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究新生儿毒性红斑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金银花、甘草、防风水剂擦涂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据出生后是否患有毒性红斑将其分为发生新生儿毒性红斑组(n=88)及未发生新生儿毒性红斑组(n=192),统计2组临床资料,对影响新生儿毒性红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新生儿毒性红斑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清水沐浴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金银花、甘草、防风水剂擦涂处理。2组均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3 d。统计2组治疗后疗效、红斑消退时间及完全愈合时间。结果与未发生新生儿毒性红斑组比较,胎龄、分娩方式、产妇流产史、产妇糖尿病、新生儿Apgar评分(6~8分)是影响发生新生儿毒性红斑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6.250、2.123、1.753、2.203、1.731、3.56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45%,42/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27%,34/44)(P0.05);观察组红斑消退时间和完全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胎龄、分娩方式、产妇流产史、产妇糖尿病、新生儿Apgar评分是新生儿毒性红斑的危险因素,针对其危险因素,可尽早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以缓解病情并预防并发症;金银花、甘草、防风水剂擦涂可有效促进新生儿毒性红斑患儿皮肤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犀角解毒饮"加减游泳预防新生儿毒性红斑的发生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万州区妇幼保健院2000例刚刚分娩的足月新生儿按照数学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0例。每天对两组新生儿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新生儿进行"犀角解毒饮"加减游泳。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皮肤有无红斑发生,红斑的发生时间、程度、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的新生儿患毒性红斑的数量为400例,远比观察组新生儿患毒性红斑的50例要多,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犀角解毒饮"游泳对于预防新生儿的毒性红斑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夏季金银花水浴对新生儿皮肤中毒性红斑及黄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住院且孕期未忌口的剖宫产孕妇所分娩的足月新生儿1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80例。对照组予以清水浴,观察组用金银花水浴,其余皮肤护理及室温一致。统计分析2组新生儿皮肤红斑、脓疱及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值情况。结果 试验组新生儿皮肤红斑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脓疱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值比较:除出生1 d试验组均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试验组3 d、5 d及7 d经皮胆红素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夏季金银花水浴对新生儿皮肤中毒性红斑具有保护作用且减轻新生儿黄疸,预防症状发生、促进症状改善、降低炎症反应及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因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是医院感染的高危、高发群体。新生儿毒性红斑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变态反应或感染有关,属自限性疾病,一般皮疹7~10 d痊愈,有部分患儿引起继发感染,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1]。2011-10-2013-06,我们采用野菊花沐浴预防毒性红斑患儿继发感染141例,并与单纯温水沐浴141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药皮肤康洗液外洗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52例新生儿毒性红斑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在常规皮肤护理之后,治疗组用皮肤康洗液1∶50稀释液局部外洗红斑区;对照组用75%医用乙醇局部外用擦拭红斑区,每日1次,连用3~7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P<0.01)。结论中药皮肤康洗液外洗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疗效满意,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 ,又称新生儿过敏性红斑、新生儿红斑。其发病机理可能是外界刺激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 ,或对来自母体某些具有抗原性物质所致的变态反应 ,或是肠道吸收物质的毒性作用 ,由多种原因而引起的综合症。发病率较高 ,占成熟分娩婴儿的 50 %。自 2 0 0 1年 1 2月~ 2 0 0 2年 6月对在我院出生的 2千余名新生儿中 80 0例患新生儿红斑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治疗及护理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0 0 1年 1 2月~ 2 0 0 2年 6月出生的新生儿中 ,新生儿红斑患者 80 0例 ,其中男婴 450例 ,女婴350例 ,平均出生天数为 2~ 4天。根据出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浴对HBV感染母亲之新生儿毒性红斑治疗价值。方法:采用自拟中药煎熬后泡浴HBV感染母亲之新生儿毒性红斑70例(研究组)及69例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涂(对照组)疗效观察。结果:自拟中药煎熬后泡浴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浴外治新生儿毒性红斑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安全性好,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程短,患儿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 d内称为新生儿期[1],此期是婴儿生后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易发生呕吐、红斑、体温升高、体温不升、黄疸等异常情况。因此要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如保暖、喂养、清洁卫生、消毒隔离等。现对我站2009年1月—2010年12月出生的3 988例新生儿出现的异常状况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以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 患儿陆某,男,2天,1987年8月31日初诊。出生后20小时许,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以面部、胸部、躯干部皮肤较多,并融合成片。其母孕早期曾有带下异常现象。拟诊为新生儿红斑、败血症。经用氨苄青霉素抗感染及激素治疗1天未见好转,且红斑日渐增多,部分红斑中间突出白色脓疹,表面覆盖白色鳞屑,口腔粘膜可见白色干酪样红斑。患儿精神及食欲甚差,啼哭不止。取鳞屑检查:发现真菌阳性。诊为“新生儿霉菌性皮炎”。中医辨为圆癣,治宜清热除湿祛风杀虫。改用中药治疗,并停用抗生素及激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效果。方法:所选的本院新生儿黄疸病例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早接触、早吮吸、及早实施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根据新生儿需要进行哺乳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首次排胎便时间;记录两组患儿胎便开始转黄时间;测量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后d5体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首次排胎便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胎便开始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时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后5d体重高于对照组出生后5d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新生儿黄疸早期消退,改善患儿黄疸症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孕期连续应用有效益生菌4周以上的孕妇所生新生儿的皮肤进行观察,探讨孕期应用益生菌对新生儿皮肤是否有保护性作用,能否降低新生儿皮肤红斑发生率。