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亚云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1):1334-1334,1336
静脉输液不仅是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而且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给药方法,在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医疗水平和输液要求的不断提高,既要求“一针见血”率的提高,也要求输液完毕时的“无痛性拔针”和拔针后无出血和淤血的出现。这虽无很强的技术性,但却有重要意义,值得重视和注意,特别是初次接受输液的病人,往往对“吊针”望而生畏,产生恐惧感。因为出血和淤血不仅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紧张和疼痛,而且影响了血管的清晰度,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从2006年2月至2006年4月,对100例输液病人采取旧拔针法和新拔针法,进行效果比较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穿刺后的拔针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娟娟 《西部中医药》2006,19(11):37-37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出静脉穿刺拔针技巧,如拔针方向、针孔铵压时间和力道以及拔针前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对克服静脉穿刺疼痛和拔针后皮下瘀血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静脉输液后两种不同拔针方法的效果方法:通过将2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用左绷右拔左压法,B组用拉拔压法给患者拔针。结果:左绷右拔左压法拔针效果明显优于拉拔压法,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绷右拔左压法拔针效果明显优于拉拔压法。  相似文献   

4.
静脉穿刺后拔针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穿刺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要求护士穿刺时一针见血,完成后还应达到无痛性拔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淤血,以保护静脉减轻疼痛。笔者10余年对静脉穿刺有所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以往的护理操作中规定,静脉穿刺时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人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注射毕,快速拔针。这样做是否合理呢?通过十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我发现自静脉上方穿刺,直接刺入血管,慢拔针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从侧方刺入皮下,快速拔针则常常会引起患者短时间的刺痛,有时十分剧烈。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试用从静脉上方穿刺,慢拔针,取得了较好效果,有时静脉穿刺与拔针后,患者毫无感觉,以为注射尚未结束。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患者静脉输液完毕用常规方法拔针后,常出现局部皮下淤血、出血、疼痛等现象,给患者带来痛苦。我们采用新方法,可显著改善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2005年3月始,对100余例浅静脉穿刺病人采取增加止血带数量和距离的方法,发现扎双止血带和扎单止血带时增加绷扎距离,能明显改善静脉充盈度并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周道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1):166-167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年龄>60岁)浅静脉留置针两种不同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20例使用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试验组采用改进后的穿刺方法,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5%,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为8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留置针穿刺方法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静脉留置针输液是血液科患儿临床治疗的重要途径,为了减轻患儿痛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2010年6月-2011年8月,我们采用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对124例患儿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护理操作中最普通、最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很多人认为是无须技术的操作,然而,常常由于拔针时处理不妥而出现明显疼痛、出血、瘀斑等情况,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直接影响了护理质量。针对上述原因,改进护理措施,探讨静脉穿刺无痛拔针的方法,掌握好科学有效静脉拔针的技巧,不仅可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更加完善护理理论体系,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实施“纵向先拔后压法”,虽然技术性不强,但静脉穿刺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无痛、无淤血拔针率显著提高。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拔针的方法。方法:纵向先拔后压法。结果:疼痛发生率较传统方法明显降低。结论:“纵向先拔后压法”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静脉给药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静脉给药的操作不只是输液扎针,还包括用药后拔针。临床中拔针一直采用的方法是输液完毕,轻揭胶布,用干棉签或小纱布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按压片刻至无出血。  相似文献   

12.
静脉穿刺拔针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静脉给药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静脉给药的操作不只是输液扎针,还包括用药后拔针。临床中拔针一直采用的方法是输液完毕,轻揭胶布,用干棉签或小纱布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按压片刻至无出血。拔针时按压不可用力过  相似文献   

13.
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法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患者对两种拔针的疼痛反应、针眼出血和皮下瘀血情况.方法:对50例住院输液患者进行健侧手背同部位静脉穿刺后拔针对比观察,专人操作,第1天采用单床号旧拔针法(对照组,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双床号采用新拔针法[观察组,迅速拔出针头,输液侧上肢直臂抬高90°];第2天,此处血管休息;第3天,单双床患者拔针法交换.结果:对照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两组均能达到止血效果.结论:新拔针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后的补救方法,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BD 公司24 G Y 型静脉留置针.结果 成功率高;采用方法1 补救20 例,成功16 例,成功率80 %.采用方法2 补救28 例,成功24 例,成功率85%.结论 操作简单,可单人操作;增加了护理操作安全性;为患儿减轻痛苦;在新生儿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静脉给药是临床常见的治疗途径,输液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但是,在临床操作中,常常出现由于拔针时机掌握不当而造成药物浪费和患者不满意现象发生,为了避免以上问题出现,特别是贵重药液的浪费,我们就如何掌握静脉输液拔针时机问题进行了观察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送管的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前行1~2mm,固定平行单送外套管至根部再取出针芯;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前行1-2mm,然后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的方法明显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减轻静脉拔针后疼痛,减少拔针后出血.方法 通过横向小面积按压法、横向大面积按压法、缓慢拔针无菌敷贴按压法,按压后上举手臂法,止血贴按压法.结果 合理按压减轻疼痛,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进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固定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采用双手操作及胶贴固定留置针。改良组采用单手操作左手固定患儿头部并绷紧穿刺血管处的皮肤,利于软管的送入,穿刺成功后用弹力帽固定。结果:两组经过比较改良组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优于传统组,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拔针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拔针速度快与慢,拔针后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大小和按乐力度不均匀。而这些问题与患者的配合及静脉输液拔针后的皮肤出血、皮下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应用留置套管针是浅静脉输液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和急救及供给营养的最方便、快捷、有效的途径。随着静脉输液的发展,在临床输液中,静脉留置针已经被普遍使用。这不仅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和恐惧,也减少了患者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临床上一般留置针穿刺送管方式多样,送管成功率差别较大,易导致留置失败,为此我们结合临床穿刺经验,改进了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并与常规方法作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