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超声引导经皮气冷微波固化在活体猪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Zheng Y  Li JQ  Zhang YQ  Chen MS  Zhang YJ  Huang W 《癌症》2004,23(6):609-613
背景与目的:超声引导经皮微波固化术创伤小且疗效确实,目前已广泛运用于治疗小肝癌,但微波天线高杆温阻碍了该治疗方法的发展。本研究探讨新式气冷微波固化仪在肝癌微波固化治疗的应用前景。方法:应用ECO-100增强型气冷微波固化仪,在超声引导下对6头猪的肝脏进行活体微波凝固试验。结果:实验显示,运用气冷却技术进行微波固化可以降低微波天线杆温,从而可以通过增大微波输出功率及延长固化时间来增大固化范围;当微波功率为80W,辐射时间为10min时,单点凝固范围达到4.0cm×4.3cm;当微波功率为80W,辐射时间为20min时,凝固范围可达到4.7cm×5.2cm。而且气冷微波固化组织无“拖尾”现象。结论:气冷微波固化术可以降低微波天线杆温,增大微波功率和延长辐射时间,提高固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微波在肝癌外科治疗实验和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微波固化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免疫效应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皮下接种 Hepa瘤细胞株建立小鼠肝癌模型 ,将 7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 :微波固化 (MTC)组和对照组。 2单针微波固化 12只活体兔肝 ,观察肝功能变化。 3微波固化切除肝癌 45例 ,与同期传统方法切除肝癌40例作对照 ;微波固化不能切除的肝癌 2 0例与同期行肝动脉结扎合并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化疗不能切除的肝癌 2 0例作对照。结果 :1MTC组小鼠肿瘤固化灶内癌细胞呈凝固性坏死 ,对照组肿瘤内有大量癌细胞存在。 2 MTC组癌旁组织内 CD 8和 CD 4 细胞的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微波对肝脏功能有影响。4微波肝切除平均每例术中出血量比传统方法少 ,术后 3年复发率 31.1% ,而传统方法为 46 .3% ;微波固化不能切除肝癌组术后 3年生存率为 11.1% ,对照组 3年生存率为 10 .5 %。结论 :微波固化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并且可促进固化灶周围组织的免疫反应 ;微波固化切除肝癌 ,止血效果好 ,并发症少 ,可减少切缘复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波固化针在不规则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联合微波固化针所施行的68例不规则性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微波固化+不规则性肝切除组,A组),与肝切除数据库中同样行不规则肝切除患者进行配对(单纯不规则切除组,B组),并对两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微波固化在不规则肝脏切除术中无需行肝门阻断,手术时间、出血量、补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单纯行不规则性肝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P<0.05).而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两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波固化针在不规则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在掌握传统方法阻断肝门切肝的基础上,使用微波固化针沿预切除线行微波固化带,可显著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肝门部阻断及总体时间,且患者术后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4.
Guo ZM  Zeng ZY  Xia LP  Zhang Q  Xu GP  Chen FJ  Wu GH 《癌症》2003,22(1):71-76
背景与目的:微波固化治疗口底癌在保护口腔功能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微波固化治疗过程中的两种特殊处理方式的意义及出血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波固化治疗的96例口腔癌病例,比较清除的固化组织病理学检查阴性组和阳性组生存曲线和复发率,比较手术切缘组织病理学阴性组和阳性组的生存曲线和复发率,分析微波固化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结果:固化组织病理学检查阴性组和阳性组生存曲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0.70,P=0.4033),原发灶、继发灶和复发灶不明者复发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1.650,0.837,0.003;P=0.684,0.360,0.959);手术切缘组织病理学阴性组的总体生存时间高于阳性组(Log-rank=6.08,P=0.0136),但复发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X^2=0.327,P=0.567);96例患者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9.6%,都是可以接受的,微波固化组织清除组的出血发生率较微波固化组织未清除组的低(P=0.013)。结论:舌动脉结扎、固化组织清除、创缘缝扎碘仿纱压迫是防止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但微波固化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对预后没有预测作用。术中宜确保足够的固化治疗范围。微波固化治疗口癌时并发症少且较轻微。  相似文献   

