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借助基因芯片研究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基因在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8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于手术和肾穿刺当日收集外周血作为对照血样和实验血样。用Ficoll技术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并采用一步法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探针,荧光染料标记后,采用免疫相关基因芯片进行芯片杂交,扫描后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急性排斥发生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49条,其中上调25条,下调24条。结论:从基因水平上,外周血淋巴细胞在肾移植急性排斥的免疫应答中涉及不同环节,免疫抑制剂在这些环节上对基因的表达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借助基因芯片研究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急性排斥的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方法: 8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于手术和肾穿刺当日收集外周血作为对照血样和实验血样。用Ficoll技术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并采用一步法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探针, 荧光染料标记后,采用免疫相关基因芯片进行芯片杂交,扫描后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 结果: 急性排斥发生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49条,其中上调25条,下调24条。 结论: 从基因水平上,外周血淋巴细胞在肾移植急性排斥的免疫应答中涉及不同环节,免疫抑制剂在这些环节上对基因的表达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Fas和Fas配体(FasL)在发生免疫排斥的角膜植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患者42例,于再次行穿通性角膜移植术时取其排斥的移植片;正常角膜6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正常角膜和移植片中上皮、基质和内皮层的Fas及:Fas配体的表达。结果 在6例正常角膜中,角膜上皮、内皮Fas和FasL.为阳性表达。42例移植片中,角膜上皮.Fas和FasL均有表达。有新生血管形成及免疫细胞浸润的角膜基质中,血管内皮细胞、基质细胞FasL为阳性表达,Fas在部分浸润的免疫细胞中有表达;移植片内皮细胞层广泛破坏。结论 Fas、FasL在角膜移植片中的表达,可能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FasL表达水平,探讨Fas/FasL系统与RSA的发病关系以及主动免疫治疗对RS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FasL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早孕期RSA患者12例,未孕期RSA患者15例作为研究组,采用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分别检测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Fas、FasL表达水平,选择同期正常早孕妇女15例,正常未孕妇女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Fas、FasL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1)未孕组中,RSA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CD8+T细胞Fas的表达水平均比正常妇女高,NK细胞FasL表达水平比正常妇女低(P<0.05),CD8+T细胞FasL、CD4+T细胞Fas、FasL的表达水平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早孕组中,RSA患者外周血NK细胞Fas、FasL的表达水平均比正常妇女低,CD8+T细胞Fas表达水平比正常妇女高(P<0.05),CD8+T细胞FasL、CD4+T细胞Fas、FasL的表达水平两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3)主动免疫治疗后RSA患者(早孕组和未孕组)外周血NK细胞和CD8+T细胞的Fas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FasL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Fas、FasL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外周血NK细胞和CD8+T细胞Fas表达升高,FasL表达不足是导致RSA发生的重要免疫学因素之一。(2)主动免疫治疗可能通过改变RSA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CD8+T细胞的Fas/FasL表达水平,改善细胞凋亡状态而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移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不同基因表达时相与病理改变时相,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子的表达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通过对9例脏器移植的观察,系统比较了移植器官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P56、P59编码基因表达时相改变、荧光差异显示技术检测差异基因表达时相及其与脏器功能、病理改变时相的关系。结果:免疫抑制剂不能完全阻断脏器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移植术后24 h内,9例患者荧光差异显示-PCR技术外周血淋巴细胞P59、酪氨酸磷酸酶的基因表达上调,24~48 h PKC-θ、CD4等基因表达上调;肾移植和心脏移植术后PKC-θ、MHC-Ⅱ、丝/苏氨酸激酶和酪氨酸磷酸酯酶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凝血因子VIII、干扰素诱导蛋白、HLA-DR-H基因较术前有3倍以上升高。