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时,采用带有突起的胰管内支撑导管经T管内引出的方法,观察术后引流情况及胰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支撑导管尖端插入胰管内,荷包缝合胰管断端,结扎固定在胰管突起处,利用金属针将另一端由经胆肠吻合口的T管短臂引入T管,并由T管长臂的侧壁引出体外。结果:11例PD患术后未发生胰瘘等并发症,恢复顺利。结论:带突起的胰管支撑导管经T管引出体外的方法,可有效地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方法。方法对2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重建作如下改进:妥善的胰管内支撑及胰液内引流,严密的胰断面缝合,“伞兵式”胰肠端端套入吻合,胰肠吻合口周置双套管引流,术后持续低负压吸引,胃管经胃肠吻合口引入空肠输入袢,到达胆肠吻合口下方并行负压吸引等。结果23例患者均未出现胰瘘,无围手术期死亡,恢复顺利。结论妥善而精确的胰肠吻合可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ctomy,PD)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7年2月-2006年10月完成的108例P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瘘发生率为13.9%,胰瘘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显著高于无胰瘘组(66.7%vs.20.4%,P=0.001;33.3%vs 7.5%,P=0.012),十二指肠肿瘤及手术时间长是胰瘘发生的高危因素,而胰管引流、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术后预防性应用奥曲肽是胰瘘的保护因素.结论 胰瘘仍是目前PD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PD集中于有经验的外科医师进行,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胰管引流、术后预防性应用奥曲肽可减少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改良胰液引流途径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胰管、胆管引流技术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胆漏发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3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改良胰管、胆管引流技术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采用胰管、胆管双引流术式。结果所有病例均无胰漏、胆漏的发生3例发生胃排空障碍,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同时应用胰管内引流和胆管外引流能有效引流,有利于预防胰漏、胆漏的发生,减少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高新基  陈群 《福建医药杂志》2011,33(1):142-143,148
胰瘘是胰肠吻合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20%,与其相关的病死率高达20%-40%。广义上的胰瘘是胰液从破损的胰管漏出。多见于术后3 d,是胰腺外科的严重并发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内不置引流管胰肠套入式吻合的临床经验。方法:17例按原方案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横结肠癌浸润转移十二指肠患者行横结肠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严格无菌、无瘤操作,将病变整块切除,消化道Child重建。结果:本组术后无胰瘘发生,手术时间平均5.5小时,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胰管内不置引流管胰肠套入式吻合疗效满意,该术式无需向主胰管内插硅塑管,也不必将胰管引流导管经肠袢引至体外,不必做精细的胰管与肠粘膜吻合,操作容易,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发生与残胰处理方法,残胰管处理方式等相关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所行67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Child法重建66例,Whipple法重建1例,残胰管内置短管引流65例,长管引流2例。结果全组67例均无手术死亡,无胰瘘发生,胆瘘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6例。结论胰瘘的发生与胰吻合方式关系不大,残胰管内置引流管能起到时明显降低胰瘘发生作用,而全胃肠外营养(TPN)的使用及生长抑素的应用能起到预防胰瘘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14肽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抑制胰液的分泌、预防和治疗胰瘘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共42例,全部病例术后常规肠外营养及抗生素治疗,其中24例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14肽作为试验组,与18例术后未用者进行对照,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和胰瘘的发生率、胰液分泌量及胰周淀粉酶含量。结果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和胰瘘的发生率、胰液分泌量以及胰周淀粉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生长抑素14肽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胆漏的方法。方法对60例胰头癌、壶腹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n=27)为传统Child术式,另一组(n=33)为双T型管引流并胰液胶管外引流的Child术式。结果传统Child术式发生胰胆满6例,引流的Child术式组无胰胆漏发生。结论双T型管引流并胰液胶管外引流能有效地预防胰、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胰瘘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实施的3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合其中的胰痿并发症患者案例进行了影响因素与原因的分析,并对胰瘘并发症的预控措施进行了总结。