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方法。结果行部分切除术的有3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有8例,术中见11例患者都没有淋巴结肿转移,肿块形状呈椭圆形或圆形,都在肾脏实质内,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包膜完整,在肾脏表面能触及或看见,直径约在0.8~5.0cm,平均2.7cm,直径<4cm的占大部分,为10例,最大的直径有5.0cm大,在肾盂内就能触及。11例患者的标本经病理检查其结果都为肾嗜酸细胞腺瘤。在随访过程中,无死亡及复发转移患者。结论肾嗜酸细胞瘤在术前诊断较困难,且同一肿瘤中可能并存恶性成分,所以应当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方法,术后要加强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2000年至2011年6月收治的9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复习并讨论。结果9例患者的肿瘤直径为2.5~7.0am,中位直径4.2em;位于左肾6例、右肾3例,肾上、中、下极各3例。术前均诊断为肾癌,8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肿块均位于肾实质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嗜酸细胞瘤,大体标本特点为肿瘤,包膜完整,切面呈淡黄或棕黄色,均质,未见明显出血坏死灶及瘢痕样病灶。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特征不明显,是易被误诊的一种较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保留肾单位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肾嗜酸细胞腺瘤3例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本组中肾占位2例,肾上腺占位1例。镜下可见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巢索状、乳头状或呈腺泡结构,胞质丰富,嗜酸,间质少,伴透明样变性;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细胞核圆形规则,染色质分布均匀,核仁位于中央,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显示CK、EMA表达均阳性,Vimentin、Hale胶体铁表达均阴性。病理诊断肾嗜酸细胞腺瘤。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较少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避免误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在所有的良性肾肿瘤中,肾嗜酸细胞腺瘤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发病率为3%~7%。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CT检查进行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随着多排CT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增强扫描的多个时相显示肾嗜酸细胞腺瘤。目前CT是对肾病变进行诊断和分期的首选方法。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复习讨论。结果1例肿瘤位于左肾中上段,1例位于左肾孟输尿管,分别行左肾根治性切除和左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肿瘤切面呈灰褐色,质软;镜检瘤细胞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胞质富含浓染嗜酸颗粒,核泡状,瘤细胞呈巢状、管状、微囊状或卵圆形片状排列,瘤组织中心部可见玻璃样变无细胞区;免疫组化:bcl-2(+)、PCNA(++)或(-)。结论肾嗜酸细胞瘤系肾脏的良性倾向肿瘤,术前诊断较困难,瘤体中心区星形瘢痕是本病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治疗以保肾手术首选,但因其易合并肾恶性肿瘤,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结合中外文献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08年-2013年收治的4例后肾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左肾3例,右肾1例,均系单发。结果2例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1例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1例行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后肾腺瘤。4例随访8—22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后肾腺瘤是近年来刚被认识的一种特殊类型良性肾上皮肿瘤,术前诊断及鉴别困难,确诊依靠病理,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肿瘤的组织学、免疫组化及临床特点。结果肉眼观察肿瘤边界清楚,部分有假包膜,切面呈褐色或淡黄色,质地较均匀,有的中央可见放射状疤痕;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索或呈腺泡、小管结构,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酸性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杂色:CK8(+),CD117(+)、Vimentin(-),CD10(-)。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常易被误诊为肾癌,诊断需依据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治疗的10例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患者的病理、影像以及临床诊治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影像特征与临床表现不具备典型特征,但是具备极其特殊的病理学结构。10例患者经病理证实,9例为良性嗜酸细胞腺瘤,1例为嗜酸细胞腺癌。在接受相应手术治疗后,随访1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不仅具备其独特的生物学与病理学特征,而且具有潜在恶性可能,颗粒较大,肿瘤细胞呈现多种形态,排列松散,我们需要对肿瘤包膜、血管浸润以及远处转移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诊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 ,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 2 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 ,所有病人根据病变大小及症状分别采取观察、肿瘤切除、肾部分切除及肾切除术 ,分析它们的诊断 ,治疗方法的选择 ,鉴别诊断的依据 ,随访了解所有病人的预后。结果  2 8例患者中肿瘤切除术 10例 ,肾部分切除术 12例 ,4例行肾切除术 ,2例患者观察 ,2 3例获随访 ,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CT检查明确诊断 ,根据病变大小和症状可分别选择观察、肿瘤切除、肾部分切除及肾切除术 ,应尽量避免行肾切除治疗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正>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实质肿瘤,由于对该肿瘤缺乏认识而常误诊为肾癌。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影像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中,男4例,女2例;年龄4072岁,平均62.8岁。2例在正常体检时B超发现,4例因血尿、高血压经B超发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8例囊性肾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术式选择、病理结果和随访情况。结果行根治性肾切除11例,保留肾单位肾切除7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囊性透明细胞癌。所有患者术后恢复平稳,随访2~87(平均36)个月均无瘤生存,未发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囊性透明细胞癌是肾细胞癌的一种少见亚型,恰当的外科治疗后预后好。鉴于其相对低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表现,推荐行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新华  胡勇  吴高亮 《江西医药》2007,42(3):191-193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肾癌的手术疗效.方法 18例行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的患者,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50岁.肿瘤直径1.5~4.0 cm,平均3.6 cm.先天性孤立左肾肾下极肿瘤1例,双肾肿瘤1例.透明细胞癌16例,肾细胞癌1例,颗粒细胞癌1例.T1 15例,T2 3例.结果 18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1例先天性孤立左肾肾下极肿瘤术后30个月肺转移外,余17例均无瘤生存至今.结论 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安全有效,适合于肿瘤直径≤4.0 cm早期肾癌.  相似文献   

13.
