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Swyer-James综合征(SJS)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SJS的认识及其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6例资料,6例均行胸透、胸片及CT扫描,3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本组胸片均示患肺透亮度增大,5例左侧容积缩小,透视见纵隔摆动;胸部CT均示左肺动脉细小,右下肺动脉干增粗5例,6例支气管扩张,HRCT示肺纹理稀疏减少,呼气相气体储留及马赛克征。结论:影像学检查对Swyer-James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70岁,因咳嗽、胸痛半月入院,既往体健,体格检查:血压正常,气管居中,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无肿大,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四肢动脉搏动正常,血常规、凝血功能、梅毒抗体及肝、肾功能检查正常。影像学检查:胸部后前位片(图1)示左肺门见大小约4.51 cm×4.75 cm肿块影,边缘清晰,不光滑,其内密度尚均匀,未见钙化灶及低密度影,主动脉未见增宽,弓部钙化,心脏大小外形未见异常。左侧位胸片(图2)示肺门后方见大小约5.10 cm×4.66 m类圆形高密度影,与降主动脉影重叠,边缘尚清。X线诊断:左肺门占位性病变,建议做CT检查。CT轴位平扫(图3)示左肺下叶团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缘不清,密度均匀,CT值约45 Hu,与主动脉分界不清,CT诊断:考虑左肺下叶占位性病变,恶性可能性大,建议增强扫描。CT轴位增强扫描(图4)示胸主动脉向外突出,壁厚,直径约3.5 cm,其内见明显造影剂充填,见附壁血栓。诊断为胸主动脉瘤。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轴位和冠状位(图5a)、矢状位及三维(图5b)重建片示降主动脉近段左侧见局限性膨大,内部见附壁血栓形成,诊断为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相似文献   

3.
Swyer-James综合征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Swyer-James综合征(SJS) CT表现,探讨其CT扫描和诊断价值。方法 28例胸部CT扫描患者,均有深吸气状态下胸片,其中5例有深呼气X线片,1例行支气管造影,2例经手术证实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支气管扩张。在常规深吸气后屏气螺旋CT扫描疑为SJS时,即进行深呼气后屏气状态下定位扫描和病变区螺旋扫描,观察病变肺叶容积变化和肺内气体潴留情况。结果 28例共累及56叶肺,CT显示全部肺叶透亮度增高和肺野血管纹理细小,其中51叶(91%)容积缩小,5叶(9%)容积正常;而胸片显示肺叶透亮度增高29叶(52%)、其中容积缩小19叶(66%);深呼气CT扫描均发现受累肺叶不同程度的气体潴留,而5例深呼气X线片仅发现3例共5叶有气体潴留;同时,CT显示合并支气管扩张24例、肺结核9例、细支气管炎10例和节段性肺不张2例,而胸片发现肺结核6例,细支气管炎4例。结论 深吸气和深呼气CT扫描是诊断和鉴别诊断SJS的最佳方法,明显优于胸片。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单侧透明肺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特发性单侧透明肺的影像诊断。方法本组共29例特发性单侧透明肺。29例均拍胸部正侧位片,其中19例行电视透视,14例行胸部CT扫描,2例做支气管造影,1例行体层摄影,1例行肺动脉、主动脉造影。结果29例患肺透亮度增大,其中左全肺23例,左下叶5例,左全肺并右肺中下叶1例。左肺门及肺血管性纹理细小。21例左侧胸廓轻度塌陷,21例纵隔气管左偏,19例电视透视见纵隔摆动,14例CT扫描见左肺动脉细小,其中主干细小9例,左肺下叶动脉细小5例。12例见右下肺动脉干增粗,5例动脉段延长,7例肺动脉段突出,4例心脏增大,19例支气管扩张。结论影像学检查是特发性单侧透明肺的关键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5.
