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本地区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6400份临床细菌标本的培养及药敏结果,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建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的情况,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直接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至2011分离的24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统计分析及其临床分布;采用PAPD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40株标本主要来自ICU,呼吸内科,普外科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标本分布依次为:痰标本占72.5%,伤口分泌物标本占15.0%、中段尿占10.0%,其它类型标本占2.5%;24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情况非常严重,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2.0%和35.0%,对其它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70%以上;240株PA用RAPD分型共分为7种类型:A-G。结论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具有多重耐药性;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分为7个基因型,其中主要以A、B 2型为主,表明本地区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可能存在院内的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2.
55株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脑膜败血性黄杆菌的临床感染现状以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 ,对 5 5株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进行鉴定与分析 ,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菌株来源及分布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1月从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 5 5株菌 ,其中痰 38份、气管切开口分泌物 5份、咽拭子 2份、中段尿 3份、烧伤创面分泌物 2份、伤口分泌物 3份、脓液 2份。同一病人重复检出菌者仅作 1株计。1 2 标准质控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ATCC2 785 3、大肠埃希菌ATCC2 5 92 2均来自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1 3 菌种鉴定 各种临床标本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为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临床多为条件致病菌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加之各种侵袭性操作 ,创伤检查和治疗手段 ,增加了该菌的感染机会 ,由此导致的医院内感染日益增多。下面分析该菌的简易鉴定及药敏情况。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1999年 8月~ 2 0 0 2年 1月从我院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出 98株本菌 ,其中痰 5 3份 ,气管切开分泌物 10份 ,咽拭子 4份 ,脓液 5份 ,中段尿 7份 ,伤口分泌物8份 ,手术切口分泌物 6份 ,阴道分泌物 5份。1 2 质控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132株的分布及院内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绿假单胞菌是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因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水溶性蓝绿色色素,感染伤口时可形成绿色的脓液。铜绿假单胞菌是世界公认的院内感染最危险的病源菌之一,在临床可引起多种感染,特别是院内继发性感染,因此对其分布情况及鉴定日益受到重视。对我院13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院内感染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各科送检的痰液、伤口脓液、尿液、血液、胸腹水中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32株。1.2 方法 各类标本按文献[1 ]进行分离培养,细菌生化鉴定管用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生产的非发酵菌生化微量鉴定管…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也是重症监护病房主要菌群之一,根据细菌耐药监测发现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耐药菌株越来越多。本文对我院2009~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进行调查分析,其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菌株来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临床科室送检的标本,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痰298份、分泌物16份、尿15份、肠道5份、血液1份,除外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共分离出335株铜绿假单胞菌,占细菌培养总数  相似文献   

6.
20例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管理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章萍  刘焕兵 《护理研究》2002,16(3):166-167
近年来 ,院内感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成为引起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不仅影响病人原发病的治疗和预后 ,而且是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孙莉等报道[1] ,对住院病人 1674例次痰培养结果中 ,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 18.3 8%。现将我科 2a来发生的 2 0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人的管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4月对我科住院的病人 ,均于入院 3d后连续 3d做痰、尿及疮面分泌物培养 ,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 2 0例 ,男性 18例 ,女性 2例 ,年龄 65岁~ 78岁。其中 10…  相似文献   

7.
31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与药敏结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引起医院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药敏结果分析,为临床预防控制院内感染及治疗提供直接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分离培养出318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对其临床感染状况、分布、细菌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从痰标本中分离的菌株最多(70.4%),其次是伤口分泌物(12.6%)及中段尿液(9.4%),也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近年来阳性标本中分离率最高的一种细菌(15.7%)。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内科为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高发病区。临床上对该菌比较敏感的抗生素分别为多黏菌素E(92.1%)、美诺培南(89.3%)、亚胺培南(84.2%)、哌拉西林/三唑巴坦(69.2%);耐药性最高是氨苄西林/舒巴坦(90.6%)。结论通过对菌株分布及药敏结果的分析,提示临床对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现象应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健全预防院内感染相关制度,加强院内感染监测机制等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对已发生的院内感染,应加强细菌的药敏监测,选择敏感性强的药物,避免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降低菌株的耐药性,减少临床抗生素的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外科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为加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外科住院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特点及其耐药性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从该医院外科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35株,其中痰标本和创面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菌株构成比居前2位,分别占57.04%和23.70%。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和骨科。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神经外科患者标本分离的菌株耐药率更高。结论该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应针对菌株环境分布加强消毒措施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全自动鉴定仪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依据美国CLSI2014版的标准进行细菌药敏结果的判读,采用WHONET5.6进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两年各类标本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203株,标本分布以痰液,尿液,分泌物为主,分别占69.9%,12.8%,8.9%;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和ICU为主,分别占21.2%,18.7%。接受侵袭性操作、长期住院免疫力低下的高龄患者为易感因素;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最低;其次耐药率最低为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分别为11.8%,14.3%,16.3%;而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为21.7%。结论该院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标本,感染的主要科室是呼吸内科和ICU;其对多粘菌素B、妥布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学标本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临床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该医院在2011-2013年期间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 335株,其中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92株,占检出总数的29.36%。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有72.21%的菌株检自痰标本;其次是分离自脓液和分泌物标本。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70%以上,对米诺环素和氨曲南的耐药率达50%以上。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株比例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出现明显耐药,提示应加强耐药菌监测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标本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及其分布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感染防控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送检标本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离鉴定与分析。结果 2010年度该医院重症监护室共送检住院患者标本2 438份,检出1 136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46.60%。以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检出率最高,构成比为85.65%,其他标本检出率仅占14.44%。结论基层医院ICU住院患者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以呼吸道标本检出率居首位,应作为重点防控对象。  相似文献   

