世纪80年代内镜下鼻窦炎手术的开展,又激发了耳鼻咽喉科医师对内镜引导下手术探讨的积极性。国内外已发表了鼻内镜手术的一些成功报道,如在鼻内镜下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视神经减压术及蝶鞍内肿瘤切除术等等。对于这类位于隐蔽解剖部位且比较局限的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