病例女,12岁。患者全身多处被垮塌房屋砸伤,当时疼痛难忍,其家人急送我院进行救治。CT 检查诊断为:(1)脾破裂;(2)双肺挫伤、左侧肋骨骨折、双侧胸腔积液;(3)胰腺挫伤;(4)胃壁挫伤;(5)腹膜后血肿;(6)左侧锁骨骨折。立即行脾切除术、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给予肌注破伤风抗毒素、输血600 ml、止血、抗炎及补液及对症治疗,患者术后病情稳定。外伤后3 d 胸腹部 CT 检查示:(1)双上肺挫伤;右肺下叶不张,右下叶支气管轻度狭窄;左肺下叶血肿;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左侧多根肋骨骨折,左侧胸壁软组织挫伤并血肿;左侧锁骨骨折。(2)肝右叶条片状低密度影,考虑:挫伤;(3)胰腺挫伤,较上次 CT 片有所好转;(4)脾脏术后改变;(5)胃底后壁挫伤,较上次 CT 片有所好转;(6)双肾体积增大,皮髓界限不清,考虑:肾挫伤可能;(7)腹膜后血肿。外伤后12 d 胸腹部 CT 复查示:(1)右肺下叶不张有所好转;左肺下叶血肿有所好转;左侧肋骨及锁骨骨折无明显变化。(2)肝右叶挫伤,范围有所增大;(3)胰腺、胃壁、双肾形态、密度未见异常;(4)腹膜后局限性血肿,较上次 CT 片有所缩小,边缘更清晰。经过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外伤后14 d 行上腹部 CT 复查示:(1)肝右叶迟发性血肿;(2)腹膜后血肿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6.
局限性良性胸膜间皮瘤罕见,作者报道1例由放疗所致。女性,65岁,22年前因左侧乳腺癌行左乳房切除术,并于左胸部及左腋部行钴放射治疗。最近X线正侧位胸片示左上胸靠后一边缘光滑的、源于胸膜,直径达7cm的软组织肿块(5年前胸片未见异常)。CT增强扫描示肿块位于左上胸后部,延伸到肺尖和邻近的后面胸膜,肿块分叶,带蒂并且蔓延到叶  相似文献   

7.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评估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 MRA)对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的价值。方法:5例肺隔离症患者作了胸部正侧芯片,CT和MRI检查后,均行胸部和上腹部3D DCE MRA检查,并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5例肺隔离症均为肺叶内型,位于左肺下叶。胸片表现隔离的肺组织均位于左下叶,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较均匀的团块影。CT示降主动脉后方软组织密度肿块,2例肿块周围伴有肺气肿。增强CT显示2例供血动脉。平扫MRI示隔离肺组织在T1WI和T2WI较正常肺组织信号高的软组织块影,并显示3例供血动脉,但未能显示其作貌,行程,分支及引流静脉。另2例异常供血动脉未能显示,而3D工DCE MRA均显示了其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并清楚显示了其分支和行程,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结论:3D DCE MRA较能较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有利于确诊此病和制订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囊肿型肺隔离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18岁.1年前曾因自发性气胸入院治疗,愈后出院.后常规体检X线胸部透视发现,左下肺透亮度增高,似见结节影,建议进一步CT检查. CT平扫:肺窗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透亮度明显增高,该处肺纹理稀疏,似见一肺囊型透亮影,内可见数条较粗大血管影.纵隔窗未见明显异常(图1、2).CT增强:约平T10水平,腹主动脉前方可见一类圆形异常血管影(图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wyer-James综合征的CT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19例胸部CT扫描患者,均行HRCT扫描,其中13例有深呼气末及深吸气末HRCT扫描,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支气管扩张。结果19例共累及37叶肺,CT显示全部肺叶透亮度增高和肺叶血管纹理细小,其中35叶(95%)容积缩小;同时,CT显示合并支气管扩张19例、肺结核2例、细支气管炎6例和节段性肺不张3例。结论CT及HRCT扫描是诊断该病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朱瑜  蒋瑾瑾 《人民军医》2010,(5):342-342
1病例报告患者女,12岁。因间断发热24天、咳嗽7天入院。近1年有反复咳嗽病史,外院曾按哮喘治疗,效果不佳。查体:吸气三凹征(一),左侧呼吸动度减弱,左下肺叩诊浊音,双肺呼吸音不对称,左上肺呼吸音低,左下肺呼吸音消失。胸部X线片示:左肺不张伴胸腔积液。胸部CT示:左侧主支气管受压阻塞,左肺呈实变影,气管左移,左侧少量胸腔积液。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43岁。左下肢肿胀3月余入院。体检:左下肢肿胀明显,触之皮温较左侧略高,髌骨上10cm处左侧大腿较对侧周径增粗4cm,膝下5cm处增粗约2cm,左足背动脉搏动尚可。下肢静脉超声(外院):示左下肢髂静脉血栓形成。左侧髂股静脉造影:(正位片)于髂外静脉远端、与股静脉交界处管腔内可见一直径2cm左右类圆形充盈缺损,边界清,对比剂可从侧旁通过,呈杯口样改变,示静脉腔内肿物(图1),侧位片示髂股静脉腔呈鸟嘴样充盈缺损改变。  相似文献   

12.
