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来研究肝转移瘤(HMs)在经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变化,并分析TACE术前肿瘤组织的灌注参数与碘化油(LPD)沉积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20例HMs患者在TACE术前2~4 d和术后30~40 d分别行CT灌注成像扫描,测量术前肿瘤组织及术后病灶非碘油沉积区(包括复发及残余肿瘤,坏死区除外)的CT灌注参数。结果 15例HMs患者在TACE术后病灶非碘油沉积区的HBF、HBV、HAP下降,有显著性差异;术后MTT、PS、HAF、PVP虽然也下降,但无显著差异。上述15例HMs非碘油沉积区的HBF、HBV、MTT、HAF及PVP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参数值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另有5例HMs在TACE术后未见明显碘油沉积。根据上述差异并行相关性分析后得出HMs在TACE术后的碘油沉积与CT灌注参数HAF和HAP有关。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有效评价TACE术后肝转移瘤的血流灌注改变,对指导肝转移瘤的介入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瘤灶的CT灌注参数在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39例经穿刺病理检查或血清学证实的中晚期HCC患者曾经在我院进行TACE介入治疗,患者分别于介入术前1 d及术后4周行CT灌注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中的肿瘤染色区变化作为判断术后肿瘤存活的相对标准,疗效分组标准参照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分别按不同TACE疗效组,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介入术前和术后瘤组织的CT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治疗反应完全缓解(CR)1例,由于瘤区术后表现为灌注信号完全缺失而被除外统计。38例患者中,TACE术后CT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肝脏灌注分数(HAF)较术前稍有降低(P分别为0.035和0.040),而肝血容量(HBV)、门脉灌注量(PVP)、肝血流量(HBF)、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如果划分疗效组:部分缓解(PR)疗效组14例,HCC的TACE术后CT灌注参数(HAP、HAF和HBV)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中HBF、MTT、PS、PVP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稳定期(SD)疗效组14例,所有的CT灌注参数在TACE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展期(PD)疗效组10例,HCC的TACE术后CT灌注参数(HAP、HAF、PVP、HBF)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中的HBV、MTT、PS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灌注扫描能够通过TACE治疗前后瘤组织的灌注改变来评估TACE疗效。CT灌注扫描是一种有价值的观测HCC介入治疗疗效的无创医疗技术。  相似文献   

3.
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中应用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的患者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的临床表达特征,观察不同参数的改变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选取桃源县人民医院诊治的肝纤维化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健康体检成人1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应用CT灌注扫描,观察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流指数(HPI)、肝血流量(HBF)、渗透性(P)及血容量(BV)各指标的表达差别,并分析其在不同分期中的表达意义。结果研究组中HAP、TLP、HBF及BV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HLP、HPI及P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不同分期患者HAP、PVP、TLP、HPI、HBF、BV、P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能早期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的临床情况,对疾病的临床分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提高SHCC的诊断准确率。方法使用多排螺旋CT对23例小肝癌患者行动态增强灌注成像,测量肝癌病灶及肝实质的CT灌注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分数(HA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对比剂到达时间,并获得相应的灌注伪彩图。并分析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小肝癌血流量、血容量及肝动脉分数值均明显高于肝实质(P<0.05),其它的灌注值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癌T-DC为速升型,峰值明显早于肝实质。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对小肝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肝动脉分数的测定,ROC临界值设为0.31时敏感度与特异度可分别达到100%和9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20排CT灌注成像(CTPI)在原发性肝癌(PLC)的血流灌注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103例PLC于介入治疗前行320排CT全肝灌注扫描,获得灌注彩图及其参数,并与正常肝组织比较,评价PLC的CT灌注特点.