P59编码基因表达水平于移植后24 h内保持基本平稳,此后持续负调表达直到第10天达低谷。P56和CD8基因于移植后72 h内表现为持续负调表达,此后正调表达并于第5天时达到移植后的第一个峰值。CD4编码基因于移植后24 h内首先表现为负调表达,此后开始正调表达并于48 h达到移植后的第一个峰值。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监测可能有助于临床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背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是新近发现的共刺激分子,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研究较多,在肾移植领域缺少研究。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纳入肾移植患者50例,根据移植后肾功能分为2组,急性排斥组20例,移植肾功能稳定组30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对象血清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水平。结果与结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后急性排斥组、肾功能稳定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0.008 1,P=0.000 0)。肾功能稳定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0 0),急性排斥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0 0),急性排斥组显著低于肾功能稳定组(P=0.000 0)。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后急性排斥组、肾功能稳定组及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865 6,P=0.161 7)。提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患者发生排斥反应时血清中表达减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了排斥反应的发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BAFF分子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以及初步分析其异常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以来院随访的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外周血,以EDTA-Na2抗凝。采用单色和多色标记的免疫荧光分析法,分析BAFF分子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淋巴细胞CD3、CD4、CD8、CD134、CD25和CD127的表达。结果:共分析了86位肾移植受者。BAFF分子在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率分别介于0.18%至76.97%之间。以15%为界将所有数据分成两组(表达率〉15%组和表达率〈15%组),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BAFF分子表达率〉15%组其BAFF分子表达的平均值为36.91%;BAFF^+细胞群的增加与外周血CD4^+/CD8^+比值、与循环中CD4^+CD25^+CD127^-/low T细胞群等没有显著相关性;但是与循环中CD134^+ T细胞群和CD4^+CD134^+ T细胞群的增加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BAFF表达率〈15%组所检测的相关指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FF分子在部分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异常高表达可能与移植排斥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8.
李艳萍  王琳  贾琴  张玉英  吴燕名 《解剖学研究》2009,31(5):338-341,370
目的通过观察乳腺癌组织中凋亡调节蛋白Fas、FasL、Bcl-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关系,探讨Fas、FasL、Bcl-2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乳腺癌的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人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21例乳腺癌标本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Fas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相对正常乳腺组织(P<0.05),且淋巴细胞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Fas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非浸润性乳腺癌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FasL、Bcl-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相对正常乳腺组织(P<0.05),且淋巴细胞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明显高于非淋巴细胞浸润性乳腺癌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Fas阳性淋巴细胞的数量与相对正常乳腺组织相比明显增多(P<0.05);乳腺癌组织Bcl-2阳性淋巴细胞的数量与相对正常乳腺组织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①乳腺癌组织中Fas表达下调和FasL的过度表达,逃避了免疫监视,诱导Fas敏感的TIL凋亡,从而导致肿瘤的生长;②乳腺癌组织中癌基因Bcl-2过度表达及Bcl-2阳性淋巴细胞的低表达,使肿瘤抗凋亡机制过度激活,肿瘤细胞对Fas/FasL易感性较淋巴细胞相对低,导致TIL死亡,而不是肿瘤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9.