病例资料患者,男,23岁。无明显诱因左上背部疼痛3年余,两年前在当地医院胸片未见异常。入院查体未见异常,胸片示左上肺野阴影;胸部CT 平扫及增强扫描:左上后纵隔有一大小约5.1 cm×8.1 cm ×9.1 cm软组织团块,突向左上肺野,与左上肺边界清,病灶CT值约48 HU,内未见钙化,其上份内有小片低密度影,CT值约6 H U;邻近叶间裂局部增厚,左侧胸腔少量积液,邻近肋骨未见破坏;增强后动脉期病灶CT 值约64 HU,静脉期约80 HU,呈不均匀性强化,其内低密度区未见强化(图1~3)。影像诊断:来源于胸壁的占位性病变,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可能。术中见肿块位于左后上胸壁,呈囊实性,血供丰富;基底位于脊柱旁第2、3胸椎体水平,侵犯纵隔胸膜及左肺上叶。组织病理学检查:肉眼观肿瘤呈鱼肉状;显微镜下示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排列呈实性巢状,间质血管丰富,病灶区见坏死组织(图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CD99(++)、NSE 灶(+)、Syn 灶(+)、Vim (+)、Ki-67(+,10%),支持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相似文献   

13.
造影增强CT扫描时,脑脓肿表现环状强化,但无特异性,此表现也见于脑转移,神经胶质瘤,血肿和出血性脑梗塞。作者报道2例环状强化,初诊为脑脓肿,后证实为动静脉血管畸形所致的脑内血肿。例1增强CT扫描示右额叶有一环状强化病变。脑血管造影示右额叶有异常血管团,与CT扫描病变部位一致。例2增强CT扫描示右额叶有一环状强化病变。脑血管造影示右额叶有异常血管团及一条引  相似文献   

14.
病例资料 女 ,2 3岁 ,反复咳嗽 ,咳痰 4年。多次胸片诊断为左肺下叶炎性改变 ,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但左肺下叶阴影未完全消散。无咯血、脓痰及胸痛。查体 :胸廓无畸形 ,左下肺呼吸音稍弱 ,未闻及干、湿性音。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螺旋CT平扫 :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紧邻降主动脉见 6 .0cm× 6 .2cm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 ,其内密度不均匀 ,中心有低密度区 ,CT值为1 6~ 2 3HU ;降主动脉有一“漏斗状”软组织影与病灶相连 (图 1a)。螺旋CT血管造影示左肺下叶病灶周围呈环状强化 ,其内大部分为低密度无强化区 ,CT值8.4HU ;胸主动脉左侧壁有一…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男,62岁。因"上腹部胀痛3月"入院。既往5年前撞伤,无其他胸腹外伤史。胸部X线片示心影右偏,左心缘区见多发肠管样积气透亮影,左侧膈面及左侧肋膈角遮盖不清(图1)。胸部CT平扫示部分胃肠道及肠系膜组织进入心包左侧内,上缘达气管隆突水平,下端向下延续至腹腔,心脏明显受压右偏,左肺轻度受压(图2)。上消化道造影示胃腔大部分位于膈上左侧胸腔内,胃腔扭曲,胃蠕动可,十二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隔离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能力。方法 15例经病理(14例)和血管造影(1例)证实的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采用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及多平面重建显示异常血管与病灶的关系。结果 15例肺隔离症患者中,14例的病灶位于左下叶,1例的病灶位于右下叶,异常体动脉供血全部来自胸主动脉,其平均直径1.6cm。CT平扫表现为肿块形7例,圆形或卵圆形5例,不规则形3例。增强后15例均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肺隔离症,并可取代其他有创性检查,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  相似文献   

17.
