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患者,均实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及动脉狭窄程度改变情况。结果: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率为96.2%。术后动脉残留狭窄程度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阿托伐他汀保守治疗与支架植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进行风险/获益评价。方法将62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分为支架植入组26例、保守治疗组36例。支架植入组行Wingspan支架植入,保守治疗组主要予以阿托伐他汀片治疗,40~80 mg/d。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随访结果等。结果保守治疗组与支架植入组临床改善率分别为78%,58%(2=3.6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2%(2=4.92,P<0.05),病死率分别为0,8%(2=4.16,P<0.05);保守治疗组医疗费用显著低于支架植入组(t=16.71,P<0.01);随访1 a,保守治疗组与支架植入组复发率分别为8%,4%(2=4.11,P<0.05),但保守治疗组复发患者再次保守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与支架植入比较,阿托伐他汀保守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小的风险和较高的获益,可能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比较优化的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替罗非班对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术中2组均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苦碟子注射液静滴,观察2组治疗后血栓形成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栓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Pro MMP-2、MMP-2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康复、再梗、死亡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替罗非班可降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血栓总发生率及Pro MMP-2、MMP-2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再梗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41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根据影像学分为以下几型: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皮质型分水岭梗死、后循环分水岭梗死、混合型分水岭梗死。分析各型分水岭脑梗死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41例CWI,其中8例为皮质型分水岭梗死,25例为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6例为混合型分水岭梗死,2例后循环分水岭梗死。结论:CWI患者存在颅内外血管明显狭窄者达85.4%。皮质下型CWI脑血管狭窄所占比例高于皮质型CWI。皮质前型分水岭梗死以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多见,而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和皮质后型分水岭脑梗死以MCA狭窄为主。皮质后型分水岭梗死可合并后循环血管狭窄。混合型分水岭梗死既有颈内动脉狭窄,同时存在颅内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后循环分水岭梗死均有椎-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予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提出术前周密的准备、心理护理、围术期药物准备及术后神经系统的观察与护理,高灌注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与观察以及穿刺部位的观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糖尿病(DM)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日益增高;DM患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NDM)人群的2倍,因此在接受肾动脉支架成形术(PTRAS)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合并有DM。经皮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临床治疗肾动脉狭窄简便、经济、可靠的治疗方法,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已被大多数患者接受。它能迅速解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轻微脑缺血患者合并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时的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的影像学变化,同时对此类患者的PWI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对67例轻微脑缺血并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进行PWI相关检查,同时分析处理采集的图像。结果所有患者中,PWI正常9例,异常58例,异常患者的血流通过时间以及其达峰时间均表现异常;PWI检查异常者DWI扫描均阴性。结论头部PWI检查可以有效检出脑缺血患者脑部狭窄血管的部位,其敏感性明显高于DWI,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点。方法:对36例脑梗塞患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程度及斑块的性质。结果:36例患者中14例出现颅外动脉狭窄,22例出现颅内动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16例,中度狭窄10例,重度狭窄6例,闭塞4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出现62条动脉狭窄;共有斑块74个。结论:颅内外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梗塞等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1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l段狭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1—3a,观察患者手术后缺血性卒中改善程度,术前、术后和随访时血管狭窄程度,术后手术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l倒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共放置36枚球扩式支架,15枚自膨式支架。19例行预扩张。手术成功率98%。9例患者伴有一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并同时置入9枚球扩式支架,7例患者合并一侧颈内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其中4例同时置入4枚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术前狭窄率为(86.3±11.6)%,术后剩余狭窄率(9.7±4.4)%。与术前相比,症状消失与改善47例,症状改善率94%。无严重神经功能恶化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是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症状的安全、有效方法,短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癫痫发作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6例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癫痫发作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均为23例,对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癫痫发作效果显著,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具有改善作用,降低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究轻型脑卒中患者发生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收治的 400 例经确诊的轻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颅内外动脉狭窄分为两组,其中有颅内 外动脉狭窄为 A 组,无颅内外动脉狭窄为 B 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轻型脑卒中患者发生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影 响因素。