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utrophin和dystrophin蛋白在神经肌肉病患者肌肉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26例共8种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及2名无神经肌肉疾病者的正常肌肉活检标本冰冻切片utrophin和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结果dystrophin蛋白在Due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显示为大部分肌纤维荧光圈带缺失、荧光圈带亮度减弱或荧光圈带呈不连续状;在非DMD的肌营养不良、脂肪累积性肌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神经源性肌萎缩、多发性肌炎、线粒体脑肌病、肌源性肌萎缩患者肌肉膜上呈现一圈完整的强荧光圈带;在对照组肌肉膜上呈现一圈完整的强荧光圈带。utrophin蛋白在dystrophin蛋白重度减少的DMD患者少部分肌纤维肌膜上呈现不连续的荧光圈带,但强度较弱;在dystrophin蛋白中度减少的DMD患者、非DMD的肌营养不良及其他6种神经肌肉病患者肌肉膜上不显示荧光;在对照组肌肉膜上不显示荧光。结论DMD患者肌肉的dystrophin蛋白表达重度减少的同时,出现utrophin蛋白的表达;而包括DMD患者dystrophin蛋白中度减少、非DMD的肌营养不良在内的其他神经肌肉病患者肌肉的dystrophin蛋白正常表达时,其utrophin未出现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和抗肌萎缩蛋白相关蛋白(utrophin)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中的表达水平及与病情的关系,并探讨DMD中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n NOS、utrophin 3者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DMD患者26例,并分为轻症组(19例)和重症组(7例),收集正常对照患者21例,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 NOS和utrophin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MD患者中23例n NOS呈完全缺失、3例明显减少,22例DMD患者utrophin表达增多,4例患者utrophin阴性表达,正常对照中n NOS均为阳性、utrophin均为阴性,DMD患者n NOS表达减少而utrophin表达增多(Z=-6.557、-5.426,P0.05)。轻症组与重症组比较n NOS、utrophin的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DMD中utrophin与dystrophin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19,P0.05),而n NOS与utrophin、dystrophin均无相关性。结论 DMD患者中n NOS的表达减少、utrophin的表达增多,且两者可能参与DMD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反义寡核苷酸干预剪接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连锁的dystrophin基因是目前人类基因组中最大的基因,长2400kb,有79个外显子,所以易于发生重排和重组而引起突变.大部分突变为一个或多个外显子缺失(60%),其他为重复突变(6%)、置换和点突变等.突变可破坏dystrophin基因转录的阅读框,使dystrophin蛋白的合成提前终止引起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dystrophin为一杆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27 000,含有4个结构域,即N-端区、中央杆状区、半胱氨酸富集区、C-端区.中央杆状区由24个血影蛋白样重复序列和4个铰链区构成,占整个蛋白长度的80%.dystrophin蛋白把细胞骨架肌球蛋白固定到肌纤维膜,对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是必不可少的.dystrophin蛋白缺乏使细胞膜的脆性增加,易于受到肌肉收缩引起的机械压力的损伤.DMD的发病率约为1/3500名新生男婴,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进展性肌萎缩性疾病,患者通常于20多岁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其中1/3的病例由新的突变引起,所以依靠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不能完全消除此病,还需要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最近的研究显示用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AOs)干预剪接诱导外显子跳读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我们就关于干预剪接治疗DMD在动物模型和人体细胞内研究中的进展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表达对青少年肌肉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84例年龄<25岁的肌肉疾病和2名正常肌肉活检组织进行dystrophin检测,同时用组织化学三磷酸腺苷酶(ATP酶)、还原性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Tr)、改良Gomori、糖原PAS和脂肪苏丹Ⅲ染色法,同时对这些病例进行检测,以作为肌营养不良与其他肌肉疾病的鉴别诊断.结果 正常肌肉组织dystrophin表达强阳性.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中80%病例的肌纤维dystrophin免疫呈阴性反应,20%病例呈不连续点状或不完整线状弱阳性.在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ecket musculax dystrophy,BMD),所有的病例肌纤维都有不连续点状或不完整线状弱阳性,而其他类型的肌营养不良包括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和强直型肌营养不良的肌纤维均为100%阳性率.另外,除1例糖原累积性肌病出现dystrophin弱阳性反应外,其他的肌肉疾病,包括炎症性肌病、线粒体肌病、神经源性肌萎缩、脂肪累积性肌病、轴空病和中央核肌病dystrophin阳性率为100%.