肺动静脉畸形的综合影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肺动静脉畸形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肺动静脉畸形患者的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表现、胸片、肺动静脉造影11例,CT平扫7例(增强4例),MR扫描2例(PA、MRA),并计算各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 肺动静脉造影发现病灶29个,病灶呈瘤样扩张的血管,有1条供血动脉和数条引流静脉,引流静脉和左房早期显影。胸片表现为肺内局限结节样影且有异常血管与肺门相连,其敏感性为79.3%(23/29)。CT表现为病灶密度均实,边界光整,并有典型的“血管蒂”征,增强扫描示病灶与肺动脉同步强化,多平面重建(MPR)有助于认识其相关血管,检查敏感性为94.4%(17/18)。MR扫描敏感性的80.8%(4/5),对比增强肺动脉MR成像(CE MRA)可弥补常规序列的不足,有助于显示病变全貌,图像堪与肺动脉造影相比。结论 胸片可作为筛选方法,而肺动脉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CT可以提供与肺动脉造影相同的诊断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可取代肺动脉造影;MR特别是动态增强MRA不仅可以在形态上确认病灶,还可用以评价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评估预后。胸片与CT是最佳的治疗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3岁.因心悸3年,咳嗽伴痰中带血10 d,于2007年8月6日入院.体检:心、肺、腹未见异常.气管镜检查正常.胸部螺旋CT增强扣描显示:左肺下叶基底段支气管通畅,管径正常;基底段体积有缩小,纵隔稍左移,左侧斜裂后移;整个基底段肺实质透亮度降低,伴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和增粗血管影,合并少许条索影(图1,2);左下肺动脉管径缩小,基底段肺动脉缺如;1支起始于胸主动脉的异常血管分布于左肺下叶基底段,左下肺静脉扩张(图3~5).患者拒绝外科手术,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痰中带血症状消失出院.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非线性融合(NLB)技术在补救非峰值肺动脉CTA图像质量(主观评分≤3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64例图像质量主观评分≤3分的肺动脉双能CTA图像(线性融合图像,LB组),将每例患者的原始图像采用NLB技术进行后处理,获得非线性融合图像(NLB组)。比较两组图像上7支肺血管(肺动脉主干、右肺动脉、左肺动脉、左肺上叶动脉、左肺下叶动脉、右肺上叶动脉、右肺下叶动脉)、栓子及背部肌肉的CT值及其标准差(SD)、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主观评分采用5分法,≤3分为非峰值图像。结果:CT显示肺动脉栓塞31例。NLB组7支肺血管CT值、SNR及CNR较LB组提高(P<0.05)。栓子平均CT值NLB组低于LB组,NLB组栓子CNR较LB组升高(P<0.05),而NLB组血管层面背部肌肉平均CT值和SD与L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B组主观评分高于LB组,主观评分提高0.53分(P<0.05)。结论:NLB技术可提高图像质量并增强肺栓子与血管对比度,补救非峰值肺动脉CTA图像。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34岁.体检发现左肺门肿块10天入院,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示左肺门增大,见一类圆形肿块影,外缘光滑,内缘与肺门无分界,密度均匀,直径约6 cm.CT平扫示左肺门软组织肿块呈"葫芦"样,密度均匀,无明显分叶及毛刺征象,与纵隔和肺实质分界清晰,左肺上叶支气管受压变窄,远端部分被包绕,肿块CT值38~41 HU,大小约6.1 cm×5.2 cm×5.0 cm.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动脉期CT值97~111 HU,密度低于周围强化的血管;静脉期CT值102~110 HU,与血管密度一致.CT诊断:左肺门偏良性占位,Castleman病可能性大.纤维支气管镜显示左肺上叶支气管外压性狭窄,病检未见异形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