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胰瘘并发症与手术实施中的吻合技术密切关系,且患者自身的胰腺硬度、手术对胰腺残留断面的处理、患者胰管直径大小等都可影响胰瘘并发症的发生;而对胰腺进行胰管支撑性引流能够有效预防胰瘘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进行胰瘘并发症的有效预防需要完善胰管支撑引流与吻合技术,并在切除术中与术后做好胰腺切面供血护理,才能切实做好胰瘘并发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胰胆管引流方法的疗效,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更好的胰胆管引流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4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间在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并发症(胆漏、胰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胰胆管支架内引流术优于外引流术,可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常规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19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临床治疗效果,以期减少术后胰漏(postoperativepancreaticfistula,POPF)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13年3月完成的198例PD的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采用Child方式重建消化道,胰肠吻合采用胰腺残端空肠两层对端吻合,胰管内置支撑引流管外引流。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有3例通过手术放大镜寻见胰管,1例胰管未找见而采用胰腺残端结扎;全组无胰漏发生,有4例胃排空障碍;胰腺残端结扎病例出现胰腺炎、胃排空障碍,经生长抑素、胃肠减压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痊愈。结论术中尽量寻找胰管断端,内置引流管并引出体外,避免了胰酶激活对吻合口的腐蚀,是避免术后胰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住院的15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将其中发生胰漏的1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进行单因素非条件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0-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与胰管直径、术前白蛋白、是否胰管支撑引流、是否应用生长抑素、胰腺质地有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与胰管直径、是否胰管支撑引流、是否应用生长抑素、胰腺质地相关(P〈0.05)。结论胰管直径、是否胰管支撑引流、是否应用生长抑素、胰腺质地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40例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其中术后发生胰漏患者26例为观察组和未出现术后胰漏114例为对照组,两组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胰管直径≥3 mm、胰管支撑引流、胰腺质地及术前胆红素≥171μmol/L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发生有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胰管直径≥3 mm、胰腺质地软及胰管支撑引流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保护因素,术前胆红素≥117μmol/L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应加强预防,保证患者术后能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及置管内引流术的胆汁引流效果。方法 比较接受该术式病人 (n =11)术前及术后肝功能指标的改变 ,并与同期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的病人 (n =14 )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第 3天所有异常的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而反映胆汁瘀积的指标GGT、ALP、TB、DB尤为明显 ;术后第 10天所有肝功能指标均恢复或接近正常 ;除个别指标外两组间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新的术式胆汁引流效果良好 ,与传统“T”管引流术相当 ,并能有效改善因胆道梗阻导致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胰腺外伤处理原则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总结胰腺外伤的外科治疗原则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胰腺外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CT检查对胰腺损伤确诊率可高达100%,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0例患者治愈,术后早期死亡3例,为多器官合并伤;后期死亡4例,死于严重的胰腺坏死、胰瘘及感染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14.9%。25例~度胰腺损伤均行清创加封闭式负压吸引引流。14例度胰腺损伤行远端胰腺切除、近端缝扎、胰床置闭式负压吸引,6例度、2例度胰腺损伤行幽门旷置术、胆管引流、空肠造瘘及完全引流手术。并发症有胰瘘7例、腹腔脓肿3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瘘者经保守治疗痊愈。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经囊肿空肠内引流术而愈。腹腔脓肿经再次手术引流后痊愈。结论胰腺闭合性损伤临床表现隐匿,CT可明显提高术前确诊率,腹部外伤患者的剖腹探查术中仍必须重视胰腺检查,充分闭式负压吸引引流及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胰腺外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兴宇  王景钧  黄帆  崔笑 《安徽医药》2008,12(9):823-82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的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有5例囊肿自行消失;7例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吸,1例复发改行内引流治疗痊愈;手术治疗15例,其中行外引流4例,内引流11例,均未复发,内引流有1例胰漏改行外引流。结论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在囊肿形成早期应以观察或B超引导穿刺为主,对于囊肿无缩小趋势、症状明显或有并发症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闭合性胰腺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9例腹腔穿刺液淀粉酶测定,5例明显升高;8例行CT检查,5例阳性。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2例行清创及外引流术,1例行胰管吻合修补术,2例行远端胰腺切除术,1例行胰头修补、十二指肠憩室化,1例行胰腺近端缝扎、远端胰空肠Roux-Y吻合术。本组治愈16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胰瘘1例。结论:淀粉酶测定及CT检查有助于闭合性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上应根据胰腺损伤类型,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