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张广明  田建立 《天津医药》2000,28(12):738-739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MDR1)基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组织类型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新鲜肺癌组织标本。结果:48例NSCLC标本MDR1,MRP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66.7%,二种基因共同表达率为43.8%,肺鳞癌MRP基因表达明显高于腺癌(P<0.01),而鳞癌与腺癌之间MDR1基因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DR1,MRP基因可以共同或分别存在于肺癌组织中,肺鳞癌MRP基因表达率较腺癌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肿瘤组织K-ras基因突变率及两者的一致性,探讨外周血K-ras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5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318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其中185例外周血标本和组织标本配对,检测其中K-ras基因突变,比较外周血和组织标本突变一致性,分析K-ras基因突变和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外周血标本中检测出37例突变(11.64%),组织标本中29例突变(11.28%),两种标本一致性为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71,P=0.000)。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组织K-ras基因突变一致性较高,在无法获得组织学标本时可以检测外周血K-ras基因状态,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中国健康汉族人和维吾尔族人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 用多重PCR分析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PCR—RFLP检测GSTP15号外显子105位密码子基因多态性。结果 汉族人与维吾尔族人的GSTM1纯合缺失频率接近。分别为56.1%和53.2%。而汉族人的GSTT1纯合缺失频率(50.0%)较维吾尔族人(26.6%)高。汉族人GSTP1 105I/I、I/V和V/V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0.7%,35.2%和4.1%;维吾尔族人分别为51.3%,40.2%and 8.4%。结论 维吾尔族人与汉族人,除GSTM1外,GSTT1与GSTP1突变基因型频率存在明显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K-ras和p53基因突变与尿路上皮肿瘤的预后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加单链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52例尿路上皮肿瘤K-ras和p53基因突变。结果:K-ras基因突变率为9.6%(5/52),p53基因突变率为42.3%(22/52)。结论:尿路上皮肿瘤发生和发展牵涉多基因多步骤途径,p53基因突变对尿路上皮肿瘤预后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湖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包埋组织238例,采用PCR扩增结合直接基因测序的方法,对组织DNA中EGFR基因第18-21外显子突变进行检测。结果在23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突变的检出率为35.3%(84/238)。其中,第18、19、20、21号外显子突变占总突变的比例分别为2.4%(2/84)、67.9%(57/84)、3.6%(3/84)、26.2%(22/84)。19号外显子的突变均为第746-753密码子的碱基缺失,以Del E746-A750为主;21号外显子突变类型以L858R为主。女性EGFR基因的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不吸烟者显著高于吸烟者(P〈0.05)。而EGFR基因的突变率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湖南地区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以19、21外显子为主,且19外显子的突变率高于21外显子,多见于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 S-转移酶 M1基因(GSTM1)多态性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正常健康对照组(n =110)与糖尿病组(n =112)GSTM1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组GSTM1缺失率(72.3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5.45%),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GSTM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存在相关性,GSTM1基因缺失型可能是糖尿病高危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ange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情况,为肺癌病人“个体化靶向分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3例NSCLC患者组织标本(石蜡切片),提取组织DNA,用EGFR外显子18、19、20和21四位点的分子扩增(PCR)试剂盒进行外显子扩增,扩增产物先后进行电泳鉴定、酶解,酶解产物PCR扩增、纯化,纯化产物用ABI-3130型基因分析仪检测得出EGFR外显子18、19、20、21的野生或突变状态结果,并分析EGFR基因突变和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临床靶向用药疗效的关系。结果测试显示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19、21外显子的突变率为33.3%(21/63),而EGFR基因的突变与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吸烟状态有关(P〈0.05)。同时EGFR突变患者能从临床靶向用药获益。结论Sanger法检测NSCLC突变情况可为临床靶向用药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谭薇  郭桂芳  于振刚 《中国医药》2009,4(4):262-264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及肿瘤组织中p16基因突变对该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扩增p16基因第2外显子,并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产物突变情况,再与性别、年龄、肿瘤分期等各生物学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32例NSCLC患者血浆中检测到14例p16基因突变(43.75%),而组织中检测到17例(53.12%)。Ⅲ期及Ⅳ期NSCLC患者血浆和组织中p16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2.6%(10/19)和63.2%(12/19)]明显高于Ⅰ+Ⅱ期[分别为30.8%(4/13)和38.5%(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血浆和组织中p16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2.2%(12/23)和65.2%(15/23)]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均为2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浆中DNA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突变在NSCLC中有较高的检出率。