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和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在PHC诊断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对64例肝癌组和72例对照组进行血清AFP及GP73的含量检测,分析AFP、GP73及AFP和GP73联合检测时在PHC诊断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64例PHC癌患者中,57例(89.01%)为肝细胞癌。AFP和GP73在肝癌组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分别为(318.27±169.32)ng/ml和(262.74±168.98)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中的(14.16±8.45)ng/ml和(37.04±20.56)ng/ml,P均〈0.01。AFP和GP73联合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可达88.39%和86.36%,与单项检测相比,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结论血清中AFP及GP73是PHC发生、发展的重要检测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肝癌患者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2.
血清肿瘤标志物DR-70^TM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DR-70^TM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原发性肝癌(PHC)的检出率。方法应用美国AMDL公司的DR-70^TMELISA试剂盒,对20例正常人和60例AFP阳性原发性肝癌、43例AFP阴性原发性肝癌及30例肝硬化病人血清进行检测DR-70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DR-70^TM含量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01),AFP阳性原发性肝癌DR-70的阳性率为81.67%,AFP阴性原发性肝癌为93.02%,差异有显著性(P〈0.05)。DR-70^TM诊断肝癌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94%;肝硬化组阳性率10%,特异性90%。肝硬化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R-70^TM与癌肿(直径)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血清DR-70和AFP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有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特别是AFP阴性的肝癌的有价值的标志物。也有利于PHC与肝硬化(LC)的鉴别诊断。对非恶性肿瘤病人特异性较高,对人群筛选将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徐淑华 《山东医药》2010,50(47):55-56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92例PHC患者(PHC组)、50例良性肝病患者(良性组)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9)-9和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行单一指标检测及联合检测,并与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PHC组血清AFP、CA19-9和CYFRA21—1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均〈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均〈0.05)。结论血清AFP、CA19—9和CYFRA21.1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首诊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临床资料相对完善的最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PHC)患者首诊时的AFP及影像学结果,以2011年收治的98例慢性乙型肝炎、8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177例PHC患者首诊时AFP≥400 ng/ml 93例,20 ng/ml <AFP<400 ng/ml 38例,正常46例,分别占5254%、21.47%、25.99%,异常率占74.01%,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χ2=106.07,P<0.001)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χ2=67.82,P<0.001);177例患者中63例病程中AFP<400 ng/ml,占35.59%;肿瘤直径≤3 cm患者的AFP水平低于直径>5 cm患者(χ2=862,P<0.005);首诊时AFP确诊率低于B超 (χ2=30.39,P<0.000)和CT (χ2=84.83,P<0.000)。结论PHC患者首诊时AFP异常率较高,且AFP水平越高,其诊断价值越大,AFP水平与肿瘤大小有一定关系;也要警惕AFP阴性的PHC;动态监测AFP并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以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5.
董喜环 《山东医药》2009,49(25):37-37
