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建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汉滩病毒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自HFRS患者血液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再用EB病毒感染PBMC,同时加入环胞素A(CysA)。结果 20例血样标本经EBV感染4周左右,形成了15例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成功转化后的B淋巴母细胞系,其体积增大,进而增殖的淋巴细胞积聚成团。结论 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可传代培养。冻存复苏后细胞增殖活性并无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家族性甲状腺肿家系永生细胞系,为家族性甲状腺肿的深入研究提供永久的研究材料。方法应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转化技术,将家族性甲状腺肿家系成员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结果成功地为1个家族性甲状腺肿家系30个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株,转化成功的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多样,所有的细胞株冻存后复苏的成功率为100%。结论家族性甲状腺肿永生细胞株保存了原来个体完整的基因组,为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家族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提供了DNA材料。  相似文献   

3.
舌癌发病率高,且早期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会产生重大影响。动物模型在舌癌的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兔具有一定免疫力,更适合于舌癌及其淋巴结转移机制的研究,是目前常用的舌癌动物模型。而建立具有高淋巴结转移潜能的动物模型尤为必要,它将推动舌癌防治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的永生化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系,并测定其对STI571的药物敏感性.方法:用中性蛋白酶消化法从胃肠道间质瘤新鲜标本中分离出间质瘤细胞,以含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LT)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对其进行永生化;然后,用MTT法测定STI571对该细胞系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永生化的胃肠道间质瘤细胞,呈短梭形或不规则形状,单层生长.Western blot 检测表明该细胞系表达c-kit 、c-abl、hTERT、SV40LT蛋白.MTT结果显示STI571对此细胞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建立的细胞系具有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的特征,可作为体外研究胃肠道间质瘤发病和耐药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不同时期兔舌VX2癌瘤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图像表现,分析舌体肿瘤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规律,评估多普勒超声对于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VX2瘤块接种于30只实验兔舌缘,根据超声检查的时间随机分为1周组、3周组及5周组(每组10只),动态观察舌癌不同时期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图像并诊断,然后行舌体肿瘤及颈深区肿大淋巴结的病理学检查,完成超声诊断实验评价。结果:瘤块接种1周后舌体成瘤,超声未见颈部淋巴结影像;3周时出现反应性淋巴结,超声图像多形态均匀,皮、髓质结构正常;5周时出现淋巴结转移,超声图像多形态不均,结构紊乱,其最大横径与反应性淋巴结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3组实验兔处死时的体质量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5)。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及8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达0.84(P=0.001)。结论:兔舌VX2癌与人舌鳞癌表现相似。不同性质的淋巴结具有特异的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用于舌癌颈部淋巴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均可。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南岛3个黎族主要支系永生细胞系的建立与保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侾黎、杞黎、本地黎3个黎族主要支系的永生细胞库。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并加环胞霉素A抑制T淋巴细胞建立永生细胞系。结果:成功地对侾黎、杞黎、本地黎的部分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系。其中侾黎66株,杞黎76株,本地黎54株,共196株。结论:侾黎、杞黎、本地黎永生细胞库的建立使特有的黎族基因组得到系统地、永久地保存,并为分析其遗传学差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永生化人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建立永生化人成牙本质细胞系.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导入原代人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培养液加G418筛选约1mo后,抗性细胞克隆形成,滤纸片法转移、扩增并连续培养.检测转染细胞内hTERT的基因整和和表达,初步分析细胞系的生物学特征.结果:hTERT稳定转染入目的细胞,表达mRNA及其蛋白.转染后共获得5个细胞克隆,克隆5b来源的细胞在体外长期连续培养下生长良好,具有较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转录水平表达成牙本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牙本质涎磷蛋白,细胞核型正常.该细胞系至今传代56代,约6mo,命名为hTERThOd-L结论:建立起永生化人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淋巴管生长因子 (VEGF C)表达与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一期行颈淋巴清扫术的舌癌病例 74例 ,行原发灶的VEGF C免疫组化染色及颈淋巴结的细胞角蛋白 (Cytokeratin ,CK)AE1/AE3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原发灶的VEGF C表达情况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74例患者中 ,VEGF C高表达 39例 (5 2 .7% ) ,VEGF C低表达 35例 (47.3% ) ,有颈淋巴结转移者 38例 (5 1.4 % )。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表明T1、T2期舌癌VEGF C表达和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T1、T2期舌癌淋巴结转移与VEGF C表达、T分期及N分期相关 ,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T1、T2期舌癌淋巴结转移仅与VEGF C表达相关(P <0 .0 1)。结论 :VEGF C表达对评估早期舌癌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人源性永生化肝细胞.方法 利用含有SV40T和EGFP基因的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NCTIGlox,转染包装细胞PT67;取病毒上清液感染原代培养的人胎肝细胞,用G418筛选成功转导的永生化细胞系;用细胞计数法测定永生化细胞增殖特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肝细胞特征蛋白表达,放免法和自动生化仪检测清蛋白和尿素氮合成功能.结果 获得的一个细胞系命名为LC-1,其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约为17h,可表达清蛋白、CK18肝细胞特征和CK19等胆管特征蛋白,具有清蛋白与尿素氮合成功能.结论 成功建立了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分化状态、肝细胞生物学特征的永生化肝细胞系.  相似文献   

10.
