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曾证实,给照射小鼠注入某些能抑制前列腺素不同合成阶段的药物,对造血具有刺激作用,能增加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和内源性CFU—S数以及外源性CFU—S数。为了探索这种刺激造血的作用机理,本实验观察了消炎痛对小鼠照后骨髓和造血干细胞恢复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用850只(CBA和C5781杂交)F_1雄性小鼠。供体小鼠受~(60)Co—γ线照射(6戈瑞,0.1戈瑞/秒),照后立即和5天内,给消炎痛(6mg/kg)灌胃,每天1次。照后不同时间(从1小时到15天)处死部分供体小鼠,用1根股骨的骨髓细胞悬液输给事先8戈瑞照射、内源性集落形成能力完全被抑制的受体  相似文献   

2.
长期的辐射作用可引起造血CFU减少,其程度取决于累积剂量的大小。因受照动物的造血是靠CFU或其后代来维持的,所以弄清这些细胞成份恢复的特点是很重要的。本文是研究小鼠每天受分次照射后,骨髓中CFU恢复的动力学,同时将受照小鼠骨髓CFU和其后代以及外周血细胞成份的恢复进行比较。方法:BALB/C系雄性小鼠8~10周龄。γ线每天照射50伦,直到总剂量250、1000及2000伦。照后不同时间内源法测定骨髓中的CFU量,同时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总数,分析骨髓象,测定外周血有形成份的含量。大剂量照射的两个组用~3H-TdR“自杀”试验测定在有丝分裂周期中的CFU百分数。结果:照射总剂量250、1000及2000伦,小鼠股骨骨髓中CFU数急剧减少,分别相当于对照组值的  相似文献   

3.
三羟异黄酮对照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三羟异黄酮 (Genistein)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防护作用。方法  6 0Gyγ射线全身照射BALB c雄性小鼠 ,分 4组 ,照射前 2 4h给予genistein灌胃 ,观察小鼠照射后 30d存活情况及不同时相点有关造血指标的变化 ,同时HE染色观察骨髓病理学改变。结果 Genistein处理组小鼠骨髓照后损伤较R组轻 ,外周血WBC、骨髓有核细胞数和CFU S下降幅度小且恢复较快(P <0 .0 5 ) ,同时genistein能明显延长辐射损伤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提高小鼠 30d存活率 (P <0 0 5 ) ,以上结果均与已烯雌酚处理组相似 ,而且genistein对小鼠脾重系数的恢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P <0 0 5 )。结论 Genistein能降低辐射对小鼠造血系统的损伤 ,具有一定的辐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rhIL 11联合rhG CSF和CTX对C5 7BL/ 6小鼠外周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 ,将 48只C5 7BL/ 6小鼠随机分为 4组 ,3组d0给予一次腹腔注射 2 0 0mg/kg的CTX ,其中 2组d1d15分别皮下注射rhIL 11、rhIL 11加rhG CSF ,观察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CD34 细胞比例、CFU GM、CFU MK及CFU E的数量变化。结果发现 ,rhIL 11或联合rhG CSF可明显促进CTX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恢复、提高外周血CD34 细胞比例及三系造血细胞集落数量。证明rhIL 11具有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作用 ,而与rhG CSF和CTX联合动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联合骨髓基质细胞输注对急性放射病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5Gyγ射线照射的BALB/c小鼠,分别输入红细胞(对照组),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T组),外周血干细胞联合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实验组),观察受体鼠4周的生存率,骨髓有核细胞(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生存率,BMNC、GFU-GM,CFU-F较对照组和PBSCT组显著升高,P<0.05,WBC的最低值较其他两组高(P<0.01),WBC恢复较PBSCT组愉(P<0.01),结论:外周血干细胞联合骨髓基质细胞 输注有促进急性放射病造血重建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纯的外周血干细胞输注(移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真皮多能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放射损伤后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 分离新生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10代用于研究,观察干细胞层体外对正常大鼠骨髓粒-巨噬系祖细胞和红系祖细胞集落生长的影响;进一步将真皮多能干细胞经尾静脉输入5Gyγ射线全身照射的大鼠体内,检测移植后骨髓有核细胞、粒-巨噬系祖细胞集落CFU—GM、红系祖细胞集落CFU—E和外周血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的恢复情况,观察4周后动物的存活率。结果 真皮多能干细胞层体外可促进正常大鼠CFU—GM和CFU—E集落的生长;全身输入干细胞促进了5Gyγ射线全身照射动物的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CFU-GM和CFU—E集落数的恢复。实验组动物4周后的存活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真皮多能干细胞具有一定支持造血的功能,可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大鼠的造血恢复,为造血损伤相关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细胞来源途径。  相似文献   

