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外感发热在小儿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其病因是感受六淫之邪或疫毒之气.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成药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治疗要及时,用药要正确、审慎,合理选择给药途径,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2.
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呼吸道病毒感染多见。近年在辨证用药,治疗方法、机理研究方面均有所进展,现概述如下。一、临床研究(一)辨证用药外感发热根据感邪的不同、所在部位及  相似文献   

3.
宋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认为14岁以下当以小儿治。近代主张划分为以下六阶段,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幼童期、儿童期。从7~12周岁为儿童,亦称学龄儿童期。小儿从初生至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都以成人有所不同,其受病途径、疾病的传变以及其治疗法则、用药、用量亦有所不同。故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基本治疗原则应根据小儿时期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成未充、生机逢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趋康复。按小儿外感发热临床可归纳四个类型,风寒食滞型、风热痰湿型…  相似文献   

4.
张巨明  钱进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420-1421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西药对照组采用退热西药及消炎药。结果:3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8%,中药对照组总有效率97.6%,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74.3%,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及中药对照组治疗1天后热退复发率低,仅10.2%,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高,达86.4%。结论:提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6.
小儿外感发热为儿科常见病,多由外感风邪所致,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咳嗽为主要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由于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肝常有余”,为“稚阴稚阳之体”,感邪后“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等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故在治疗上也有其特点。现将笔者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体会介绍如下。1温凉并用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易为六淫所侵。又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感邪后往往寒热互见,或寒从…  相似文献   

7.
发热是儿童外感的主要症状,近年我们自拟银翘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较佳。兹介绍于下。1 临床资料本组收集近3年小儿发热门诊病例260例,其中男134例,女126例;年龄8个月至6岁;至就诊时发热期最短12h,最长者4d;热度在38℃~39℃者204例,39℃以上者56例(肛温);血WBC < 10×109/L者156例、(10~12)×109/L者24例,N0.50~0.70者144例、0.70~0.85者36例;发病季节:1~3月86例,4~6月80例,7~9月47例,10~12月47例。应用各种抗生素及清开灵、双黄连、穿琥宁或合并激素或解热类药物治疗者203例,初诊即以本方治疗者57例。2 证…  相似文献   

8.
9.
孙艳明 《四川中医》2000,18(3):41-41
小儿外感发热发病急、变化快,果及内脏迅速,临床上应予高度重视,治疗时不能墨守疏风清热、疏风散寒二种方法,而应辨别邪之所居,对症治疗,驱邪外出;同时也要视病人正气虚实,辅以扶正固本之药物,增强药物驱邪外出的能力。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上采用宣肺清热、益气养阴法治疗6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5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39例,女兀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2岁;发热时间最短为2天,最长为8天。65例患儿体温均超过对.5℃,其中力.st-39t47例,39t以上的18例。经过西药注射和输液治疗后,未能退热的对例,曾…  相似文献   

10.
加减甘露消毒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钱进  张巨明 《北京中医》2005,24(6):354-356
外感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从2000年11月-2001年12月,我们采取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外感发热为儿科最常见急症,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是中医药治疗的精髓,同病异治在儿童外感发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辨证准确,银翘散、柴葛解肌汤、小柴胡汤、人参败毒散、麻黄附子细辛汤均能在外感发热中发挥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消风剂是家父楚哲良(1898~1973)行医近六十年中,根据小儿脏腑生理特点,以及平时对小儿疾病临床用药的经验,经过数十年反复筛选,最后由凉而不滞,温而不燥的荆芥、防风、粉葛、前胡、枳壳、木通、浙贝、杏仁、僵蚕、蝉蜕、薄荷等十一味药物组成。笔者在三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常用此方,随证加减,根据病情,灵活变通,每多获效。兹介绍如下:病案举例(一)外感发热李某,男,1岁6个月。住半工半读2栋3楼26号。于1980年9月23日初诊。母代诉:患儿己发热11天,以下午为重,在  相似文献   

14.
中药涂膜剂退热灵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2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纯药浴和口服退热药加药浴的即时退热效果。方法对门诊就诊的符合小儿外感发热诊断标准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单纯药浴和口服退热药加药浴两组进行治疗和即时退热效果观察。结果退热药加药浴组即时退热效果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药浴组(P0.05)。结论退热药加药浴的即时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浴组。  相似文献   

16.
小儿退热按摩乳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退热按摩乳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用小儿退热按摩乳穴位按摩,对照1组行常规推拿,对照2组用小儿感冒散。分别观察总疗效,体温,伴随症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总疗效,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在部分伴随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则分别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结论:小儿退热按摩乳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疗效好,简便,安全,患儿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双解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雪霞  陈振隆 《新中医》2004,36(10):65-66
目的:观察双解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观察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用双解汤(淡竹叶、荆芥穗、薄荷、柴胡、黄芩、生石膏、知母、金银花)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用青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80例,治愈21例,显效52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5%。对照组30例,治愈5倒,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双解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疏解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英 《四川中医》2002,20(1):60-61
目的 :观察疏解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观察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6 0例 ,用疏解散治疗 ;对照组 5 2例 ,用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 6 0 %和 36 5 %。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疏解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司振阳  张骠 《中国中医急症》2012,(10):1638-1639
<正>发热为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最常见的急诊与住院原因[1]。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多由外感风邪所致,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咽部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本文就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史纪  薛辉 《中国中医急症》1998,7(5):217-217
小儿外感高热为临床常见急症,中药内服常缓不济急,改进剂型及给药途径,乃提高疗效之必需。我们在;临床上以解表热、泄里热的退热灌注液为主,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证属表里俱实者,疗效迅速,使用方便,病人易于接受。现将106例临床观察总结于后。1临床资料1.l病例速择全部IO6例患儿,符合以下标准:①西医诊断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②中医诊断属感冒,辨证属风热型。③病程<24小时名年龄l~12岁。⑤体温38.5~39.5”C。③血WBC<15X10’凡,N<O.75。l.2一般资料本组106例,男63例,女43例;病程幼2小时47例,12.1~24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