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大鼠发育期间海马神经元的变化与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Chuan-jun LI Yue GAO Hui-ying. Taian Health Center for Women Children Taian China 《新生儿科杂志》2007,(3)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大鼠发育期间海马神经元的变化与康复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7日龄Wistar仔鼠,实验组制作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采用形态学和形态计量学、突触体素免疫组织化学及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的方法,对生后7d到2个月,分8个时段对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及免疫反应阳性物质进行动态观察,对4周和2个月仔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结果随增龄对照组大鼠CA1区神经元数量有所减少,但突触体素阳性反应物吸光度值相对升高。实验组CA1区细胞质量明显降低,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但与上一实验组比较,随增龄突触体素阳性反应物吸光度值升高(7d与72h比较t=2.012,P<0.05;2周与7d比较t=2.014,P<0.05;3周与2周比较,t=2.716,P<0.01;4周与3周比较,t=2.011,P<0.05)。结论海马区细胞减少、轴突溃变、突触损失是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早期干预可提高神经元的质量,促进神经系统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2.
新生大鼠重度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经典Rice法进行改良,制作新生大鼠重度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应用多种方法鉴定建模是否成功,为进一步研究重度HIBD的治疗提供信息.方法 7日龄新生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并剪断后,置于密闭缺氧箱中,通入8%O2+92%N2混合气体2 h,密闭缺氧箱部分置于39℃水浴箱中保持环境温度恒定.不同时间点进行行为学检测、大脑解剖观察及大脑重量测定,取标本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用该法建模后,模型鼠的运动行为落后,大体解剖、大脑重量、HE染色及Nissl染色均有明显改变.结论 经改良的建模方法成功可行,为进一步对重度HIBD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陈燕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2):916-917
目的:了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评价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窒息新生儿46例为HIE组,同期健康新生儿21例为健康对照组。常规留取窒息新生儿生后12~24h和HIE恢复期血清标本,同时留取健康对照组血清,在同等条件下分别进行BAEP、NSE检测。结果:HIE组BAEP 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均明显延长,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1);HIE组血清NSE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EP和NSE可作为HIE患儿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病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病理学的影响。方法按Rice法制备7日龄SD大鼠HIBD模型。随机分为3组丰富环境(EE)组、贫瘠环境(IE)组和标准环境(SE)组。另设假手术(Sham)组。各组大鼠造模后d1开始分别予不同环境刺激,造模后d28,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其海马病理形态学变化,尼氏染色计数海马存活神经元数目。结果在学习记忆能力上,EE组成绩明显优于SE组(P<0.01)和IE组(P<0.001),与Sham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SE组显著优于IE组(P<0.01)。HE染色见Sham组左侧海马无异常,EE组左侧海马轻度异常,SE和IE组左侧海马明显异常。神经元尼氏染色计数显示,EE组左侧海马神经元存活数目多于SE组(P<0.05)和IE组(P<0.01),与Sham组差异不明显(P>0.05),SE组显著低于Sham组(P<0.01),明显多于IE组(P<0.05)。结论EE有利于脑损伤修复,对HIBD新生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IE不利于脑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鼠缺氧缺血后海马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方法对7日龄SD新生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暴露在低氧环境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以及单纯持续暴露在低氧环境建立低氧诱导模型。新生大鼠HIBD后0、1、6、16h和1、3、7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HIF-1α和EPO的表达情况。低氧诱导0.5、1、2、3、5h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海马HIF-1α的表达。结果 HIBD组随复氧时间的延长,海马CA1区EPO阳性细胞计数先增加后降低,16h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各时间点EPO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P<0.001)。HIBD组缺氧缺血后即刻(0h)海马齿状回见少量HIF-1α阳性细胞,复氧后各时间点和对照组均未见HIF-1α阳性细胞;持续暴露在低氧环境0.5h,HIF-1α开始表达,至3h时HIF-1α表达达高峰。常氧对照组未见HIF-1α表达。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内源性EPO分泌增加,低氧可诱导HIF-1α表达,推测HIF-1α/EPO缺氧信号转导系统可能参与缺氧缺血后海马神经元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方法 新生7日龄大鼠制成HIBD模型,缺氧时间为2h,RT-PCR半定量分析COX-2mRNA,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OX-2蛋白表达,光镜下观察神经元坏死情况.结果 HIBD后6、24、48h,5d COX-2mRNA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增强,分别为(0.461±0.052),(0.887±0.0816),(0.660±0.119),(0.474±0.104),与对照组(0.321±0.1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HIBD 24 hCOX-2mRNA表达为最高峰,同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与之一致.