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亮  周鹏 《首都医药》2014,(24):86-8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诊疗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分为3组。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疗效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随访ADL评分A组要好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尽旱采取手术,对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经小骨窗手术患者56例与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并与入院GCS评分、手术时机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两组术后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术前GCS评分越低,术后预后良好率越低;超旱期、早期手术治疗病人预后良好率高于24h后手术病人;近期预后指标GOS显示,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月后存活患者按ADL评定远期疗效,其生存质量微创组优于骨窗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小骨窗开颅术更为安全有效,且操作简单,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干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作用及治疗时机。方法285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一般常规治疗;B组和c组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于术后7~14d和15—30d开始高压氧治疗。观察三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和预后。结果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7—14d,B组与A组、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5—30d,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B组与A组、B组与c组、c组与A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压氧干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作用明显,术后7~14d开始应用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3种常见手术方式和预后的关系进行评估。方法:对291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式、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术式治疗6个月后,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随GCS评分的增高而降低。GCS评分11~14分组中定向钻孔引流组伤残人数比例较骨瓣开颅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早期血压控制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的效果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超早期血压控制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未给予超早期血压控制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发病后6h或24h复查头颅CT有无再出血及出血量,随访3个月,使用欧洲卒中量表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CT显示超早期血压控制后观察组再出血11例,再出血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血肿体积为(17.90±5.9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组患者ESS评分为75.24±9.21分,明显高于非再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血压控制可以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方法对病程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志鹏  周震  张国宏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791-1792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病程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2例血肿量在30~120ml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进行不同方法治疗的比较。其中采用超早期手术108例。早期手术36例。保守治疗58例。结果:3组比较,超早期手术组在存活率、3天内意识恢复、ADL功能分级Ⅰ~Ⅲ级病人所占比例的量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对同样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采取治疗方法不同将明显影响病人的病程和预后。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优于早期手术组,早期手术组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术,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情况、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结果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18.3%、33.3%、33.3%、85.0%;对照组分别为8.3%、26.7%、28.3%、63.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持续时间、恢复清醒时间、GCS评分观察组分别为(2.3±0.7)h、(3.5±1.2)h、(13.2±1.3)分,对照组分别为(3.8±1.2)h、(5。5±2.3)h、(10.1±1.2)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但对照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肯定,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简易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57例患者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监护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监护组将ICP的变化分为〈2000Pa,2000~3000Pa,〉3000Pa3组,并随时调整治疗。对照组根据常规经验进行术后治疗。结果监护组ICP与GCS成负线性相关性,P〈0.05。预后情况监护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ICP、CPP之间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甘露醇的应用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ICP、CPP监护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3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其中156例(早期组)采用超早期(发病6 h内)手术,144例(对照组)未采用超早期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两种手术治疗方法,患者恢复情况早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应采用超早期显微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9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微创治疗)50例和对照组(保守治疗)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维持生命体征、营养神经及康复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结果观察组住院病死率为12.0%(6,/50),对照组为27.6%(13/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存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入院治疗15、30d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适应证广、疗效好、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明海  黄武  杨劲松  吴臣义  刘芳 《江苏医药》2012,38(15):1796-1797
目的探讨传统开颅与钻孔引流两种治疗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1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30-80ml。于基底节区分别进行钻孔引流术(A组,59例)或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再出血以及术后6个月病死率和致残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41.4±5.3)min vs.(126.0±16.2)min](P<0.05);A组远期疗效优于B组。但两组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且颅内压不是很高的患者,钻孔引流术在手术时间、远期疗效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HICH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接受保守疗法。结果:术后3个月ADL分级中治疗组Ⅰ级、Ⅱ级、Ⅲ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Ⅳ级及死亡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出血量≤60ml组治疗有效率为96.43%,死亡率为0;出血量〉60ml组有效率为47.06%,死亡率为17.65%;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首次清除率为45%-78%,总清除率为80%-95%:治疗组死亡3例,其中1例24h内死于脑弛、呼吸衰竭。2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具有诸多优点。临床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3.
