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小儿惊厥产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小儿惊厥治疗方案.方法 安定每次0.3~0.5 mg/kg静注;苯巴比妥钠每次8~10 mg/kg,肌肉或静脉缓慢注射;惊厥持续状态者安定重复静注1次;氯硝西泮每次0.02~0.06 mg/kg缓慢静脉注射;副醛每次0.1~0.2 ml/kg肌注;苯妥英钠每次15~20mg/kg于20~30分钟内缓慢静注,12~24小时后予维持剂量,每日5~10mg/kg,分1~2次缓慢静脉注射.结果 颅内感染20例,低钙性惊厥患者1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8例,新生儿破伤风4例,热性惊厥77例.其中1个月~1岁42例(34.7%),1~3岁47例(38.8%),3~6岁22例(18.2%),6~10岁10例(8.3%).惊厥患儿121例中,治愈91例(75.2%),好转17例(14.1%)、死亡和放弃治疗13例(10.7%).结论 熟性惊厥为小儿惊厥的主要原因,以1~3岁婴幼儿易发生惊厥.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MDL)溶液鼻腔给药与水合氯醛(Mit.Chloral Hydrate,MCH)溶液灌肠治疗小儿急性惊厥的疗效,探讨小儿急性惊厥安全方便而又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8例急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MDL组(44例)和MCH组(44例)两组,分别采用鼻腔内滴入咪达唑仑溶液(0.15~0.45 mg/kg)和灌肠MCH溶液(每次250 mg/kg,极量每次为1 g/kg)的方法来治疗小儿急性惊厥。对出现反复惊厥或惊厥持续状态的患儿,前组MDL维持0.5~3.0 mg/(kg.h)治疗,后组MCH(每次500 mg/kg)治疗,或联合氯硝西泮(0.05~0.10)mg/kg静脉推注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所有患儿均于10 min内均得到基本控制,MDL组和MCH组平均控制时间差异无显著性。MDL在10 min和15 min后有7例和3例的控制时间分别为(35±25)min和(55±18)min;MCH在10 min和15 min后15例和6例控制时间分别为(58±32)min和(83±24)min。MDL发作控制时间较MCH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没有出现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MDL)溶液鼻腔给药治疗小儿急性惊厥疗效优于水合氯醛(MCH)灌肠,起效更快,稳定性较好。两组抗小儿急性惊厥均具有起效快速、疗效可靠、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小儿高热惊厥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复发因素及其抢救与预防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小儿高热惊厥的发作,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日颐性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年龄、病因、临床表现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5岁,6岁以后罕见,且年龄越小,复发次数越多;病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结论小儿在高热或过高热时(39℃-40℃以上),常引起抽搐。有发热的患儿应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发生惊厥。一旦发生惊厥,应及时采取有力的抢救措施。为了避免或减少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关键在于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4.
闫培正 《基层医学论坛》2014,(20):2609-2610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法莫替丁联合二联抗生素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方法83例Hp感染伴消化性溃疡患儿分为2组接受治疗,治疗组41例,埃索美拉唑0.8 mg/(kg·d),睡前1次口服,疗程2周;对照组42例,法莫替丁0.9mg/(kg·d),睡前1次口服,疗程2周~4周。2组都加用阿莫西林30 mg/(kg·d)和克拉霉素15 mg/(kg·d),均分2次口服。结果溃疡治愈率治疗组为92.7%,对照组为76.2%;Hp根除率治疗组为85.4%,对照组为59.5%。结论埃索美拉唑加二联抗生素治疗伴Hp感染的小儿消化性溃疡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安定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惊厥患儿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静脉注射安定0.3-0.5 mg/(kg.次),联合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5-10 mg/(kg.次);对照组54例,静脉注射安定0.3-0.5 mg/(kg.次)。比较两组控制惊厥总有效率及惊厥复发率。同时观察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惊厥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定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4C尿素呼吸试验及血清HP-IgG测定均为阳性的患儿60例。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克拉霉素15mg/(kg·d)及替硝唑10mg/(kg·d),每天2次,疗程为1周。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30mg/(kg·d)及甲硝唑20mg/(kg·d),每天2次,疗程为2周。观察记录HP根除情况、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80.7%,HP根除率分别为91.2%、73.1%,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HP相关性胃炎,疗效明显优于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组。  相似文献   

7.
