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脾胃湿热证湿偏重型、热偏重型之间血浆淋巴细胞HSP70表达的变化,揭示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分别治疗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研制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大鼠模型,并在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的干预下观察大鼠血浆淋巴细胞HSP70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浆内HSP70。结果:湿偏重组、热偏重组淋巴细胞HSP70表达明显增加,且热偏重组比湿偏重组增高明显(P<0.05),同时清香散组、白虎加苍术汤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湿偏重组、热偏重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因素特别是大肠杆菌的作用下,湿、热偏重型血浆中淋巴细胞HSP70表达明显增加,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组具有保持细胞结构完整,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大鼠湿、热偏重模型及在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的干预下大鼠尿液中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AQP2)的变化,以探讨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之间尿液中AQP2的变化规律及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湿偏重组、热偏重组、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采用肥甘饮食、湿热环境及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建立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的动物模型。分别用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对湿偏重、热偏重型大鼠模型进行干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尿液中AQP2的变化。结果:湿偏重组、热偏重组大鼠胃窦尿液中AQP2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湿偏重组AQP2水平较热偏重组增高更明显;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分别与湿偏重组、热偏重组比较,AQP2的含量降低,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脾胃湿热证大鼠湿、热偏重模型存在AQP2含量增高;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对大鼠尿液中的AQP2含量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已增高的AQP2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脾胃湿热证湿偏重、热偏重型大鼠模型脾脏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分别对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JEM-1200EX型扫描电镜观察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脾脏脾窦、内皮细胞、淋巴滤泡、巨噬细胞、浆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湿偏重组和热偏重组大鼠脾脏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而清香散组、白虎加苍术汤组改变较轻.结论: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均可使大鼠脾脏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由此可能导致其免疫功能发生改变.而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能有效修复大鼠脾脏各结构的异常,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大鼠湿、热偏重模型及在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的干预下大鼠胃窦P物质(Sub-stance P,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指标的变化,以探讨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之间胃窦SP、SS的变化规律及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湿偏重组、热偏重组、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采用肥甘饮食、湿热环境及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建立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的动物模型。分别用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对湿偏重、热偏重型大鼠模型进行干预,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中SP、SS的变化。结果:湿偏重组、热偏重组大鼠胃窦SP、SS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湿偏重组SP、SS水平较热偏重组降低更明显;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分别与湿偏重组、热偏重组比较,SP、SS的含量提高,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能提高已降低的SP、SS的含量。结论:脾胃湿热证大鼠湿、热偏重模型存在胃肠激素的紊乱,SP、SS含量降低;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对大鼠胃窦的SP、SS含量具有调节作用,能提高已降低的SP、SS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脾胃湿热证是临床常见病证,相关研究认为其形成与气候、饮食、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及体质因素有关.为了探讨脾胃湿热证形成的机理,我们对大鼠进行了脾胃湿热证热偏重、湿热并重型造模,并在相应的清香散、苍术白虎汤干预下,分组观察大鼠血浆胃动素、胃泌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湿热并重组血浆胃动素增高,热偏重组血浆胃动素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及苍术白虎汤组、清香散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湿热并重组、热偏重组血浆胃泌素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及清香散组、苍术白虎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湿热证大鼠肾内髓及尿液中水通道蛋白AQP2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湿热证大鼠肾内髓AQP2和尿液AQP2与湿热证中“湿”的形成的关系。方法:复制湿热证大鼠模型。检测各组肾内髓及尿液AQP2的含量。结果:湿热证模型组AQP2水平较明显降低。尿液AQP2蛋白的排出量与肾脏AQP2蛋白的表达量有着良好的相关性。结论:模型组大鼠肾脏AQP2的减少与湿热因素造模有着密切联系。尿液AQP2含量可以反映肾内髓AQP2蛋白的水平。AQP2可作为湿热证与湿热因素造模有着密切联系,尿液AQP2含量可以反映肾内髓AQP2蛋白的水平。AQP2可作为湿热证湿偏重与否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大鼠尿液中AQP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大鼠模型尿液中AQP2的调控作用。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鼠32只,将其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正常温度、湿度下予以普通饲料喂养;湿热组:在湿热环境下予以肥甘饮食饲料喂养;湿偏重组:在湿热组饲养的基础上灌服北京产二锅头;三仁汤组:在湿偏重组饲养的基础上予以三仁汤;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各组动物尿液中AQP2的含量。