结论 dystrophin免疫组化检测是诊断DMD/BMD可靠和有效的方法,结合形态学改变和组化染色,可以与其他肌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并确定1个抗肌萎缩蛋白病(dystrophinopathy)家系的临床、分子病理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行肌肉活体组织检查,采用抗层黏连蛋白α2(1aminin α2,又称merosin)、抗emerin蛋白、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中央棒状区(Dys1)、C′末端(Dys2)、N′末端(Dys3)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进行抗肌萎缩蛋白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基因检测.结果 该家系中包括先证者在内共有3例患者临床诊断为肌营养不良,均无腓肠肌肥大,但病情重、进展较快,同时先证者肌肉活体组织检查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dystrephin蛋白部分缺失,merosin、emerin染色呈阳性表达.MLPA检测显示先证者DMD基因第45~54外显子缺失,其母在第45~54外显子区域为杂合性缺失.结论 该家系中的先证者DMD基因为第45~54外显子缺失,突变基因来自母亲,其母为表型正常的携带者.dystrophin蛋白表达异常是造成抗肌萎缩蛋白病表型的病理基础,其临床后果不仅取决于dystrophin蛋白表达缺失的程度,还取决于DMD基因缺失区域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杜兴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和贝克型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是由于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致该蛋白功能异常导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年门诊诊治10例DMD和BM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合并的心肌损害特点。  相似文献   

7.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致肌膜上dystrophin完全或部分缺失引起的。基因或干细胞治疗该病的目的是使其表达有功能的dystrophin,因多数DMD患者治疗前体内没有dystrophin,基因治疗后正常的dystrophin会被患者的免疫系统识别并引发免疫反应,进一步破坏病变的肌肉组织。本文介绍了基因治疗DMD后机体产生抗dystrophin的机制及免疫耐受,并探讨了今后临床治疗DMD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介导的人dystrophin小基因SMCKA3999对DMD病理、肌力改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dystrophin小基因SMCKA3999克隆至rAAV并包装成rAAVSMCKA3999病毒,以5×109病毒颗粒多点注射于DMD模型鼠mdx腓肠肌,基因治疗4月后免疫荧光法检测肌膜dystrophin基因表达,治疗5月后采用肌肉离体灌注电刺激测定腓肠肌肌力,观察rAAVSMCKA3999对mdx鼠肌力的疗效.结果rAAVSMCKA3999有效稳定表达并使肌膜缺失的dystrophin恢复,明显改善mdx鼠肌力.结论rAAVSMCKA3999对DMD治疗有效,能显著改善mdx鼠肌肉功能,应用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dystrophin小基因SMCKA3999是治疗DMD有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nenne museular dystrophy,DMD)是最常见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人群发病率为1/3500.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是DMD患者的共同特点,其中20%~30%的患儿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1].对于后者,既往常见的解释是由于患者残障未能接受教育所致,但近年来的研究提示,DM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是否接受教育并无因果关系,而是与dystrophin基因突变及神经系统中dystrophin蛋白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表达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7例DMD患者作为试验组,7例非DMD患者为对照组.使用抗dystrophin杆状结构域单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肌膜dystrophin表达.结果 7例DMD患者肌细胞膜dystrophin阴性,7例非DMD患者dystrophin染色阳性.结论 证实DMD患者肌细胞膜dystrophin表达阴性,揭示dystrophin缺失是其发病机制,可以作为确诊DMD手段,对临床诊断DMD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介导的人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小基因SMCKA3999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在病理、肌电图、肌力方面的治疗作用。方法将dystrophin小基因SMCKA3999克隆至rAAV并包装成rAAV SMCKA3999病毒,以5×109病毒颗粒多点注射于DMD模型鼠(mdx鼠)腓肠肌,基因治疗4个月后,以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肌膜dystrophin基因表达,采用Nicolet肌电及诱发电位仪记录mdx鼠肌电图,基因治疗5个月后以肌肉离体灌注电刺激法测定腓肠肌肌力,观察rAAV SMCKA3999对DMD动物模型鼠的治疗作用。结果rAAVSMCKA3999能有效稳定表达,并使肌膜缺失的dystrophin恢复,明显改善DMD肌电图表现,肌力恢复。结论rAAV SMCKA3999对mdx鼠治疗有效,能显著改善其肌肉功能,应用rAAV介导的dystrophin小基因SMCKA3999基因治疗是临床治疗DMD有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成肌细胞移植入放疗的mdx鼠后dystrophin/utrophin的表达变化.方法 培养大鼠L6骨骼肌成肌细胞株(L6 SkM),进行肌内注射于Duchenne型模型鼠-mdx鼠.移植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取实验鼠的四肢骨骼肌,运用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检测dystrophin及utrophin的表达情况.另分别取5只正常C57BL/6鼠和mdx鼠作阳性和阴性对照.结果 成肌细胞移植后1、2和3个月后mdx鼠的dystrophin表达随移植时间延长增多,而utrophin的表达随移植时间延长下降.