王海  纪志刚  牛吉瑞 《中国医药》2012,7(3):337-339
目的 探讨局限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我院2000年10月至2009年9月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细胞癌患者80例,对侧肾功能良好者68例为相对适应证组,孤立肾肾癌或对侧肾功能较差者12例为绝对适应证组.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采用Kaplan-Meier模型进行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生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计算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肿瘤直径平均3.5(1.2~7.0)cm,≤4 cm 68例(85.0%),>4 cm 12例(15.0%);病理分期采用UICC2002TNM分期法,T1a期68例(85.0%),T1b期12例(15.0%).80例患者随访12~ 107个月,平均49.8个月,随访期间8例(10%)死于复发和(或)转移,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5.0%、83.9%.相对适应证组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7.1% (66/68)、95.6% (65/68),绝对适应证组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3.3% (10/12)、58.3% (7/1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 <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适应证(相对/绝对)是惟一影响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30,RR=0.033).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细胞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因术前对侧肾功能差或孤立肾肾癌而行NSS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牛焕国  白岚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6):832-832,834
目的 探讨囊性肾瘤(cystic nephroma,CN)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C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所见、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例均为单侧单发.女性患者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男性患者术前诊断为肾囊肿并行腹腔镜下囊肿去顶减压术,术后6个月复发,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随访6~36 个月未复发.结论 CN为良性肿瘤,影像学检查对CN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谢成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251-2252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2例直径小于3cm的小肾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因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15例(46.8%),腰痛6例(15.6%),血尿2例(6.2%),腰痛伴血尿3例(9.3%),无症状6例(18.7%)。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2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20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证实2例。结论:小肾癌多为偶然发现.其早期诊断主要依靠B超、CT、肾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手术视患者具体情况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或保留肾单位手术:小肾癌病理分期低,肿瘤体积小,预后较好,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6.
陈志洁  朱劲松 《安徽医药》2008,12(6):529-530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7年10月164例外伤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158例(96.3%),开放性损伤6例(3.7%),合并伤70例(42.7%)。B超检查76例,CT检查52例,IVU检查16例。非手术治疗126例(76.8%),手术治疗36例(22.0%),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2例(1.2%)。结果B超阳性率73,7%,CT阳性率100%,IVU阳性率50.0%。死亡8例(4.9%),治愈156例(95.1%),66例(40.2%)随访1-3年,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均正常。结论B超和CT检查简单、安全、无痛苦。CT检查更准确,可同时了解其他脏器受伤情况。其治疗主要取决于。肾脏伤情,严格掌握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指征是处理肾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郝凯 《河南医药信息》2010,(17):17-18,20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接受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肿瘤直径1.5~5.5 cm,平均3.8 cm,其中肾癌8例。结果肾良性肿瘤随访6例,平均随访4年,无肿瘤原位再发。肾癌随访8例,5年存活6例,无局部复发。结论对于合适的肾肿瘤患者,保留肾单位手术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癌的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7月到2011年08月,随访观察我院45例T1期肾癌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08min(80~190min),肾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26min(19—45min),术中平均出血130ml(30~400ml),无一例输血,术后继发性出血1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36例,乳头状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2例,颗粒细胞癌1例。术后随访4~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