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并发症和实验室检查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目的 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的并发症与实验室检查特点,利剩于减少临床漏诊与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0年12日我院收治196例传单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本组83%病例发生于7岁以下儿童,并发症发生率踟%,尤以肝脏损坏最常见。眼睑水肿发生率19.8%,是传单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并发症累及2个或2个以上系统占21%,而发生中枢系统并发症或多器官系统损坏者预后不良。变异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见于90%以上病例,其是诊断传单简便有效的筛查手段,但其增高程度与疾病的病情和预后无关。EBV—VCA—IgM的阳性率与病程、年龄等因素有关。结论 尽管大多教传单呈良性临床经过,且多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本病并发症常见且多样,可累及多种器官、系统,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对EBV-VCA-IgM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该病病例可采用EBV抗原原位杂交或PCR扩增技术协助诊断。因此,提高时本病鼻废症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的认识有助于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单 )患儿的实验室检查与并发症 ,利于减少临床漏诊与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5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我科收治的83例传单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见于 89 2 %的病例 ,提示为诊断传单简便有效的筛查手段 ,其增高程度与疾病的病情无关。EBV -VCA -IgM的阳性率为 88 5%对传单诊断有重要意义。 36 9%的病例心肌酶谱升高 ;6 8 1 %的病例血沉增快 ;53 9%的病例C -反应蛋白轻度增高 ;73 5%病例发生于 7岁以下儿童 ,7月份及 9份月为发病高峰 ;并发症发生率 78 3%尤以肝脏损害最常见。其次为肺部感染。结论  大多数传单呈良性临床经过 ,且多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 ,本病并发症常见且多样 ,可累及多种器官。对EBV -VCA -IgM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该病病例可采用EBV -PCR扩增技术协助诊断。提高对本病实验室检查特点和并发症的认识 ,有助于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染型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类传单和EB病毒(EBV)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3—2004年收治的602例传单、类传单和EBV感染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传单组的临床表现较EBV感染组典型,淋巴结肿大和眼睑水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类传单组,传单组眼睑水肿的发生率(62.7%)已接近常见的典型表现出现的比率;类传单组病例微小病毒(HPVB19)的感染率为54.8%,显著高于传单组;3组病例肝功能改变都以酶学改变为主,其中LDH改变最为明显;血液系统并发症表现为贫血、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各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类传单组病例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传单组;EBV感染组出现传单组没有的ITP病例和脑炎病例。结论眼睑水肿对传单有着与其它典型表现同样重要的诊断意义;HPVB19是类传单的一个重要病原;EBV感染后部分病例发展为传单,部分病例仍以EBV感染状态存在,可能存在异常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武汉地区住院患儿EB病毒感染状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住院患儿EB病毒(EBV)感染的情况及临床特点,为明确诊断、合理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住院患儿EBV衣壳抗原(VCA)抗体IgM、IgG,并按年龄将患儿分为<6个月、6个月~、1岁~、3岁~、7~15岁5个组,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 840例住院患儿EBV抗体阳性7 899例,感染率为53.23%;VCA IgM阳性率为4.05%(601/14 840);VCA IgG阳性率为49.18%(7 298/14 840)。VCA IgM阳性率以<6月组最低(0.11%);VCA IgG阳性率以7~15岁组最高(79.83%)。601例VCA IgM阳性的患儿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429例,71.4%)。结论:武汉地区住院患儿EBV感染率较高,EBV感染的相关疾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不同年龄组患儿间EBV感染率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133例患儿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的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淋巴瘤的认识,减少早期误诊。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至2008年收治的227例淋巴瘤患儿资料,分别按照其首发症状、误诊原因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227例患儿中有误诊史的133例,占58.6%。按病理类型分组统计,以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误诊率最高约占91.2%。误诊原因:1)淋巴瘤首发症状多种多样,结外侵犯多见,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造成误诊共58例,占43.6%;2)病理科医生对本病的组织学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病理取材不够完整或处置不当以致影响病理结果判断的共33例,占24.8%;3)患儿家长不配合检查延误诊断的共17例,占12.8%;4)盲目使用激素,掩盖病情,造成误诊的共13例,占9.8%;5)临床表现特殊而误诊12例,占9.0%。结论儿童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发热及结外病灶多见,对本病缺乏认识、盲目使用激素是误诊的首要原因。病理科医生对本病细胞形态学的多样性认识不足、处置不当或缺少免疫组化和基因学检测是造成误诊的第二位因素。患儿家长不配合检查及患儿临床表现特殊也是误诊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6.