探讨分析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该院心脑血管外科HICH患者86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3),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和常规的术后治疗方案,观察组(n=43)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上给予1天1次的静脉滴入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肿和水肿体积变化、治疗有效率、水肿指数以及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治疗结果显示,在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前,两组患者的脑血肿和脑水肿容积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治疗后的不同时期内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术后1 w,两组患者的脑血肿和水肿情况呈缩小趋势,但无明显差异;术后1月和3月时,两组的血肿和水肿情况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1 w无明显差异,但是术后1月和3月的治疗有效率差异(95.34%vs 69.76%)十分显著。同时两组术后的水肿指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十分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微创穿刺引流术,不但能够快速有效清除血肿和降低颅内压,同时能够保护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从而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质量,对治疗HICH患者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水平与微创引流术后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8年1月初次住院的92例采用微创引流术的HICH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术后血浆Nrf2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于入院时及术后21 d进行瘫痪分级(PG值)。于术后21 d,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抑郁情绪,根据SDS标准分分为抑郁组(29例)和非抑郁组(63例),比较2组血浆Nrf2水平差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微创引流术后HICH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抑郁组术后血浆Nrf2水平低于非抑郁组,入院时及第21天PG值均高于非抑郁组(P<0.05),抑郁组HICH患者SDS标准分与出血量、术后第21天的PG值呈弱正相关(r 分别为0.30和0.27,P<0.05),与血浆Nrf2水平呈弱负相关(r=-0.35,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浆Nrf2水平是微创引流术的HICH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OR=0.885,95%CI:0.819~0.955)。结论HICH患者微创引流术后血浆Nrf2水平越低,越易出现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5.
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降压疗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出现高血压病人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HICH术后血压高于24.0/14.7kPa的54例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用尼莫地平(28例)及乌拉地尔(26例)注射液,微泵静脉注射降压,疗程均为7d。观察用药后降压效果及心率变化,经颅彩色多谱勒动态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改变情况。结果:2药均有明显的降压效果,2组降压过程中对心率影响不大。尼莫地平组和乌拉地尔组7d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36%和88%(P<0.01),而7d时脑血管痉挛程度分别为(120±s11)cm·s-1和(146±28)cm·s-1(P<0.01)。结论:尼莫地平能有效控制HICH术后高血压,改善局部脑血流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价值,以及联合高压氧(HBO)治疗的意义。方法以内科保守治疗的125例HICH患者作为对照组,将CT引导下微创清除术治疗的223例HICH患者按有无进行HBO治疗,随机分为2个观察组,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对微创术后行HBO治疗前、后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CT引导下微创清除术治疗HICH的总有效率迭90、1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早期清除血肿疗效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9,P〈0.0001);6d内血肿基本清除的患者预后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0,P=0.04);首次血肿清除率与疗效问无统计学意义(P=0.788)。微创清除术患者行HBO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引导下微创清除术治疗HICH是一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疗效显著的首选方法,具有推广使用价值;微创术联合HBO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以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为HICH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取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高血压病人587例,其中226例HICH病人作为观察组,361例无HICH的高血压病人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脑梗死史,血压、血脂指标及血清胱抑素(CysC)等临床、检验指标,观察组在发生HICH前的指标也收集。分析两组间和自身发病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绘制来分析其与HICH相关性及预测作用。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收缩压[SBP,171(150,194)mmHg比141(129,157)mmHg]、舒张压[SDP,95(86,105)mmHg比80(73,90)mmHg]、葡萄糖[GLU,7.44(5.94,9.73)mmol/L比5.42(4.84,6.65)mmol/L]、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8.64(5.87,12.02)×109mmol/L比4.07(3.09,5.49)×109mmol/L]、白细胞计数(WB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高...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2006年1月,92例经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6个月~62个月,平均26月。术后恢复良好32例,中残35例,重残14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6例。结论CT引导的定向血肿钻孔碎吸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简单、快捷、损伤小的手术方法。但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及护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外科综合治疗与内科救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2月我院收治高血压脑出血1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微创外科综合治疗组和内科保守组进行比较,外科组80例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n=47)及钻孔血肿抽吸、减压引流治疗(n=33),内科保守治疗组70例.结果:微创外科综合治疗组中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及血肿减压引流治疗近期优良率(50%)、远期良好率(42.5%)均显著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的近期优良率(25.9%)和远期良好率(44.3%);微创外科综合治疗组病死率(5%)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27%).结论:微创外科对脑出血减压引流综合治疗较内科保守治疗更安全有效,显著改善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预后,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黄小红  李碧峰 《中国医药》2008,3(12):757-758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尿激酶腔内注入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62例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尿激酶腔内注入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和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5.39,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尿激酶腔内注入是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