结果:AQP2含量湿热组、湿偏重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三仁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湿偏重组与湿热组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仁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仁汤对湿热证、湿偏重证大鼠尿液中AQP2的降低有调节作用,能较好地恢复AQP2在机体内的含量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清香散对脾胃湿热模型大鼠尿液中AQP2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脾胃湿热模型组、清香散组,每组8只。采用肥甘饮食、湿热环境及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建立脾胃湿热证的动物模型。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各组动物尿液中AQP2的含量。结果:脾胃湿热模型组AQP2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清香散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清香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香散可以调节脾胃湿热模型大鼠尿液中AQP2的降低水平,能较好地恢复AQP2在机体内的含量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与胃黏膜水通道蛋白(AQP3)、AQP4表达的关系及中药清热化湿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8例,其中脾胃湿热证53例(湿重于热19例,热重于湿14例,湿热并重20例),脾虚证15例;另选正常健康体检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脾胃湿热证患者予中药清热化湿方,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入选者胃黏膜AQP3、AQP4表达情况.结果:AQP3、AQP4在脾胃湿热证组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脾虚证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亚型之间呈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脾胃湿热证组AQP3、AQP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及脾虚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QP3、AQP4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发生机制之一,中药清热化湿方可能通过影响AQP3、AQP4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与胃黏膜水通道蛋白(AQP)3、4基因表达的关系及中药清热化湿方对其影响。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8例,属脾胃湿热证者53例(其中湿重于热19例,热重于湿14例,湿热并重20例),脾虚证者15例。脾胃湿热证患者予中药清热化湿方治疗。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胃黏膜AQP3、4的基因表达。结果脾胃湿热证组患者AQP3基因表达的水平高于健康人组(10名)和脾虚证组,但3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QP4基因表达的水平则显著高于健康人组和脾虚证组(P<0.05或P<0.01);脾虚证组与健康人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脾胃湿热证各亚型之间比较呈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的趋势;治疗后脾胃湿热证患者及湿重于热亚型AQP3、4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接近健康人组及脾虚证组水平。结论AQP3、4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发生机制之一,中药可能通过影响AQP3、4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胃黏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线粒体内腺苷酸含量的相关性,进一步揭示脾失健运,聚湿生热的现代生物学基础,补充脾主运化的研究内容。方法:纳入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40例,脾虚证组及脾胃湿热证组各20例;健康受试者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3组进行胃镜检查,检测胃黏膜组织中AQP3、AQP4的表达,以及线粒体内腺苷酸含量。结果:脾胃湿热证组及脾虚证组胃黏膜炎症病理分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组与脾虚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组及脾虚证组AQP3、AQP4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脾胃湿热证组AQP4表达与脾虚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组及脾虚证组的腺苷酸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QP3、AQP4以及线粒体内腺苷酸的含量异常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形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苍术炒焦前后对湿阻中焦模型大鼠水通道蛋白2(AQP2)和AQP3含量的影响,为苍术炒焦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动物分成空白组,湿阻中焦模型组,生苍术高、中、低剂量组(3 459.2,1 729.6,864.8 mg·kg~(-1))及焦苍术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同生品)和香砂胃苓丸阳性组(1 729.6 mg·kg~(-1)),连续灌胃给药7 d。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给药前后大鼠尿液中AQP2含量和结肠黏膜中AQP3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尿液中AQP2含量增加,结肠黏膜中AQP3含量降低,两者间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尿液中AQP2含量均降低,且生品组AQP2含量较焦品组低;结肠黏膜中AQP3含量均增加,且焦品组含量高于生品组。结论:苍术的生品与焦品均有祛湿止泻作用,生苍术祛湿作用强于焦品,焦苍术止泻作用强于生品。  相似文献   

13.
彭晋  王良  黄秀深  陈钢 《中医杂志》2011,22(21):1856-1858
目的探讨平胃散对湿阻中焦证模型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空白组、空白给药组、模型组、平胃散组和自然恢复组,每组10只。模拟外湿过盛、饮食不节、情志不遂三大致湿病因,建立湿阻中焦证模型。空白给药组和平胃散组给予平胃散汤剂灌胃10ml/kg,空白组和自然恢复组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10ml/kg,3天后取材。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胃肠组织AQP2的分布,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胃肠组织AQP2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AQP2在胃体中间黏膜、大肠中段黏膜下组织表达减少,在小肠中段组织、大肠黏膜、大肠末端黏膜下组织表达增加。平胃散增强湿阻中焦证胃体中间黏膜、大肠中段的黏膜AQP2的表达,抑制湿阻中焦证大肠中段黏膜下组织AQP2的表达。结论 AQP2在湿阻中焦证胃肠特征性表达分布谱可能是湿阻中焦证的分子基础之一;平胃散对其表达的干预可能是该方治疗湿阻中焦证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苍术炮制前后水提物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艳菊  陈雯雯  曾敏  许康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5):2276-2279
目的:探讨苍术炮制前后水提物药效变化,从药效变化的角度探讨苍术的炮制机制.方法:以湿阻中焦证大鼠为模型,测定不同组别大鼠小肠推进率、血清胃泌素水平、尿量、尿液AQP2含量.结果:各给药组大鼠小肠推进率、血清胃泌素水平增强,麸品较阴性组有显著差异;生品高剂量组能增加模型大鼠尿量、降低尿液AQP2含量,较阴性组有差异.结论:麸品水提物明显增强模型大鼠小肠推进率、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提示苍术麸炒以后能增强健脾和胃作用;药物对模型大鼠尿量及尿液AQP2含量的影响,提示苍术麸炒后燥性得以缓和.  相似文献   

15.