12.
痰标本铜绿假单胞菌224株5年耐药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解放军第一一八医院2006~2010年痰标本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及耐药谱变化,为指导临床控制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用自编Excel软件从LIS数据库中采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该院住院患者送检痰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24株。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系统和药敏板条,并用Excel透视图表进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及耐药分析,率的差异性比较用u检验。结果 5年来该院住院患者送检痰标本778份,共分离检出致病菌571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24株,占总检出菌的39.2%。亚胺培南耐药株166例,占铜绿假单胞菌的74.1%。按亚胺培南敏感程度分组后,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痰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亦明显高于非耐药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花都区人民医院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方法 对2008~2010年住院患者细菌培养鉴定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732例,其中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98例(13.6%),2008年18例(12.3%),2009年48例(15.6%),2010年32例(11.5%),2009年感染达高峰.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以痰标本为主,高达96.9%;感染科室则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结论 该院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严重,医院应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科室医院感染工作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离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的感染、分离情况及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方法以API20NE鉴定系统及VITEK32细菌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以纸片扩散法进行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以呼吸系统标本分离率最高,在临床标本中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耐药性普遍呈现多重耐药,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结论应重视临床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与分离,谨防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感染及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P.aeruqinosaPA)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在医院感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随着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不断上升,临床治疗较为辣手,为了有效地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观察了2001年1月~2003年12月从临床各类标本分离的239株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239株铜绿假单胞菌来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临床各类标本。其中痰液136株,分泌物42株,脓液21株,胆汁18株,血液13株,尿液4株,腹水3株,胸水2株。这些菌株主要来自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科,儿科及老年科。1.2菌株鉴定利用V…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医院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建议。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作为标准菌株,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通过Phoenix-10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2014年该院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6软件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分离率及药敏结果。结果临床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240株,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共187株,占78.1%;主要来自重症监护室,共41株,占17.1%;抗菌药物中氨曲南耐药率最高,其次为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未发现对多黏菌素E耐药的菌株。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对不同抗菌药物存在耐药,应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根据细菌的药敏情况慎重给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临床不同来源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差异性,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78株铜绿假单胞菌,通过VITEK_2 Compact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高级专家系统获得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对其耐药表型和相关抗生素的耐药性做差异性统计分析。结果 478株铜绿假单胞菌以表型5和表型3为主。痰液、引流液、胆管胆汁标本来源铜绿假单胞菌均以表型5为主,分别占31.08%,34.71%和38.46%,两两比较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93,4.071,5.595,P0.05)。尿液、分泌物、全血标本来源铜绿假单胞菌均以表型3为主,分别占34.88%,27.78%和45.45%,两两比较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654,9.956,9.852,P0.05)。痰液、引流液、胆管胆汁分别与尿液、分泌物、全血标本来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分布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56~22.050,P0.05)。通过对不同标本来源铜绿假单胞菌中不同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抗生素耐药性比较:痰液标本来源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25~39.025,P0.05);肝胆外科仅头孢他啶和美罗培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890~22.872,P0.05)。结论不同标本来源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的比较分析有差异性,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及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445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1 44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来源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长沙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1 44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表现较高的耐药性,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妥布霉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42%、21.38%、36.47%、37.16%、36.82%、39.17%、39.52%和22.49%。从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的标本类型来看,主要为痰液(78.55%),其次为脓液、分泌物(8.5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易产生多重耐药性,必须加强耐药性监测,为临床提供最新的耐药性资料,以更好地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延缓多重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该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分析,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分离的5 797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VITEK-2全自动药敏鉴定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WHONET5.3软件进行药敏结果 分析,各种药物敏感率比较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06~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占院内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41.7%.各年间菌株来源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主要分离自痰样本.2006~2010年药敏结果 显示,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逐年升高.泛耐药菌的检出率从2006的1.86%增加到 2010年的4.03%.结论 本院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主要来源于痰标本.  相似文献   

20.
阮荣华  段达荣  喻长法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0):2484-2484,2486
目的了解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预防措施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依据。方法对2010年1~12月,ICU送检的合格临床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与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试,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该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及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痰及咽拭子325株(88.8%),分泌物31株(8.5%)。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5.3%、27.1%、32.4%、37.1%,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97.8%。结论 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象严重,且多为耐药菌株;要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检测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延缓耐药菌株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