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肝理脾法为中医治疗大法之一,属"和法"的范畴。调肝理脾主要是协调肝脾功能,包含了各种调肝、理脾治法及相互配伍应用。张声生教授认为疑难脾胃病与肝脾失调关系更为密切,临床常表现为各种肝脾相关证候。张声生教授通过辨析疑难脾胃病的病机特点,采用相应调肝理脾治法,如疏肝健脾法、泄肝扶脾法、补脾泄肝法、补脾养肝法、泄肝和中法、柔肝滋脾法、暖肝温脾法、理气化瘀法、清利湿热法等,往往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杨雪  周强  张声生 《天津中医药》2016,33(4):197-199
张声生教授认为治疗脾胃病重在调畅气机,在临证中善于应用对药,从气机升降、出入、从化三方面提出14种治法治疗脾胃病常见症状,包括升清化浊、重镇降逆、理气消胀、疏肝理气、通腑泄浊、辛开苦降、补气健脾、扶阳益肾、收敛止汗、清热凉血、搜风剔络、醒脾开胃、消食导滞、活血化瘀法,并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廖世煌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仲景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金匮要略》教学工作40多年,有较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擅长运用经典理论和方药治疗内科杂病。笔者在跟随廖老  相似文献   

4.
总结徐景藩教授运用调肝法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临证重视情志因素在脾胃病中的关键作用,注重疏肝理气,据证选用疏肝和胃、泄肝和胃、抑肝扶脾、柔肝疏养四法.肝郁气滞克犯中焦者,治以疏肝和胃;日久郁而化火者,遵以泄肝清热;肝郁脾虚者,方以抑肝扶脾;肝血不足者,法以柔肝疏养.  相似文献   

5.
风药者,取象春季生发之气也,兼轻巧活泼、芳香辛散、轻扬升浮、通达宣散之性,此药可调肝宣肺运脾、斡旋气机升降,辅有承转机体脏腑气机以交通各脏之功,配伍风药医脾胃之疾,每获良效。张声生教授巧用风药于脾胃之疾,配伍敛阴、补气、活血、降气之药以取风药之长兼制风药之弊,其虽属佐使之品,然组方配伍之术于诊疗临床脾胃之疾常为点睛之笔,甚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邵祖燕教授是全国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内科脾胃病专家,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宗《内经》、《伤寒论》之旨,承东垣、叶桂之说,对中医脾胃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脾胃之升降理论独具见解,认为脾升胃降,升降有序是脾胃生理之特性,气机不调,升降失常是脾胃病理之关键,主张以调升降为  相似文献   

7.
宁状状  喻斌 《光明中医》2021,36(9):1411-1413
喻斌教授认为脾胃及肝同居中焦,在生理及病理上联系密切,主张从肝论治脾胃病,临床常运用含柴胡药对以疏肝理气而达安脾胃之目的.笔者跟随喻斌教授门诊学习,试探讨喻斌教授使用含柴胡药对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迟伟  李吉彦  周航 《光明中医》2013,28(9):1798-1800
药对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两味中药的有机结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最基本的形式,是经临床验证确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两味中药配伍。两味药物通过合理的配伍,可以达到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不同的效应。因此,在临床辨证施治时合理应用相须、相使的药对,可以增强功效,提高疗效;巧妙应用反类相制的药对,可以去弊留效。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李吉彦主任医师为辽宁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熟读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代名医朱良春说:“中医药的生命在于疗效,而疗效则来自明确的辨证和精当的用药。只有熟谙药物的性能,掌握药物的特点,灵活地加以配伍应用,才能提高疗效。”已故近代名医施今墨先生云:“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必须明辨证候,详慎组方,灵活用药。不知医章,即难辨证;辨证不明,无从立法;逐致堆砌药味,杂乱无章。”现就脾胃病对药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病进展缓慢,常常得不到患者足够的重视而造成复杂的病情甚至发展为肝衰竭。而肝、脾二脏在中医的生理、病理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现代医学研究当中亦被证明二者息息相关。毛德文教授在长期诊治肝病的过程当中,强调了慢性肝病作为肝病的早期发展阶段更应尽早干预。他认为肝脾不和与慢性肝病关系密切,慢性肝病的核心病机是肝脾功能失调,其基本治疗原则为调和肝脾。而调肝理脾法属于中医治疗八大法之“和法”的范畴,其指导下的“培土涵木法”与“抑木扶土法”用于治疗慢性肝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试从调肝理脾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两大方面介绍毛德文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1.
李晓玲  张声生 《天津中医药》2015,32(10):577-580
张声生教授从医近30年,学验俱丰,在八法理论的指导下,治疗多种复杂性脾胃病,临证用药药味精炼,药量精准,注重寒热温凉、润燥刚柔的搭配,屡有卓效。  相似文献   