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病原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88例临床诊断病毒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进行了单纯疱疹病毒(HSV-I、HSV-Ⅱ)、柯萨奇B组病毒(CoxBV)、埃可病毒(ECHO)、EB病毒(EBV)、腺病毒(AdV)及流感病毒(IFV)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表明:HSV、CoxBV、ECHO、EBV、AdV、IFV病毒感染率分别为9.09%、18.18%、22.72%、3.41%、4.54%、5.68%;HSV及EBV感染致残率及病死率分别为87.5%(7/8)和100%(3/3)。提示脑脊液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可作为早期病原诊断的指标之一;CoxBV及ECH病毒是本地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主要病毒;HSV及EBV感染致残率及病死率较其它病毒高,预后不良;早期阿昔洛韦治疗,可大大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8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临床特点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18例IM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儿≤7岁者占86.5%,重症病例25例,死亡2例。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以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炎最常见,肝脏肿大者占61.5%,脾脏肿大占55.5%,眼睑及眶周水肿占25.7%,皮疹占22.5%。实验室检查:95.6%的患儿血液学指标有改变,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者占91.4%,35.1%的患儿出现血液系统并发症,肝功能损害占61.5%,心肌酶学改变占19.7%,尿常规异常者占16.5%。结论小儿IM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表现复杂,部分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提高对本病实验室结果与临床特点的认识,可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儿童常见传染病.现将我院1996年6月~1998年8月咽分泌物EBV-PCR阳性、同时血EBV-VCA-IgM阳性而确诊的96例IM患儿的临床表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47例,女49例;发病年龄:8mo~12a,其中<1aZ例,1~3a26例,~5a25例,~7a17例.~9a18例,~12as例。<5a53/96例(55.2%).≥5a43/96例(44.2%)。二、临床表现1.症状:发热91例(94.8%).上呼吸道感染68例(70.8%).其中鼻塞25例(26.1%).睑肿40例(41.7%),咽痛38例(39.6%),颈部包块25例(26.0%).…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的临床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故分析此病的误诊原因。方法对1994—2005年诊断CH的16例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因、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CH临床初次误诊率高达73%,多被误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贫血、佝偻病、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结论CH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CH并非罕见,临床误诊率高,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0.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脏器受累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8,自引:3,他引:85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采用SERODIA-MYCOⅡ明胶凝集法检测血MP—IgM,对MP-IgM≥1:80且鼻咽部洗液呼吸道病毒检测和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确诊为MP感染的11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①110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56例(50.9%)肺外脏器受累,其中年长儿51例;受累脏器中以泌尿、消化、血液系统多见,分别为37.5%、35.7%、21.4%,皮肤损害(1.8%)少见;全部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4d左右好转。②实验室检查中:血MP-IgM均≥1:80,痰MP-PCR阳性率28.2%,痰MP培养阳性率20.0%,冷凝集试验阳性率5%。提示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易有肺外脏器受累,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更易造成误诊;对于治疗不理想及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注意有无MP感染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测,以及早确诊,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下简称传单)是一种由EB病毒引起的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急性血液系统传染病。小儿期常见。现将我科自1990年以来收治的10例传单分析如下:一般资料一、诊断依据根据蔡玉庚主编《血液病诊疗标准》:l发热。2咽炎。3淋巴结肿大。4肝功能异常。5血象中淋巴细胞>50%,异形淋巴细胞(以下简称异淋)>10%。嗜异凝集试验阳性。6其他如肝肿大、皮疹、血沉加快及病毒衣壳抗原(VCA)抗体增高等。凡符合上述其中5项即可诊断为传单‘”。二、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其临床资料如附表所示。从表1可见,本组…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II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IH患儿临床资料,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IIH患儿20例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分别是前囟隆起、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经降颅压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视力减退是唯一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儿童IIH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视觉丧失常隐匿发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时做出诊断和对症治疗, 防止误诊。方法对可疑传单综合征的11例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EB病毒(EBV)、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柯萨奇病毒(CVB)、腺病毒(ADV)的特异性抗体(IgM),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嗜异凝集试验。结果 10例MP-IgM呈≥1:80,为阳性,1例在上级医院确诊CMV合并MP感染,均应用红霉素治疗14-25d痊愈。结论MP感染可致传单综合征,临床症状复杂,引起多脏器多系统损害,若及时诊断,应用红霉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小儿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误诊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以回顾统计排列的研究方法,对232例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最常见的症状是血尿、排尿困难、腹痛、腹部包块、尿失禁,反复尿路感染。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仅为24.32%。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膀胱造影在不同类型病例诊断中各有特点。B超检查的错漏诊率为5.56%,最易错诊的仅为肾旋转不良和肾发育不良,IVU检查的错漏诊率为5.50%,最易错诊的为肾发育不良和肾囊性变。结论 小儿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临床表现有不典型性和多样性,对可疑病例需要进行综合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小儿胃炎与消化性溃疡误诊87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小儿胃炎、?肖化性溃疡的常见误诊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对87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误诊的原因。结果小儿胃炎、消化性溃疡极易误诊为肠道蛔虫症、胃肠炎、消化不良甚至肠系膜淋巴结核等。结论对于以腹痛为主诉就诊的患儿,特别是反复发作、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均应作胃镜、胃肠钡餐等相关检查,以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6.