血浆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突变检出率与肿瘤组织中的突变检出率近似。NSCLC患者血浆中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突变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患者血浆p16基因突变对NSCLC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较为简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肺腺癌EGFR突变与汉族肺腺癌EGFR突变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临床肺腺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08例,包括53例蒙古族和55例汉族肺腺癌的样本,采用ARMS(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PCR扩增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及21的突变,χ2析对比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差异。结果108例肺腺癌患者中有46例EGFR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42.59%,其中蒙古族突变22例,突变率为41.51%,汉族突变24例,突变率为43.64%,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肺腺癌EGFR突变率与汉族肺腺癌EGFR突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01),突变以外显子19核苷酸缺失起始位2 235为主要突变点。结论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中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为41.51%,汉族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43.64%,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肺腺癌EGFR突变率与汉族肺腺癌EGFR突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都适宜靶向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云南省宣威市是我国的肺癌高发地区,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本研究通过比较ras基因在宣威及昆明两地肺癌中表达的差异性,分析ras基因在两地肺癌中的异质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45例宣威地区肺癌和45例昆明地区肺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ras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比较ras基因在两组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90例肺癌组织中55例ras基因表达阳性,其中宣威肺癌组31例,昆明肺癌组24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0%vs48.0%,x2=2.291,P=0.130)。fas基因在宣威肺腺癌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3%(19/23),在昆明肺腺癌病例中为47.8%(11/23),宣威肺癌组高于昆明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3%vs47.8%,x2=4.572,P=0.032)。结论ras基因在两地肺腺癌病例中的表达存在着差异性,提示ras基因在两地肺腺癌中存在着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痰脱落细胞中ras基因突变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危险度.方法 收集66例肺癌患者痰液,分离痰脱落细胞,并抽提脱落细胞DNA,用PCR-SSCP-AgNO3染色法快速分析ras基因点突变情况.结果 66例肺癌患者痰液中癌细胞检出率为66.7%(44/66),ras基因点突变检出率为71.2%(47/66),二者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 5).肺癌细胞类型:腺癌24例、鳞癌18例和未分化癌24例,其K-ras基因点突变率分别为:66.7%、27.8%和50.0%,腺癌的突变率最高(P <0.05);H-ras基因点突变率分别为:26.1%、21.1%和16.7%(P>0.05);K-ras和H-ras基因累计突变阳性率为91.7%、50.0%和66.7%,也以腺癌的突变率为最高(P<0.05).结论 肺部疾病患者痰脱落细胞K-ras和H-ras基因突变检测阳性结果可能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突变体富集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组织EGFR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突变体富集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组织中的EGFR基因突变。方法:选取5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和59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组织蜡块,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不同的突变体富集PCR法(PCR-PAGE和PCR-RLFP)检测EGFR基因常见的19和21外显予突变,并经过直接测序验证。结果:在59例非小细胞肺癌中共检测出EGFR基因突变22例,突变率为37.3%(22/59)。5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中共检测出24例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3.6%(24/55)。经直接测序验证,EGFR19外显予有3种类型缺失突变。EGFR21外显予的错义突变为L858R。结论:突变体富集PCR法准确、快速、经济,便于临床筛查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组织中的EGFR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与支气管肺癌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设计和限制性片段多态检测法(PCR—RFLP),检测肺癌病例组103例和正常对照组138例的G卯Ml基因多态,以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年龄、性别进行校正后计算比数比(O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GSTM1的缺陷型基因(D)频率在对照组、肺癌组分别为44.2%和61.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GSTMl缺陷型(D)患肺癌的危险度升高2.0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STM1(D)可显著增加鳞癌和小细胞癌的患病危险度。