结论 成肌细胞移植后dystrophin表达对utrophin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者存在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归纳总结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抗肌萎缩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通过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16例DMD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改变和肌肉抗肌萎缩蛋白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年龄〉4岁的14例患儿均有比较典型的DMD临床表现;而年龄〈4岁的2例患儿症状较轻。肌肉病理显示2例为早期改变、11例为中期改变、3例为晚期改变,病理改变严重程度与年龄相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16例患者的肌肉标本抗肌萎缩蛋白均完全缺失。结论:DMD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表现的严重程度与年龄有关,检查抗肌萎缩蛋白在肌纤维膜上表达是诊断DMD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的基因治疗涉及有关基因缺陷、启动基因、病毒载体、免疫系统的监控和载体介入骨骼肌的方法等。近来把研究焦点集中在辨别截短的、保留正常功能的抗肌萎缩蛋白(Dys)的翻译,设计一些微小型Dys cDNA以利于基因携带,并通过改进病毒载体携带基因功能,从而提高基因治疗DMD的效果并减轻免疫反应。基因修复、直接介入外源或上调utrophin也能改善DMD肌肉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PMD)患儿接受序贯式干细胞移植术(SCT)后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的表达、dystrophin基因和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2008年2月至2010年11月对5例8~14岁男性PMD患儿接受序贯式SCT[即依次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经静脉内移植-UCMSC肌肉内移植-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aplo-HSCT)]治疗,观察患儿血清酶学、基因分析、肌电图、肌肉活检及肌萎缩蛋白、造血重建的植入证据的变化。结果:移植后①血清肌酸激酶数值显著降低;②PCR-STR检测4例为完全供者型嵌合,1例3/6位点相合患儿未植入为完全受者型;③4例外显子缺失患儿外周血及骨髓表达正常基因型;④肌肉活检显示供受者嵌合状态,缺失的外显子弱阳性表达。肌细胞形态改善,肌萎缩蛋白间断弱阳性表达;⑤肌力及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无减退或改善。结论:PMD患儿接受序贯式SCT后缺失的外显子转变为正常基因型,肌细胞膜有肌萎缩蛋白阳性或弱阳性表达,可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的肌肉变性病.新生男婴DMD发生率大约是1/3500,患者肌无力发展迅速,11~13岁后完全不能行走,大部分在20岁左右死于周围性呼吸循环衰竭[1].是造成男性儿童残废和死亡的原因之一,故历来受到神经病学界的重视.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骨骼肌病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属遗传性骨骼肌变性疾病。自1986年Kunkel发现Duchenne型(假肥大型)和Becker型(良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是由于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及其蛋白产物缺失以来,对本症的发病机制有了全新的认识。肌细胞膜电镜下分为两层,外层为基膜,是一层无结构的板层,由黏多糖蛋白,层黏连蛋白和网状微纤维所构成,内层为胞浆膜,由双层脂质分子及嵌入的球状蛋白构成,又称肌膜,正常人编码蛋白产物抗肌萎缩蛋白即位于肌膜的内面。  相似文献   

18.
Dystrophin在不同类型肌营养不良症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dystrophin在不同类型肌营养不良症中的变化及分型诊断价值.方法用抗dystrophin抗体对107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肌组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肌细胞膜上无显色,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肌细胞膜上显色浅淡、不连续或呈斑片状.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患者肌细胞膜上染色正常.结论dystrophin免疫组化染色对于年龄较小临床不易区分的DMD/BMD患者,可区分开来,以早期预测功能影响程度.该方法也有助于区分临床表现相似的成年散发BMD和LGMD患者,对于正确地进行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研究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 (mdx鼠 )的效果。方法 取 4~ 5周龄昆明鼠骨髓干细胞 ,体外培养 3d ,静脉移植到 7Gyγ射线预处理 7~ 8周龄mdx鼠体内。临床监测受体鼠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表现 ,并对移植 12周mdx鼠的运动功能、肌电生理、dystrophin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结果  5只 7Gy剂量放疗mdx鼠 ,静脉移植 4 8× 10 6骨髓干细胞 ,3个月后 ,肌电图指标有了部分改善 ;10 %肌纤维表达了dystrophin蛋白。结论 静脉移植同种非同系鼠骨髓干细胞治疗mdx鼠有效 ,显示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MD有着理想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DMD/BMD肌细胞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免疫荧光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肌细胞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对5例DMD,2例BMD肌细胞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进行检测,以2例正常人的肌细胞作为以照。结果:对照组肌细胞膜上染色阳性,胞核及胞浆呈阴性;DMD患者肌膜完全无显色;BMD患者染色弱阳性,可见沿肌细胞膜分布的间断斑片状荧光带。结论:抗肌营养不良蛋白缺乏或表达异常是DMD/BMD基本病理基础。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测抗肌营养不良蛋白,有助于DMD和BMD的确诊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