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反射线单纯形法优化设计壬二酸聚乙二醇软膏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壬二酸软膏的处方优化与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聚乙二醇(PEG)丙二醇为软膏基质,采用反射线单纯形法进行处方优化。结果:5℃/40℃放置24h,软膏有良好的伸展性与稳定性,软膏中壬二酸可溶解。并建立了质量控制方法。结论:壬二酸PEG软膏处方合理、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反射线单纯形法将拓展单纯形法在处方优化设计的用途。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菌克软膏处方,提高质量稳定性。方法以外观性状、伸展性、离心、耐热及耐寒试验、含量为考察指标,对软膏剂的乳化剂进行筛选,对增稠剂的配比进行优化。结果选择复合乳化剂三乙醇胺+硬脂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白凡士林的用量为3%,十八醇用量为6%,液体石醋用量为6%,所制得乳膏质地均匀、细腻,色泽洁白;伸展性好,质量稳定,含量均匀。结论优化后的处方配伍合理,质量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反射线单纯形法优化复方苯甲酸乳膏处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清玉  刘圣  刘斌  苏丹 《安徽医药》2011,15(8):947-948
目的优化O/W复方苯甲酸乳膏处方并考察乳膏质量。方法采用反射线单纯形法进行处方优化,考察乳膏稳定性及伸展性。结果最佳处方:苯甲酸120 g、水杨酸60 g、乙二胺四乙酸(EDTA)1 g、亚硫酸氢钠1 g、十二烷基硫酸钠15 g、十六醇40 g、白凡士林45 g、液体石蜡40 g、甘油200 g、硬脂酸100 g、单硬脂酸甘油酯50 g、纯化水加至1 000 g,制备的复方苯甲酸乳膏质量稳定,伸展直径约55 cm。结论此O/W复方苯甲酸乳膏制备工艺简单,工艺过程对操作者损害小,适用于医院制剂配置和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刘圣  苏丹  唐丽琴  陈象青  张善堂  方卫 《中国药房》2011,(19):1771-1774
目的:优化熊果苷乳膏配方,并建立制剂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乳膏伸展性为指标,优化十六醇、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2∶1)和二甲基硅油用量;考察配方优化后制剂的外观性状、粒度、pH、伸展性、稳定性和熊果苷含量。结果:优化的配方是十六醇用量为60g,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2∶1)用量为10g,二甲基硅油用量为25g;乳膏伸展性较好,延展直径约58.7mm,符合半流体乳膏特性;pH为6.2;稳定性较好;熊果苷含量为标示量的94.5%。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熊果苷乳膏配方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五倍子软膏剂的最佳处方。方法以软膏的外观性状、稳定性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实验,以蜂蜡用量、乳化剂用量、主要的加入方式为可变因素,并测定流变学参数。结果优化处方A2B3C2,即蜂蜡2%,span-80 4%,加药方式为药物加入油相。结论该软膏处方设计合理,制剂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喷昔洛韦乳膏处方。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筛选乳化剂种类、白凡士林及丙二醇用量。结果:最佳处方是选择吐温-司盘复合乳化剂,白凡士林用量为3%,丙二醇用量为10%。结论:本处方组成合理,制备的乳膏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7.
刘葵 《中国药房》2005,16(9):660-662
目的筛选复方盐酸萘替芬乳膏的最佳处方并考察其成品的稳定性。方法以十六醇、十八醇、S-4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可变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选用L9(34)表进行试验。结果最优处方组成为十六醇4%、十八醇2%、S-406%和十二烷基硫酸钠0.1%,由此制备的成品稳定性好。结论按优化处方及方法制备的乳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利福布汀(rifabutin,RFB)制成利福布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RFB-NLC),提高其水溶性、缓释性.方法:首先进行RFB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以乳化剂用量、药物与脂质用量比、固液脂质用量比为处方因素,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单因素考察基础上,以Box-Behnken效应面法进行处方优化,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  相似文献   

9.
