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人群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琳  张凯 《天津药学》2012,24(1):22-24
目的:观察应用阿卡波糖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临床疗效,协助临床控制糖耐量以减低患者向2型糖尿病的转变。方法:对120例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饮食和运动干预,治疗组加用阿卡波糖,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以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后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和OGTT 2 h后胰岛素(P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结果:干预治疗1年后,对照组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为8.3%,阿卡波糖组的发病率为5.0%;治疗组BMI、WHR、FPG、2HPG、FINS、PINS以及IR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S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卡波糖能够降低IGT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改善IGT患者的代谢紊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IGT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疗程12个月。结果:12个月后治疗组各项指标(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二甲双胍对IGT人群的干预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逆转IGT,降低2型糖尿病(T 2DM)的发生率,而且能够对IGT伴随的代谢紊乱因素进行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3.
阿卡波糖对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干预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文  荣青峰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844-845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IGT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予一般治疗: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治疗组加用阿卡波糖,疗程12个月。结果:12个月后治疗组各项指标(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卡波糖对IGT人群的干预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逆转IGT,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而且能够对IGT伴随的代谢紊乱因素进行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4.
二甲双胍干预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IGT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1)。两组均予一般治疗:包括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并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0.75g/d,疗程12个月。在干预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空腹血糖(FBS)及餐后2h血糖(PBS)、体重指数(BMI)、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结果12个月后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发展至临床糖尿病者;而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有4例发展为临床糖尿病。结论二甲双胍干预治疗IGT疗效显著,且可有效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通过长期综合社区干预对糖耐量减退(IGT)人群转归情况。方法辖区内居民进行静脉血糖监测,筛选出80例糖耐量减退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其中一组IGT患者进行连续性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连续干预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适当措施对IGT患者进行干预具有较好效果,可有效降低糖尿病高危因素,改善患者血糖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参芪降糖胶囊治疗糖耐量减低(IG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只用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在阿卡波糖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降糖胶囊治疗,治疗4个疗程以后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 PG)、血脂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胰岛素(FINS)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后胰岛素(PINS)等指标。结果两组对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胰岛素和葡萄糖耐量试验2 h后胰岛素都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5),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阿卡波糖联合参芪降糖胶囊较单用阿卡波糖对治疗IGT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导痰汤加减干预糖耐量异常(IGT)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导痰汤加减和饮食控制、运动干预,对照组单纯饮食控制、运动干预,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DM发生率和IGT逆转率.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 Test,OGTT),甘油(Triglyceride,TG)、空腹胰岛素水平(INS)、糖化血红蛋白(HbA l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结果:治疗组转为DM者为16%,对照组为20%;治疗组IGT转为NGT为46%,对照组为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对血糖、血脂和体重质数的改善作用明显(P<0.05),对照组对以上指标无显著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导痰汤对肥胖型糖耐量减低的干预有助于逆转为正常糖耐量,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二甲双呱早期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009-2013年期间收治的21例糖耐量减低者经二甲双呱治疗后的血糖、餐后2 h血糖、BMI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15例糖耐量减低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年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BMI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呱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对糖耐量减低发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杰  张伊伟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5):9-10,13
目的研究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对糖耐量减低(IGT)高危人群糖耐量的影响,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60例IGT高危人群随机分成两组,生活方式干预组和药物(二甲双胍0.25g,3次/d)干预组,随访3个月,观察糖代谢变化情况。结果生活方式干预组和药物干预组的空腹血糖改善(P<0.05),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无改善(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干预能降低空腹血糖,二者能否降低OGTT2h血糖,延缓IGT高危人群发生IGT,降低IGT的发病率,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糖耐量降低患者的中药辨证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对糖耐量降低(IGT)患者辨证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阐明早期干预治疗对IGT的意义.方法将6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辨证干预治疗30例为治疗组,生活方式干预30例为对照组.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改善(P<0.01).两组空腹血糖经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辨证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IGT,这对于预防IGT向糖尿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逆消茶干预糖耐量减低临床效果。方法8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药茶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通过健康宣教、饮食控制以及体育运动来进行治疗干预,药茶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逆消茶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其中药茶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当中,逆消茶干预糖耐量减低的疗效十分显著,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血糖指标,提高了血糖控制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45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进行干预治疗,观察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患者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阿卡波糖干预治疗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血糖转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于糖耐量减低伴肥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控制饮食与加强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治疗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将两组治疗后的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及2h血糖、胰岛素、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结果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MI、BMI、FPG、2hPG、TG、TC、LDL-C、Fins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用于糖耐量减低伴肥胖患者的治疗,能显著改善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预防干预13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干预治疗在糖耐量减低人群中的疗效。方法应用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的干预方法,通过对130例糖耐量减低的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62例、饮食运动干预组68例,分别进行短期血糖检测及为期6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干预治疗组空腹血糖为(5.75±0.11) mmol/L。2小时后为(9.08±0.11) 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5 52±0 11) mmol/L, 2小时后血糖为(8.94±0.11)mmol/L。6年糖尿病发病率干预治疗组为38.2%(26/68),对照组为67.74%(42/68)。结论干预治疗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短期效果不明显,但其可明显减少糖耐量减低人群的6年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利司他(Orlistat,赛尼可)对肥胖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患者随机分两组奥利司他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为期1年,于治疗前后测量血脂、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体重、身高等指标.结果1年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1),其恶化为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肥胖IGT干预治疗中,奥利司他加饮食和运动治疗后可使体重减轻,改善糖耐量,明显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干预对BMI≤24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转化为糖尿病(DM)的影响.方法 筛选BMI≤24社区居民152例,随机双盲分成四组(每组38例):A组中药+社区行为干预;B组西药+社区行为干预;C组中药+西药+社区行为干预;D组单纯社区行为干预.进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每三个月进行静脉血测空腹血糖(FPG)和OGTT后2h血浆血糖(2hPG)检测,随访12个月.结果 经药物或单纯行为干预后,A、B组干预前后各项临床观察指标显著下降(P<0.05),C组下降极显著(P<0.01),D组差异不明显.中西医结合社区行为干预IGT转化DM的有效率最高,达97.4%.结论 中西医结合社区行为干预能有效干预BMI≤24 IGT人群转化为D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奥利司他(Orlistat,赛尼可)对肥胖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患者随机分两组奥利司他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为期1年,于治疗前后测量血脂、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体重、身高等指标。结果1年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1),其恶化为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肥胖IGT干预治疗中,奥利司他加饮食和运动治疗后可使体重减轻,改善糖耐量,明显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祛湿降浊法治疗肥胖型糖耐量减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肥胖型糖耐量减低90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健康教育方案;在此基础上,治疗组(45例)口服用健脾理气、祛湿降浊法组建的健脾瘦身颗粒,每日1剂;对照组(45例)口服阿卡波糖50mg,一次一粒,一日3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停药3~5d复查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降糖有效率及中医体质改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FPG、TC、TG、BMI及OGGT2hPG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05),治疗后两组OGGT2hPG、TG及BMI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脾理气、祛湿降浊法治疗肥胖型糖耐量减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任志宏 《重庆医药》2009,38(13):1649-1649
目的探讨预防糖耐量异常(IGT)人群发展为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方法,降低T2DM发生的危险性。方法对226例IGT人群分两组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及生活方式加药物干预,观察两组人群T2DM发病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生活方式加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h血糖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生活方式加药物(拜糖平)干预IGT发展为T2DM明显强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配合夜尿警觉汤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就诊的70例遗尿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口服夜尿警觉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平衡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3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刺配合夜尿警觉汤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