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中医证候理论中的数学逻辑关系发现,辨证过程中作为判定证候的3个基本要素的病因(a)、病位(b)、病性(c)和证候(z)之间存在着f(z)=a+b+c的数学逻辑关系,证候(z)与症状(zi)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是f(z)= z1+z2+z3+?+zi,证候的复杂性体现出的明显特征是症状构成数量的多少。辨证过程中症状与病因、病位和病性以及证候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式为z1+z2+z3+?+zi =a+b+c= f(z),但是证候的全集则表现出的是点集拓扑结构的非线性关系。经计算,中医79个主要单一证候共有6.5×105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定范围内证候群的数量约有6.6×10100个左右,这个超级巨大的数据“古戈尔”可能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的根结所在。结果表明,“证素”研究所以运用的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算法以及双层频权剪叉算法,与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风马牛不相及,因此“证素”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伪命题特征,其建立起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是“虚构”的,根本不符合中医理论内在规律和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2.
分析中医肾病证候研究现状,综合古今相关文献资料及现代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整理肾病娃候信息。用证素辨证方法,识别肾病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明确中医肾病证候类型、证候名称及辨证要点,补充完善中医肾病证候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分析中医肾病证候研究现状,综合古今相关文献资料及现代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整理肾病证候信息,用证素辨证方法,识别肾病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明确中医肾病证候类型、证候名称及辨证要点,补充完善中医肾病证候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依从于传统辨证体系下的证候规范化研究难以达到规范化的目的,进而从病机的角度,提出\"病机证素\"概念及其辨证思想。病机证素是指构成某种疾病、某一证候的病机要素,它能概括、体现该证候的病理特征,是决定证候诊断的基本元素。以此作为证候的最小分类单元和辨证的核心,可使复杂证候简单化;通过病机证素的兼夹组合,以不变应多变,从而适应临床证候繁杂多变的复杂局面。病机证素源自\"审证求机\",审证求机的核心则是求病理因素,而病理因素数量有限,内容清晰,易于达到规范化要求。病机证素辨证思想为解决证候规范化与辨证灵活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对证素近年来在文献研究、临床应用中的进展进行综述与评价,认为证素具有特异性、概括性以及动态演变的特征;对具体疾病进行证素提取、挖掘并将之应用于临床,是今后证素研究的基本方向。参考文献21篇。  相似文献   

6.
张兰凤  王阶 《中医杂志》2012,53(15):1312-1314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证候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根据以往研究,设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证候要素,按照证候诊断对100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进行辨证,分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疾病特点与证候要素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证候要素特点与年龄段、心绞痛类型、合并疾病等有关。证候要素分布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虚、肾虚、肝郁、阴虚、痰浊、气滞、阳虚、脾虚、热蕴、寒凝。证候要素组合方式以四因素证组合最多,其次是六因素证、五因素证、三因素证、七因素证、八因素证、二因素证。结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后,证候要素的组合较单纯冠心病更为复杂,其证候要素特点是在冠心病证候特点基础上肝郁与肾虚的比例明显增加,这与冠心病抑郁症的发病病因病机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素特征,初步揭示本地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病理特性,为中医的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观察1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进行研究,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各个证素积分数值之间的相关性、频数分布等。结果:发现肝、气虚、阳虚、阴虚、湿、热6个证素积分数值较高,显著高于其他证素积分数值(P0.001);积分在70分以上并且居于前几位的证素分别是湿(59.21%)、阴虚(57.24%)、肝(53.95%)、热(51.97%)。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五脏病位证素中,证素肝与胆显著相关(r=0.569),其次是与脾相关(r=0.416),与肺则无明显相关性(r=0.026);肝与病性证素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肝与气滞显著相关(r=0.705),其次为血瘀(r=0.635)、阴虚(r=0.511)、血虚(r=0.485)、阳亢(r=0.477)、湿(r=0.455)。结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病理特性以肝、湿、热、阴虚为主,本病很容易传至胆和脾,以本虚标实的兼夹证为多见,这很可能与福建当地湿热的气候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8.
郦永平  温淑云 《中医杂志》2008,49(8):677-679
分析了中医证候的特点,提出证候具有动态性与过渡性。通过对中医证候学的历史回顾,进一步解析和认识中医证候学的模糊性量化概念,提出量化研究是中医证候规范化和发展中医学科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9.
证素辨证研究钩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阐发辨证思维规律,整合诸种辩证实质内容的基础上,创立证素辨证新方法.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成证名,形成三阶双网结构的证素辨证体系.探索出双层频权剪又算法,制定证候辨证量表、证素诊断标准、常见证诊断标准.证素辨证是中医学术的重大发展,能更准确地指导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基于证素辨证的干眼证候评分体系。方法:基于证素辨证理论归纳131例干眼患者的证素、证候特点,根据证素、证候特点建立干眼证候评分表。结果:131例干眼患者中常见证候按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眼干涩、鼻唇干燥、小便黄、咽干、畏光、情志不舒、口渴、口苦、舌苔干燥、心烦、神疲、目痛、脉数、便秘、灼痛、舌体干燥、失眠、脉细、舌有裂纹、环境干燥、脉沉、发热。Ⅰ级证素共2个,为血虚、血热;Ⅲ级证素共5个,为肝、热、阴虚、燥、津亏。形成的干眼证候评分表共14个评价指标,包括有无眼干涩感、鼻唇干燥感、小便黄、咽干、畏光、情志不舒、口渴、口苦、舌苔或舌体干燥、心烦、视疲劳、目灼痛感、脉数、便秘。结论:相对于干眼症状评分,基于证素辨证的干眼证候评分体系囊括了较多能反应干眼患者症状的中医证候,能更为全面的反应干眼的疾病特征。  相似文献   

