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新湖农场布氏菌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自然病源性疾病,该病是农牧区常见的地方病之一,曾一度得到控制。由于近年来畜间检、免疫工作的滞后及防治措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布病疫情死灰复燃,在农牧区、城乡结合都有大幅回升趋势。为了解布病疫情,我们与兵团卫生防疫站有关人员组成调查组奔赴农场8个分场,进行了布病重点职业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畜布氏菌病感染率分离现象的分析李建法,王书义,张秀芳指导尚德秋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一变态反应性疾病[1]。感染布病的牲畜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畜间病畜越多.人间的感染率就愈高。尚德秋提出,畜间疫情与人间发病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延安市布鲁杆菌病(布病)疫情动态,以便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全市布病进行线索调查,对家畜接触人群进行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临床有症状者及皮试阳性者进行血清学检查,对家畜进行检疫。结果人间布病调查,接触人群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的阳性率为1.67%,检出患者162人,检出率为1.87%,患病率为0.35%。畜间布病调查,检疫阳性率为0.19%。结论延安市布病疫情比较严重,与去年相比呈扩大趋势,应加强防治力度,控制布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为查清我省人间布病疫情,对全省畜间有布病疫情的54个县(市)40537名职业人群进行了布病调查。布氏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阳性1448人,阳性率为3.57%,血清学阳性224人,阳性率为0.55%,首次发现布病患者97人,患病率为0.24%,病人以慢性最多,临床症状不典型。说明我省在职业人群中已有布病感染和发病,传染源主要从外地输入。查清我省人间布病疫情,对指导我省布病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2000~2005年布氏菌病病原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吉林省是布病重疫区,流行较久,危害严重。在各级政府和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多年的防治,1988年达到控制区标准。近年来,各种原因的影响下,人、畜间布病疫情回升,暴发点增多,发病率逐年增高。为及时了解疫情现状,掌握流  相似文献   

6.
锦州市一起人间布氏菌病暴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我国流行已久,危害严重。2004年5月11~17日,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与地方病门诊先后接诊了11例持续发热患者,这些患者均来自于北镇市间阳镇间一村,经中心化验室血清学检验11例患者,RBPT和SAT均阳性,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确诊为急性期布病。将疫情迅速上报市卫生局和省疾控中心相关部门,确定为人间布病暴发。组织专业人员会同北镇市卫生防疫站分别于5月18日、20日到间一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布氏菌病 (简称布病 )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呼伦贝尔盟布病疫情在 80年代处于稳定状态 ,进入 90年代处在流行态势 ,疫情逐年回升 ,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布病疫情 ,按照内蒙古“布病监测方案”要求 ,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 ,现将 1996~ 2 0 0 1年布病监测结果报道如下。1 监测范围和方法1.1 范围  对全盟有不同程度疫情出现的旗 (市 )进行布病监测 ,人间主要是与家畜及其产品有密切接触的重点人群 ;畜间以成羊、牛为检疫对象 ,尤其是种畜。1.2 方法  人间对易感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有可疑临床表现的人员做血清学检查或细菌学检…  相似文献   

8.
宣化县人、畜间曾多次发生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自1985年列为省级布病固定监测点。该县江家屯乡申家屯村,历史上曾无人、畜间布病的发生和流行。1997年7月初该县卫生防疫站报告了申家屯村发生人间布病疫情后,由省、市、县布病防治专业人员深入该村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抗菌药物治疗急性期布氏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抗菌药物是治疗急性期布病的首选药物,并于上世纪40年代用于布病的治疗,给布病患者特别是急性期布病患者带来了希望。近年来,随着新型抗菌药物的问世和应用,急性期布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布氏菌病全国重点监测点1990~2001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掌握全国布病监测点疫情动态,预测疫情趋势。方法:按“布氏菌病全国监测点监测工作试行方案”进行。结果:12年来,血清学检查,畜间平均阳性率为0.36%,各年份阳性率波动在0.08%-0.70%之间,人间平均阳性率为3.28%,各年份波动在1.16%-7.26%之间。12年间,累计检出病畜6542只,从病蓄病理材料中分离培养出布氏菌104株,累计新发病人1373例,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出布氏菌16株。1995年后人畜间布氏菌病血清学检查阳性率逐年增高。结论:自1995年以来,人畜间布氏菌病疫情明显回升,局部地区疫情活跃,甚至出现爆发。  相似文献   

