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常规超声检查肝内占位患者共35个肝脏占位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造影剂选用SonoVue,浓度为8μl/ml,经肘静脉快速推注2.4ml SonoVue,记录所观察病灶的造影剂灌注过程,病灶大小数目,所有病例均与增强CT对照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 30例肝内占位性病变其中原发性肝癌15例,肝转移癌5例,血管瘤7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肝炎性假瘤1例,肝血管平滑肌瘤1例,35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增强,肝癌动脉相表现为快速增强,门脉相快速消退,延迟相显示为低回声;血管瘤呈周围向心性环状或结节状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进一步增强,持续时间较长;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为中央扩散型快速增强,显示为车轮状。结论超声造影能显示肝肿瘤内微小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脏微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来某院就诊的72例(89个肝脏病灶)肝脏微小局灶性病变患者,分别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检查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病灶的增强时相、增强模式、开始增强时间、消退时间、增强峰值时间、峰值强度,并对所有病变肝脏做病理诊断。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89个病变肝脏中有38个恶性病变(包括转移性肝癌13个,肝细胞性肝癌18例,肝母细胞瘤2个,肝内胆管细胞癌3个,恶性淋巴瘤2个),有51个良性病变(包括肝硬化增生结节6个,局灶性增生结节8个,低脂灶8个,血管瘤28个,错构瘤1个)。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脏微小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90.2%,常规超声检查诊断肝脏微小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65.8%,特异性为62.7%。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诊断肝脏微小局灶性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ROC曲线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脏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肝局灶性占位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做出5级法诊断院是、可能是、不清楚、可能不是、不是。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用ROC曲线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肝脏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4,增强CT为0.962,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脏恶性病变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肝脏局灶病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77例肝脏良恶性病灶中,良性31例,恶性46例。采用GE-LOGIQ9彩色多普勒诊断仪,使用声诺维进行超声造影成像,实时记录肝实质及病灶的充填过程、充盈方式及增强程度。结果肝恶性病灶:早期动脉相95.6%(44/46)病例出现造影增强图像,延迟相97.8%(45/46)病例呈低增强(2例肝细胞癌呈等增强)。肝良性病灶:早期动脉相51.6%(16/31)病例出现造影增强图像,延迟相96.8%(30/31)病例呈等增强和高增强(1例血管瘤呈低增强)。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反映不同肝脏病变血流灌注的特征,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诊断肝脏小占位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25例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肝脏小占位病变患者的超声影像与增强CT特征。结果:增强CT初步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8.0%(22/25),误诊率为12.0%(3/25)。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96.0%(24/25),误诊率为4.0%(1/25)。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明显好于增强CT(P〈0.05),误诊率明显低于增强CT(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符合率高,误诊率低,可作为检查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8F—FDGPET/CT表现及其中46例隔日行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肝细胞癌25例发现40个病灶,^18F—FDGPET示病灶放射性浓聚19例(32个病灶),病灶未见明显放射性异常浓聚6例(8个病灶),后者结合肝脏CT多期增强扫描可明确诊断。胆管细胞癌4例均呈放射性浓聚;肝转移瘤29例,共发现转移灶约140处,大部分病灶放射性异常浓聚;肝血管瘤5例、肝错构瘤2例、肝硬化结节3例、肝脓肿1例,除后者外,均无放射性异常浓聚,结合肝脏CT多期增强扫描均能明确诊断。结论^18F-FDGPET/CT对肝细胞癌有一定比例的假阴性,但结合肝脏CT多期增强扫描等检查可避免其局限性;对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患者的92例病灶给予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结果本组92例病灶中恶性病变50个,良性病变42个,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率为88.04%,明显优于常规超声诊断的68.4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病灶与良性病灶增强峰值时间、增强开始时间、峰值强度及消退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造影技术用于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效果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方明  刘桂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158-3159
常规的超声技术在诊断结节性肝癌(NHCC)与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时,两者的灰阶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相似,鉴别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1-2].超声造影(CEUS)的谐波成像技术对病灶造影灌注的全过程能动态观察,易于了解微血管结构及病变增强类型.本研究回顾分析53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造影增强过程,以探讨超声造影对鉴别诊断结节性肝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5月入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超声造影检查,对照组则采取常规超声检查。比较2组肝脏局灶性病变确诊率及良恶性病变诊断率。结果观察组肝血管瘤确诊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细胞性肝癌和多血管性转移癌的确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良、恶性病变的确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确诊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并且能够更准确诊断良、恶性病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鸽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05-106