5.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Feng W  Liu W  Li C  Li Z  Li R  Liu F  Zhai B  Shi J  Shi G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4):388-390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肺微波凝固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疗效、CT影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 使用针式单极微波辐射天线 ,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周围型肺癌 ,以 2 4 5 0MHz的微波 ,6 5W辐射 6 0s,对原发性肺癌 8例、转移性肺癌 12例 ,共 2 0例患者的 2 8个病灶进行治疗。结果 随访 3~ 2 4个月 ,16例患者健在。全部肿块均缩小 ,缩小 5 0 %以上 13个病灶 ,病灶消失 3例 ,有效率5 7.1%。CT表现为即刻凝固灶呈约 3.5cm× 2 .5cm的软组织影 ,1周后凝固区域内见气化灶 ,外周有高密度反应区 ,1个月后凝固区进一步缩小 ,3个月后实变 ,1年后几乎消失 ,治疗后细胞学证实肿瘤组织坏死。此治疗方法无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治疗周围型肺癌是高效、微创、安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波组织凝固肝癌的免疫效应.[方法]采用昆明小鼠一侧腋窝下接种Hepa瘤细胞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将3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2组:微波组织凝固组和对照组,微波组织凝固后第3、7、14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定量观察癌旁组织的CD 4和CD 8细胞浸润密度.[结果]微波组织凝固后第3、7、14d后,微波组织凝固组癌旁组织内CD4 和CD 8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微波组织凝固小鼠移植性肝癌可促进固化灶周围组织的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活体兔肌肉组织微波固化后病理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冷循环微波固化活体兔棘突旁肌肉组织病理改变过程,以探讨该技术用于治疗体表肿瘤及其他实体瘤的可行性。方法:28只新西兰白兔经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固化棘突旁肌肉后,分别于术后1、7、30和120d处死后取固化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后1周采静脉血行血常规及生化检查。结果:1d后固化组织仅表现为轻微的细胞形态改变;7d后细胞形态学改变显著,固化组织周边慢性炎症明显,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30d后固化组织慢性炎症更加显著,周边纤维组织增生,肉芽肿形成,并向固化中心浸润、发展;120d后固化区纤维增生显著,炎症细胞消失,固化坏死肌细胞逐步消失。实验动物微波固化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指标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冷循环微波克服了以往微波治疗的“拖尾”现象,固化肌肉组织逐渐被纤维、脂肪组织取代,且固化灶以外组织无明显病理形态改变,血液学检查未见异常,为微波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人工胸水在超声引导下微波固化治疗肝癌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云  陈敏山  李安华  韩峰  李锦清 《癌症》2005,24(9):F0003-F0003
由于受到肺组织的阻挡,超声很难探及肝顶(hepatic dom e)部肿物。有报道显示[1,2],在保证患者术中呼吸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人工注入一定量的胸水,可以使挡住肿瘤显像的肺组织被推离,从而显现穿刺径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尝试人工制造胸水,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膈肌微波固化(percutaneoustransdiaphragm atic m icrowave coagulationtherapy,PTD-M CT)治疗肝顶部肿物2例,现将有关资料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设备与材料超声仪:TO SH IBA N em io-10型,配有3.5M H z穿刺探头;14G穿刺引导针;南京亿高微波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E…  相似文献   

9.
改进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大肝癌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改进微波肝组织凝固技术,为该技术在治疗大肝癌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离体牛肝采用不同的条件进行微波辐射,测量单点及两点辐射的组织温度和凝固范围,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设计多点辐射方案并通过体外肝实验验证。临床上,对9个和4个施行单点和两点辐射的肝癌结节测温,对16个3-6 cm的肝癌结节按多点辐射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60 W × 300 s的微波辐射可形成横径 3. 0 cm的凝固区。两点辐射的最佳距离为2.5cm。7针穿刺可形成横切面直径7.1cm的球形凝固区。 16个经治结节仅2个坏死不完全。结论:适当延长单点辐射的时间及使用合适的多点穿刺方案可使微波凝固治疗的适应证扩大至6 cm的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挂线法辅助微波针肺结节精准穿刺方法,分析术中影响穿刺结果的若干现象。方法收集107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86例,转移性21例。肺结节CT轴状位长径平均(13.6±6)mm。采用挂线法辅助微波针肺结节穿刺。术中无退针,且插入结节中心区域为穿刺成功。记录并分析肺结节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和影响穿刺结果的针体裹挟、针体滑脱、针尖推顶、肺结节坠积、结节径向形变、结节掩蔽和针尖径向调针距离等若干现象发生率。结果 穿刺成功101例(94.4%),失败6例(5.6%)。气胸23例(21.5%),肺内出血19例(17.8%)。发生针体裹挟9例(8.4%),平均裹挟距离1.2±0.5 cm;针体滑脱6例(5.6%),平均针尖移动距离0.8±0.3 cm;针尖推顶19例(17.8%),平均推顶距离1.6±0.7 cm;肺结节坠积15例(14.0%),平均移动距离0.9±0.5 cm;结节径向形变14例(13.1%),平均牵拉长度增加0.5±0.3 cm;结节掩蔽5例(4.7%);针尖径向平均调针距离0.7±0.4 cm。结论 挂线法辅助微波针肺结节穿刺精度较高。术中应注意并处...  相似文献   

11.
肺癌微波消融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肺癌(lungcarcinoma)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已成为第一大癌症,是我国肿瘤致死的第一大病因。美国每年大约有170000人死于肺癌,占整个癌症死亡总数的30%[1]。外科手术肿瘤切除被公认为最  相似文献   