周素珍 《中原医刊》2004,31(10):66-66,F003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起病急,来势猛。如得不到及时救治,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复发可使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贻误一生。因此,及时控制惊厥和有效地预防再次发作尤为重要。1 临床资料我科于2 0 0 0年1月~2 0 0 2年12月共收治19例高热惊厥患儿,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发病年龄4月~5岁不等。男13例,女6例。2 护理2 1 一旦发现惊厥患儿,应使患儿俯卧或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解开衣领,上托下颌,立即遵医嘱予阻断惊厥持续状态药物。首选苯巴比妥钠5~8mg/kg/次肌肉注射或安定0 2mg/kg/次肌注或静脉慢注。2 2 保持呼吸道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以急重症收住的220例惊厥惠儿的年龄、病因、发作形式及头颅CT检查情况。结果220例患儿中,幼儿占41.4%;前五位病因为高热惊厥、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癫痫、中毒;新生儿微小型发作占61.5%。其余全身性发作为主;头颅CT检查阳性率277%。结论小儿惊厥幼儿最多,病因以高热惊厥、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为主,发作形式新生儿以微小型发作为主,其余以全身性发作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社区医院应用酮替芬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60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给予A组患儿静脉注射4mg/(kg·d)氨茶碱,150mg/(kg·d)苯唑青霉素针,100mg/(kg·d)头孢噻肟钠针,同时口服酮替芬,2次/d,0.3mg/次,口服硫酸沙丁胺醇片,3次/d,每次80μg/kg。给予B组患儿静脉注射4mg/(kg·d)氨茶碱,150mg/(kg·d)苯唑青霉素针,100mg/(kg·d)头孢噻肟钠针,同时服用7d止咳糖浆。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之后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酮替芬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10年来小儿惊厥病因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0年来我院小儿惊厥的病因变化,为临床抢救提供病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3年我院诊治的468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前、后5年两个时间段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及病因顺位。结果前5年就诊的患儿中发生惊厥者332例,发病率为0·19%;后5年为136例,发病率为0·13%,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病因顺位:前5年惊厥的前3位病因依次为高热惊厥、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并发颅内出血(ICH);后5年的病因依次为新生儿HIE ICH、高热惊厥、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结论随着预防保健工作的普及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小儿惊厥发病率明显降低,前、后5年病因顺位已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治疗小儿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小儿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静脉注射负荷量咪唑安定0.3mg·kg^-1后,用注射泵持续泵人咪唑安定,从2μg·kg^-1·min^-1起,每15min增加1μg·kg^-1·min^-1,最大剂量10μg·kg^-1·min^-1,至惊厥停止后,维持给药24h。对照组给地西泮0.3mg·kg^-1静脉注射,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惊厥未停止或又出现另一次惊厥发作者,15min后再次注射同等剂量地西泮,同时使用苯巴比妥20mg·kg^-1静脉注射,12h后按5mg·kg^-1肌注维持。结果(1)治疗组惊厥完全控制35例,无效3例;对照组惊厥完全控制25例,无效9例,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2)治疗组停药后患儿完全恢复清醒状态时间平均(8.2±4.1)h,对照组平均(14.3±6.7)h,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3)治疗组惊厥控制时间平均为(38±23)min,对照组平均为(48±29)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4)静注负荷量咪唑安定仅出现一过性心率和血压下降。结论咪唑安定治疗小儿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李保华  张静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806-807
目的探讨炎琥宁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82例小儿病毒性肺炎随机分为炎琥宁治疗组:炎琥宁10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每日1次静滴,疗程5d~7d;利巴韦林对照组:利巴韦林10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每日1次静滴,疗程5d~7d.结果炎琥宁在退热、止咳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应作为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首选药物。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姚晓玲 《广东医学》1999,20(6):474-475
目的 探讨负荷量苯巴比妥在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中的作用。方法  70例HIE中 ,5 4例频繁惊厥 (≥ 3次 /h)及持续惊厥 ( >3min)首剂给予负荷量苯巴比妥 10mg/kg,16例惊厥持续状态首剂给予负荷量苯巴比妥 15mg/kg。首剂后 0 5~ 6h惊厥未能完全控制者 ,再追加每次 5mg/kg ,共 1~ 2次 ,给首剂 12h后始给予维持量 5mg/(kg·d)。结果 给首剂负荷量后惊厥得到控制者分别占 5 7%和 63 % ,追加 1次5mg/kg后惊厥均得到控制。结论 HIE频繁惊厥及持续惊厥者首剂苯巴比妥负荷量 10mg/kg为宜 ,惊厥持续状态者首剂苯巴比妥负荷量 15mg/kg为宜 ,追加量以每次 5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4.