目的 观察各种类型肝脏局灶性病变(FLL)的超声造影(CEUS)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检查的表现,比较分析两者在FLL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126例FLL患者,共131个病灶.通过对所有病灶的CDU检查和实时CEUS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两种方法在FLL定性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所有病灶中有82个病灶发生恶性病变,包括肝细胞癌59个,肝转移癌8个,胆管细胞癌13个,类癌2个.另有49个病灶发生良性病变,包括血管瘤23个,肝硬化结节11个,炎性病变6个,局灶性结节样增生5个,凝固性坏死灶4个.在FLL的定性诊断中,CDU与CEUS的准确率分别为82.4%和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多普勒超声诊断,CEUS明显提高了对FLL的诊断准确率,对提高FLL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峥峥  郑穗生  王龙胜  相丽  赵红 《安徽医药》2015,36(12):1478-148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PCCCL)三期增强CT表现与病理分化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9个经病理证实病灶三期增强CT表现,并与其病理分化程度进行对照.结果 1个病灶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呈稍高密度,延迟期为低密度,病理为低分化;另3个平扫及三期增强较邻近正常肝实质为低密度,病理示1个为中分化,2个为高-中分化;余5个"快进快出"病灶均为低分化.结论 PCCCL三期增强CT相对肝实质呈低密度者多见于中高分化小肝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对肝占位性病变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49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对患者分别进行CT、磁共振动态增强以及磁共振弥散加强成像检查,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表现,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结果 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干细胞肝癌、肝转移瘤均为稍高信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比常规超声及增强CT在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1例常规超声检出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根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点,结合病史给出初步良恶性判断后,进一步超声造影检查,对病灶造影剂灌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综合判断;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检查,最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常规超声检查特点,初步诊断:良性肿瘤21例(29.6%),恶性肿瘤50例(70.4%);经超声造影诊断: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47例;增强CT诊断:良性肿瘤26例,恶性肿瘤45例;经病理检查,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46例。超声造影检查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为93.61%,特异性为91.67%,准确度为92.96%,明显优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肝脏的肿瘤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病灶鉴别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病灶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4例肝脏良恶性病灶中,良性63例,恶性91例.采用GE-LOGIQ9及百胜DU8彩色多普勒诊断仪,使用声诺维进行超声造影成像,实时记录肝实质及病灶的充填过程、充盈方式及增强程度.结果 肝恶性病灶:早期动脉相96.7%(88/91)病例出现造影增强图像,延迟相97.8%(89/91)病例呈低增强(2例肝细胞癌呈等增强).肝良性病灶:早期动脉相50.8%(32/63)病例出现造影增强图像,延迟相96.8%(61/63)病例呈等增强和高增强(2例血管瘤呈低增强).结论 用声诺维进行实时超卢造影在肝脏良、恶性病灶的鉴别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金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95+97-95,9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小肝癌与肝小血管瘤的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小肝癌患者与肝小血管瘤患者的CT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各自的CT特点。结果:小肝癌平扫发现病灶31个,27/34为低密度,4/34为高密度;肝小血管瘤平扫发现病灶27个,24/32为低密度,3/32为高密度;小肝癌增强扫描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的低密度病灶明显多于动脉期(P〈0.05),且多于肝小血管瘤的门脉期和延迟期(P〈0.05)。结论:根据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不同特点,对于区别小肝癌和肝小血管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0例前列腺癌患者与40例参加癌症筛查的其他前列腺疾病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结果.结果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CT检查的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动态...  相似文献   

17.
韩贺山  管京乐 《安徽医药》2013,17(6):1003-1004
目的评估MRI动态增强在乳腺环形强化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乳腺患者MRI环形强化病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患者均行3D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动态增强扫并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21例乳腺环形强化病变中,恶性病灶16例,良性病灶5例,病灶增强形态特征及时间一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在良恶性乳腺病变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差异(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可以作为鉴别诊断乳腺环形强化病灶的良恶性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肝脓肿增强动态CT扫描动脉期肝脏短暂强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脓肿增强动态CT扫描时动脉期肝脏实质短暂强化(THPE)的病理基础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增强动态CT扫描的肝脓肿病例43例,均常规先行平扫,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30 s、65 s和3~5 min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扫描,分析THPE发生率、部位、形态和各期强化表现.结果 43例中,动脉期有28例出现THPE,发生率65%.28例共有脓肿36个,出现THPE 36处,表现为动脉期出现肝叶/段形(占31%)、扇形(占50%)、不规则形(占14%)或弥漫形(占5%)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扫描与正常肝实质呈等密度.肝脓肿THPE以叶/段形、扇形多见(81%).结论 肝脓肿THPE常以叶/段形、扇形多见,提高对THPE征象的认识,对了解病变的病理基础、病变定性,尤其是化脓性炎症期、脓肿形成初期的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胃超声造影与超声内镜(EUS)在胃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以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经胃镜检查活检确诊为胃癌的52例患者术前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和超声内镜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超声造影对胃癌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69.2%,其中T1 50.0%,T2 60%,T3 76.4%,T4 84.6%;EUS的总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