12.
微波固化治疗口腔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微波固化治疗口腔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1989年10月1日-1998年5月30日经微波固化方法治疗的96例口腔癌病例(舌癌和口底癌),比较其生存率、复发率,并发症和口腔功能状况。结果:本组的5年生存率是58.1%。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是76.3%,68.8%,51.4%和19.1%(LogRank=26.88,P=0.0000);原发灶复发率是13.5%;颈淋巴结转移率是16.7%;出现微波固化治疗的特有并发症共9例,舌癌病例中,无口底侵犯者口腔功能良好,口腔功能一般和口腔功能差者分别占83.3%、16.7%和0%;有口底侵犯的舌癌病例和口底癌病例口腔功能良好,一般和差者分别占57.4%、27.8%和14.8%。结论:微波固化治疗口腔癌具有提高生存率,较好的局部区域控制率,以及并发症少和保全口腔功能好的特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告 2 4个病灶 (15例 )肝癌微波治疗后血流显像的变化。方法 应用PDI及能量造影检测治疗前后血流显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2 4个病灶中 ,19个病灶瘤内和 (或 )瘤旁血流消失 ,5个病灶血流减少 ;治疗前 2 4个病灶瘤旁均显示血流 ,治疗后 2 0个病灶瘤旁血流消失 ;13个病灶 (直径 <2 5cm)全部血流消失。血流减少或消失与AFP、CEA水平下降相一致。结论 PDI及能量造影对监测肝癌微波治疗后血流变化及评定疗效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1989年1月~1990年2月,25例晚期食管及贲门癌性梗阻患者经内镜微波组织凝固(MTC)治疗。其中食管癌12例,贲门癌13例,吞咽困难全部得到改善,18例患者可进软食。本文综述了MTC治疗的特点,认为内镜MTC对晚期食管及贲门癌性梗阻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疗法。  相似文献   

15.
经皮微波固化与瘤内无水酒精交替注射治疗 2 5例原发性肝癌。结果随访 6~ 15个月 ,中位生存期 12 .3个月 ;甲胎蛋白阳性 13例 ,治疗后降至正常 10例 ;组织学检查病变完全坏死率 76 % ( 19/ 2 5 ) ;3例 <5cm的小肝癌完全缓解 ,2 2例 >5cm的大肝癌治疗后病情好转达 16例 ,无效 6例。联合治疗副作用不大 ,未见严重并发症。初步研究的结果提示 :经皮微波固化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微波天线组合对不同大小肝癌热凝灭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波(2450MHz)天线多种组合方式经皮穿刺热凝方法及对肝癌的最佳灭活范围。[方法]200例患者299个肿瘤按大小分A、B、C、D4组,每组50例。A组:肿瘤直径≤2cm采用单支天线热凝方法。B组:2cm〈肿瘤直径3cm采用双天线组合方法。C组:3cm〈肿瘤直径≤4cm,采用三支天线组合方法。D组:4cm〈肿瘤直径≤5cm,采用四支天线组合方法。术后35±5d、2个月、4个月和6个月分别行MRI或CT增强扫描检查,随访近、远期肿瘤灭活效果。[结果]A组4次复查未见原位复发,热凝灭活率为100%;B组35±5d、2个月未见复发,4个月出现2例原位复发,热凝灭活率为96%(48/50);C组首次复查1例复发,2个月后新增1例,4个月后再增2例,共4例出现原位残灶复发,热凝灭活率为92%(46/50);D组为首次复查3例复发,2个月后新增6例,4个月后再增1例,6个月再增1病例,全组共11例出现原位残灶复发,热凝灭活率为78%(39/50)。[结论]微波经皮穿刺热凝方法对瘤径2cm≤肿瘤近、远期可达到100%灭活,疗效肯定。随着直径增大,灭活率有所降低,但基本满意。原位一次完全灭活有一定困难,术后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肝癌前后患者免疫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 分别于微波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1、2、3、4周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用Cr51释放法检测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结果 肝癌患者存在严重免疫功能低下,与正常人比NK细胞活性与IL-2水平下降;SIL-2R水平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波凝固治疗肝癌后,NK细胞活性明显上升(P<0.05),SIL-2R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微波热疗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提高了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18.
段巨涛  孔棣  柴友龙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20):1283-1286
探讨联合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刀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AFP和(或)影像学证实的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3例,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刀治疗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31例,联合治疗组32例。结果: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患者AFP定量平均下降率分别为52.2%(12/23)和80.0%(20/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的完全坏死率为12.9%(4/31);而联合治疗组的完全坏死率为34.4%(11/32),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在1个疗程治疗结束6个月后复查影像学发现肝癌复发率为32.3%(10/31);联合治疗组肝癌复发率为9.4%(3/32),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患者1年的生存率为64.5%(18/31),而经联合治疗后患者1年生存率为87.5%(28/3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