结论 COX-2在新生儿HIBD形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康复训导规范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早期运用小儿康复训导规范干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40例HIBD患儿,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按自行设计的HIBD 0-2岁康复训导手册的训练方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2年。用生长发育指标、临床表现、CT形态学和发育商(DQ)、智力指数(M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生后2年生长发育指标、临床表现、CT形态学、DQ、MI值,康复组生长指数、DQ、M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康复组94.3%患儿临床表现恢复正常,67.1%患儿CT表现恢复正常,康复组的预后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能有效地防止和减轻HIBD患儿的后遗症和减少伤残,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和脑脊液(CS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中的意义。方法常规留取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生后12~24 h和HIE恢复期血清和CSF标本,同时留取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标本作对照,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HIE和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的标本进行NSE水平检测。患儿均按常规进行监护和治疗。结果1.急性期HIE各组及对照组患儿血清NSE水平[分别为(30.81±4.55)(、43.63±8.20)(、62.13±17.55)、(21.85±2.53)μg/L]间均有显著性差异(F=30.98 P<0.01),且HIE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P<0.01);2.对照组与轻、中、重度HIE恢复组患儿血清NSE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15.35±4.59)(、19.92±6.29)(、20.92±7.58)(、23.65±9.50)μg/L)](F=2.41 P>0.05),重度HIE未恢复组患儿血清NSE水平[(77.03±20.94)μg/L]仍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3.HIE组患儿血清与CSF中NSE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1 P<0.01)。结论血清NSE水平的变化用于判断新生儿HIE的发生及程度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脑缺血时c-fos蛋白在海马区的表达特点,探讨c-fos蛋白表达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关系。方法48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42只。给动物吸入含有920mL/L氮气和80mL/L氧气混合气体建立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0.5、2、4、12、24、48、72h)断头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脑神经细胞凋亡及c-f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海马区c-fos蛋白阳性细胞在HIBD后立即出现,2h达到高峰,持续至4h渐减低并持续至72h,各时间点阳性凋亡细胞的出现与c-fos蛋白呈负相关(r=-0.57P〈0.05)。结论c-fos蛋白强表达于HIBD新生大鼠的海马缺血区和缺血周边区的神经元,与神经元的存活或死亡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c)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7日龄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IPostcⅠ组(15 s再灌注/15 s夹闭×3个循环)及IPostcⅡ组(30 s再灌注/10 s夹闭×3个循环),每组根据缺氧缺血后时间分为0、6、12、24 h及48 h 5个亚组,每个亚组15只。应用右侧颈总动脉夹闭联合低氧(8%O2+92%N2)建立HIBD模型,监测脑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脑组织含水量及水通道蛋白4(AQP4)mRNA相对表达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经缺氧缺血处理的大鼠均出现典型的神经行为学异常、形态学和生化指标的变化。IPostcⅠ组SOD活性显著改善,MDA含量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在6 h以后作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PostcⅡ组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缺血后处理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型抗癫痫药物妥泰(TPM) 口服和腹腔注射两种给药途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生后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单纯缺氧缺血组、TPM口服给药组、TPM腹腔注射给药组(各32只),两种途径均在缺氧缺血前后给药妥泰剂量分别为缺氧缺血前150 mg/kg,缺氧缺血后即刻每间隔12 h给药1次,每次100 mg/kg,持续5 d.口服及腹腔给药剂量相同,妥泰首剂150 mg/kg,以后100 mg/kg,12 h1次,至研究日.通过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ting等方法,观察HIBD后各组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大脑皮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TPM不同给药途径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TPM两种给药途径均能明显减轻脑组织损伤;GDNF的表达于术后12 h开始上升,第3天达高峰, 第5天有所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两种途径给药组GDNF的表达比单纯缺氧缺血组各时间点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DNF的表达在两种途径给药各时间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BD后GDNF表达随时间而变化,于损伤后第3天达最高水平;两种途径给药对GDNF表达无明显影响,均可发挥较好的脑保护作用;TPM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增加胶质细胞分泌GDNF而实现. 相似文献
12.
