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ELISA法检测人体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2.
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实验大鼠血清抗体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的可行性,从而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免疫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雌性成虫粗抗原作ELISA检测不同时期实验大鼠血甭工选用四种对照血清,以比较该法的特异性。结果 大鼠血清抗体在感染后20d适宜检测,40d左右达最高峰,80d仍维持阳性检测水平。ELISA法对旋毛虫抗体阳性血清、犬弓蛔ELISA法用于检测广州圆线虫血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鼠血清抗体的  相似文献   

3.
1997年10-11月,温州市暴发流行以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低热等为主要症状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简称“酸脑”)[1]。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其中有18例患者在发病前10-15天在温州某饭店聚餐,并生吃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福寿螺,另有7例也主诉...  相似文献   

4.
用PVC—ELISA法检测实验大鼠广州管圆线虫抗体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首次报道用聚氯乙烯凹孔薄膜作载体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VC-ELISA)检测实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SD大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并与常规ELISA平行比较。对67份实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并经以后解剖证实有此虫寄生的大鼠血清抗体进行检测,全部均显示阳性结果,阳性率为100%;40份正常大鼠血清均为阴性。在判断实验结果时,消光值法及目测法皆可。两法检测结果未见有统计学差异。本文认为,PVC-ELISA法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简便、经济、快速的广州管圆线虫抗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Dot-ELISA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Dot-ELISA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Dot-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抗体 ,并观察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抗原免疫大鼠血清、猪蛔虫抗原免疫大鼠血清、日本血吸虫感染大鼠血清等 3种异源性血清有无交叉反应。结果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阳性率为 10 0 % ,猪蛔虫抗原免疫大鼠血清为 10 % ,其余检测血清均为阴性。结论 Dot -ELISA法用于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具有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并有简便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循环抗原(Cag)。方法采用两株抗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单克隆抗体,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CAg,并摸索该法的最佳实验条件。对感染大鼠、小鼠、疑似和确诊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血清进行检测,评价方法的敏感性;对日本血吸虫、肺吸虫、旋毛虫、囊虫病人血清进行交叉反应试验,评价方法的特异性。结果10μg/ml单抗包被,酶标记单抗1∶1 600稀释为最佳工作浓度。利用该法检测不同血清广州管圆线虫循环抗原的敏感性为84.2%~87.2%,特异性为100%。结论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循环抗原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经济、简便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人体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的ELISA法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估ELISA法检测人体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法,对34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并随访15个月。结果 发病后0.5~1个月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4.12%,4个月为92.59%,15个月为76.92%,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4.12%,特异性为82.35%。结论 ELISA检测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疫区人群的血清流行病学普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简易、快速的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抗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点样于固相硝酸纤维素膜上,以胶体金-proteinA为标记物,采用自行设计的渗滤装置,检测病人血清中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IgG抗体。结果检测21人份广州管圆线虫病人血清,检出阳性19份,敏感性为90.5%(19/21);100人份健康人群血清2份阳性,假阳性率为2%(2/100);与旋毛虫病人、血吸虫病人血清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6.7%(8/30)、3.3%(1/30),未发现与肺吸虫、囊虫、华支睾吸虫、肺结核病人血清有交叉反应。结论金标免疫渗滤法快速检测血清中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IgG不仅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判读容易,不需特殊仪器设备,而且敏感性高,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与旋毛虫病人血清存在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基因的探索和检测以及其应用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广州管圆线虫的特异性rRNA基因的序列特点,设计引物,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Ⅲ期幼虫及Ⅰ期幼虫及虫卵的DNA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经电泳和DNA序列测定,广州管圆线虫各期虫体及虫卵的rRNA基因片段有特异性。结论广州管圆线虫的大亚基rRNA基因是细胞中含量最多,且结构保守,编码为多拷贝的基因,易于检测发现,具有进行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温州流行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病是否为广州管圆线虫。方法 间接荧光标记抗体技术检验广州管圆线虫抗体,间接证实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结果 发现此批病人血清存在广州管圆线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3%,且阳性滴度大于1:10。结论 此批因食不熟福寿螺肉而患流行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病人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1.
12.
从GenBank下载1 277条广州管圆线虫的表达序列标签(EST), 用BlastX比对分析, 并用SignalP V3.0预测潜在的抗原或过敏原相关蛋白N端是否具有分泌信号肽或信号锚定肽。结果显示, 得分值>100有614条, 其中14条与广州管圆线虫一致, 540条与其他物种的相关蛋白相匹配, 60条与数据库中序列无同源性。614条序列可分为10类, 抗原或过敏原相关蛋白有80条, 编码22种蛋白, 其中12种具有分泌信号肽, 3种具有信号锚定肽。  相似文献   

