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湘君  徐燕 《现代护理》2001,7(2):14-15
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很多外因均可加重病情或导致危象发生 ,而肌无力危象是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呼吸机的应用是重症肌无力危象抢救的主要方法。我科自1993年 2月至 1999年 9月共收治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 18例 ,均应用呼吸机抢救治疗 ,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8例 ,男 7例 ,女 11例 ;年龄 18至 5 7岁 ,平均年龄38岁。 18例均施行气管切开术后应用美国NMI公司纽邦15 0型呼吸机辅助呼吸 ,机械通气时间为 2 4小时至 45天 ,累计达 2 36天 5小时。2 护理体会重症肌无力危象是由于呼吸肌麻痹 ,呼吸无力 ,气…  相似文献   

2.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主要临床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容易疲劳,且在活动后症状明显加重,休息或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1]。多种因素引起的患者呼吸肌、延髓肌受累,出现不能自行维持换气的危急状态,称之为肌无力危象。重症肌无力发病范围广泛,多见于中年女性。若不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将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2]。现将本院收治的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进行详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重症肌无力危象(myasthenic crisis,MC)是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因呼吸、吞咽困难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生命体征,是一种危急状态,病死率为15.4%~50.0%。目前临床对MC患者大多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有创正压机械通气进行治疗,但会明显增加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加重重症肌无力危象,导致脱机困难甚至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社会老龄化,长期卧床、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的老年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预防压疮、尿路感染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科于2000年9月16收治了1例重症脑梗死病患者,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机撤离过程中的几个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机撤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结果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及时合理调整药物、重视营养支持、掌握正确的撤机时机与撤机方法、加强心理护理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机顺利撤离的关键。结论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及时合理调整药物、重视营养支持、掌握正确的撤机时机与撤机方法、加强心理护理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机顺利撤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患者紧急采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并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预防交叉感染,落实好基础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等。结果6例痊愈,2例好转。结论及时采取机械通气,改善缺氧症状,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和不失时机的康复护理是恢复健康和提高未来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呼吸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龚春兰 《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0):754-755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护理的重点是呼吸的护理。认真细致地观察自主呼吸,及早发现呼吸肌无力,采取预见性的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的应用和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呼吸道湿化等是维持术后呼吸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社会老龄化,长期卧床、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的老年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预防压疮、尿路感染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科于2000年9月16收治了1例重症脑梗死病患者,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1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机械通气的舒适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适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重症肌无力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衰竭,称作“危象”,12%~16%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可发生呼吸衰竭,及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病情恢复至关重要。2004年11月~2006年9月,我院把舒适护理理论应用于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临床护理中,有效地预防了继发感染,使病程平均缩短6~12h,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易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4457-4458
重症肌无力危象一旦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往往会危及患的生命.因此,我们在密切观察病情的同时,应积极配合医生,给予患及时、有效的机械通气,为患的成功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在患机械通气期间,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发生并发症,使患顺利接受机械通气,促进患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1.
预防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护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胸腺切除已成为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gravis ,MG )综合疗法中的首要措施。我院自 1992年 3月~ 2 0 0 1年 6月外科治疗MG 4 0例 ,疗效好 ,无危象发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4 0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19例。年龄 2 6~5 8岁 ,4 0岁以下 37例 ,占 92 .5 %。病程 6个月~ 5年 ,2年以下者 31例 ,占 77.5 %。按Mondon改良的Osserman分型[1] :Ⅰ型 4例 ,ⅡA 型 10例 ,ⅡB 型 19例 ,Ⅲ型 3例 ,Ⅳ型 4例。其中伴甲亢者 2例。胸腺病理诊断中 :胸腺增生 2 6例 ,占 6 5 % ;胸腺瘤 14例 ,占…  相似文献   

12.
重症肌无力(MG)患者突发的呼吸肌无力,不能维持正常呼吸功能,需紧急医疗救助,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据统计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危象发生率高达20%-30%^[1],  相似文献   

13.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突触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旦发生危象.患者即表现为严重的全身性无力和呼吸困难.病情危重.死亡率极高。其治疗和护理比其他疾病要复杂和困难得多,要求也更高一我科1996年6月收治1例典型患者.经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69天后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3岁.因左睑下垂.双下肢无力伴呼吸困难.于1996年6月11日4H由急诊科转入我科。入院前5天.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体温39.5℃).左眼睑突然下垂.双下肢无力.双眼水平复现继而出现右眼胜下垂.四肢无力加重.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机撤离过程中的几个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重 症肌无力患者呼吸机撤离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结果 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及时合理调整药物、重视营养支持、掌握正确的撤机时机与撤机方法、加强心理护理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机顺利撤离的关键.结论 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及时合理调整药物、重视营养支持、掌握正确的撤机时机与撤机方法、加强心理护理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机顺利撤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重症肌无力危象(myasthenic crisis,MC)指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本身病情加重或治疗不当引起呼吸肌无力所致的严重呼吸困难状态。MC在MG患者发生率为15%~20%,是MG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1]。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相似文献   

16.
杨小花 《全科护理》2012,10(25):2338-2339
病人自然通气和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病人恢复有效通气,改善换气,最终改善和纠正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在病人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直至撤离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同时,存在不少的护理问题,加强护理,能让病人减轻心理和身体上的压力。现将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围术期肌无力危象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腺瘤是位于前纵隔内的一种较常见的肿瘤,该类肿瘤的最大的特点是约10%~45%的病例合并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于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以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经休息或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部分恢复为特征。早期行胸腺瘤切除可同时治疗重症肌无力,但手术后易发生肌无力危象,即因呼吸肌无力所致的严重呼吸衰竭状态。  相似文献   

18.
重症肌无力危象主要表现为呼吸肌严重无力。我院1988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重症肌无力(MG)18例,其中有9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人行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均抢救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工临床资料本组9例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16~57岁,术前发生肌无力危象2例,术后发生者7例。术后8~12h发生危象者2例,24~48h发生4例,6天后发生者1例,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最短4h,最长反复上机达2周,平均为5天左右,均痊愈出院。2护理2.l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因麻醉药物可加重肌无力症状,故要特别注意咽肌与呼吸肌无力的观察护理…  相似文献   

19.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突触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病变侵犯呼吸肌会出现呼吸困难,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