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足口病6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HFMD)是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常见的疾病,属隐性感染性传染病,常呈爆发性流行。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达20余种,以柯萨奇病毒A10和肠病毒71型最常见。本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含有病毒的污染物,经消化道传播,另  相似文献   

2.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发病率高,可引发肺水肿、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儿的健康。目前该病相关病毒的致病机制、致病病毒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药效学评价方法、药物抗病毒机制等核心问题尚不明确,而构建具有人类染毒模拟表现的动物模型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国内外研究人员建立了多种不同动物种属、品系的HFMD动物模型,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最常见,应用也最为广泛。EV71与CA16同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肠道病毒A型,两者在病原学、感染和复制特征、感染导致的临床症状和免疫反应有相似的方面,但引发的HFMD动物模型在易感年龄,感染方法,表现出的神经毒性、临床症状及体征、组织器官损伤程度等也有明显不同的方面,因此,研究者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这对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感染EV71和CA16病毒建立的不同物种HFMD动物模型,分类阐述各模型的种属品系、病毒株类型、感染方法、病毒感染特点,深入研究EV71及CA16感染诱发的HFMD特点及其感染所导致的临床症状差异,整体评价小鼠、树鼩及非人灵长类3类动物模型各自的优缺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分析 2017–2018 年泉州地区儿童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性,为泉州地区对儿童 HFMD 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泉州市儿童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临床诊断为 HFMD 患儿 3729 例 的粪便拭子标本,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通用型肠道病毒、肠道病毒 71 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型(CoxA16)。结果:3729 例标本中,人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为 2602 例,总检出率为 69.78 %,CoxA16 型核 酸检测阳性 209 例(8.03 %),EV71 型核酸检测阳性 477 例(18.33 %),其他 EV 核酸检测阳性 1916 例(73.64 %)。发 病人群主要集中在 5 岁以下儿童(84.66 %),1 ~ 3 岁儿童患 HFMD 的概率最高,占 57.87 %。2017 年以 EV71 和其他 EV 为共同优势株,2018 年以 CoxA16 和其他 EV 为共同优势株。结论:2017–2018 年泉州地区 HFMD 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发病流行优势株为 CoxA16 和 EV71 以外的其他 EV,且不同年份间流行优势株有所差别,提示今后在 HFMD 防治工作中要 加强对 CoxA16 和 EV71 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的分型检测;同时应加强 5 岁以下特别是 1 ~ 3 岁儿童的管理及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手足口病是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一种以手、足和口腔部位发生水疱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本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并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疱液、咽部分泌物和粪便中均可分离出病毒[1]。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现属于丙类传染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l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臀等部位的皮疹,口腔溃疡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相似文献   

6.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陛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8.
易天江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102-102,103
目的:总结分析现阶段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8月本科住院的6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儿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符合2008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30例伴发热,1例重症,没有复发病例,所有患儿经积极中西医结合治疗均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流行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本组患儿均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临床医生及时正确诊断本病并给予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儿童集中场所要及时隔离患儿,防止疾病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预后。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1月本院门诊以及接受住院治疗的14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临床手足口病通常以1~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多;发病时间大多集中于3—7月及9—12月;临床手足口病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疹表现,约有51.4%(73/142)的患儿存在发热史,其住院率约为9.86%(14/142),住院手足口病患儿伴发其他临床并发症者约为37.32%(53/142),住院时间为(5.9±2.7)d,无死亡病例。经临床病原学检查EV71肠道病毒阳性患儿为17例;CoxA16柯萨奇病毒A组阳性患儿为13例;CoxA16柯萨奇病毒A组阴性患儿为7例。结论临床手足口病的传染性相对比较强,治疗以应用广谱性抗病毒药物以及增加患儿机体的免疫力为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1.
韦士兰 《河北中医》2010,32(5):769-770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Ev71)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Ev71最为常见^[1]。  相似文献   

1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近几年来随着手足口病的日渐增多,尤其是普通病例,居家隔离观察者不乏其人。因此,  相似文献   

13.
<正>研究发现,柯萨奇CA16与EV71为主的肠道病毒可以通过饮食、触摸、飞沫、喷嚏、咳嗽等多种渠道感染人,也是导致手足口病传染的主要原因。疾控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家庭及个人卫生,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4.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腔局限性粘膜斑丘疹、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目前缺乏特效药物治疗.我院对手足口病住院及门诊患儿在抗病毒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在退热、加速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改善胃纳、缩短病程等方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主要由柯萨奇A16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本病好发于夏秋季节,常在婴幼儿造成暴发流行,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以出疹、发热为特征,斑丘疹常发生于口腔黏膜及手足远段部位,少数患儿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个别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  相似文献   

16.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期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手足口病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A1b和EV71的病毒感染引起的皮疹性传染病。主要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期,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患孩大多数症状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可并发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心肌炎等炎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精心护理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消毒隔离、体温的护理、皮疹的护理、口腔黏膜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这些护理措施对手足口病患儿的重要作用。结果大多数患儿痊愈出院,只有1例死亡。结论综合护理是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从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流行季节、发病人群、传变规律等方面论提出该病可按中医湿热温病进行论治,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该病的主要证候类型,以及中医药防治该病的具体理法方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而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