12.
介绍朱莹教授运用对药治疗脾胃病的经验。(1)枳实与白术:健脾和胃、消食化积、消痞除满;(2)乌贼骨与瓦楞子:制酸护胃;(3)藿香与佩兰:和中化湿;(4)蒲公英与白及:清热解毒、祛腐生肌;(5)炒鸡内金与焦三仙:健脾消食;(6)酸枣仁与合欢花:疏肝理气,和胃安神。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难治性胃病,发病率高,病情缠绵反复,且具有一定癌变倾向。迄今尚缺乏公认有效的干预措施,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和特色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调肝理脾法是中医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协调肝脾功能,运用调肝、理脾方法及相互配伍作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14.
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气机功能正常,则五脏六腑之气机易于通畅,百病乃除。孟静岩教授潜心医学二十余载,勤研岐黄,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脾胃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注重气机变化,擅用经方,并强调用药要顺应脾胃升降的特点,调畅气机法贯穿治疗疾病的始终。在临床上辨病、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疗效昭彰。  相似文献   

15.
脾胃居于中州,斡旋人体气机之升降,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情志异常、肝胆疏泄失职均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致脾胃升降失和,继而百病丛生。张师注重并擅长结合调肝法治疗脾胃病,认为治疗上当扶土抑木,墩阜脾气,平抑肝气。一则疏导患者,调节情志;一则采用疏肝健脾、补脾柔肝、疏肝和胃、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养血柔肝等治法,升降气机、调气和血、平复寒热、平衡阴阳、和调脏腑,治疗各类疑难脾胃病,多获良效,堪为师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调肝理脾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30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传儒 《中医杂志》1990,31(8):36-37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病程缓慢,反复发作.不易根治。1981~1988年笔者治疗该病3(?)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30例中,男14例,女16例;  相似文献   

17.
赖斯宏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400+444-400,444
阎小萍教授是全国第4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主任,行医40余载,学验俱丰,尤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阎师之处方常用药对,看似平淡,实寓意深刻,往往能直中病机,而获佳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深得教诲,现撷取阎师用脾肾双调法药对治疗风湿病应用之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调肝理脾方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机理是肝郁脾虚 ,痰瘀交阻 ,治疗应以调肝理脾为原则 ,治以疏肝理气 ,健脾化痰 ,活血消积。由于正气不足也是本病发病的原因之一 ,因此提出在治疗时调肝不忘健脾 ,祛邪不忘扶正  相似文献   

19.
余随家父张德超老中医侍诊,见其对胃粘膜脱垂症、胃扭转、胃下垂、幽门梗阻、十二指肠壅积症等病常见的痞满、呕恶、纳呆、胀痛等症,每析其病机为脾胃素虚,痰湿中阻,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司,经施调中益胃,升清降浊法,多获良效。兹结合有关具体病症,就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活用调中升降法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一、胃粘膜脱垂症,治以升阳益胃,燥湿泄浊管××男21岁建筑工人。病脘痞作胀两年余。近1月来,痞胀加重  相似文献   

20.
李敏  郑军  胡锦丽 《北京中医药》2017,36(4):376-378
正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贯阴阳,统气血,居真元之间,握升降之枢",肝脾二者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肝脾功能的协调是维持人体各脏腑功能正常的关键所在。1小儿肝脾相关理论脾与胃同属五行之土,位居中焦,以膜相连,二者纳运相合、升降相因、燥湿共济,共同将饮食物消化、吸收,形成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而营养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维持人体正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