13.
广州管圆线虫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管圆线虫染色体核型分析沈浩贤,丁步兰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当人类吞食了含有活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东风螺(褐云玛瑙螺Achatinafulica)或蛙、鱼肉之后,幼虫侵犯...  相似文献   

14.
云南河口广州管圆线虫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地区和东南亚各国。1988年4~6月和9月,我们先后两次在云南河口县河谷区进行了广州管圆线虫宿主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概况河口县位于云南东南部,东经103°24'~104°17',北纬22°30'~23°02',与越南隔河相望。调查区域属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2.6℃,全年无霜期。5~10月为雨季,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人因不当饮食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各种中间宿主或被第Ⅲ期幼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福州市2002年8~10月间发生2起共计28人因烧烤与爆炒螺肉片而集体暴发本病。为查清广州管圆线虫在福州辖区分布情况和该虫中间宿主(螺类)及终宿主(鼠类)感染情况,我们于2003年2月-2004年10月随机在长乐等7个县(市、区)各选1~2个点对鼠类和螺类自然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大白鼠血清抗体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广州管圆线虫雌虫抗原,采用PVC-FLISA检测大鼠感染广州省圆线虫后血清抗体的动态。抗体于感染后第三周明显增多,第四周和第五周继续增高,第八、九周达高峰,第21至第25周下降,但仍为阳性。每鼠分别感染50、100及200条此虫第三期幼虫的3个感染组OD均值间无显著差异。感染大鼠血清抗体的出现时间与此虫产卵及鼠粪中幼虫出现时间未见一致。报告对部分实验鼠解剖查虫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地区鼠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方法用电捕鼠器、鼠笼或粘鼠板等方法捕捉野栖或家栖老鼠,确定鼠种后将其处死,取其心肺组织,检查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共检查鼠类113只,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3.54%。其中施氏屋顶鼠、褐家鼠和板齿鼠的感染率分别为5.26%(2/38)、3.23%(1/31)和6.67%(1/15),而从捕获的黄胸鼠、黄毛鼠和小家鼠体内未能查到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论广州市番禺地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终宿主鼠类存在一定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无需仪器、操作简单,具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适用于基层快速检测广州管网线虫感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方法将重组广州管圆线虫五期幼虫抗原Acll蛋白为检测点膜抗原,羊抗兔IgG喷涂存质控线,与胶体金标记兔抗小鼠单抗组装成广州管圆线虫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试剂条,用于检测阳性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试验设阴性小鼠血清为对照。结果确定试剂条的检测条件为:检测线重组抗原Acll用量为4mg/mI(喷量1μl/cm),质控线羊抗兔IgG用量为1.87mg/ml(喷量1 μl/cm),胶体金标记兔抗小鼠单抗采用吸光度(A)值为5的喷涂世(喷量2 μl/cm)。用该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广州管线虫抗体,其敏感性为100%(10/10),特异性为100%(10/10)。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抗体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经进一步完善后有望用于广州管网线虫病的临床快速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9.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抗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成虫主要寄生在鼠体的肺部血管,人体因生食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感染期幼虫)的软体动物等方式而获得感染,幼虫常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而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和脑脊髓膜炎(酸脑)。近年来我国大陆广东、上海、福建等地亦有人体病例或鼠体感染发现[1-3]。1997年10~11月,温州市部分居民因生吃含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而出现爆发性“酸脑”多起。试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成虫粗抗原皮试[4]阳性的32例患者血清,以探…  相似文献   

20.
广州管圆线虫免疫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州管圆线虫病 ,亦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 (eosinophilicmeningitisormeningoencephalitis ,EM ) ,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其病原体广州管圆线虫 (An giostrongyluscantonensis)是我国陈心陶教授于 1935年首先在广州黑家鼠和褐家鼠体内发现〔1〕。本病主要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各岛屿流行。 194 5年首例人体广州管圆线虫病在中国台湾发现〔2〕,至今全世界报道已确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或怀疑由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EM超过 30 0 0例〔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