7.
60Coγ射线一次和分次照射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鼠受60Coγ射线一次(12.90×10-2C/kg)和分次(2.58×10-2C/kg连续5天)照射, 停照曰2天两组股骨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两分次照射明显高于一次照射组, 其恢复前者也较后者快, 分次照射组骨髓基质功能的损伤也轻于一次照射组;两组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照比无明显差异;孕鼠分次照射后出生3个月的兄性仔鼠的睾丸提伤从多以此照射组。  相似文献   

8.
不同来源脾结节生成细胞增殖与分化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单个脾结节和性染色体作为天然的细胞遗传学标志,证明存在于纯系LACA或C_(57)胎鼠肝脏和成年小鼠骨髓中的脾结节生成细胞(简称CFU-S)大多具有重建照射小鼠髓系与淋巴系细胞的功能。因而,是一类淋巴-髓系干细胞。然而,存在于正常成年小鼠外周血中的CFU-S,虽然它们也可以在照射小鼠脾脏上生成由各系血细胞组成的脾结节,但其中至少有一部分已经失去了重建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能力,反映了CFU-S在功能上的不均一性。脾结节测试技术是目前测定造血干细胞的一项重要技术,但是,能够生成脾结节的细胞,不一定都具有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性,一些由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多向性造血祖细胞也可能在照射的小鼠脾脏上生成脾结节。  相似文献   