11.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在吉林省流行历史较久,1936年在白城首次发现,建国初期人、畜间疫情曾一度呈现上升趋势。畜间最高感染率为20%,最高发病人数年均为715例。1954年全省逐步开展防治工作,1956年制定了控制和消灭布病12年工作规划,1978年制定了7年防治规划,1984年制定吉林省防治布病工作实施细则。为适应工作需要,加强了领导管理,  相似文献   

12.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在吉林省流行已久,危害严重。自1966年以来畜牧、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坚持检疫、淘汰病畜及免疫等综合性防制措施,羊间血清学阳性率由7.23%下降到0.002%;牛间血清学阳性率由7.40%下降到0.005%;猪间血清学  相似文献   

13.
1969年,芬兰学者Ahvonen等首次报道了布鲁氏菌(简称布氏菌)与0:9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简称耶氏菌)之间存在严重的血清学交叉反应。从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极大关注。现已表明,布氏菌与几十种微生物有血清交叉反应,其中以耶氏菌最为严重。目前,我国开展人畜间布氏菌病(简称布病)调查,尤其在布病非流行地区仍采用常规血清学诊断方法,而这些常规方法无法排除布氏菌与其它微生物之间的血清交叉反应。本文自1991年以来,收集我省部分历史布病流行地区家猪、牛、羊和可疑布氏菌感染人群血清,进行布氏菌与耶氏菌血清学鉴别诊断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人、畜布氏菌病重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外都是采用活菌苗免疫接种预防人、畜布氏菌病。但是活菌苗的广泛应用,暴露出其本身的诸多缺陷,如活菌均保留一定的毒性,可致敏接种者,产生与自然感染相似的血清学反应及皮肤变态反应,在防治监测工作中无法鉴别。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研究非完整菌体的布氏菌组份苗(化学疫苗)预防布氏菌感染的可能性。 作者将布氏菌特异性抗原BSAg免疫豚鼠,观察BSAg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皮内注射布氏菌素及对照液后观察皮肤变态反应的方法,证实慢性布病患者存在Ⅰ、Ⅲ型变态反应;并通过布氏菌酚不溶性组分(PI)苗脱敏治疗前后的慢性布病患者的同样观察,初步探讨了慢性布病患者的第Ⅰ、Ⅲ型变态反应与脱敏治疗及与第Ⅳ型受态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布氏菌平板、试管凝集试验,是进行人、畜间布氏菌病(简称布病)诊断最常用的简单、快速、敏感的试验方法,也是目前一致公认的二种血清学方法。但这二种方法的试验结果会因多方面因素的干扰而受到影响,为摸清诸因素对这二种血清学检验质量(简称血清质控)结果的影响,作者模拟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多种干扰因素,进行了试验观察。1 材料1.1 布病诊断血清、阴性血清:均为本所布病研究室生产,批号分别为93~1、93~2。1.2 布病平板、试管抗原;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94-1。1.3 吸管:天津玻璃制品厂生产。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自然感染与菌苗免疫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制动物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成功地研制出了布鲁氏菌(以下简称布氏菌)羊种M_5弱毒疫苗和猪种S_2弱毒疫菌等,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对牛、羊、猪、鹿等动物布病的防制起了具大的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布氏菌自然感染和菌苗免疫的鉴别,因为人畜应用活菌苗以后所产生的各种血清学反应和自然感染所产生的各种血清学反应极其相似。鉴别诊断不仅关系着布病的防治工作,同时对流行病学调查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布病防治领域的难题之一。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为解决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在建立不同种类的检测方法,分析布氏菌免疫和感染的机体体液中的不同类型免疫球蛋白抗体出现的时间、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动态上的关系,以及制备和纯化各种布氏菌的抗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布病为乙类传染病,华宁县在人间和畜间均发生布病疫情,且畜间血清学监测阳性率较高。为更好的掌握疫情动态,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2009年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将华宁县列为省级监测县。  相似文献   

19.
淄川区布氏菌菌型和布病疫村持续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淄川出现第一例布病开始,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在上级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对布病疫村及周围村镇的高危人群进行了有计划的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工作。在工作中发现,在淘汰病畜和健畜免疫等相同的条件下,布病发生病人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布氏菌的菌型有关。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养殖户明显增多,个别县(市)、区出现了人间、畜间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传播,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深入了解布病疫情的有关情况,总结布病防治经验,更好地落实布病防治措施。2000年8~9月,对长春市近5年布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1资料与方法 按2000年8月长春市地方病防治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开展布病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对与布病防治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长春市地方病防治办公室设计印刷了与布病防治有关的表格、调查提纲,请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