结论GSTM1(D)是患肺癌的危险因素,GSTM1(D)存在与吸烟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率及两者的一致性,探讨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5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29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其中132例外周血标本和组织标本配对,检测其中EGFR基因突变,比较外周血和组织标本突变一致性,分析EGFR基因突变和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 外周血标本中检测出66例突变(28.82%),组织中185例突变(40.84%),两种标本一致性为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52,P=0.000).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组织EGFR基因突变一致性较高,在无法获得组织学标本时可以检测外周血EGFR基因状态,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对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进行检测.探讨两者在肺癌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50例肺癌(鳞癌24例,腺癌18例.小细胞癌6例,大细胞癌2例)和同期正常组织及其他疾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HIF—1α和TTF-1进行检测。工作液溶度均为1:50.微波修复抗体,采用PBS缓冲液代替-抗做阴性对照。结果(1)HIF—1α基因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0.2%(21/50)较正常组织(10%)升高,小细胞(100%)〉腺癌、大细胞癌(55%)〉鳞癌(12%),同时与TNM临床分期亦有关系。(2)TTF-1基因在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肺腺癌为77.8%(14/18),小细胞癌为83.5%(5/6),大细胞癌为50%(1/2),鳞癌的为0%(0/24),但与,TNM临床无关。结论HIF—1α在腺癌组织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在3、4期的表达率高于1、2期,对临床肺癌诊断和评估预后有积极意义。TTF-1在肺腺癌和小细胞癌中的表达率较高,而鳞癌中均未见阳性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可为临床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内镜抽取纯胰液检测细胞学、K—rds基因点突变及端粒酶活性.探索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方法。方法58例胰腺癌高危病人、单纯十二指肠镜收集胰液后.分别行巴氏染色(Papanicolaou)作细胞学检查、半巢式PCR检测K-ras基因12密码子点突变及PCR—TRAP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5例胰液中发现可疑恶性细胞(8.62%),K-las基因点突变阳性22例(37.9%),端粒酶活性弱阳性8例(13,8%),三者均阳性4例(6.89%),K—Fas基因点突变及端粒酶活性两者阳性7例(12.06%),1例细胞学阳性但K—ras基因点突变及端粒酶活性均阴性f1.72%)。结论内镜抽取纯胰液联合检测细胞学、K—ras基因点突变及端粒酶活性对临床诊断早期胰腺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AP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孝明  潘世扬  魏源华  张寄南  束永前  黄珮珺  童明庆 《江苏医药》2006,32(12):1123-1124,I0001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AP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肺鳞癌、26例肺腺癌、12例肺其它癌及8例正常或非癌肺组织中APC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和非癌肺组织APC蛋白阳性率为100%(8/8),肺鳞癌、腺癌和其它类型的肺癌组织中的APC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2.0%(13/25),50.0%(13/26)和41.7%(5/12)。APG蛋白在正常或非癌肺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肺鳞癌、肺腺癌及其他类型肺癌组织(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PC蛋白表达与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APC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陈军  丁云芳  陶云珍 《江苏医药》2005,31(11):856-857,F0002
目的 了解肺炎链球菌(SP)青霉素结合蛋白编码基因(PBPs基因)的突变状况。方法 对1株青霉素低耐药株(MIC1.5μg/m1),苯唑青霉素耐药株(K-B法,D-6mm),TEM、SHV基因为阴性的SP(SR019),经PCR检测PBP1a、PBP2b,扩增产物全自动DNA测序,并与SPR6株(青霉素敏感株)DNA序列相比较。结果 SR019的PBP1a、PBP2b基因均存在突变,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1%和13.6%。结论 耐青霉素sP存在PBPla、PBP2b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及其对预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疗效的价值.方法 提取58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DNA,用巢式PCR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外显子19和21基因突变.结果 正常肺组织中EGFR基因均为野生型.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率为32.8%(19/58),外显子19和21突变率分别为73.7%(14/19)和26.3%00(5/19).腺癌、女性、不吸烟患者突变率要高于鳞癌、男性、吸烟患者(P<0.05).随访3.0-29.3个月;5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3.5个月.19例EGFR基因突变者中,3例应用TKIs治疗,均健在.结论 NSCLC患者中,19外显子是EGFR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突变率较高.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可用于预测NSCLC患者对TKIs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肺癌原代培养细胞中WWOX第6~8外显子缺失及点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原代培养细胞中的抑癌基因WWOX第6~8外显子的缺失及点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肺癌手术后的肿瘤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提取肺癌原代细胞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RNA;采用RT-PCR和DNA测序方法研究WWOX基因6~8外显子的缺失及点突变情况.结果: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及肺癌原代培养细胞中分别检出1例及14例外显子转录本缺失,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肺癌原代培养细胞标本经测序证实WWOX基因6~8外显子均未发现点突变;WWOX基因6~8外显子缺失率与吸烟、肿瘤组织类型明显相关(P<0.05),但与肿瘤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因WWOX基因第6~8外显子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肺癌患者吸烟致癌的重要分子标志;点突变不是WWOX基因第6~8外显子失活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