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01/2007-12收治的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60个月无复发。结论: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与血清CA125无明显相关性,治疗首选手术,手术范围应达病灶周围0.5~1 cm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下简称内异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2-07~2006-06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内异症患者164例,年龄16~52(平均34.4)岁,已婚148例,未婚16例。  相似文献   

3.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就我院1996~01/2007-01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298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年龄25~38(平均30.5)岁。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女,40岁。下腹部不适6个月,以月经前为重,加重3d来诊。妇科查体: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大小正常,双附件无压痛.超声检查:子宫形态大小正常,肌层回声均质,内膜居中,厚约0.8cm,双附件未见异常,于膀胱后壁探及0.7cm×0.5cm低回声团,边界清,似侵及膀胱肌层,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1)膀胱实性占位,考虑膀胱癌;(2)子宫附件未见异常。膀胱镜下见膀胱后壁小隆起,但膀胱黏膜光滑,完好。取活检,病理变化为异位子宫内膜周期性出血和周围纤维化。2讨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是由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细胞及间质细胞向膀胱壁侵蚀,引起…  相似文献   

5.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机制、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1例腹壁子宫内异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腹壁子宫内异症根据病史、症状、超声检查在术前均能正确诊断,均采取手术治疗,治愈率100%,随访1~8年无复发。【结论】腹壁子宫内异症的发生与剖宫产术中直接种植有关;彻底的手术切除能治愈及减少复发;剖宫产术中正确操作可减少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机制,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并做好预防工作。方法:对1998-01/2007-12我院收治的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疾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易于诊断,经局部病灶切除手术治疗,效果很好,复发率低。结论:医源性子宫内膜移位种植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直接原因,应根据其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彻底切除病灶。剖宫产和会阴侧切手术中认真保护、清洗伤口,防止子宫内膜种植是避免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孙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2):1965-1965
1 病例报告 女,29岁.因发现宫颈病变3个月,自觉增大2周就诊.3个月前因感阴道瘙痒就诊外院,予阴道塞药治疗后症状缓解.当时阴检发现宫颈上有紫蓝色斑点,但未予特殊处理.2周前洗澡时自己扪及宫颈上有异物,于2004-09-17就诊.LMP2004-08-08.结婚4 a,G1P1,2003-10-01顺娩一女婴,产后3个月月经复潮,现宫内节育器避孕.妇科检查:外阴(-),阴道畅,宫颈右上部见一大小约2.5 cm×1.5 cm紫蓝色结节,质硬,无触痛;宫体前位,常大,无压痛;双附件、宫骶韧带及子宫直肠陷凹等处均未扪及异常.阴道镜检查病变区碘试验阳性.因患者月经将至,予抽血查β-HCG、CA125,嘱月经干净后复诊.10 d后经净复诊,β-HCG<5 U/L,CA125值为3.3 KU/L.阴检宫颈表面病变较月经前略有缩小,穿刺结节抽吸出2 ml咖啡色样液体,取病变表面组织送病理,并予高频电波刀电凝探头烧灼病变组织,术后病理报告:宫颈鳞状上皮,下有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间质中可见红细胞,符合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和预防。方法对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都有腹壁瘢痕处肿块伴有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疼痛症状,易于诊断。局部病灶切除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结论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易于诊断,局部病灶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剖宫产率和术中保护切口是避免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对剖宫产术引起的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多见于剖宫产术后。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需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现将我院1998~2006年诊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6~42岁,平均34岁。病灶大小为2~4.6cm,单发症灶10例,多发病灶2例。发病时间为手术后6个月~9a。本组均有手术史,其中10例为剖宫产术史,1例为子宫黏膜下肌瘤核除术,1例为经腹卵巢巧克力囊肿核除手术。本组均有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腹壁切口处肿块胀痛,经期增大,过后缩小,疼痛均能忍受,不需止痛治疗。切口包块10例位于皮下脂肪层,2例浸及筋腹,固定。呈圆形或椭圆形,周边不规则,边界欠清,质地韧或实性,活动差。有不同程度触痛,尤以经期明显,病灶表浅者,经期局部病灶皮肤呈紫蓝色。  相似文献   

11.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达3.5%[1]。两院1998-01/2007-12共47例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行手术加药物治疗,疗效良好,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中39例为足月剖宫产术后,4例为子宫肌瘤剥除术后,2例为子宫腺肌瘤行子宫全切除术后,2例为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后。发病时间为术后4个月~8a,平均15个月。单发病灶占87.23%,多发病灶占12.77%,平均病灶大小2.5 cm。1.2方法1.2.1诊断方法(1)病史、症状、体征:剖宫产,子宫肌瘤剥除,子宫切除,羊膜腔穿刺,会阴侧切术后逐渐形成切口下结节,可伴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2)彩超检查:见皮下低回声肿物,边缘不光滑或毛刺状,常侵及腹直肌前筋膜,内多见液性暗区,肿瘤内部点状或手状血流信号,低流高阻动脉血流,血流阻力指数(R I):0.68~0.81[2]。(3)病理检查:镜下发现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二者共存,伴或不伴富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1.2.2治疗方法本组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病灶及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切除术,为预防复发,术后配合口服孕三烯酮2.5m g(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2.5 m g/粒),2/周,6个月;或米非司...  相似文献   

12.
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院1994~2003年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25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5例,发病率5.95%.年龄27~52岁,平均39.2岁.其中会阴内异症8例,膀胱内异症4例,消化道和宫颈内异症各3例,输卵管和腹壁切口内异症各2例,脐窝、阴道残端和大腿内侧内异症各1例.本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经病理确诊.会阴内异症行单纯肿物切除,合并肛门括约肌内异症行肛门括约肌修补术.  相似文献   

13.
姬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936-4937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0 a来我院收治的17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结果:14例发生在剖宫产术后,3例发生在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后。大多表现为腹壁切口处肿块,有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疼痛或压痛。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术中注意保护切口、提高手术操作技巧、降低剖宫产率等均有助于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魏荣英 《临床医学》2003,23(3):22-2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常见病,近年来有不断增高的趋势。我院自2000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2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绝大多数病变出现在盆腔内生殖器官和具邻近器官的腹膜面,但也有发生在手术切口处,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不同于盆腔子宫内异症,现将我院1993~2003年诊治的切口内异症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2000~01~2005—06收治的术后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10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例1:34岁.因月经后尿频、尿急、尿痛1 a、伴左下肢酸困、疼痛1 a,近1个月上述症状加重、且出现排尿困难,肛门下坠感,在外院诊断为泌尿系感染,给口服环丙沙星症状缓解,后每于月经后上述症状复现.又在该院妇检发现阴道前壁囊肿,穿刺抽出巧克力液20 ml,诊断为阴道前壁巧克力囊肿,给口服丹那唑胶囊、内美通3个月囊肿缩小、症状减轻,停药后囊肿再次出现,伴排尿困难,即于我院就诊,诊断为阴道前壁巧克力囊肿,收入院.妇查阴道前壁有一囊性肿物直径4 cm,有触痛,子宫附件未及异常.  相似文献   

19.
术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生部位大多数在盆腔。盆腔外发病者少见,而盆腔外发病者绝大多数发生在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瘢痕处。现将我院1993—10~2006—09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术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1990—01~2006—10我们收治的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19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2~35(平均28)岁。均有剖宫产手术史。本组中11例为纵切口,8例为横切口,发病时间距剖宫产时间11个月~5a,其中2次剖宫产者1例,其发病时间为第2次剖宫产后13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