背景: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物功能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诊断主要靠肝组织穿刺活检,带来感染、出血等风险。如何无创、简单、准确地进行诊断成为当前该领域的热点。目的:观察分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与人类肝移植急性排斥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59例肝脏移植受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情况。将受者按照有无急性排斥反应分为急性排斥组和非排斥组;并将非排斥组按肝功能情况分为肝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及其临界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结论:急性排斥组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0、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均低于与非排斥组(P=0.032,0.002),而排斥组中白细胞介素2高于非排斥组(P=0.002)。肝功正常组与异常组间白细胞介素10、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25,0.084),而肝功能异常组白细胞介素2表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P=0.02)。ROC曲线下面积为人类白细胞抗原G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结果提示,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都与排斥相关,三者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为诊断急性排斥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肌无力患者CD4、CD8细胞表面Fas分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Fas分子、CD4、CD8分子在重症肌无力发生中的作用 ,从胸腺及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 ,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 (Fas FITC、CD4 PE、CD8 Cy )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Fas、CD4、CD8表达情况。结果发现 ,(1)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CD4 + CD8 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2 ) ;(2 )MG患者Fas分子在PBMC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2 ) ,Fas+ CD4 + 细胞也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3)在Fas+ 的胸腺细胞中 ,MG患者的双阳性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CD4 CD8+ 细胞则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说明重症肌无力患者淋巴细胞存在Fas表达异常 ,表现为外周CD4 + 细胞活化后的凋亡障碍和胸腺CD4 + CD8+ 细胞凋亡障碍 ,可能与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形成及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有文献报道,肝移植后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变化较肝脏酶学的改变更为敏感,其特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中CD3-/HLA-DR+,CD3+/CD25+和CD3+/HLA-DR-与肝移植受者机体免疫状况和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56例肝移植受者移植后肝功能和淋巴细胞亚群,依照肝功能情况划分为肝功能正常组52例和肝功能异常组27例,肝功能异常组中分为急性排斥组7例、药物反应组11例和原因不明组9例。分析各组肝移植受者CD3-/HLA-DR+,CD3+/CD25+和CD3+/HLA-DR-表达水平与其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与结论:肝功能正常组CD3-/HLA-DR+和CD3+/CD25+的表达水平低于肝功能异常组(P=0.011,0.002),CD3+/HLA-DR-的表达高于肝功能异常组(P=0.012)。CD3-/HLA-DR+和CD3+/CD25+在急性排斥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药物反应组(P=0.039,0.048),急性排斥组CD3+/HLA-DR-的表达水平低于药物反应组(P=0.007)。提示CD3-/HLA-DR+,CD3+/CD25+和CD3+/HLA-DR-的表达水平与肝移植后受者机体免疫状况及并发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肝移植后受者并发症的辅助指标以及进行免疫干预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细胞凋亡在移植免疫和移植物功能丧失发生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Fas/FasL系统被认为是细胞凋亡参与肾移植的急性排异反应过程的主要途径之一。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变化及其在预测早期急性排异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肾移植受者80例分为肾功能稳定组(49例)、急性排斥反应组(23例)和环孢素A中毒组(8例)。另选择性别、年龄与肾移植受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肾移植受者术后均常规使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给予每日甲基强的松龙6~8 mg/kg冲击治疗,3 d为1个疗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sFas和sFasL水平。 结果与结论:肾移植组患者手术前的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0.05)。急性排斥反应组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相同时间段肾功能稳定组(P < 0.05)。环孢素A中毒的肾移植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血清sFas、sFasL水平变化与肾功能稳定组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动态监测血清sFas、sFasL水平可能对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尿液中供者细胞的出现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供者为男性、受者为女性或HLA-DR抗原有错配的80例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定期收集尿液标本,从中提取DNA,利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Y染色体上特异的基因片段DYZ-1和HLA-DR抗原的基因DRB-1。