9.
骨髓基质细胞输注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造血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骨髓基质细胞输注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后造血恢复的影响,经放、化疗预处理的BALB/c小鼠,分别输入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T组)、外周血干细胞联合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实验组),观察受体鼠4周的生存率、骨髓有核细胞(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生态率,BMNC、CFU-GM、CFU-F较PBSCT组显著升高(P<0.005);白细胞的最低值较PBSCT组高(P<0.01),白细胞恢复较PBSCT组块(P<0.01)。提示骨髓基质细胞输注有促进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造血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研究抗CD49d单克隆抗体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对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 ,经放、化疗预处理的BALB/c小鼠分别接受经生理盐水(对照组 )、rhG CSF(实验 1组 )、抗CD49d单克隆抗体 (实验 2组 )动员的同系小鼠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观察受体小鼠的 4周存活率、外周血白细胞 (WBC)、骨髓有核细胞 (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及脾集落形成单位 (CFU S)等指标。结果显示 ,实验 1、2组小鼠的 4周存活率、WBC、BMNC ,CFU GM和CFU 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实验 1、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提示抗CD49d单克隆抗体或rhG CSF均能动员小鼠外周血干细胞 ,并能重建同系小鼠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梁金菇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梁金菇多糖(LJPS)对造血功能辐射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用造血祖细胞克隆法,内源性脾结节形成法,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脾脏指数等方面观察了LIPS对60^Coγ射线照射5.5Gy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辐射骨髓及脾脏细胞的 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LJPS辐射后第7天骨髓CFU-GM,CFU-E,CFU-F数量增加,辐射第14天的骨髓有核细胞数,脾脏指数,CFU-S明显增多,辐射第3,7,14天骨髓,脾脏bcl-2蛋白表达上升。结论:LJPS对小鼠造血功能辐射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其机理与调节骨髓,脾脏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朱舜明  郭卫平  田琼  张洪新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3):260-263,F0004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MSC)同种异体移植对接受全身大剂量辐射小鼠造血修复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培养、扩增,并将第三代细胞通过尾静脉移植到同种接受全身大剂量射线照射的小鼠,测定移植后不同时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值,观测各组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S),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急性辐射造血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经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的小鼠,其WBC、RBC、PLT、HGB在移植后15-20 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WBC、PLT、HGB:P〈0.01;RBC:P〈0.05),移植组CFU-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种异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移植,能促进小鼠造血干细胞在脾脏定居,增强造血干细胞形成集落的能力,并能显著提高外周血细胞数量,促进损伤后早期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3.
实验采用超滤技术提纯的小牛胸腺素组份5(THF_5),对日龄50~60天、体重22~24g的瑞士纯种正常或照射小鼠,连续腹腔注射50、100、150μg,7和14天后,测造血干细胞(CFU-S)、粒系造血祖系细胞(CFU-C)及骨髓有核细胞。实验证明,THF_5不论对正常或照射小鼠的造血干细胞均有增殖作用,而且在一定范围内,给药剂量和CFU-S、cFU-C呈正相关。THF_5对850rad照射小鼠可提高活存率15~30%,与造血干细胞的变化是一致的。说明THF_5能促进受照射小鼠残存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14.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骨髓型放射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治疗急性骨髓型放射病中的作用,并对其机理做初步的探索。方法BALBc雌性小鼠分成MSCs组和照射对照组,MSCs组经5.5Gy60Coγ射线照射,2h内尾静脉输注C57BL6雄性小鼠的MSCs,照射对照组照射后不作处理。观察各组外周血象变化、骨髓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周期、骨髓病理变化、骨髓造血粒系祖细胞集落(CFUGM)以及基质细胞集落(CFU-F)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Cs组的三系血细胞下降慢,最低值抬高,并且造血恢复更迅速,尤其白细胞、血小板变化更明显。骨髓细胞凋亡率和P53蛋白表达量少于对照组。照后2d,MSCs组G0G1期比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G2M期比值及S期计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照后4dMSCs组胸骨骨髓增生活跃,对照组增生减低,照后20dMS-Cs组新生造血灶多于对照。CFU-GM、CFUF计数在照后初期、极期、恢复期均高于对照。结论MSCs对急性放射病治疗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SCs减少细胞凋亡、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干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以及白藜芦醇50、100、200 mg.kg-1照射组,照射前3 d灌服给药,每天1次。除正常对照组外,所有小鼠60Co射线全身5.5 Gy辐照1次,照射后第7天小鼠取骨髓细胞和脾脏,对骨髓单个核细胞和脾集落形成单位进行计数,测定骨髓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照射对照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数和骨髓细胞DNA含量显著降低(P〈0.05),脾集落形成单位数和S和G2/M期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多(P〈0.05);与照射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100、200 mg.kg-1照射组小鼠照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骨髓细胞DNA含量、脾集落形成单位数和S和G2/M期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多(P〈0.05),白藜芦醇50 mg.kg-1照射组有增多趋势。结论白藜芦醇可以促进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的恢复,防护效果与给药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6.
LACA系和上海种小鼠于一次全身照射9~10Gy后分别移植正常异性同系、同窝或同种动物骨髓。移植骨髓后一年内不同时间分批活杀动物,借C分带染色识别Y染色体法追踪受体骨髓中供体型细胞所占比例。追踪观察结果表明,决定供体造血干细胞能否在受体造血组织中成活、增殖并长期替代造血功能的因素为照射剂量及供、受体间遗传学关系。本文结合本实验结果,讨论了当前临床上对一些血液病进行骨髓移植时有关照射剂量与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E803药物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E803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 C57小鼠一次全身照射前灌胃给药E803和523,测定脾指数、CFU—S(7.5Gy)、外周血象(5.5Gy)、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3.5Gy)。结果 7.5Gy照后第7d测定各给药组的脾指数、CFU—S明显较照射组增多。5.5Gy照射引起的小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的降低以白细胞发生最早,照后24h给药组的WBC数量均比照射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E803各给药组最为明显,药物未能使照射引起的外周血细胞最低值升高,而有降低的趋势。但给药对照射后期外周血象的总体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5Gy照后第7d观察给药组的造血祖细胞集落的形成能力强于照射对照组,并且E803组明显优于523组。结论 E803对^60Co-γ射线引起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褪黑素对照射后小鼠血小板造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el)对照射后小鼠血小板和巨核细胞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8只雌性BALB/c小白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组),对照组(C组)和Mel组(M组),每组6只。其中N组不接受照射和药物注射,C组和M组小鼠予4Gy的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照射后M组每天腹腔注射Mel10mg.kg-1.d-1,连续注射21d,C组注射生理盐水。于照射前及照射后的第7、14和21天采尾血,观察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变化,在第21天采血后取骨髓行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和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培养。另外观察正常小鼠体外骨髓CFU-MK在不同浓度的Mel(0~500nmol/L)作用下的生长情况。结果M组血小板计数回升明显高于C组(P<0.05),M组的CFU-MK和CFU-F集落生长明显优于C组(P<0.001)。体外小鼠骨髓CFU-MK的生长对Mel有浓度依赖性,Mel浓度为200nmol/L时,CFU-MK集落数目最多,且集落大小和MK成熟度较对照均有明显提高。结论Mel对照射后小鼠骨髓的血小板造血功能有保护作用,Mel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和MK增殖分化,从而提升外周血血小板数量。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为了治疗造血抑制的病人,常必须采用几个基因型不同的供体骨髓。然而,由于淋巴细胞能灭活不同基因的造血干细胞,故可明显地影响混合移植的疗效。致死量照射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混合移植基因型不同的正常骨髓细胞,可导致某些供体干细胞的抑制或完全阻滞。本实验旨在阐明低温保存对致死量照射的动物受体中各系干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用计数灭活的非同基因干细胞方法判定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将CBA和C57BL6品系小鼠的股骨骨髓制成细胞悬液,放在含15%甘油和10%血清的溶  相似文献   

20.
照前注射TP、19-NOR或ETIO,对700rad照射小鼠造血组织有防护作用,可提高照后7天骨髓有核细胞数、CEU-S含量和DNA含量及内源性脾结节数.照后给药无效.雌二醇与雄甾或孕甾结合的二甾体醚对照射小鼠骨髓CEU-S也有防护作用,主要是促进造血干细胞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