结果 103例PLC在肝动脉灌流量(HAP)彩图上较周围正常肝组织呈明显高灌注,其中34例呈均匀高灌注,69例呈不均匀高灌注;PLC在门静脉灌流量(PVP)彩图上较正常肝组织呈明显低灌注;肿瘤组织的BF、BV、PS、HAP、HPI参数值均高于肝组织(P<0.05),而MTT、PVP低于肝组织(P<0.05).结论 320排CTPI能直观、定量地全面反映PLC的血流灌注特点,有助于介入治疗前对PLC作出快速而准确的诊断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徐寿勇 《江苏医药》2013,39(11):1346-1347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肝硬化患者15例(A组)和对照(B组)13例均静脉团注对比剂碘海醇100 ml,并以肝门为靶层面行64层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肝组织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血流量(THBF)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I)等血流灌注参数.结果 A组PVP值、THBF值均显著低于B组[(0.61±0.25) ml·minl ·ml-1 vs.(1.18±0.40) ml·min1·ml-1]、[(0.84±0.32) ml·min-1·ml-1 vs.(1.46±0.44) ml·min-1·ml-1](P<0.01).结论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吲哚菁绿(ICG)排泄试验联合CT灌注成像在肝癌术前肝储备功能中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行手术的肝癌患者,所有患者按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A组(n=30)、B组(n=30)、C组(n=30),统计对比两组ICG排泄试验及CT灌注成像有关参数的差异;另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ICG排泄试验、CT灌注成像有关参数单独或联合在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作用。结果:C组的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高于B组、A组,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低于B组、A组,且B组的ICGR15、HAP、HAPI高于A组,PVP、TLP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ICGR15、HAP、PVP、TLP、HAPI联合评估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几者单独评估。结论:ICG排泄试验联合CT灌注成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于术前评估肝癌患者的肝储备功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50例肝细胞癌患者CT灌注成像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BF、BV、PS、HAF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MT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可以明显反映肝细胞癌血供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定量评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灌注技术测量肝硬化患者的血流灌注,研究64层螺旋CT对肝硬化病变程度的定量、无创评估。方法对42例不同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的肝硬化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测得其肝脏、脾脏以及主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获得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HAP/(HAP+HPP)。研究灌注参数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动脉期、门静脉期以及肝脏实质期的TDC曲线均较健康组上升缓慢、峰值延迟、峰值下降以及下降也缓慢。Child-Pugh A以及B级肝硬化的HAP同对照组比较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0.02),Child-Pugh C级与对照组的HA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63)。对于HPP,肝硬化Child-Pugh A级组与健康组比较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 B级组与健康组比较降低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Child-Pugh C级与A级组HPP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脏的CT灌注可以反映肝硬化的血流变化,为肝硬化的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直径〈4cm的周围型肺癌多层螺旋CT灌注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活体评价周围型肺癌血管生成状况的可行性。方法对7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病灶直径〈4cm)进行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DC)。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周围型肺癌的MVD。结果周围型肺癌TDC主要表现为快速上升后转为缓慢下降或无下降支,灌注指标BF、BV与MVD之间均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MSCT灌注扫描可以反映周围型肺癌的微血管特点,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并行CT灌注成像(CTP)的28例肝脏占位性病变,于手术切除标本上取材,行免疫组化微血管染色,并对灌注参数与MVD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肝脏恶性病变交界区与背景肝组织比较,MVD、肝动脉灌注量(HAP)均有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各叶容积测量变化结合CT灌注成像(CTPI)评价肝硬化肝功能储备的临床价值。