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修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修复作用机制。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84只,建立HIBD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及NGF干预组各28只。神经生长因子干预组腹腔内注射NGF(6000U/kg/d),缺氧缺血组同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GF对新生大鼠HIBD后不同时间内Nestin及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12、24h,3、7、14d,NGF干预组在大脑皮质、海马和室旁区的Nestin表达高于缺氧缺血组(P<0.05),且高峰提前到3d。HIBD后即刻、3、12、24h及3d,NGF干预组在大脑皮质、海马区VEGF的表达高于缺氧缺血组(P<0.05),且高峰提前到3h。结论NGF对HIBD具有神经修复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nestin及VEGF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修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修复作用机制。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84只,建立HIBD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及NGF干预组各28只。神经生长因子干预组腹腔内注射NGF(6000U/kgJd),缺氧缺血组同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GF对新生大鼠HIBD后不同时间内Nestin及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12、24h,3、7、14d,NGF干预组在大脑皮质、海马和室旁区的Nestin表达高于缺氧缺血组(P〈0.05),且高峰提前到3d。HIBD后即刻、3、12、24h及3d,NGF干预组在大脑皮质、海马区VEGF的表达高于缺氧缺血组(P〈0.05),且高峰提前到3h。结论NGF对HIBD具有神经修复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nestin及VEGF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4 mRNA(aquaporin-4,AQP-4 mRNA)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损伤脑组织的表达,探讨其变化及与脑水肿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健康7日龄SD大鼠共2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0只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HIBD组)120只。HIBD组经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8%O21h,建立HIBD模型。对照组仅行假手术,不予颈总动脉结扎和缺氧。两组均于HIBD模型制成后0、6、24、48h和72h分别处死动物(各时间点动物24只),进行脑含水量观察,RealtimePCR检测脑组织AQP-4 mRNA表达。结果HIBD组6、24、48h和72h脑组织含水量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IBD组脑组织AQP-4 mRNA表达在48h内呈下降趋势,72h出现恢复,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QP-4 mRNA在脑组织表达下降可能与脑水肿的发生有关,我们推测AQP-4可能参与了HIBD时脑水肿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给予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的影响。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120只出生7d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BD模型组和3种PTX(50mg/kg腹腔注射)给药组,即缺血末均给药(I+PTX)组、缺氧末给药(H4-PTX)组及缺血和缺氧末均给药(I,H+PTX)组,各组均于缺血缺氧处理后72h取出左脑,测定脑组织水含量、大脑皮层神经组织游离钙离子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结果HIBD模型组与Sham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游离钙离子浓度、MDA、NOS及NO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SOD水平明显降低(P〈0.01)。3种PTX给药组与HIBD模型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游离钙离子浓度、MDA、NOS及NO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以上作用尤以(I,H+PTX)组明显。结论PTX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TX改善能量代谢及减少局部细胞毒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给予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的影响。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120只出生7 d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BD模型组和3种PTX(50 mg/kg腹腔注射)给药组,即缺血末均给药(I PTX)组、缺氧末给药(H PTX)组及缺血和缺氧末均给药(I,H PTX)组,各组均于缺血缺氧处理后72 h取出左脑,测定脑组织水含量、大脑皮层神经组织游离钙离子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结果HIBD模型组与Sham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游离钙离子浓度、MDA、NOS及NO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SOD水平明显降低(P<0.01)。