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婴儿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X线诊断(附1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腹部平片对婴儿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经手术证实的婴儿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共16 例,结合手术病理回顾性分析其腹部平片表现。结果: (1) 十二指肠完全性梗阻16 例,呈双球征13 例,三球征3 例。(2) 管状充气、狭细短跨度伴肠壁增厚肠段15 例。局限于右中上腹9 例,中上腹5 例,左上腹1 例。(3) 广泛充气扩张管形壁厚肠段,腔内有浅液面,类似小肠低位梗阻1 例。结论: 腹部平片简便易行,能迅速提供肠道气体的异常信息。通过腹部平片反映本病的两个特殊病理,包括十二指肠机械梗阻和中肠扭转的动力性损害。结合空肠袢异位征象,即肠袢局限偏侧分布特征,能对本病作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避免肠坏死的致命后果  相似文献   

2.
婴儿肠旋转不良影像学检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婴儿肠旋转不良影像学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证实的婴儿肠旋转不良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摄腹部平片,16例行钡剂灌肠,18例行钡餐检查.结果:腹部平片显示十二指肠部分性梗阻32例,双泡征13例,小肠低位梗阻并腹腔积液3例,未见明显异常3例.钡剂灌肠显示阑尾位于右上腹10例,右中腹1例,左上腹4例,1例位置正常;与手术中记录的阑尾位置比较,诊断符合率较低(28.6%,4/14).钡餐检查显示十二指肠水平段及其近端扩张、梗阻,扩张远端呈鼠尾状改变6例,其中2例显示为完全性梗阻;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异常11例;十二指肠螺旋型下降13例;空肠位于右侧腹9例,位置正常1例.结论:在肠旋转不良影像学检查中,腹部平片能提供肠道气体的异常信息,可作为本病的首诊检查方法;钡剂灌肠虽然可显示阑尾位置异常,但诊断准确性低,胃肠钡餐检查可显示十二指肠的位置和形态,是确诊本病的较好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30例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患儿的超声声像图。结果:超声疑诊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30例,手术证实均为肠旋转不良伴肠扭转,其中肠管坏死穿孔1例,合并肠重复畸形1例,合并十二指肠隔膜1例。结论:"漩涡征"可作为超声提示肠扭转的依据,CDFI示漩涡征中心为动脉样频谱,周围见由内向外顺时针旋转的血流信号。腹部彩超是诊断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肠旋转不良及Ladd带致中肠扭转与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成人肠旋转不良及Ladd带致中肠扭转与十二指肠梗阻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平扫示胃及十二指肠上段、降段扩张,水平段管腔局部狭窄。CT血管成像示局部肠系膜及肠管围绕肠系膜上动脉顺时针旋转,呈"漩涡征"。手术证实为成人肠旋转不良及Ladd带致中肠扭转与十二指肠梗阻。结论成人肠旋转不良及Ladd带致中肠扭转与十二指肠梗阻为一种罕见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误诊率较高,影像检查具有一定提示作用,大多需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附5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康安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4):178-180,T026
本文分析了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56例。临床主要症状是在新生儿期呕吐胆汁,腹部平片以十二指肠部分性梗阻为重要表现,胃肠钡餐和钡剂灌肠检查显示下例X 线征象之一即可确诊本病:(1)十二指肠空肠连接处位置异常;(2)部分病例显示十二指肠空肠沿中腹部呈螺旋形下降(伴中肠扭转X 线征象);(3)空肠位于右上腹或全部小肠在右腹部;(4)肓肠异位。本文还讨论了本病胚胎学、病理和合并畸形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2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中,36例合并中肠扭转(85.7%)。超声诊断肠旋转不良34例(均合并中肠扭转),敏感度94.4%(34/36);漏诊8例;6例未合并中肠扭转的患儿超声未检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关系,以及中上腹部螺旋状的软组织团块影对该病作出明确诊断,可作为术前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对不合并中肠扭转的肠旋转不良患儿,超声诊断能力有限,需结合X线造影等其他检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儿童中肠旋转不良及扭转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报道了30例年长儿童的中肠旋转不良及扭转,讨论了中肠旋转不良的病理解剖和发病机制。作者认为X线检查,尤其是钡剂灌肠对正确诊断非常重要,X线征象包括(1)立位平片显示“双泡”征;(2)胃肠钡餐出现十二指肠梗阻,(3)钡剂灌肠见盲肠中线、左位或肝下。  相似文献   

8.
