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惠者行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术中左心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在2.5~12mm,选择腰部直径为4~14 mm国产封堵器进行封堵,10分钟后进行左心室造影,观察即刻效果.并且于术前、术后3日、1个月、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观察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每搏量、短轴缩短率、肺动脉压的变化.结果:44例中42例成功置入封堵器,其中35例采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7例采用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介入治疗成功率95%(42/44).另外2例因膜部瘤太大、多出口、距离主动脉瓣近不能完全封堵,转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10分钟左心室造影,41例完全封堵无分流;1例有残留少量分流,1个月后复查经胸超声心动描记术示残留分流消失.获随访患者所有封堵器位置及形态良好,未影响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功能.术后3日、1个月及6个月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每搏量、肺动脉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动脉导管未闲封堵器在一定条件下可用于封堵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膜部膨出瘤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室间隔膜部膨出瘤(AMVS)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超声检查77例AMVS患者,所有病例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之后均经心血管造影证实,并实施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结果根据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对75例作出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97.4%.AMVS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明显:①二维超声心动图于胸骨旁大动脉短轴观可显示室间隔膜部局限性向右心室膨出,酷似"乳头状"改变,称为二维超声"乳头征",根据形状差别将AMVS分为三型;②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AMVS顶端回声中断的大小与左室造影AMVS顶部VSD直径呈正相关(r=0.77,P<0.05);③绝大多数AMVS均伴有VSD,合并VSD的AMVS有临床意义,否则没有临床意义;④超声心动图诊断AMVS应观察AMVS位置、基底部宽度、高度和顶部回声中断大小以满足临床需要;⑤超声心动图诊断AMVS需与主动脉窦瘤破裂鉴别.结论AMVS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明显,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对AMVS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并膜部瘤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VSD)伴室间隔膜部瘤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VSD伴膜部瘤患者,术前明确VSD大小,数目,膜部瘤基底部直径、瘤体长度,以及VSD上缘和膜部瘤基底部上缘距主动脉瓣(AV)距离,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护引导,术后追踪随访.封堵器采用Amplatzer膜部室缺封堵器、国产自膨胀性膜部封堵器及PDA蘑菇伞封堵器.结果左室造影与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大小,数目,膜部瘤直径等大致相符(P>0.05),VSD上缘及膜部瘤基底部上缘距主动脉瓣距离2种方法检测有差异(P≤0.05).35例患者中33例即刻封堵成功,其余2例未封堵成功者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无直接关系.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在VSD并膜部瘤封堵术前病例筛选、术中监护引导、术后随访有着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于合并膜部瘤的室间隔缺损(VSD),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左心室造影的方法观察膜部瘤的形态、测量VSD 的大小及其与主动脉瓣的距离等方面的关系.方法 2008 年9 月至2009 年9 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VSD 患儿104 例,男50 例,女54 例,年龄3.0 ~18.0 岁,平均(6.4 ±4.0 )岁,体重11.0 ~57.0 kg,平均(24.9 ±9.0 )kg,其中93 例合并膜部瘤(占89.4 %),11 例不合并膜部瘤(占10.6 %).术前、术中及术后行TTE 检查,术中行常规左心室造影,了解VSD 合并膜部瘤的情况、膜部瘤的形态、部位,测量其大小及与主动脉瓣根部的距离,依据不同的情况选用合适的封堵器进行封堵.两组间相关性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用SPSS 1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TE 与造影显示的膜部瘤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动脉短轴切面和心尖五腔心切面测量的VSD 直径与造影的测量值相关性好,r 值分别为0.92 (P <0.01 )、0.89 (P <0.05 );心尖五腔心切面测量的VSD 基底与主动脉瓣距离与造影测量值相关性好,r 值为0.98 (P <0.01 ).结论 TTE 在观察VSD 的形态、测量VSD 的大小方面,与左心室造影相一致,可于术前初步决定封堵方案;TTE 与左心室造影相结合可更准确地判断VSD 与主动脉瓣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6.