白疙消软膏基质的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带荣  张耕  张红 《中国药师》2009,12(12):1740-1742
目的:选择最佳白疙消软膏基质配比。方法:以伸展性、保湿性、粒度、耐热耐寒稳定性等主要指标综合评分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试验。结果:白疤消软膏基质最佳配比为白凡士林25%、硅油5%、十六醇2%、单硬脂酸甘油酯3%、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司盘-60 3%、硬脂聚烃氧(40)酯9%、药液40%、甘油8%。结论:优选出的基质配比制备的软膏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丹皮酚凝胶处方并考察其结晶行为。方法:摇瓶法测定丹皮酚在不同乳化剂及助乳化剂中的饱和溶解度;结合凝胶外观及药物结晶情况,分别优选凝胶处方中的乳化剂、助乳化剂及凝胶材料;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丹皮酚凝胶及软膏在离体小鼠皮肤的渗透及滞留;比较丹皮酚凝胶及软膏在放置过程中的结晶行为。结果:丹皮酚在不同乳化剂及助乳化剂中的溶解度均显著优于纯水;以10%丙二醇单辛酸酯为乳化剂、5%甘油为助乳化剂、1%卡波姆934为凝胶材料制得的丹皮酚凝胶较稳定,其小鼠离体皮肤透过率及滞留量均优于市售软膏,且放置1个月未观察到与软膏类似的结晶行为。结论:所得丹皮酚凝胶的透皮性能及结晶稳定性均优于软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选盐酸地尔硫芯卓软膏的基质及处方组成。方法: 采用析因分析法筛选出最优的基质处方,以外观性状、离心稳定性、耐寒耐热稳定性以及膏体延展性为考察指标对盐酸地尔硫芯卓的基质处方进行筛选,最后对优选出的处方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最优化的处方为2%盐酸地尔硫芯卓,PEG400/4000比例为1.5:1,10%甘油,10%丙二醇,7%乙醇及2%月桂氮芯卓酮。结论: 盐酸地尔硫芯卓乳膏制备方法简单,稠度与延展性适宜,性状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2.
杨跃龙 《中国药房》2008,19(4):294-295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达克罗宁软膏中主药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兰博C18,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三乙胺(55:43:1:0.5),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279nm。结果:盐酸达克罗宁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43~62.58μg.mL-1(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2%,RSD=0.93%。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有效,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复方磺胺米隆凝胶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醋酸磺胺米隆和盐酸达克罗宁为主药,以羧甲基纤维钠和甘油为基质,制备水溶性凝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凝胶pH6.0~7.0,其他各项检查均符合有关规定,醋酸磺胺米隆平均回收率为99.49%,RSD为0.84%;盐酸达克罗宁回收率为100.2%,RSD为0.84%。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4.
盐酸达克罗宁凝胶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制备盐酸达克罗宁凝胶。方法:用CMC-Na作基质,制备盐酸达克罗宁凝胶,并建立质控方法。结果: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可行,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O.8%。结论:该凝胶剂质量稳定可靠,可满足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5.
韩凌  樊莉  张翮  吕磊  邹豪  鲁莹 《药学实践杂志》2019,37(2):135-140,150
目的 研制一款具有防水、防晒、防水母蜇伤的多效防护霜,并对其处方进行优化,使其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和较高的防晒指数(SPF值),同时具有适宜的黏度和较好的稳定性。方法 通过测定SPF值、关键波长和防水性能对处方中的成膜剂吡咯烷酮/十六烯共聚物(Antaron V-216)的质量分数进行优化。然后以黏度、离心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为考察指标,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多效防护霜中的两种乳化剂和氯化钙水溶液的质量分数进行优化。结果 当成膜剂Antaron V-216质量分数为3%时,霜剂的SPF值提升较为显著。当乳化剂月桂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18/18二甲基硅氧烷(DC5200)质量分数为0.76%,乳化剂鲸蜡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10/1二甲基硅氧烷(EM180)质量分数为2.32%,氯化钙水溶液质量分数为44.86%时,霜剂具有适宜的黏度和较好的稳定性。结论 经过优化的处方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和SPF值,黏度适宜,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原磺胺嘧啶银达克罗宁壳聚糖复层膜的处方及工艺。方法以膜剂的柔韧性、氧化性、湿润性、均匀性、脱模性的综合得分为考察指标,以影响膜剂质量的5个因素为可变因素,选用L16(45)表进行实验,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磺胺嘧啶银达克罗宁壳聚糖复层膜的最佳工艺。结果优化的处方所制得的膜剂具有较好的柔韧性、铺展性及可涂膜性,膜剂稳定,抗氧化性强,均匀性佳。结论本实验优化了磺胺嘧啶银达克罗宁壳聚糖复层膜的制备工艺,为医院制备复层膜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The stability of chlor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at 25 and 35 degrees C in absorption base with and without antioxidant decreased during storage for 12 months, while, in water-in-oil emulsion base the medicament was more stable than in oil-in-water emulsion ointment bases. Chloramphenicol was more stable in the absorption base that contained lanolin than in the base which contained cetyl alcohol. Chloramphenicol was more stable in oil-in-water than in water-in-oil emulsion bases. The decomposition rate constant of chlor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and chloramphenicol followed first order kinetics, when the stability study was carried out at 25 and 35 degrees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