中肠旋转异常婴幼儿多见 ,而成人罕见。笔者遇见 2例报告如下。例 1 男 ,5 3岁。恶心、呕吐 1月余。近来呕吐呈喷射状 ,伴上腹部疼痛 ,吐出草绿色水样物。胃镜见胃底、胃体糜烂性胃炎 ,病理诊断为胃多发性小溃疡。立位腹部平片见上腹部双泡征 ,中下腹少量肠腔积气。钡餐检查见胃、十二指肠明显扩张 ,十二指肠水平段远端梗阻 ,粘膜纹呈锥状 ,肠管径越来越细 ,考虑胃、十二指肠扩张 ,肠梗阻、先天畸形可能 (图 1、2 )。手术见胃、十二指肠水平段屈氏韧带处 (Treitz)小肠系膜根部 180°扭转 ,回盲部阑尾位于右上腹 ,行肠系膜粘连剥离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新生儿小儿肠旋转不良(malrotation of intestine)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证实的非新生儿小儿肠旋转不良的X线及CT表现,18例均行CT检查,其中10例行上消化道造影,11例行钡剂灌肠,另有8例行增强CT扫描。结果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不完全梗阻6例;钡灌肠示回盲部位于右上腹2例,中上腹4例,左上腹3例;CT显示肠系膜根部类团块影,5例增强扫描可见典型"漩涡征",提示伴有中肠扭转,毗邻肠袢扩张,肠系膜静脉不同程度淤积扩张,18例患儿术前及术后均诊断为肠旋转不良,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上消化道造影、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非新生儿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及腹痛的患儿应及时对其进行上述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肠扭转的CT表现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目的 提高螺旋CT诊断肠扭转的正确率。方法 对9例术前CT明确诊断为肠扭转,并经手术证实病例的CT资料进行分析。主要重组方法有多平面重组法(MPR)及滑动薄层块最大强度投影法(STS-MIP)。结果 9例肠扭转诊断均正确,主要征象有肠管的“漩涡征”(6例)和血管的“漩涡征”(9例)、“靶环征”(2例)、“鸟喙征”(6例)。结论 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是诊断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靶环征”及肠壁强化减弱、腹水是提示绞窄性梗阻的可靠征象。螺旋CT扫描及重绢对肠扭转的诊断具有莺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儿童小肠机械性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儿童小肠机械性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1例手术确诊为小肠机械性梗阻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与CT表现。年龄9个月至14岁,男17例,女14例。急性小肠梗阻29例,慢性小肠梗阻2例。其中7例有腹部手术史。结果 腹部X线平片与CT准确显示梗阻程度分别为19例和29例。CT准确显示梗阻病因18例,包括小肠石4例,肠套叠5例,腹腔局部感染渗出粘连6例,腔内型肠重复畸形1例,先天性脐疝1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例。本组7例有腹部手术史者全部为粘连性梗阻,结合手术史,CT准确判断病因25例。腹部X线平片与CT假阴性诊断分别为4例和2例。结论 CT对发现肠绞窄和肠壁积气的敏感性较腹平片高。CT显示狭窄移行段的形态有助于判断病因,对梗阻病因的判断CT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SCT对成人中肠未旋转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并分析明确诊断的16例成人中肠未旋转(其中3例合并中肠扭转)患者的CT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CT扫描均显示小肠(十二指肠水平段、空肠、回肠)聚集于右侧腹腔,盲肠及回盲部位于左侧腹腔,肠系膜血管"换位征"阳性,肠系膜血管"旋涡征"5例,其中3例合并中肠扭转...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术前CT明确诊断并经手术证实为肠扭转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1例肠扭转CT均正确诊断,其中6例为360°肠扭转,4例为270°肠扭转,1例为180°肠扭转。除全部11例都有通常的肠梗阻征象外,主要征象还有“漩涡征”(9/11)、“靶环征”(4/11)及“鸟喙征”(10/11),肠系膜血管也可以形成“漩涡征”(11/11)。结论:螺旋CT对肠扭转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  相似文献   

14.
肝脓肿合并胆瘘罕见,我院收治1例,经手术及造影证实,报告如下:患者男,31岁。因腹痛,腹泻伴寒战,发热1周入院。既往患者体健,曾于12d前外院以“胆囊炎及肠扭转”行急诊手术探查。体检:一般情况良好,慢性消瘦病容,轻度脱水征,腹部轻度膨隆,右中上腹压痛...  相似文献   

15.