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膜部瘤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VSD)膜部瘤封堵术中监测的方法和价值。方法47例VSD膜部瘤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行经心导管封堵术。结果超声监测下,41例VSD膜部瘤封堵成功(4例术后有轻微残余分流);6例封堵失败(3例主动脉瓣脱垂,2例右室面缺口小,1例三尖瓣隔瓣部分与瘤粘连)。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正确估测VSD膜部瘤的大小和位置,利于术前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封堵器放置和并发症发生。超声心动图在VSD膜部瘤封堵术中的监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偏心型封堵器在邻近瓣膜的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行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的152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前观测其VSD大小、缺损口形态、分流状况、缺损口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确定主动脉瓣脱垂(AVP)程度;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最长6年.结果 VSD缺损口左室面均大于右室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心动图(彩超)在室间隔膜部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10例患者实施经导管VSD封堵术。封堵器为国产的镍钛合金制成的双盘片结构封堵器。经胸壁彩超获取图像。结果:10例VSD封堵了9例。术中经胸壁彩超能观察到导丝、鞘管和封堵器在心腔内的图像。9例封堵的VSD,术前彩超测量的缺损部位和大小与实际一致。封堵术后即刻观察穿隔血流消失。术后1周彩超复查,9例封器位置良好、稳定,无残余分流。1例因封堵术后即刻引起主动脉瓣返流较多,放弃封堵。结论:彩超在VSD封堵术中对病例选择、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随访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TE)对室间隔膜部瘤的检出比例及不同形态的膜部瘤对于经导管堵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技术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行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患者162例,TTE结合左心室造影,评价TTE对室间隔膜部瘤的检出比例及分型在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结果 术前TTE显示162例膜周部VSD患者中有127例有膜部瘤形成,与左心室造影显示126例存在膜部瘤相比,检出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TTE表现将室间隔膜部瘤分为漏斗型(Ⅰ)、隧道型(Ⅱ)、瘤型(ⅢA、ⅢB)和蕈伞型(ⅣA、ⅣB)4种类型。Ⅰ、Ⅱ、ⅢA和ⅣA型膜部瘤的VSD堵闭成功率为100%;ⅢB和ⅣB型的堵闭成功率分别为77.8%和81.9%。 结论TTE有利于术前VSD患者室间隔膜部瘤的检出,I、Ⅱ、ⅢA、ⅣA型膜部瘤的VSD堵闭成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膜部室间隔缺损形态、大小与封堵器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膜部型室间隔缺损(VSD)各种形态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缺损形态、大小与封堵器选择的关系.方法 VSD封堵成功的209例膜部型VSD患者.超声心动图术前测量VSD大小、观察缺损口形态及判断缺损右室侧粘连情况.结果 209例VSD中有184例缺损口呈局限性向右室侧突出,形成不同形态,其中不规则形66例,漏斗形56例,瘤形38例,管形24例.不同形态的VSD大小不同,以管形较小,不规则形较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84例中有140例呈多孔,平均最大孔径(3.6±1.1)mm.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术前准确的测量VSD的大小,观察缺损口形态、缺损右室侧分流口多少及周缘粘连的牢固性等,以筛选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及合适封堵器大小,保证VSD封堵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李志刚 《山西临床医药》2009,(14):1627-1628
目的:探讨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方法,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膜部室间隔缺损病例经国产膜部室间隔封堵器行封堵介入治疗,术前所有病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初筛选,左室造影最终筛选确定。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18~36岁,平均30岁,术中所有病例均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随访3个月~1年,胸超声心动图、X线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2例封堵手术成功,即刻手术成功率100%,无残余分流,无主动脉瓣反流、房室瓣反流,未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患者胸闷、心悸症状消失,心电图随访无房室传导阻滞也无束支传导阻滞并发症,封堵伞位置良好。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介入治疗成人膜部室间隔缺损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经心导管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ASD患者,缺损口大小6~38 mm。所有患者术前均经TTE检查,术中采用TTE监测指导封堵,并于术后随访。结果45例ASD患者在TTE监测指导下封堵成功,1例术中改用经食道超声监测指导封堵成功。术后45例房间隔穿隔血流消失,1例存在4 mm残余分流束,术后半年复查,残余分流束消失。所有病例封堵器位置固定,无血栓形成,右心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TTE对ASD进行封堵术的术前病例筛选,术中实时监测及术后疗效评价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mphasizes that VSD should not be immediately diagnosed as a congenital disorder; instead, 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ies in the left ventricle should also be taken into account since it may result from mechanical complications of neglec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右心室心肌长轴功能变化。方法选择18例行Amplatzer封堵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记录并测量右室侧壁基底段和中间段射血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心肌运动的峰值速度(Sm,Em,Am)、收缩期位移(DS)、射血期平均加速度(Acc)等;在二维模式下测量左、右心室舒张末期横径(LV、RV)和左、右心房收缩末期横径(LA、RA)、并计算RV/LV比值和RA/LA比值。结果与术前比较,RA、RV、RA/LA、RV/LV在术后显著减小(P0.01):术后右室侧壁基底段Sm、Acc和DS比术前减低,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右室侧壁基底段Sm、Acc和DS测值可作为评价右室收缩功能改善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术前、术中,术后2d和2个月对6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和位置,封堵器的位置和形态,右房和右室大小,右心功能和肺动脉内径。结果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2d和2个月,房间隔封堵器的位置和形态正常。术后2d,右心房上下径和左右径、右室前后径、右室的舒张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2个月右室的前后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较术前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封堵术前后及随访过程中不仅能评价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和功能,还能有效地跟踪检测术后右心功能和肺动脉内径的情况,为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效果和预后提供有效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Rupture of a sinus of Valsalva aneurysm (SVA) is a rare, but life–threatening, event and requires immediate recognition and intervention. We present two previously healthy and physically active patients who were 12 and 33 years of age when rupture of a right coronary SVA into the right ventricle occurred. A subarterial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was detectable in both patients. Cardiac surgery involved VSD closure as well as reconstruction of the aortic valve. Considering complications of subarterial VSD, such as aortic cusp prolapse, aortic insufficiency or SVA, we suggest close follow–up and surgical closure of the VSD in case of any aortic valve deform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