腹部超声诊断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了解腹部B超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了我院1999~2003年409例小儿急性阑尾炎住院的诊治经过。结果 409例患儿中225例患儿术前未行腹部B超检查,17例误诊,其中15例手术探查未发现明显病因。184例(44.99%)行术前腹部B超检查,其中27例入院诊断为腹部其他疾病,经腹部B超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184例B超检查病例中3例误诊,20例漏诊,漏诊患儿中单纯性阑尾炎11例,化脓性阑尾炎7例。结论 B超检查能减少小儿急性阑尾炎误诊率,有助于阑尾炎的确诊。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 (MP)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单 )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ELISA方法检测MP IgM均≥ 1∶80和痰MP培养阳性 ,且EB病毒检测病毒衣壳抗原 (VCA IgM、VCA IgG、VCA IgA)、早期抗原 (EA IgA)均为阴性 ,并除外CMV感染可能 ,而诊断为MP感染并发传单的 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6例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 ,肝脾肿大 5例 ,鼻塞 3例 ,血尿 1例 ,皮疹 1例 ,肺部有改变 6例。全部病例仅经红霉素治疗 14~ 2 1天痊愈。结论 MP感染可并发传单 ,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中、低热 ,均有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亦多见 ,使用红霉素规则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9例具有传单临床表现患儿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临床特征和血异形淋巴细胞(异淋)变化规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9例中EBV引起的传单14例,MP感染引起的12例,可能与MP感染有关2例,EBV和MP混合感染3例,CMV感染1例,病原不明7例。MP感染多为低中度发热,EBV感染以高热为主,EBV和MP混合感染发热持续时间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P感染异淋消失所需时间短,与EBV感染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MP引起的传单与EBV引起的传单十分类似,容易混淆,临床特征对鉴别诊断虽有参考价值,确诊必须靠病原学检查。MP感染需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EBV或CMV感染则用更昔洛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脊髓炎临床特点,激素及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以来收住院的19例急性脊髓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在部分随访病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89.47%有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84.21%有括约肌功能障碍;47.37%有感觉平面障碍;仅35.71%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增高(10~85)×10^6/L;75%脊髓影像学检查异常,病变部位以胸髓居多,占55.55%。全部病例均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疗程4—8周,9例同时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19例患儿治愈9例,好转6例,未愈4例。结论儿童急性脊髓炎早期激素合并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好,其预后取决于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及有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90例肾小管性酸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凌  林汉华 《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0):622-624
为提高对肾小管性酸中毒(RTA)的临床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回顾性分析了90例RTA的病因、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原发性RTA占65.6%,继发性RTA占34.4%,临床初次误诊高达54.4%。RT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生长发育落后最常见,占72.2%,其中6例合并生长激素缺乏(GHD),其他表现有纳差、呕吐、下肢疼痛、骨骼畸形等。临床分型中I型最常见,占82%,Ⅱ、Ⅲ型各占6.7%,Ⅳ型为4.6%。检测尿酸化功能66例,其中I型达印例,52例明显下降,8例轻度下降者经NH4Cl负荷试验确诊。提示RTA在儿童期并非罕见,临床误诊率高,需提高警惕;多种疾病可继发RTA,临床上应全面判断;尿酸化功能测定是RTA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