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CT诊断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研究CT对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volvuhus in intestinal malrotation,VI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手术证实的VDIM的CT表现。男5例,女1例,年龄7~25岁,平均13岁。结果:6例均表现为肠系膜根部类团块影,其中4例见典型“漩涡征”,2例呈类“靶征”,但增强扫描亦出现“漩涡征”。毗邻部肠袢扩张,肠系膜静脉不同程度淤积扩张,2例伴受累系膜、肠壁重度水肿。6例均见系膜根部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血管正常排列迷失。结论:“漩涡征”伴系膜根部SMA、SMV正常排列迷失为本病的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CT分型与临床意义,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2018年3-8月行全腹部CT平扫和增强检查的成人病例进行连续性筛检。按设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由两位高年资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判定是否存在中肠旋转不良并分型。结果:共筛查全腹部CT平扫和增强检查的成人病例8778例,排除902例,最终以7876例为基数共检出符合诊断标准的中肠旋转不良80例(1.0%),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22~86岁。80例中,经典型7例(7/80,占8.8%),CT表现为十二指肠空肠结合部(DJJ)位于胃幽门水平线以下、正中线右侧,大多数合并回盲部异位(6/7,占85.7%);可出现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肠系膜上静脉(SMV)换位(3/7,占42.9%);1例为多脾综合征。非典型73例(73/80,占91.2%),CT表现为DJJ位于胃幽门水平线以下、正中线左侧,且空肠位于右腹;少部分出现回盲部异位(15/73,占20.5%)、SMA与SMV换位(1/73,占1.4%);以消化道症状就诊的22例患者中,10例(10/22,占45.5%)CT检查未发现其他肠道以及腹部血管、脏器的器质性病变。3例右腹部小肠肿瘤因判断出中肠旋转不良而准确定位为空肠肿瘤。CT冠状面重组图可清晰显示空肠和回盲部的位置;横轴面增强图像有利于观察SMA与SMV位置关系。结论:CT可准确诊断成人中肠旋转不良并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MSCTA)在儿童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1例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3天~8岁,中位年龄2.3岁.11例患儿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10例患儿表现为"漩涡征",1例患儿表现为"换位征",6例患儿可见"鸟喙征",5例患儿表现为肠管扩张、积液,4例可见肠壁及肠系膜肿胀,4例可见腹盆腔积液.结论:MSCTA对诊断儿童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超声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证实为肠旋转不良的超声资料。观察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关系。结果:17例根据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关系异常超声诊断为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2例诊断为混杂性肿块,1例超声阴性。结论:超声检查可根据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改变诊断肠旋转不良,“旋窝征”有助于伴发中肠扭转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腹痛患者肠系膜漩涡征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腹痛而全盆腹腔CT平扫病例。以肠系膜血管伴或不伴肠管绕轴旋转角度至少大于90°作为漩涡征的判断标准,分别观察漩涡征角度、位置、方向以及伴随征象,并比较肠扭转及非肠扭转病例组中漩涡征各项特征的差异性。结果①肠扭转组漩涡征角度为(494.00±123.58)°,非肠扭转组漩涡征角度为(160.91±63.16)°,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t=5.30,P<0.05);②肠系膜漩涡征作为肠扭转诊断标准的准确度为35.48%,当漩涡征旋转角度大于和等于300°时,诊断肠扭转敏感性为83.35%,特异性为90%,准确度为71.43%;③小肠扭转漩涡征多位于中线或偏右侧中上腹部,乙状结肠扭转位于左下腹。而非肠扭转病例的漩涡征可出现在下腹部、腹腔边缘等不典型区域。结论肠系膜漩涡征大部分并不指向肠扭转,当漩涡征旋转角度越大越倾向于肠扭转,小肠扭转多位于中腹部或右上腹部,下腹部出现漩涡征需想到阑尾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例 1 男 ,5天 ,孪生儿之年长者 ,早产。出生后间歇性呕吐 ,量少 ,含胃内容物。第 4天腹胀明显 ,排出少量胎便。腹部仰卧位平片见胃充气扩张 ,小肠肠管内未见气体。胃肠造影见胃体增大 ,3 0 %泛影葡胺 10min后未进入十二指肠水平部。即行剖腹探查 ,见胃扩张 ,十二指肠降段被索带压迫 ,小肠系膜发育差。术后复查腹部平片 ,小肠肠管内均匀充气 (图 1~ 3 )。例 2 男 ,5天 ,孪生儿之年幼者 ,早产。症状、腹部平片及胃肠造影结果与例 1相似。剖腹探查见十二指肠降段被粘连的索带压迫成角 ,肠系膜根部较狭窄。讨论 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