方法观察组孕妇在产前至少连续服用含有效量益生菌的食物4周以上。然后对出生后的新生儿皮肤红斑进行观察,分别在出生当天、1周、2周、3周和4周时进行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皮肤红斑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期应用益生菌对预防新生儿皮肤红斑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入院体温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产房出生的早产儿,其中78例入院时体温36.5℃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83例入院时体温36.5~37.5℃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检测患儿入院24 h内的肝肾功能,记录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尿素氮、肌酐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败血症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入院时低体温(体温36.5℃)较早产儿体温36.5~37.5℃更易发生肾功能损害、新生儿败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该注意出生后早产儿的保暖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肾上腺素是新生儿心肺复苏的主要药品,其主要药理作用是收缩血管,兴奋心肌,升高血压[1]。其中收缩血管作用主要针对小动脉和小静脉血管收缩,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明显,使该部位皮下血管痉挛而导致局部皮肤缺血坏死。2013年2月,我科收治了一例因出生窒息,三角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抢救导致皮肤坏死的新生儿,经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男,出生1+小时,因"出生窒息抢救后面色发绀、口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新生儿脑损伤相关性。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2月-2017年10月,选取52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脑损伤患儿为研究组,以及同一时间正常足月新生儿52例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在出生后24h、72h等时间段抽取新生儿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指标的检测,分析上述治疗变化与新生儿脑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儿在出生后24小时,NSE指标存在差异性,P0.05。研究组患儿中,出生后24h、72h等时间段,其组内NSE指标存在差异性,P0.05,且与新生儿脑损伤状态呈正相关。结论:针对新生儿脑损伤,采用NSE等指标进行检测,可显示NSE水平越高,则患儿脑损伤程度越重,各项检测指标变化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氧气在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乐昌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40例窒息新生患儿,将其分为高浓度氧复苏组(对照组)和低浓度氧复苏组(观察组),记录1 min、5 min和10 min的Apgar评分、检测生后10 min的血气p H值和氧分压值及经皮测氧饱和度。结果:两组患儿1 min、5 min和10 min的Apgar评分,出生后10 min的血气p H值,皮测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in的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儿的血气氧分压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窒息进行抢救时,采用不同的氧浓度来进行抢救的效果是基本上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较低氧浓度的氧气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弱血氧分压,有利于减少新生儿高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FIRS)早产儿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存在FIRS早产儿40例作为观察组,不存在FIRS早产儿40例作为对照组,在出生后12 h内取新生儿外周静脉血进行PCT检验,在出生后5~7 d进行影像学检查,对新生儿脑损伤情况进行评价,出院前及随访时间内对新生儿进行NABA运动神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脑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BNA评分与1年内52项神经运动功能检查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2组中脑损伤患儿PCT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脑损伤患儿(P均0.05)。结论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概率较高,而运动神经异常率较高,出生12 h内血清PCT水平能够作为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退黄汤药浴对早期新生儿黄疸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7月本院出生的106例足月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药浴组54例)和对照组(常规沐浴组52例),观察组患儿出生后1 d开始药浴,对照组患儿常规沐浴;对2组患儿出生后1 d、3 d、5 d、7 d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2组进行比较。结果从出生后3 d开始,观察组患儿平均经皮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临床意义;对照组患儿需住院行光疗退黄的比例高于观察组(P0.05),2组比较有临床意义。结论中药药浴对预防新生儿黄疸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先天性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病,指出生时已有白血病的征象或在出生时正常而在出生4周内出现白血病表现者。其临床表现各异,主要以肝脾肿大、皮肤结节、发热等为主要表现[1]。本科护理人员为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后发现三角肌皮下血肿为首要表现的白血病1例,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新生儿胎龄40+1周,于2013年6月出生,阿普加评分法10分。该评分法是以出生后1min内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每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钦加味外洗方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的安全性承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毒性红斑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外用五味消毒饮加味外洗方及紫草油,对照组外用紫草油,有破溃者外用硼酸冷湿敷,治疗、护理5天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91%,对照组为68.33%,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五味消毒钦加味外洗方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安全性好,疗效佳。  相似文献   

20.
<正>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 d内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大量胆红素积聚体内出现皮肤、黏膜、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属于一种临床现象,发生机制为新生儿巩膜、皮肤等处在具有较高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情况下有黄染现象出现[1]。多数患儿可自行消退,但有些新生儿黄疸合并胆红素脑病会造成新生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