SV40T基因介导的永生化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V40 T基因对其诱导的永生化细胞系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以手术切除的卵巢肉瘤样癌腹壁转移组织为材料,进行体外培养。将永生化基因———SV40 T抗原基因转染第10代细胞,经筛选,抗性克隆扩大培养,得到永生化细胞系。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生长曲线测定、染色体分析、双层软琼脂培养、裸鼠接种、免疫组化等,研究转染与未转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在相同条件下检测转染与未转染细胞对顺铂、阿霉素、足叶乙甙、拓扑替康四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建立人卵巢肉瘤样癌细胞系,命名为BUPH:OVSC-1。经SV40 T抗原基因转染,建立人卵巢肉瘤样癌永生化细胞系,命名为BUPH:OVSC-2,两者均已长期稳定传代。通过比较,两者的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差别,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别。结论SV40 T基因永生化的细胞保留了原细胞的分化表型,SV40介导的永生化细胞系可作为体外研究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人舌鳞状细胞癌耐放疗细胞系并检测多药耐药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方法:利用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 采用单次剂量1 Gy,每周2次的60Co照射,诱导其耐放疗性,建立一株耐放疗的人舌鳞癌细胞系.并用免疫组化以及RT-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结果:耐放疗的Tca8113细胞最大耐受剂量为20 Gy,多药耐药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结论:成功建立耐放疗细胞系,为口腔癌放疗耐药研究提供了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获得高转移舌鳞状细胞癌细胞,为建立高转移舌癌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改良侵袭实验筛选出高低不同的转移潜能细胞。采用MTT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两种细胞的克隆差异;采用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检测两种细胞侵袭和迁移差异;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细胞生长周期的差异;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两种细胞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蛋白和mRNA表达差异。结果分离出两种不同转移潜能细胞。两种细胞的克隆形成、侵袭和迁移、细胞周期、EZH2蛋白和mRNA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t=3.423~59.300,P〈0.05、0.01)。结论从舌鳞癌细胞系中分离得到了两种不同转移潜能的细胞亚群,且两种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CZHC/8571细胞株来源于1例血清甲胎蛋白(AFP)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肝细胞型肝癌伴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采用组织块培养法,9个月共传25代。从第10代开始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其细胞形态和糖原染色经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均与原始癌细胞一致;细胞生长指数、分裂指数和倍增时间分别为7.9、70‰和64h;染色体主流数为84;C组染色体数目普遍增多,结构异常可见单、双体断裂、易位和环状染色体;浓缩20倍的24h培养液中即可测及AFP(对流法阳性);分别以5×10~6个细胞接种3只裸鼠,50~60d后均形成移植瘤。结果表明CZHC/8571细胞株是具有能产生和分泌AFP、HBsAg功能的人类肝癌细胞株。  相似文献   

14.
人大肠癌NSY42129肺高转移株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NSY 42129细胞株是从大肠癌患者肝转移灶瘤细胞建立起来的。该细胞株经皮下接种,在5只裸鼠体内肿瘤形成率为100%,并全部发生肺转移。该细胞株在体外呈贴壁和多复层克隆样生长,在10%NBSRPMI 1640培养液和塑料或玻璃瓶皿中的克隆(集落)形成率为50%,在半固体培养基(双层琼脂)中为15%。在抗肿瘤的药敏实验或筛选抗肿瘤药物中、该细胞株可以代替双层琼脂人癌细胞集落实验。  相似文献   

15.