结果:A 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史、既往心肌梗死、心房纤颤、颅内外动脉狭窄方面与 B 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性别、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美国国立卫生 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史, 既往心肌梗死、心房纤颤、颅内外动脉狭窄是轻型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既往心肌梗死、心房纤颤、 颅内外动脉狭窄是轻型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对上述指标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介入技术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介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狭窄部位、缺血事件、病变长度)、狭窄率、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并采用NIHSS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巴氏指数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NCSE量表对患者认知功能情况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不同临床病理参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IVA、AVA、MCA、PCA、VA及BA的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Vmean)和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均优于治疗前(P0.01或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VA、AVA、MCA、PCA、VA及BA的Vmean和PI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IVA、AVA、MCA、PCA、VA及BA的Vmean和PI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NCSE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NCSE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疗效显著,可改善动脉狭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直视下放置食管支架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采取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及康复指导等措施。结果:减轻了病人的恐惧与术中不适,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合理的护理可使食管内支架放置术易于被接受,操作顺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髂-股动脉狭窄的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髂-股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髂-股动脉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治疗,总结患者术后临床疗效与踝臂情况.结果:术后为患者开展1年时间随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本组患者术后踝臂指数高于术前,F...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行支架植入术的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治疗期间病情变化,并分析其护理要点,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赤峰市医院接受支架植入术的100例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手术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重度症状性椎一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中应用Wingspan支架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重度症状性椎一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均采用Wingspan支架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最初终止事件(卒中或者死亡)发生率为5%;并发症发生率7%;术后1a再狭窄发生率10%;术后1a血管狭窄程度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结论Wingspan支架技术应用于症状性椎一基底动脉狭窄的重症患者中能够降低终止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有效降低血管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颅内动脉狭窄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变化,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解耦联蛋白2(UCP2)、神经营养因子(BDNF)、激酶A(PKA)、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的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的UCP2、BDNF、PKA水平均明显升高,Hcy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的UCP2、BDNF、PK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Mo CA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的MMSE评分、Mo CA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提取物能显著改善颅内动脉狭窄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李志强 《中医药研究》2012,(11):1341-1343
目的观察基底动脉狭窄病人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基底动脉狭窄病人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病人共放置支架42枚,其中椎一基底动脉结合部4枚,基底动脉37枚,未见颅内出血发生;winspan支架24枚,APPOLO等球扩支架13枚;发生不良血管事件3例,其中手术距发病时间〈2周1例,〉2周2例,wINSPAN治疗1例,APPOLO治疗2例,发生时间于术后48h内2例,〉48h1例。结论基底动脉狭窄病人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分清患者的发病机制,掌握合适的治疗时机,根据病变血管的部位、长度、分支状况及血管通路选择合适的支架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术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进行初步分析探讨.方法:将2006-2008年本院收治的30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于颈内动脉颅内、外段以及椎、基底动脉31根狭窄的动脉上放置31枚支架.术前、术后1-3 d、术后(14&#177;3) d和术后(30&#177;3) d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并填写〈中医证候临床信息采集表〉,对支架术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多表现为风证、痰证、血瘀证,较少表现为阴虚阳亢证、火热证;术后3 d、(14&#177;3) d时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术前有所下降,阴虚阳亢证、火热证的积分仍然较低,风证积分明显下降,血瘀证积分逐渐下降,痰证积分下降幅度较小,气虚证积分基本保持稳定.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证候规律为风证、血瘀证、痰证、气虚证兼而为患,其中痰证、气虚证在颅内外动脉支架术后积分下降不明显,提示为支架术前后持续存在的中医病理因素,可能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酸性磷脂(AP)在临床早期评估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脑缺氧缺血程度中的作用。方法患者均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检查,并排除急性脑梗死,在低灌注区或可疑低灌注区选取PWI像感兴趣区域测脑血流量(CBF)、脑血容积(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值,同时取对侧镜像对称区域测CBF、CBV及MTT值做对照研究。立即抽静脉血测AP的浓度,并应用线性相关分析法比较AP与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PWI相关系数(CBF、CBV和MTT)的相关性。结果 30例患者PWI异常,AP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8例患者PWI和AP值均正常;7例患者PWI虽正常,但AP值高于正常参考值。灌注感兴趣区域及镜像侧CBF、CBV及MTT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1)。多根血管狭窄患者CBF和CBV较单根血管狭窄患者减低,MTT延长,AP值增高。CBF与AP值呈负相关(P<0.01),CBV与AP值亦呈负相关(P<0.01),MTT与AP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 CBF、CBV、MTT与AP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AP是一种脑组织缺氧缺血的早期敏感的标志物,有可能较PWI成像更早期反映脑组织缺氧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