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方法:123例Hp感染伴消化性溃疡患儿分两组接受治疗。治疗组61例,奥美拉唑0.8mg/(kg·d)顿服,疗程2周;对照组62例,雷尼替丁5mg/(kg·d),每日分2次口服,疗程4周。两组都同时加服阿莫西林50mg/(kg·d)和甲硝唑15mg/(kg·d),均分3次口服。结果:①溃疡治愈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66%;Hp根除率,治疗组为89%,对照组为53%。②Hp根除者溃疡愈合率为100%,未根除者溃疡愈合率为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Hp未根除者复发率为61%,根除者为5%。结论:根除Hp可以提高小儿消化性溃疡愈合率,溃疡复发率明显降低。奥美拉唑加二联抗生素治疗小儿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小儿惊厥     
惊厥 (Convulsion)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 ,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和局部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 ,多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发病率为 5 %~ 10 %。多见于 5~ 6岁小儿 ,尤其是 6个月~ 2岁小儿。1 病因(1)感染性 :①颅内感染。病毒、细菌、霉菌、寄生虫引起的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等。②颅外感染。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 (重型肺炎、中毒性菌痢、败血症、百日咳等为原发病 )、破伤风。(2 )非感染性 :①颅内疾病。癫痫、颅脑损伤、颅内出血、颅内肿瘤、胆红素脑病、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中枢神经系统变性、脱髓鞘疾病。②颅外疾病。…  相似文献   

16.
丁春强 《当代医学》2013,(25):29-30
目的探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支原体肺炎患儿84例,随机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止咳化痰、退热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先给予头孢曲松30~80mg/(kg·d)静脉滴注,1次/d,加红霉素20~30mg/(kg·d)静脉滴注,2次/d,连续应用8d,而后口服阿奇霉素10mg/(kg·d),1次/d,连续服用3d,再停用4d,疗程共4周。对照组先给予头孢曲松30~80mg/(kg·d)静脉滴注,1次/d,连用7d,加阿奇霉素口服10mg/(kg·d),1次/d,连续应用3d后停用4d,而后口服阿奇霉素10mg/(kg·d),1次/d,连续服用3d,再停用4d。疗程共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彭建霞  王淑玲  武国霞  郝立成 《西部医学》2011,23(12):2377-2379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发生的临床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78例小儿惊厥的病因及防治措施。结果小儿惊厥的发生率为3.92%,小儿惊厥男女比为1.46:1,不同年龄组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0,P=0.899)。小儿惊厥的主要病因是代谢紊乱(23.01%)、高热惊厥(22.49%)、癫痫(21.45%)和颅内感染(19.72%),不同年龄组的病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205,P=0.001)。结论小儿惊厥病因繁杂,通过对小儿惊厥临床因素分析,有助于判断病因,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尽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小儿惊厥264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皓  董国庆 《海南医学》2006,17(5):83-84
目的对小儿惊厥进行病因分析以利干预.方法根据264例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清钙、碱性磷酸酶、脑电图、脑脊液及脑CT等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病因归类分析.结果惊厥病因:高热惊厥192例(72.73%),癫痫25例(9.47%),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24例(9.09%),颅内出血16例(6.06%),颅内感染7例(2.65%).发病年龄以6个月~1岁比例最高,占36.36%;其次是1~3岁33.33%;1~6个月17.80%,3~6岁10.99%,6~9岁1.52%.发病季节:全年均有发病,以1~3月最高,其次为9~12月,4~8月较低.结论高热惊厥为小儿惊厥的主要原因,其次为癫痫、VitD缺乏、颅内出血、颅内感染,但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下,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预防和治疗小儿热性惊厥(FC)的临床效果。方法以97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单纯FC(SFC)与复杂FC(CFC)分开用药。治疗组一旦发热对症治疗并SFC给苯巴比妥6mg/kg,立即口服,再每次3mg/kg、每6~8小时一次维持,自退温后停药。结果CFC长期(1年)规律服苯巴比妥2.5mg/kg,睡前一次服,复发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苯巴比妥预防和治疗热性惊厥有效,是否能相应地减少热性惊厥癫痫发生率,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背景]探讨小儿惊厥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有效控制小儿惊厥发作.[病例报告]对172例有惊厥表现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热惊厥为103例(59.9%),其病因以感染所致热性惊厥为主;无热惊厥为69例(40.1%),其病因复杂,以癫痫、腹泻相关性良性惊厥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等为常见.[讨论]引起小儿惊厥的病因比较复杂,高热惊厥为小儿惊厥的第一大病因,年龄多在6个月3岁;其次为电解质紊乱所致惊厥,年龄在2岁以内多见;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所致惊厥多见于新生儿;颅内感染、癫痫所致惊厥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