颈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颈淋巴结转移瘤的病理学特点,为判断颈淋巴结起源未明转移瘤(metastasis of unknownorigin,MUO)的可能原发部位提供参考性诊断思路。方法:对275例颈淋巴结转移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一般性分析,对其中235例已知原发瘤部位病人的颈淋巴结侧住、转移瘤的组织学类型与原发瘤部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男性MUO率(19.01%)显著高于女性(9.77%)(P〈0.05)。(2)男、女性病人年龄分布均较广泛。(3)Ⅰ~Ⅴ组颈淋巴结转移瘤所在区域与其原发器官淋巴引流区基本相符,而Ⅵ组转移瘤的原发部位除一些常见部位(如肺、乳腺、甲状腺、肾、上消化道)外,还可来自腹、盆腔等远处引流区域且转移至左侧显著多于右侧(P〈0.01)。(4)男性有4个组织学类型,依次为鳞癌、腺癌、未分化癌、髓样癌,相对应的原发瘤部位有16个,女性除上述类型外,还有黑色素瘤共5个组织学类型,相对应的原发瘤部位有15个。结论:颈淋巴结转移瘤的原发部位十分复杂,在寻找其原发部位时除要想到每一区域淋巴结回流的常见部位,任何其他可能的原发灶位置也必须系统地回顾,尤其对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瘤。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黎族永生细胞库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同时加环孢菌素A法,建立了海南黎族永生细胞库。该库共含有54株“润黎”永生细胞株,供血者均身体健康,且三代无与不同民族或不同支系通婚史。其中男性占56%,女性占44%,有亲缘关系者仅占1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正常舌黏膜、上皮单纯性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舌鳞癌中的表达。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8例正常舌黏膜,8例上皮单纯性增生,27例上皮异常增生和52例舌鳞癌中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mRNA的表达。结果:TERTmRNA阳性率在正常舌黏膜和上皮良性增生中为0。在上皮异常增生中为48.1%(13/27);在舌鳞癌中为84.6%(44/52)。TERTmRNA阳性率与舌癌患者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42),与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91和P=0.671)。TERTmRNA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23)。结论:端粒酶活性可能在舌鳞癌的发生上起了关键作用。TERTmRNA表达有助于评价舌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肺鳞癌间质血管生成的意义。②方法应用FⅧ相关抗原并采用SLAB法对89例手术切除的肺鳞癌间质内微血管进行了定量检测。③结果癌间质内微血管呈明显的多态性;血管的分布每200倍视野在癌肿边缘区组织内为52.4±23.7个,在癌组织中央区为30.5±13.6个,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4.18,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肺癌血管密度每200倍视野50.2±22.8个,无转移组为34±19.1个;有转移组微血管腔面积每200倍视野为3450.4±1421.9μm2,无转移组为2001.0±1202.0μm2,二者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t=3.17,t=3.58,P均<0.01)。④结论肺鳞癌间质内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高频彩超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主要超声表现及少见的灶性转移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病人51例的术前超声检查资料,按颈部淋巴结分区记录淋巴结的位置及超声表现。结果51例病人经病理证实有转移性淋巴结298枚,反应增生性淋巴结189枚。转移性淋巴结以Ⅲ、Ⅳ、Ⅱ区分布为主,转移率分别为71.0%、54.8%、51.6%;73.8%纵横比<2,89.2%门部高回声消失,36.6%内部见点状高回声(胶体析出或微钙化),15.4%示囊性变,44.3%显示周边型血流信号,3.7%呈灶性转移。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纵横比<2、门部高回声消失、内部见点状高回声、囊性变、周边型血流信号的出现率分别为22.6%、12.1%、0、0、0。转移性淋巴结组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组的上述超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52~284.884,P<0.05)。结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超声表现及位置有助于鉴别是转移性淋巴结还是反应增生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个人类腭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作进一步探讨。方法:取人腭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经原代培养并传代成系,命名为NACC细胞系,采用免疫组化法对NACC细胞系及另一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行多种细胞中间丝染色。结果:NACC细胞为亚三倍体核型,单层贴壁生长的上皮癌细胞系,异种接种可致瘤。NACC及SACC-83细胞均有抗keratin,CFAP,EMA,smooth muscle actin,vimentin,S-100蛋白不同程度阳性。结论:NACC细胞系生长稳定,为源自干细胞的不同分化程度和发育周期的癌细胞所组成的细胞群体。可能含有肿瘤性闰管细胞、肌上皮细胞及未分化的多潜能干细胞等细胞成分,保持了腺样囊性癌的大部分特性,行体内、外试验时能较好地反映该类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