甲胎蛋白(AFP)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原发性肝癌(PHC)诊断血清标记物,AFP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普查和筛查可延长部分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改善其预后。癌胚抗原(CEA)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分子。研究表明。结肠癌、胃癌、胰腺癌、子宫癌等患者血清CEA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目前临床对CEA的应用不多,但其潜在优势值得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几种较特异的肝癌标志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甲胎蛋白(AFP)仍是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最特异的标志,但尚有10~30%的PHC患者其血清AFP为阴性,35~40%的PHC患者血清AFP测定值<400ng/ml。这些AFP低浓度阳性或阴性PHC以及某些良性肝病患者出现的AFP假阳性,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还需寻找AFP以外的肝癌标志以弥补AFP的不足。本文依据现有的一些国内外资料,试对几种目前较为肯定的肝癌标志,尤其是对AFP低浓度阳性或阴性PHC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rycylprolinedipeptidylaminopeptidase,GPDA)同工酶对PHC的诊断价值,提高早期PHC和AFP阴性PHC诊断水平。方法采用阶段梯度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血清GPDA同工酶分离检测,同步测定比较PHC患者血清GPDA同工酶与GPDA总活性(TGPDA)、AFP、肿瘤大小及ALT的关系。结果血清GPDA按其泳动速度可分为快带(GPDA-F)与慢带(GPDA-S)两种同工酶。PHC患者血清GPDA-F的阳性率为85.3%,而肝外肿瘤、转移性肝癌、肝炎后肝硬化、慢性肝炎中阳性率均较低,正常对照组以及良性肝占位全部阴性。GPDA-F阳性率在TGPDA活性增高组明显高于正常组(94.4%对75.0%),GPDA-F与AFP及肿瘤大小无关系。良性肝病ALT升高组GPDA-F阳性率高于ALT正常组,而PHC患者GPDA-F与ALT无关。PHC患者GPDA-F呈持续阳性,良性肝病患者GPDA-F常为一过性阳性。结论GPDA-F为一新的PHC血清标志物,有助于PHC的定性诊断,尤其对早期PHC及AFP阴性PH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种肿瘤标志物对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r-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糖抗原19-9(CA19-9)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原发性肝癌(PHC)、47例良性肝病及41名正常人进行AFP、AFU、GGT、CA19-9的同步测定和对照。结果:AFP、AFU、GGT、CA19-9对PHC诊断的敏感性依次为76.3%、84.7%、66.1%和67.8%,特异性为85.2%、88.6%、56.8%和80.6%。联合检测对PHC诊断的敏感性可提高为94.9%。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诊断PHC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分别应用蛋白质芯片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析10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34例肝硬化患者、32例肝炎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的水平。发现采用蛋白质芯片联合检测CA199、AFP及CEA等3项指标对PHC的诊断阳性率为78.00%,特异性为82.19%;而采用ELISA法结果分别为78.00%和75.34%。两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2.95%。提示蛋白质芯片可以作为PHC早期筛查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AFU、AFP、GGT、GPDA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球蛋白(AFP)、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提高PHC诊断的准确性。方法AFP采用酶联免疫法;AFU、GPDA采用酶法;GGT采用速率法。分别测定原发性肝癌组、良性肝病组、健康对照组各项目结果均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U、AFP、GPDA与良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良性肝病组AFU、GG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FU、AFP、GGT、GPDA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血清5′棱昔酸磷酸二醇酶同工酶Ⅴ(5′NPD-Ⅴ)和甲胎蛋白(AFP)联检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意义。本分别采用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90例PHC和84例良性肝病患血清5′NPD-Ⅴ和?AAFP浓度(≤25ng/ml为阴性),结果显示PHC患血清5′NPD-Ⅴ和AFP的阳性率分别77.8%和76.7%,两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0%,显高于任一单项阳性率(P<0.05),5′NPD-Ⅴ在AFP阴性或低浓度升高的PHC中阳性率为59.5%,从而提示5′NPD-Ⅴ有助于AFP阴性或低浓度升高PHC的诊断,两联合检测显提高PHC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原发性肝癌(PHC)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较高。甲胎蛋白(AFP)作为诊断PHC的首选肿瘤标志物,自应用于临床以来使PHC诊断的准确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仍有30%~40%的PHC患者血清AFP呈阴性。因此,对于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占位性病变的患者,通过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以明确其病变性质是必要的。以往研究结果已证实AFP、a-L-岩藻糖苷酶(AFU)及谷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在PHC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集束射频治疗肝癌3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了解集束射频治疗(RF)肝癌的近期疗效。检查36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接受RF治疗前后肿瘤大小、AFP值、肿瘤血供以及超声情况。超声检查提示,36例PHC中有26例治疗一周后肿块缩小30%以上。一个月缩小40%以上。所有病例肿块内的血供消失。治疗一个月后AFP值下降400mg/L以下者A组占66.5%,B组占59.8%。RF治疗中晚期PHC的近期疗效较其他治疗好。  相似文献   

14.