方法肝硬化组40例(Child分级为ChildA级者12例,ChildB级者15例,ChildC级者13例)及正常肝脏组13例均行CT肝各叶容积测量,所有病例均行CTPI。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肝硬化组与正常肝脏组之间以及组内各叶肝容积值、容积百分比、血流灌注参数值及肝容积-血流灌注指数值的差异,并将肝功能分级分数与肝各叶容积值、血流灌注参数值及肝容积百分比血流灌注综合指数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A、B、C级肝各叶容积(LV)中,早期左外叶增大最为明显(P<0.01),尾状叶早期增大不明显,晚期明显增大(P<0.01);肝硬化组血流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肝总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AI)、门静脉灌注指数(PPI)中,早期(ChildA级)HAP、HPP、TLP明显减低,并伴随着肝硬化分级升高持续减低;HAI晚期明显增高(P<0.05)。单位体表面积肝容积动脉灌注指数(VAPIs),单位体表面积肝容积灌注指数(VPIs)、单位体表面积容积门静脉灌注指数(VPPIs)随着肝功能由ChildA、B、C级逐级减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体表面积肝动脉灌注指数(VAPIs)呈递减趋势,B级后变为显著。以上指标均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容积变化肝左叶、尾状叶体积百分比的改变、肝血流灌注中HPP、TLP、HAI,容积-灌注综合指标VAPIs、VIPs、VPIs的改变评价肝硬化不同分级较为客观,且与临床分级密切相关,两者结合能更全面客观的评价肝功能储备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帮助了解其表现机制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21例患者均属单发低密度病灶;部位:肝左叶12例(57%),肝右叶8例(38%),同时侵犯肝左右叶1例(4.8%);大小:2.5~6.8cm;密度:密度均为低密度且基本均匀,其中6例病灶中央有更低密度区,CT值均小于50HU;边缘:呈不规则分叶状14例(67%),边缘较清楚,类圆形或圆形7例(33%),与正常肝实质分界不清;其他征象:肝内胆管扩张者11例(52%),肝包膜内陷回缩3例(14%),肝内结石5例(24%),腹膜后及肝门部淋巴结肿大者5例(24%);增强扫描表现:病灶呈轻到中度强化,呈"慢进慢出"特点。结论:64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定量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螺旋CT,对32例临床资料证实的肺癌(包括鳞癌10例,腺癌18例,小细胞肺癌4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行CT灌注扫描,经灌注软件处理,显示血流灌注图,人工勾画感兴趣区,获得瘤周水肿区的局部脑血流量(rCBV),肿瘤血管表面通透性(PS),并与对侧脑组织相应的灌注参数和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转移瘤瘤周水肿区的局部脑血流量明显低于对侧脑组织,且近瘤周水肿区比远离肿瘤的水肿区的局部脑血流量要低,提示为血管压迫性水肿;肿瘤PS值明显大于对侧正常脑组织;并且3种类型的肺癌其脑转移瘤的PS值无明显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能定量脑转移瘤的血供状态,检测出瘤周水肿区的低灌注状态和肿瘤高血管通透性,动态检测转移瘤的治疗效果,准确估计临床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在肝脏损伤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肝损伤患者5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患者肝脏损伤的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CT扫描结果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所有52例肝损伤患者中经过CT扫描后发现有38例为肝实质损伤,10例为肝包膜血肿,4例为肝门汇管区损伤.增强CT扫描检测的结果没有漏诊和误诊,且影像学图像显示十分清晰;而在未经增强CT扫描时则漏诊了7例腹腔内积血患者,漏诊率为13.5%.结论 CT扫描可以有效提高肝脏损伤的诊断,其中加以增强CT扫描可以有效降低漏诊率,对肝脏损伤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超(CDUS)与超声造影(CEUS)对不同类型肝癌及门静脉癌栓(PVTT)的血供灌注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CDUS及CEUS对经临床证实的369例437个不同类型肝癌病灶及合并的PVTT进行血供灌注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分析。结果①肝癌血供灌注呈多样性:肝动脉血供为主型占72.8%(318/437),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型占16.7%(73/437),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兼动静脉瘘型占8.2%(36/437),门静脉血供为主型占2.3%(10/437)。②PVTT血供灌注也呈多样性,即肝动脉血供型或双重血供型。③肝癌血供的CEUS初始强化形态与肿瘤血管分布状态密切相关。结论 CEUS可明确判定肝癌及合并的PVTT的血供灌注特征,对肝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徐军  王强 《中国当代医药》2013,(35):102-103
目的 探讨64排CT在急腹症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胰腺炎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非急性胰腺炎上腹疼痛住院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CT灌注扫描.结果 观察组患者CT影像学检查提示胰腺肿大或伴有渗出,有异常血流表现等;对照组提示为胰腺大小、边界正常,无异常血流表现.观察组的PS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BF和BV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CT能根据血流情况对胰腺疾病进行有效诊断与鉴别,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