3种PTX给药组与HIBD模型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游离钙离子浓度、MDA、NOS及NO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以上作用尤以(I,H PTX)组明显。结论 PTX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TX改善能量代谢及减少局部细胞毒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许多研究已证实成年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再生增加,但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再生如何尚不太清楚。本文旨在调查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再生情况。方法:24只7日龄新生鼠分为对照组(n= 8)和缺氧缺血组(n=16),缺氧缺血组于缺氧后24h行MR扫描以证实脑梗塞灶产生。术后或缺氧后第2~6天每日腹腔注射1次BrdU标记新生的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查缺血缺氧后1周和4周时神经再生情况。结果:缺氧缺血后1周或4周时缺血侧脑室管膜下区(SVZ)明显增宽。缺血侧SVZ的BrdU阳性细胞数在缺氧缺血后1周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缺血侧(P<0.05),缺氧缺血后4周时较1周时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侧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下区(SGZ)的BrdU阳性细胞数在缺氧缺血后1周增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缺氧缺血后4周时较1周时减少,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缺氧缺血后1周或4周时在皮质和纹状体梗塞坏死灶周围可见散在分布的BrdU阳性细胞。结论:新生鼠与成鼠类似,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再生增强,提示不成熟脑具有一定自身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8.
PirB抑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神经再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新生大鼠脑组织中髓鞘抑制因子配对免疫球蛋白B(PirB)的表达变化,以及抑制PirB对缺氧缺血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6只新生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HIBD组(n=30)和抗PirB抗体组(n=6),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和低氧(8% O2)处理3 h造模,假手术组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但不予结扎及缺氧处理;HIBD组在完成结扎手术及缺氧处理后,两组分别在0 h、6 h、12 h、24 h和72 h各处死6只大鼠;抗PirB抗体组在完成结扎手术及缺氧处理后即刻从脑室内注入PirB抗体,于72 h后处死。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HIBD后各时间点新生鼠脑组织内PirB蛋白及mRNA含量的变化,同时免疫沉淀法测定Rho激酶(ROCK)活性在HIBD 72 h后的变化以及抗PirB抗体对ROCK活性的影响。结果 PirB mRNA和蛋白均在HIBD 72 h后的新生鼠脑组织中表达升高,与HIBD后0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BD后 72 h,新生鼠脑组织中ROCK蛋白活性高于假手术组和抗PirB抗体组(均P<0.05)。结论 抑制PirB可能是促进HIBD后神经再生的一个新治疗方法,而该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Rho-ROCK信号通路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和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Bjelke法制作HIBD新生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HIBD组、HIBD+HBO组、单纯HBO组和对照组四组,每组10只.HBO组大鼠于术后24 h开始给予2ATA的高压氧治疗,1 h/d,持续14 d.于大鼠4周龄时采用水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而后取大鼠海马组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海马CA3区锥体神经元超微结构,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p38的表达.结果 HIBD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15.5±4.9)次]明显低于对照组[(10.6±3.4)次](P<0.01),经HBO干预后,测试成绩明显提高[(11.3±2.6)次],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IBD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见部分核膜消失、线粒体嵴模糊、神经元突触间隙增宽,突触前囊泡减少,突触后致密物变薄;HIBD+HBO组神经元和突触无明显异常.HIBD组海马CA3区始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及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光密度值(0.41±0.19、0.21±0.11、0.08±0.03、0.38±0.16)明显低于HIBD+HBO组(0.77±0.17、0.67±0.16、0.46 ±0.13、0.86±0.14)和对照组(0.82±0.16、0.70 ±0.16、0.53±0.15、0.91±0.17)(P<0.01),而HIBD+HBO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阻止或减轻HIBD后突触超微结构的损伤、促进突触的重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