廖荣鑫  文小敏  吴仕九  文彬 《中药材》2005,28(11):1020-1021
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脾胃湿热证细胞凋亡的特征及变化规律,揭示清香散治疗脾胃湿热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UNEL法检测胃粘膜组织(胃窦、胃体)的凋亡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同步检测胃粘膜上皮Bcl-2、P53等基因相关蛋白.结果:造模组胃粘膜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清香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胃粘膜Bcl-2、P53表达,造模组均显著高于清香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清香散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脾胃湿热证造模组AI增高,P53、Bcl-2表达均增强.清香散可以抑制胃粘膜Bcl-2、P53蛋白表达的异常改变,从而促进细胞凋亡趋势向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脾胃湿热证大鼠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及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胃黏膜水通道蛋白AQP3、AQP4基因表达。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造模20d,对照组正常喂饲;脾虚组隔日喂饲,非喂饲日灌喂番泻叶水煎液;模型组20%蜂蜜水自由饮用,隔日灌服油脂,每日2%水杨酸钠灌胃。造模开始后第16~20日每日20:00至次日8:00将大鼠置入人工气候箱中;治疗组前20d处理同模型组,第21~25日灌服清热化湿方。观察结束后,FQ—PCR方法测定大鼠胃黏膜AQP3、AQP4基因表达。结果 模型大鼠在造模过程中出现脾胃湿热证的特征性表现;模型组AQP3、AQP4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脾虚组、治疗组。结论通过对大鼠施加内、外湿因素的造模方法可复制出临床脾胃湿热证的证候特征;AQP3、aQP4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温病湿热证湿热量化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温病湿热证湿热量化的实验方法,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筛选出相关性强的量化指标。方法;通过复制湿热证动物模型,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水通道蛋白2(AQP2)含量,放免法检测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比色法检测中分子(MMS)和巯基(R-SH)物质等。结果;湿热证模型组AQP2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用清香散治疗后AQP2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接近。湿热模型组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CGRP较正常组降低(P<0.01)。湿热证模型大鼠血中G-CSF、MMS升高,而R-SH水平降低,经清香散治疗1周后.大鼠血中G-CSF、MMS及R-SH基本恢复正常,模型对照组G-CSF阳性率升高。结论;AQP2与ET、CGRP、G-CSF、R-SH、MMS分别可作为“湿”偏重,“热”偏重,“湿热病因”的相关性量化指标。这些技术指标对湿热定性、量化,清热祛湿药物的研究以及湿热证“证”本质的深入探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水通道蛋白3(AQP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8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其中脾胃湿热证75例,脾虚证组13例,另选择健康的本校学生10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胃粘膜AQP3表达.结果:正常人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AQP3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人、脾胃湿热证患者AQP3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脾胃湿热证、脾虚证患者AQP3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中AQP3阳性患者出现口渴少饮、大便溏而不爽的比例要明显高于AQP3阴性患者(P<0.05或P<0.01),出现口干口苦、恶心、纳呆、腹胀或痛的比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中AQP3阳性患者辨证为湿重于热的比例要明显高于AQP3阴性患者(P<0.05).结论:AQP3与水液代谢关系密切,AQP3在脾胃湿热证发生中起着某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香散对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胃窦P物质(Substance P,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湿热组、清香散组,每组各8只,湿热组与清香散组采用肥甘饮食、湿热环境及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建立脾胃湿热证的动物模型。以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中SP、SS的变化。结果:湿热组大鼠胃窦SP、SS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清香散组与湿热组比较,SP、SS的含量提高(P(0.01);清香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P含量亦有明显提高(P(0.01),而SS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清香散能提高已降低的SP、SS的含量。结论: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存在胃肠激素的紊乱,SP、SS含量降低,而清香散对大鼠胃窦的SP、SS含量具有调节作用,能提高已降低的SP、SS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中成药》2014,(7)
目的通过对比苍术麸炒前后正丁醇部位对湿阻中焦证大鼠的药效变化,以药效寻找物质基础,阐释麸炒苍术的炮制机理。方法以大鼠湿阻中焦证为模型,测定不同组别大鼠小肠推进率、血清胃泌素(GAS)水平、尿量、尿液的水孔蛋白2(AQP2)的量以及脾脏的质量。结果各给药组大鼠小肠推进率、GAS水平较模型组增高,经t检验麸品较模型组有差异;生品高剂量组能增加模型大鼠尿量、降低尿液AQP2的量,较模型组有差异;生品以及麸品正丁醇部位能增加模型大鼠的脾脏质量,且与造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苍术麸炒后正丁醇部位健脾和胃作用增强且燥性得以缓和,正丁醇部位是药效变化的有效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