11.
统一、规范中医辨证体系--证候辨证系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医辨证体系中公认的辨证方法有 8种之多 ,它们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 ,因而彼此间尚存在着错综复杂、偏持对峙等弊端 ,中医传统的证候 ,历代相袭沿用至今 ,未形成统一的诊断规范和辨证标准 ,辨证依据主观因素多 ,客观指标少 ,辨证结论个体差异大 ,难于对比 ,不易重复 ,给临床、教学、科研带来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中医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 ,建立一个系统、规范的中医学辨证体系势在必行。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和临床工作中 ,对于如何统一、规范中医辨证体系作了思考与研究 ,特作如下阐述。1 研究目的意义通过研究科学地把…  相似文献   

12.
盗汗、心痛、脉紧、舌淡等为证的外候,心、肺、气虚、血瘀等为证的要素。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成证名,是中医辨证的基本规律。在频率统计基础上,运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提取出证候辨别证素的贡献度,为解决中医辨证研究中证候诊断权值这个关键问题,找到了一种简便、准确的新算法。  相似文献   

13.
14.
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分型目前仍存在较大的分歧,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客观化、可量化的辨证分型标准。笔者从专家经验辨证、中医计量诊断、微观辨证、数理统计学等方面探讨该病的证候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苏晶  刘新泉  张殷建 《河北中医》2016,(10):1484-1487
目的应用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视屏显示终端(VDT)视疲劳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VDT视疲劳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尽量罗列临床VDT视疲劳患者所有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拟定VDT视疲劳中医证候调查表。通过SPSS 18.0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分别进行各证候中医症状及证型的聚类分析,探讨VDT视疲劳的主要中医证候特征,得出VDT视疲劳这一现代疾病的基本中医证型。结果对调查表中常见的的44个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得的VDT视疲劳可归纳为4个中医证型:肝气郁结证(45例),气血两虚证(31例),脾虚气弱证(20例),肝肾阴虚证(11例)。结论肝气郁结证、气血两虚证是VDT视疲劳最常见的证型,与临床辨证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646-1647
目的:初步研究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证候要素规律。方法:对20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收集,确定病性、病位类证素,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病性类证素:气虚、血瘀构成频率大于70%,以二病性证素和三病性证素组合形式最为集中;病位类证素:脾、肾、肝三脏构成频率>50%,脾脏涉及为最多。结论:气虚、血瘀是导致桥本甲状腺炎的主要病理因素,气虚、血瘀、痰湿三个环节单独或相互作用是病机关键,涉及的主要脏腑为脾、肾、肝三脏,其中脾脏最为重要。此结论为提高桥本甲状腺炎临床诊疗准确率和规范化水平、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肺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将纳入病例根据证候表现分为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阴虚肺热证和肺脾气虚证。跟踪观察患儿在入院当天(基线点)、用药后3、5、7、10天的临床表现,确定各观察点中医证型。应用证候演变概率法对小儿肺炎中医证候在不同观察点、不同地域的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小儿肺炎初期以风热闭肺证、痰热壅肺证为主;中期是由实证向虚证转移的关键时期;后期应注意固护阴液。小儿肺炎初期,南北方证型分布无明显差异;后期南北方虚证分布差异明显,北方阴虚肺热证多见,南方肺脾气虚证居多。结论:小儿肺炎中医证候在不同观察点、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检索CNKI、VIP数据库,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研究文献,进行中医证候、证素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5篇,报告病例16358例,报道中医证候46种,常见的证候是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肝郁脾虚等;证素15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胃、脾、肝,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热、湿、阴虚等。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以肝胃不和和脾胃虚弱最多见,主要病位在胃、脾、肝。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在未来仍将持续上升。文章通过对历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要素与证素相关文献检索,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证素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特征,病位证素肺、脾、肾贯穿于疾病始终,病性证素以痰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