结果:手术当天受者的尿液中即有供者细胞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尿液中供者细胞DNA的基因表达强度逐渐减弱,直至术后30天,仍有90.0%受者的尿液中有供者细胞DNA的基因表达,其中8例(29.6%)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出院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90.0%的尿液标本中能检测到供者细胞DNA,抗排斥治疗结束后2周,83.3%转为阴性;肾功能良好的稳定期受者,仅6.7%的受者尿液中DYZ-1或HLA-DRB基因阳性。结论肾移植受者尿中供者细胞DNA的检测可以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一种方法,其基因表达强度变化为定量评价排斥反应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FTY720对同种异体小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C3H小鼠(H-2k)为供者,C57BL/6小鼠(H-2b)为受者,行异位小肠移植。分别建立FTY720治疗组、空白对照组及同系移植组,在移植后6 d与12 d进行组织学观测评定排斥分数,流式细胞术分析移植物肠系膜淋巴结(MLN)、派氏结(PP)、粘膜上皮细胞间淋巴组织(IEL)与固有层淋巴组织(LPL)中淋巴细胞中受者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情况。结果:FTY720在移植后6 d可有效抑制排斥反应,但在移植后14 d,排斥反应仍可发生在空白对照组,移植后6 d移植物内受者淋巴细胞基本取代供者细胞;而在FTY720治疗组,受者淋巴细胞进入移植物的速度及数量明显减缓,包括CD4+与CD8+ T细胞,以及CD19+ B细胞。受者来源的γδT淋巴细胞也显著减少。FTY720对Gr1+CD11b+单核细胞系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FTY720可通过减少受者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进入移植小肠,起到缓解排斥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Fas配体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人Fas配体蛋白。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激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扩增Fas配体cDNA,克隆入PCR2.1载体,测序验证后,克隆入带有组氨酸盒的表达载体pQE-31,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经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结果:表达的融合蛋白为人Fas配体,其相对分子质量(Mr)为40000。;经透析复性后,具有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作用,用该蛋白分子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以间接ELISA检测了部分自身免疫病与肿瘤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的F 苛的含量。结果与进口试剂盒的灵敏性相似。结论:获得FasL单克隆抗体,深入研究FasL的应用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卵巢摘除术(OVX)所致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与假手术组(sham)BMSC治疗结肠炎效果差异,明确Fas/FasL表达水平改变情况及其下游T淋巴细胞趋化及凋亡程度的差异。方法建立实验性结肠炎模型,OVX小鼠骨质疏松及假手术模型,对比注射OVX组与sham组小鼠BMSC治疗结肠炎的效果,检测2组BMSC对T淋巴细胞趋化及凋亡的差异,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对BMSC的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的表达进行对比。结果注射雌激素缺乏所致骨质疏松小鼠的BMSC与注射假手术组的BMSC相比,表达Fas/FasL降低,从而使T淋巴细胞趋化及凋亡能力减弱,导致用OVX-BMSC治疗结肠炎效果较差。结论 OVX-BMSC通过降低自身Fas/FasL表达减弱肠炎小鼠T淋巴细胞的趋化和凋亡。  相似文献   

17.
Fas和FasL与成熟T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s和FasL在成熟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调节尤其在激活诱导的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拟对T细胞激活、TCR对Fas和FasL表达的调节、Fas和FasL免疫反应的调节中的作用及效应机制几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B淋巴细胞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我们对50例ITP患者(正常对照30例)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 B淋巴细胞的数量,B淋巴细胞Fas蛋白、FasL蛋白,CD40^ 、CD80^ 和CD86^ 表达率,胞浆内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取健康昆明雌性小鼠,2月龄,运用D-半乳糖建立衰老小鼠模型并进行生物学鉴定后,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测定脾脏中巨噬细胞CD11b、树突状细胞CD11c、B淋巴细胞CD40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脾脏组织Fas表达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巨噬细胞CD11b+/MHC-Ⅱ+CD11b+的百分率为9.78±1.42,与对照组10.76±1.93相比下降(P<0.05);模型组小鼠树突状细胞CD11c+/MHC-Ⅱ+CD11c+、B淋巴细胞CD40+的百分率分别为5.34±0.74、43.60±8.06,与对照组7.88±1.73、56.70±10.97相比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小鼠脾脏组织Fas表达增加。结论: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脾脏各种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减少,脾脏组织Fas的表达出现渐进性增加。  相似文献   

20.
姜玉杰  丛雅琴  张锑 《现代免疫学》2004,24(5):385-385,390
已有证据表明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存在免疫紊乱,但对于这些个体中T淋巴细胞早期激活标志CD69的研究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CD69是T淋巴细胞激活后最早表达的表面抗原,当其表达后,可作为共刺激信号促进T细胞进一步活化和增殖。我们研究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