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11例结肠癌肠穿孔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认为护理的重点是进行早期液体复苏的护理与监测,加强腹部症状体征、腹部切口、腹部引流管及肠造口的护理与观察,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休克是较常见的危重急症,是严重的全身性病态综合征,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微循环障碍,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及组织血液灌注减少,继而造成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及全身脏器功能受损,病势凶猛,死亡率高。因此严密细致的临床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雪英  徐桂英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013-2014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也称脓毒症休克或中毒性休克。尽管目前临床治疗及重症监护措施更加完善,但小儿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仍高达10%~50%,是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良好的监护技术,做好液体复苏是早期逆转休克的关键,能明显降低感染性休克早期病死率。我院PICU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感染性休克患儿5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早期症状不明显,常为原发病症状所掩盖,但待血压降低时,病情常不可逆,并在短期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因而早期识别极为重要。本文对1997~2001年收治的40例新生儿感染性休克回顾性分析,提出如何早期识别,并对抢救护理进行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2例,女18例。胎龄28~42周,平均36.2±2.7周,其中早产儿21例。原发病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早期症状不明显,常为原发病症状所掩盖,但待血压降低时,病情常不可逆,并在短期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因而早期识别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护士长:请责任护士介绍简要病史。责任护士:患者,男,27岁,住院号66071。因发热、咳嗽、咯脓痰,痰有腥臭味等不适症状,于1985年5月11日下午3时入院。入院时体温40.3℃,脉搏106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00/80mmHg,50分钟后患者全身抽搐,血压下降至60/40mmHg。ECG提示变异性心绞痛。化验:WBC 42400,血酶谱提示心肌损害。入院诊断:败血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护士长:对这一病例责任护士作了介绍,请大家重点讨论一下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护士A:我认为护理休克病人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位问题:病人在休克状态时,最适当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bacterial liver abscess,BLA)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总结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312例BLA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探讨相关临床因素与BLA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关系,并统计分析感染性休克病例的临床特征,总结其治疗策略及转归等。结果不同BMI指数、白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脓肿直径以及是否发生胆道感染、糖尿病的BLA患者,在是否发生感染性休克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道感染、糖尿病、较高BMI指数、脓肿直径≥10 cm是影响BLA发生感染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312例BLA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20例,发生率为6.41%,其中6例最终死亡;选择彩超定位置管引流9例,彩超定位置管引流+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3例,药物治疗3例。结论消除胆道感染、控制血糖、降低体重和早期治疗脓肿是预防BLA发生的关键,而BLA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临床护理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8.
小儿感染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做好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二十年来,我们共收治感染性休克患儿132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掌握休克早期表现小儿疾病变化多而快,对患儿要勤巡房,细观  相似文献   

9.
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在中国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胆管疾病,尤其西南地区发病率很高,占收治胆道疾病的1/5~1/4,男女患者的发病率相近。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0~49岁,其病死率为4.5%~43.5%,国外为20.0%~87.5%,仍是胆道良性疾病的首要死亡原因。本病的特点是在胆道梗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休克的进展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对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和治疗方法有了新的认识。重点介绍了感染性休克新概念的内涵,及由此产生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2月,我们收治了1例妊娠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因停经32周,伴有咳嗽、咳痰、气短1个月、发热1 d入院检查。查体:T 37℃、P 108次/min、R 24次/min、BP 13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神志清楚、呈贫血貌、眼睑苍白、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多量痰鸣音、  相似文献   

12.
对62例外科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在抢救中扩容、纠酸、强心、脱水、护肺、抗凝及抗菌等治疗措施两组相同,其中观察组加用山莨菪碱,对照组酌性加用多巴胺、阿拉明,以观察山莨菪碱在抢救中的作用。提示了山莨菪碱可作为“低排高阻”低动力型冷休克的综合抢救药物之一,作者对其作用机制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14.
感染性休克是外科多见且治疗较困难的一类休克。脓毒症是一种继发于感染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寒战、心动过速、意识改变以及白细胞增高等,其实质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导致炎性介质大量释放而引起的全身效应。当严重的脓毒症继续发展并导致循环衰竭时,出现器官功能不全及血压下降的临床表现时,即为感染性休克,又称为中毒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或脓毒性休克[1]。外科实践中,其常见原因包括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重症急性胰腺炎等。若感染性休克不得到及时有效改善,可很快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研究发现单纯感染的病死率不足5%,若合并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全身性感染的病人病死率升高至20%~30%,伴器官功能障碍后出现严重感染的病人的病死率达30%~45%,一旦出现感染性休克病死率可高达50%~70%[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解除胆道梗阻症状,若合并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达到50%~80%。所以护理观察为医疗提供了重要的讯息。现将我科2010年2月-2013年12月年收治的49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62例外科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在抢救中扩容、纠酸、强心、脱水、护肺、抗凝及抗菌等治疗措施两组相同,其中观察组加用山莨菪碱,对照组酌情加用多巴胺、阿拉明,以观察山莨菪碱在抢救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在血压回升、排尿出现时间、末稍微循环改善等方面明显早于或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提示,山莨茂碱可作为“低排高阻”低动力型冷休克的综合抢救药物之一,作者对其作用机制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发生于感染、休克、创伤等疾病过程中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死率高达40%[1]。感染性休克是由于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直接或间接引起急性微循环灌注不足,导致组织缺氧、细胞损害、代谢和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重综合征[2]。2014年1月本院成功救治了1例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感染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影响其灌注,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微生物的毒力数量以及机体的抵抗力是感染发展的主要因素[1]。我科2018年9月成功抢救1例人流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现汇报如下。1 病史汇报患者林某,女,20岁,未婚,从事服务行业,于2018年9月10日22时因人流术后腹痛、高热、寒颤伴呕吐5小时入院。入院时T 3  相似文献   

18.
外科感染性休克的预测性护理101143北京军区第263医院周卫华,周亚春感染性休克是外科急腹症最严重的并发症,若诊治不及时,病人可于短期内死亡,据报道其死亡率在60%以上。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1990年以来,我们对48例急腹症患者进行预测性护理,取得...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休克是机体在各种不同的病原体和其分解产物侵袭时发生的急性循环障碍。由于毛细血管灌注量急剧下降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导致重要生命器官功能失调的一系列综合征。其发病急 ,病情重 ,变化快 ,病死率高 ,严重威胁小儿生命。1 临床资料本组 14例 ,男 8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 1岁 ,最大 12岁。住院时间最短 2小时 ,最长 16天。治愈 10例 ,占 71.43% ;好转 1例 ,占 7.43 % ;3例均在 2 4小时内死亡 ,占 2 1.43%。2 护理要点2 .1 立即将患儿送入重症监护室 ,保持安静 ,患儿应平卧或头及下肢抬高 (15°~ 30°) ,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及减轻腹…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休克无论对儿童还是成人均是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一种微循环障碍综合征。在休克晚期,常常可出现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及时发现与处理正确与否,是感染性休克治疗成败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