肝癌肿瘤标志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炳昌  刘芸 《山东医药》2006,46(11):67-68
1 肿瘤胚胎性抗原标志物 1.1甲胎蛋白(AFP)AFP是肝癌诊断的一个特异性指标.用于人群普查、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判断预后、疗效和复发。AFP诊断肝癌时应注意:①肝癌AFP阳性率为60%~90%,有一定局限性。②AFP20~200μg/L,且持续≥2个月.既见于肝癌患者,也可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部分为亚临床型肝癌;对AFP持续阳性者.应动态监测IAFP可在肝癌症状出现之前数月做出诊断.有早期诊断肝癌的价值。⑨肝癌经有效治疗后AFP可下降或消失,如降至正常后叉升高,提示肝癌复发。④肝炎活动时.AFP可升高。如AFP与ALT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活动性肝病可能性大;若两者曲线分离,ALT下降或正常后,AFP反而升高者则多为肝癌。⑤其他肝脏肿瘤、生殖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孕妇及新生儿AFP水平亦可升高.故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与超声检查才可确诊。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显色多肽基质法检测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共167例,结果进一步证明AFU 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72例)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达75. 0%及90. 5%;在 AFP 阴性或低滴度阳性 PHC 病例中的阳性率达83. 3%;AFU 与AFP 联合检测使诊断 PHC 的阳性率上升为93. 1%。且随病情好转和恶化而下降和上升。血清AFU 值 EdmondsonⅡ级肝癌明显高于Ⅲ级。PHC 肿瘤组织 AFU 含量明显低于非肿瘤组织,提示 AFU 为分泌型肝癌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毛维荣  朱强 《山东医药》2005,45(23):88-88
2002年2月~2004年8月,我们对5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行甲胎蛋白(AFP)、肿瘤抗原19-9(CA19-9)、γ谷氨酰氨转肽酶(γ-GT)联合检测。现探讨其诊断PHC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本文50例PHC患者(PHC组),男42例,女8例;平均年龄50.4岁。肝硬化患者(LC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8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肝硬化与无肝硬化患者年龄及HBV血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检查及甲胎蛋白(AFP)测定诊断为PHC的患者547例,分为有肝硬化和无肝硬化两组,统计分析并比较其年龄分布及HBV血清学标记的特点。结果合并肝硬化与无肝硬化患者分别为265例及282例,两组伴HBV感染者分别为221例、256例。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男女比例为7.83∶1;60岁以下的男性肝癌患者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无肝硬化的男性肝癌患者60岁以上比例明显高于有肝硬化者(P〈0.005)。合并肝硬化的男性肝癌患者HBV感染率40岁以下年龄组最高(96.67%),而HBeAg血清学转换率以40~60岁年龄段最高(89.47%);无肝硬化者HBV感染率40~60岁年龄段最高(90.43%),但HBeAg血清学转换率最低(80%)。结论合并肝硬化的PHC患者中,男性占大多数,而且早年HBV感染率高;无肝硬化的PHC患者中,老年人占多数;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的人群肝癌发病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垂直平板梯度电泳法对71例原发性肝癌(PHC)和84例其他疾病进行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Ⅱ(GGTⅡ)的检测,同时对照甲胎蛋白(AFP)和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力。结果:PHC组GGTⅡ阳性率显著高于肝脏良性疾病组及转移性肝癌组;不同AFP含量组GGTⅡ阳性率间无显著差异;GGTⅡ阳性率与血清总GGT活力也无相应的平行关系。提示:GGTⅡ对PHC具有诊断意义,可作为AFP试验的重要补充;对血清总GGT不升高的可疑病例,同样具有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19.
AFP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er Carcinoma PHC)的诊断作用已为医学界所熟知,但非特异性检测项目,仍有10%左右的阳性结果出现在生殖系肿瘤,妊娠及非肿瘤性肝病,后者以病毒性肝炎常见。资料显示病毒性肝炎病人约有20%~40%发现AFP升高,易与PHC混淆,给诊断带来困难。进一步搞清AFP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对早期PHC的诊断及鉴别显得愈加重要。研究证明,AFP水平对重症肝炎的愈后有一定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肝癌患者血清AFP、AFU和SHCSP的联合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多种肝癌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对79例经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为肝癌的患者进行了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特异性肝癌蛋白(SHCSP)的联合检测。单项AFP、AFU和SHCSP法在PHC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95%、72.15%及70.89%,AFP法与AFU法两项联检阳性率为91.14%,AFP法与SHCSP法两项联检,阳性率为89.87%,三项联检的阳性率97.47%,均显著高于任何单项检测的阳性率(χ^2=15.87,P<0.005)。AFU法和SHCSP法在19例AFP阴性的PHC病例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6%和68.42%。采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癌患者的诊断率,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尤其对AFP阴性的肝癌诊断具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